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9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瘦马(外二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7-21 1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瘦马(外二章)

  在中国古典文学里,瘦马有着特别的意蕴。

  瘦骨嶙峋,说的就是瘦马吧。瘦,却不弱,骨头坚硬如铁。只是经历了许多磨难,许多艰辛,许多无法与人言说的苦。但是,骨头是硬的,未曾倒下。就那么硬撑着,步履蹒跚,艰难地走着,走到无法再走,走到地老天荒。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李贺一生命运多舛,必然多了一些常人难以品尝的人生苦涩,他心中的马,是一匹瘦马。但是,瘦马却具有青铜的质地。就像那些青铜器,经历岁月琢磨,犹自铮然有声。命运不肯给予厚爱,那么,就自己活出精彩。

  青铜与黄金相比,少了许多光彩,却能够带给人更多的视觉冲击。就像那些深埋泥土里的青铜器,几百上千年后,仍然带着前朝的气息,不曾拆乱的骨骼,斑斑驳驳。轻叩,声音浑厚,悠悠千古。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敲一敲瘦骨,发出青铜的声音,而不是黄金的音质。李贺的意思,黄金是富贵,而青铜则是一种高贵,一种永恒。

  瘦马必定不是千里马,也不可能是宝马。

  瘦马只能行走在坎坷之路上。

  在李贺的意识里,瘦马虽瘦,却骨骼清奇,骨子里有不屈,不甘,不悲天悯人。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与李贺不同,马致远少了一些锐气,一些希翼。瘦马,其实就是老马,垂垂老矣,走进夕阳的马。“瘦马”在不同的诗词里被寓以不同的意蕴,或许与诗人的境遇有关。

  马致远年轻时是热衷功名的,像许多渴望建功立业的年轻人一样,想着有朝一日鱼跃龙门,封候拜象的夙愿得以实现。但现实总是残酷,总是不如人意。他一生几乎都在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此而郁郁不得志,一生困窘潦倒。于是在一次旅途中,有感于眼前的景致心中的感慨,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我猜想,马致远心中的马,应该是一匹千里马,等待伯乐来发掘。可是,出现在他笔下的却是一匹“瘦马”。

  “瘦马”的内涵,是孤寂?是悲哀?是无助?是无奈?还是伤感?又似乎是兼而有之。这既是诗人借助“瘦马”这个意象,对人生际遇的感怀与嗟叹,又是对无力改变现实无奈与妥协。马致远的一阙《天净沙》勾画了一幅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深秋黄昏时刻孤寂无依的悲凉处境和思念故乡的愁苦心情。而“瘦马”,是最为让人心酸悲楚的意象。

  明清时期,还有“扬州瘦马”的说法,含有没落、腐朽的意味,不说也罢。

  2、

  青灯

  青灯,即为没有装饰的陶瓷器皿。

  最初,一个灯座,举着一个灯碗。灯碗里面填些灯油,蘸一根灯芯,棉线的,点燃。灯火就明亮起来,从灯芯开始,一圈一圈向外晕染,最后被暗夜吞没。

  后来,灯座上面有了葫芦一样的肚子,上面加了一个灯盖。灯盖中间留了一个细细的孔,一根细细的灯芯穿进去,一头连着灯油,一头跳跃着红突突的火苗。这样的青灯更加精巧,能盛更多的灯油,不外溢,也减少灯油发挥。灯火,点燃的时间更长一些。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日子里,青灯也不断精致着。

  那是一家的光亮。

  夜了。一铺火炕,一张方桌,放置一盏青灯,一家人团团围坐。灯火一层层弥漫过来,驱赶着漫漫长夜。女人盘腿坐在炕头,就着灯火纳鞋底,缝补衣衫。身边是针线笸箩,有针头线脑,有未完成的鞋帮鞋底。男人跨坐在炕沿,一条腿跨在炕沿,一条腿耷拉在地上,叼着长长的旱烟袋,就着灯火,深深吸一口,那灯火就突然瘦了,斜斜窜过去,舔舐那烟袋锅里的旱烟,明明暗暗。男人徐徐吐出来,缕缕青烟就缭绕开来,在青灯上慢慢消散。几个孩子趴在灯火旁写作业,嘁嘁喳喳,摇头晃脑,青灯上的火苗就摇摇晃晃忽明忽暗。围着灯火的几个影子,就大大小小虚虚实实了。做作业的孩子抬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窝、鼻孔都染上了烟青色,一幅烟熏火燎的模样。

  汪曾祺说“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那时候很多家庭都是这个样子。灯火可亲,因为那是暗夜里一个家庭最为温暖、光亮的地方。家人围坐在一起,读书、劳作,不正是可亲可敬的吗?

  汪曾祺的“灯火可亲”,大约是来自于宋代诗人王之道的“黄卷何妨对,青灯正可亲。”夜里秉烛而读,最可亲近的不正是那一盏青灯么?唐人的“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所描写的则是一种闲适和娴静。与灯火为伴,可温,亦可光亮。

  很多时候,在古人的语境里,“青灯”也含有清冷,寂寥,孤独之况味。

  陆游在《病思·夜窗孤影怯青灯》有句云:“夜窗孤影怯青灯,瘦著秋衣欲不胜。”闲情雅致的时候去读书,不但古人可亲,青灯亦可以亲近。头悬梁,锥刺股的时候,读书,应该就缺少了那种悠然自得的心情。抬头可见,既无南山,也无菊花,唯有一盏青灯为伴。此刻的心境,应该更多的是清冷与孤寂罢。倘若是漫漫长夜,一个孤苦伶仃的人,拖着多病之躯,对一盏青灯,除了清冷与孤寂,还应该有无以言表的哀伤。

  青灯一旦入了古刹佛堂,就少了那些尘世的温情,多了一些清幽与孤寂。就像那些一入空门深似海,从此相逢是路人的出家者。

  青灯有了佛意,就有了庄严与肃穆。

  自然,清苦是免不了的。不然,哪里来的修心养性之说呢?

  一旦脱离尘世,遁入空门,常相伴的,除了古佛,佛经,还有就是一盏青灯了。此时的青灯,照亮佛的慈容,书的的经纬,还有出家人一颗空空如也的心。抛却世间三千烦恼丝,在青灯的光照里,匍匐佛前,皈依佛门。从此,就青灯为伴了。

  青灯,还是那盏青灯。因为在佛前,青灯就有了佛光。

  佛光照在脸上,庄严肃穆。

  “青灯古佛伴一生不负如来不负卿。”仓央嘉措似乎是一个另类,坐在佛床,却心系尘世间的红颜知己。

  高僧的知己,不应该是佛吗?

  青灯。古佛。一日三叩首,早晚一柱香。果能如此,的确是不负如来了。又如何不负卿呢?一旦身入空门,便终身事佛。眼睛见的,心里念的不应该只有青灯一盏,佛经一册,古佛一尊吗?哪里还有“卿”的空间呢?

  尘世的事,尘世了;佛家的事,佛家了。

  身在佛前,心系尘世,仓央嘉措,不是一个好喇嘛。

  不知是青灯借了佛的禅心,还是佛沾了青灯的光亮,佛与青灯,都笼了一层庄严肃穆的辉光。

  青灯,在尘世,给人以光亮与温情;青灯,在古寺,有着佛的辉光。

  3、

  雕栏

  “雕栏”放置楼台,精雕细琢,温润如玉。

  可扶,可抚,可拍,亦可以俯仰天地,吞吐古今。可以弄发冲冠,可以慷慨生哀。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在李煜的心中,“雕栏”应该属于旧事物,是一个可以用来缅怀过去的念想。过去,总是用来怀想的。无论悲喜,无论荣华还是落寞。当然,大悲大喜更加让人难以忘怀。身为丧国之君的李煜,无法像前时那个同为亡国之君的刘禅来的潇洒,可以“乐不思蜀”,且歌且舞且留恋。我们无法去揣测刘禅的内心,“乐不思蜀”是否发自于内心,而不是一个为了活下去的一个障眼法。

  或许刘禅没有李煜那样的才华,只知道诗酒歌舞,没有填词作赋的本事。

  亡国之君刘禅,留下了一个“乐不思蜀”的骂名。李煜,同样一个亡国之君,却留下了大量的诗词,让人扼腕叹息,唏嘘不已。

  刘禅活在了当下,李煜却无时无刻不活在过去。

  李煜在思念。思念就要有一个可以寄托缅怀的对象,他选择了“雕栏”。所谓“托物言志”即如此。

  “雕栏”多出于古人的诗词里,就是一个意象。用来缅怀的,用来言说的对象。

  所有的,荣华富贵,骄奢淫逸,皇权、嫔妃、臣子、儿女统统灰飞烟灭,成为一场空梦。唯有雕栏还在。

  雕栏在,就有可凭处。

  那就去凭栏。

  人生就是一江春水,荣也好,枯也罢,总挡不住,向东而逝。

  也像岁月。好在,山河还在,宫阙依旧,雕栏还是精美的花饰,洁白如玉,可供凭吊,而那些岁月,再回不去。

  “臣子恨,何时灭。”岳飞登上楼台的时候,恰逢骤雨初歇,天上乌云翻滚,心中五味杂陈,内心的苦,向谁诉说?不由得,怒发冲冠的岳飞,仰天长啸,将万千心事凭栏发泄。与很多文人墨客一样,率百万雄兵的岳大将军,满怀心事无处言说的时候,就去凭栏。

  辛弃疾也去凭栏了。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与刘禅,李煜不同,辛弃疾只是一个失去了故土的臣子,朝廷还在。与岳飞也有所不同,手中的兵权,早已经被剥夺。空有凌云报国志,手无一寸兵。即便如此,登上高楼,凭栏而望,郁郁寡欢的辛弃疾还是禁不住许多的往事涌上心头。悲哀多于快乐,希望被深深的绝望所掩埋。在楼台徘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言,总是无以言说。拍遍了栏杆,无人知晓,所为何意。那种悲伤,那种悲哀,那种悲恸,更与何人说。

  也许栏杆会懂。

  辛弃疾的绝望,岳飞懂。

  更多的人去凭栏。

  宋代诗人吴则礼一阙《红楼慢》里面有句云:“锦带吴钩未解,谁识凭栏深意。空沙场,牧马萧萧晚无际。”他凭栏的深意,与辛弃疾有异曲同工之妙。

  谁懂?懂的人,自然会懂。

  几百年,几千年之后,懂的人,总会懂。

  此刻,我就站在楼台之上,凭栏远眺。一条阴河水从草原深处缓缓而来,又迤逦而去。岁月,连同一江寒水,一去不复返。波光闪烁,涟漪不断,一轮追赶着一轮,从眼前消逝。

  眼前的雕栏,温润如玉,雕饰精美,安放于楼台之上。

  我手抚雕栏,或者将栏杆拍,却总也没有古之前贤那样的情怀,那样的感伤。

  眼睛所见,皆为物是人非。

  物是人非,皆因人的别样情怀。

  仅此而已。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4-7-21 12:39 | 只看该作者
坐沙发拜读学习何足道哉先生最新力作!三章字,从瘦马、青灯与栅栏中解读中国文化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文人骨气以及隐藏其后的人文情怀……问好先生!
3#
发表于 2024-7-21 14:21 | 只看该作者
写的真好,拜读学习欣赏。
4#
发表于 2024-7-22 14: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xam720 于 2024-7-24 15:53 编辑

三则小文,寓意绵远,传承着中国文化中最精髓的东西,一则看似写马,但是写人,只是瘦马在作者的笔下分为两类,一类为刚、一类为弱,同样是青灯,在不同的场景中,也有着完全相反的含义。一是家和,一是寂寥。至于雕栏,更寓意了更深的含义,在不同人的心中,雕栏可以是怀旧,也许是悲恸,也许是怒气。文章立意深远,耐人深思,学习先生佳作,问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24-7-24 11:59 | 只看该作者
于文华 发表于 2024-7-21 12:39
坐沙发拜读学习何足道哉先生最新力作!三章字,从瘦马、青灯与栅栏中解读中国文化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文人骨气 ...

谢谢文华兄来读,问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24-7-24 11:59 | 只看该作者
千幻烟 发表于 2024-7-21 14:21
写的真好,拜读学习欣赏。

问好千版,谢谢您的赏读。
7#
 楼主| 发表于 2024-7-24 12:01 | 只看该作者
xam720 发表于 2024-7-22 14:43
三则小文,寓意绵远,传承着中国文化中最精髓的东西,一则看似写马,但是写人,只是瘦马在作者的笔下分为两 ...

版主点评专业而精到。
没有仔细研读,就不会有这样精到的点评,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5 15:08 , Processed in 0.05241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