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4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读两首现代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5-3 09: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两首现代诗


  早年读唐诗,感觉字数少,朗朗上口,明白晓畅,就喜欢去读。懂与不懂似乎不是那么重要,能懂,容易记住就行。很多孩子最早应该都是从读唐诗开始的,那是我们许多人的启蒙读物。“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读得久了,读得多了,也读得厌了,就有了嫌弃的心思。


  平平仄仄,整齐划一,的确是好读易记。也的确缺少变化,难免让人感到呆板,灵动不足。就像一座花园,所有的树木花枝,一律掐头去尾,规规矩矩,怎会有自由奔放,恣肆张扬呢?“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才是心之所往。没有自由与生动,哪里来得赏心悦目?


  所以,宋人有了宋词,元人写了元曲。


  虽然依然是平平仄仄,至少有了长长短短整整散散,有了上阕下阕的间歇与绵连。


  有了参差变化,就有了灵活生动,就有了驰骋的空间;有了可以装得下的气吞万里如虎,有了可以神游天外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们才会读到那么多豪迈的,或者婉约的;柔美的,或者磅礴的词句。


  唐诗到宋词、到元曲,是诗词向自由,向现代的脚步。


  现代诗,我以为“五四”前后为最好。或许是因为“新文化”,“新思想”的共同作用,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诗人。自然也就创作出许多经典诗作,古韵悠悠,却又不失现代感,有现代诗的特征。如戴望舒的《雨巷》、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卞之琳的《断章》等。


  那时候的文化思潮,多少有些春秋时期的影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传统,又不断出新,有婉约,也有豪放。有古典意味,有现代思想。


  现代诗,不去讲究平仄押韵,并非就是简单的分行,还是需要有诗意的美。


  诗歌要有美感。凄凉是美,悲悯是美,欢愉自然也是美。抒情是美,描写是美,哲思也是美。没有美感,不能谓之诗。


  我不写诗,也不太懂诗。但经常读,凭感觉,喜欢的就反复品读。不喜欢,就一掠而过。最近读了两首现代诗,很有感觉,就有了写一写诗评的兴趣。因为不专业,所说也只是皮毛,一笑而已。


  作者是一位女人,据说也是农民,有余秀华的影子。说起余秀华,不得不承认写诗这件事上,是需要天赋的。很多人写了一辈子,也拿不出几首像样的诗。有人一出手,便是惊天地泣鬼神,就是经典。这样的例子古来有之。余秀华就有这样的天赋。她很多的诗作,都是别人呕心沥血也难以达到如此高度。一个读书不多,身体有恙的女人,却在现今诗坛独领风骚许多年,让那些从书斋里走出来的诗人,让那些自诩为饱读诗书的人,情何以堪?也彻底颠覆了我一直以为写作是厚积薄发,是UI中循序渐进的过程的认知。


  王国维曾经有读书三境界的说法,也有人拿来当作文学创作的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读书需要下功夫,写作也是。


  但在两位女人的身上,我们却看见了天赋。


  曾经有人说,再过一百年,回头看看现代诗坛,只剩下了一个余秀华,孤独而耀眼。这话有些夸张,因为现在就有了一个景淑贞。


  读过景淑贞几首现代诗,直观的印象,就是感觉她的诗算得上是“好诗”。


  在我的认知里,好诗首先语言要隽永,感情要饱满,意象要优美蕴藉。


  一池清水,再清澈,也只是水而已。有了花花草草,有了游鱼、蝌蚪,有了蛙鸣,水鸟翩飞,蜻蜓点水,有了蝴蝶颤羽,有了涟漪,有了波痕,才是风景。


  瓶


  它空着。在空之前,它曾倒出过


  一条江河。江河里的船只


  两岸的红花


  风轻轻叩击,你隐约能听到


  瓶底还有浪潮奔腾的余音


  这些足以证明


  它甚至装过一片年轻的星空


  现在,它在一个角落里


  瓶口朝北


  夜色代替江水,朝它滚滚而来


  这是一首很有美感的现代诗,借助“瓶”这一形象,用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瓶的前世今生。“在空之前/它曾倒出过/一条江河/江河里的船只/两岸的红花……”空瓶的前世,曾经那么辉煌,那么浩大,那么年轻。现在,孤独在一个角落里,那些曾经的辉煌曾经的浩大,都如昨夜的风,呼啸而去。留下了一个空空的瓶子,孤独,寂寞,还有衰老。它还有怀想,还有企望。只是,朝它滚滚而来的,唯有如墨的夜色,寂寥,苍凉。


  当一个形象成为一个意象的时候,那个形象的意蕴,就丰饶无边了。


  有一个丰茂的意象,一首诗就会饱满,隽永,让人浮想联翩。如果一首诗把想写的都写了,想表达的都表达了,读者没有了遐想的空间。那么,这首诗就苍白,干瘪,没有咀嚼的价值了。现在很多诗,其实就是如此。


  “瓶”这个意象,给我们的空间很广阔。它可以是一条河流,在漫长的岁月里,有过奔腾的流水,来往的船只,还有两岸绿柳花开,草长莺飞。渐渐,在岁月的行走中,迷失了自我,只剩下无尽的叹息。也可以是一个人的一生。年轻过,浪漫过,也挥霍过。年老力衰的时候,在无边的夜色里。不知是为年轻而骄傲,还是因为那时年轻而懊悔。


  白鹭


  一些美,是清洗出来的


  不信,你拿走白鹭身边的那条河流


  再拿走干净的沙滩,吹着曲子的芦苇


  然后,你取下黄昏和落日


  它站在你面前,空茫茫的一张白纸上


  没有和它匹配的句子


  你发现,孤单也是美的


  它飞起来,没有一朵云彩,天空空着


  一团没有任何背景的白


  征服着整座天空的蓝


  《瓶》借助的是一个静物,这首《白鹭》则写了一个动物。“瓶”写静态,“白鹭”则写动态,动静之间,表现出诗人驾驭语言,形象的能力。白鹭本身就是一个极美的形象,诗人在描写的时候,着力在“美”上发力,写出了白鹭给诗人带来的欢愉和感动。这首诗以白鹭为具象,指向多元的物质或精神世界:一些美,是清洗出来的;孤单也是美的;一团没有任何背景的白。三种形态的“美”融合于白鹭,共同营造出罕见而理想化的美好。


  自然,在我看来,这两首诗,蕴藉则蕴藉矣,张力不够,缺少那种雄浑大气的东西。或许,女人的细腻婉约就限制了张扬与浩瀚。作为一名读者,欣赏就好,不必去苛责。


  最近也有一位贾浅浅女诗人很受瞩目,也去寻了几首她的诗来读,感觉确实“浅浅”。无法与余秀华相提并论,与景淑贞比较,也稍显不足。


  然而,贾姓诗人,出身书香门第,本身就在高等学府教书写诗,是身处金字塔一类人。


  三位女诗人,一位学者,两个农民,其中一位还身有残疾。


  身有残疾的那一位,写诗最好。


  2024.5.1


2#
发表于 2024-5-4 14:0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您的支持发帖。五一节快乐!
3#
 楼主| 发表于 2024-5-4 16:35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24-5-4 14:04
感谢您的支持发帖。五一节快乐!

这篇文章在彦林版面前属于班门弄斧了
4#
发表于 2024-5-5 15:55 | 只看该作者
由个人对诗歌的阅读体验引出话题,然后引入两首现代诗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有自己的观点和评价。我个人认为,所引用的两位女诗人的这两首诗,从文本语言来看属于佳作,起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欣赏学习,感谢推荐。祝好!
5#
发表于 2024-5-5 17:1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这篇评论文章,写得很认真很深刻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4 00:38 , Processed in 0.05798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