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37|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下馆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8-29 1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匡建华 于 2024-8-29 19:53 编辑

下馆子

文/匡建华


   “下馆子”,那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上饭店的俗称。那个时代,一家人吃饱穿暖就是幸事。普通老百姓羡慕下馆子的人,眼神里流露出无奈与期盼。

   我还记得,第一次下馆子的情景,那是一个秋天,长辈们到县城交公粮,顺便带我去玩了一趟。一大清早,长辈们用箩框挑着粮食到清江河边的木船上。大约九点钟,长辈们升起船上的白帆,拉着牵绳,喊着号子,顺着清江河缓缓向上游驶去。 一路上,几个小伙伴高兴得说着、笑着、跳着。  

   船行走大约两个小时就到了县城新码头。新码头是县城最繁华的地方,有小街、饭馆、商店、书店、医院、理发店等等,街上的行人还不少。交完公粮就到了中午,我们来到新码头的国营饭店吃饭。

   新码头的饭店乡亲们称它为高级馆子,是一栋土木结构的三层小楼,一楼大厅摆有七八张桌子;小黑板上写着当天为数不多的菜单,来吃饭的客人先在柜台上点菜,付钱,然后回到坐位上,等服务员上菜。那年代的服务员也是铁饭碗,没有“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不需要笑脸迎来送往,更不需要推销店内的美食,只要把客人点的饭菜端上桌子就算完成了任务。

   当时乡亲们没有钱,也没粮票,是周爷爷背着十几斤粮食到饭店换饭吃。或许在当时用粮食换饭吃是常事,饭店的服务员没有拒绝。队长为我们每人点了一碗米饭,一碗粉条汤,我感觉非常好吃,因为那粉条汤有猪肉的香味。

   第二次到新码头下馆子是在读高中时,和同学到书店买书。说是下馆子,实际上就是中午请同学吃了一个半馒头,也想多买一个,或点几个菜,可惜口袋中已没有多余的银子。直到今天,老同学还记得那一个半馒头的情谊。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刚参加工作,虽然每月有几十元钱的工资,但也经不住下了几次馆子,即使上级来单位视察,也是我们领导的夫人下厨房在家里做几个小菜请客,没有大鱼大肉,没有好烟好酒,但也实足,惬意。

   而此时的父母已是老资格的公务员,却很少坐办公室,一下乡就是半个月。听母亲说,他们下乡的村寨离单位有十几里路,平时就在老乡家吃饭,就是有钱下馆子,乡下也没有。那时乡亲吃细粮少,就是吃的红薯,或野菜饭,同样每顿要支付半斤粮票,三角钱,吃完饭客人会主动把钱、粮票压饭碗下面。如果餐桌上有晕菜,就另加两角钱,没有听说在外吃了饭还可以回单位报销的。

   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人们生活条件大大改善,街面上的餐馆多了起来,时不时地和几个要好的哥们下回馆子解解馋。来了客人都要下馆子,不然客人会感到接待不热情。父母是苦水中泡大的,就是日子好过了,没有带家人下过馆子,来了客人仍然是母亲在家弄饭吃。父亲的理由充分,一是节约,二是让来的客人感到亲切。还说现在的国家元首接待来访问的高官,如果在家里请客那可是最高礼遇哟。

   下馆子,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仪式感的体现。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朋友小聚,主人会考虑到每个人的口味和喜好,选择一家合适的餐馆,点上一桌丰盛的菜肴,无声的关怀和体贴就在其中。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能够坐下来好好聊天的机会并不多,在家做饭费时费力,餐馆就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放松的环境,成为了人们情感交流的桥梁。人们在分享美食的同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交流,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论是工作上的成就,还是生活中的烦恼,都可以在餐桌上得到释放和慰藉。

   如今时尚是定期外出游玩,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品尝各地的美食。每个地方的菜系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川菜的麻辣,粤菜的清淡,湘菜的酸辣,每一种风味都能给人带来不同的味觉享受。每道菜的背后,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历史。通过品尝这些菜肴,可以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体会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二十世纪之前,请客的餐桌上十有**是晕菜,大鱼大肉是必需品,不会喝酒的主人还要请人来陪,如果喝酒不喝醉几个人感觉大家没有尽兴,饭后桌上的菜如果空盘了主人还会感到不好意思。聚会的由头也是千奇百怪。有一次听说老乡在请客,我问他有什么喜事。他说告诉我,大狗生了小狗。我问道,要收情吗?老乡哈哈大笑,几个好友要我请客找的一由头,收什么情啊。

   如今人们生活好了,天天像过年一样,吃喝没有了往日的吸引力。下馆子不像过去一打招呼就会来。另外就是有不少人吃了年轻时吃喝不节制的亏,不得不想出各种理由加以推托。有一朋友告诉我,小时候穷怕了,没吃什么好的,现在条件好了,要把过去的损失赶回来。每天想法弄好吃的,没酒肉不上桌,结果没到二十年,人长胖了,血压升高了,一检查还有冠心病。还有一位老乡,十年前从乡下搬到镇上,过上的城里人的日子。没想到两年前他又搬到乡下的老家去了。我问他为何要这样?他说再不逃跑人早就完了。原来是同一个小区住的好友太多,三天有两天在一起下馆子,几年下来,不是钱出了问题,而是身体出了毛病。

   不少好友时常问我,为什么现在吃饭没了儿时那种香味,是食材不好吗?是弄饭的师傅手艺不高吗?,其实都不是,而是没饿又在吃。去年春天,和几个好友外出游玩,早上九点出发,直到下午二点才回酒店吃饭,肚子饿的咕咕叫,虽然餐桌上摆的是平常菜,却吃出了儿时的那种香味。

   我儿时就知道,红苕、玉米等杂粮上不了台面,如今却将它们搬上了餐馆的正席,取出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谷杂粮”,有了保健食品的美名。孙子不到三岁,竟然迷上了吃杂粮、粗面馒头。每次吃饭时就跟奶奶说,我要吃那黄米饭,也就是米饭中加点玉米面,在土家山寨给它还给取了一个高贵的名字叫“金包银”。

   如今请客,晕菜少了,素菜、野菜、粗粮成了抢手货。人们开始向大文学家苏轼学习,饮酒只求酒中乐趣,不求一醉方休,追求的是饮酒带来的那份热闹。吃饭成了品尝,享受的是那份独特的韵味和情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和温暖。

   下馆子,这个词汇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那时的餐馆被称为“酒楼”或“食肆”,是文人墨客聚集交流的场所。如今的人们有一点仿古风范,如社区的中老年朋友聚会,不是在城里下馆子,而是到乡下找一家风景优美的农家乐,拿出各自的绝活,让人开心一刻,如唱歌、跳舞、拉二胡,吹笛子、下棋、画画、或吟诗作对,吸引不少乡亲前来围观。吃饭成了引子,生活的快乐才是主线。

   一晃半个多世纪就过去了,可新码头那馆子的小楼还在,一层已改成了六个门面的小吃点,每天来往的食客还不少,不知是什么原因这个老店没拆了重建,或许是给我们那一代人留点念想。每次路过新码头,脑海里就漂来儿时在这儿下馆子吃粉条汤的香味。


评分

8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4-8-30 13:32 | 只看该作者
曾经美好的一段经历,值得回味。

赏读学习老师佳作,问好!
3#
发表于 2024-8-30 15:21 | 只看该作者
一看题目“下馆子”,就有了满满的年代感
那年月,有几人可以有能力下馆子啊,那只是普通百姓的奢望而已。
4#
发表于 2024-8-30 15:22 | 只看该作者
以前下馆子是享受,家里吃是常态。
而今下馆子是应酬,家里吃是最高规格的接待(指招待客人)
5#
发表于 2024-8-30 16:24 | 只看该作者
我第一次下馆子,是在读高中时。和两个不错的同学吃了驴肉,喝了香槟。时光匆匆,往事如梦。
6#
 楼主| 发表于 2024-8-30 21:33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24-8-30 13:32
曾经美好的一段经历,值得回味。

赏读学习老师佳作,问好!

谢谢老师首赏支持,晚上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08:44 | 只看该作者
秋实 发表于 2024-8-30 15:21
一看题目“下馆子”,就有了满满的年代感
那年月,有几人可以有能力下馆子啊,那只是普通百 ...

谢谢老师一路支持,早上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08:47 | 只看该作者
秋实 发表于 2024-8-30 15:22
以前下馆子是享受,家里吃是常态。
而今下馆子是应酬,家里吃是最高规格的接待(指招待客人)

应酬让许多人痛苦不已。不是享受,而是受罪。
9#
发表于 2024-8-31 16:36 | 只看该作者
社会在发展,经济繁荣了,生活条件好了,人们的饮食也发生了变化。拜读佳作,问好老师,写作愉快!
10#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18:33 | 只看该作者
麦子熟了 发表于 2024-8-30 16:24
我第一次下馆子,是在读高中时。和两个不错的同学吃了驴肉,喝了香槟。时光匆匆,往事如梦。

谢谢老师来访支持,晚上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18:34 | 只看该作者
陆成兵 发表于 2024-8-31 16:36
社会在发展,经济繁荣了,生活条件好了,人们的饮食也发生了变化。拜读佳作,问好老师,写作愉快!

谢谢老师点评支持,晚上好!
12#
发表于 2024-9-1 17:07 | 只看该作者
好文,写得厚重,让人想起了过去的岁月和那时的生活!
13#
发表于 2024-9-1 21:33 | 只看该作者
历数了下馆子的过往历史,从陈年旧事的下馆子到如今新时代的吃大餐,从中看到了时代的变迁和生活水平的日新月异……
    拜读建华文友有时代感和画面感的最新美文,祝福周末快乐!
14#
发表于 2024-9-2 09:30 | 只看该作者
文章以“下馆子”为题,全篇通过下馆子的变化,衬托出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由没钱下馆子,到下馆子只能吃点一个半馒头,到大鱼大肉,然后从荤菜到素食,充分体现出人们饮食文化的改变。当下馆子的目的已提升到能到品味全国各地的饮食文化的层次,说明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已发生的质的飞跃。文章时代感强,视角独特,看似平常的生活写照,却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意义。欣赏,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24-9-2 14:39 | 只看该作者
言泊远 发表于 2024-9-1 17:07
好文,写得厚重,让人想起了过去的岁月和那时的生活!

谢谢老师点评支持,下午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5 08:43 , Processed in 0.07953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