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妖言惑众:造反工作舆论先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12-15 18: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郑泓扫了一眼马屁股,完全不当回事儿,还笑嘻嘻提醒:“你这匹马,可不能牵到城里,官差抓到了要吃板子。”
“捡来的,就养在家里骑骑。”朱铭说道。
就众人看待被盗官马的态度,便知宋朝已经烂透了,都不把官府当回事儿。
去年蔡京复相,任务只有一个:为宋徽宗捞钱!
等到花石纲大兴,那才叫热闹呢。
家仆扛着把交椅来,就似长了靠背的马扎,才将那交椅拉开,郑泓一屁股便坐下。
这小胖子,已懒到极点,能坐就不站,能躺便不坐。
朱铭继续切砍秸秆,随口问道:“李二郎和白三郎,他们两个怎没来玩?”
郑泓掏出一包果脯,塞进嘴里说:“他们两个装模作样,还在习练时文呢。都到乡下了,也不正经耍耍。白三郎倒也罢,须得认真备考,他李二郎哪有考不中的道理?”
“确实。”朱铭笑着附和。
身为州判之子,只要不是草包,中举犹如探囊取物。
离家两千里以上的官员,亲戚可在其任职地考试。由转运司负责监考,名曰“别头试”,录取率高达30%,还不占用当地举人名额。
发展到现在,距离远近已被无视,只要异地做官都能享受。而且舞弊成风,官员品级越高,亲戚就越容易中举。
知州、州判这种级别,他们的兄弟子侄,起步就是一个举人!
家在楚州(淮安)的李含章,随父跑到洋州来干啥?当然是考试方便啊。
郑泓对自己的家仆说:“你去帮忙切草,让朱大郎歇一歇。”
家仆连忙走到朱铭身边,笑着说:“朱秀才,这等粗活,让俺来做便是。”
朱铭乐得轻松,把柴刀递过去,回屋搬来板凳坐下。
郑泓起身拖了拖交椅,挨得朱铭更近,低声问道:“你卖了支好笔给白三郎?”
“卖了。”朱铭回答。
郑泓问道:“还有没有,俺也买一支。”
朱铭想了想,说道:“有。”
“剩几支?”郑泓又问。
“不多。”朱铭答得模棱两可。
郑泓笑着说:“俺全买了,价钱好说,肯定比白三郎出价高。”
朱铭却嫌钱多,回道:“只卖一支,全买免谈。”
郑泓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仔细看了朱铭两眼,才恢复微笑说:“有钱也不赚?”
朱铭反问:“郑小官人买恁多笔作甚?”
“送礼。”郑泓也不隐瞒。
“送礼一支便可。”朱铭说。
“哈哈哈哈!”
郑泓把果脯放回口袋,拍手笑道:“朱大郎,你比俺想象中更有趣。俺家是生意人,物依稀为贵,市面上若有好东西,能买断当然要买断。一来可以居奇涨价,二来送礼也能当孤品送出。”
朱铭抱拳作揖:“受教了。”
拿出丝巾擦净手中糖渍,郑泓继续说:“只买一支也行,开个价吧。”
朱铭狮子大张口:“三百贯。”
郑泓忍不住翻白眼:“俺虽读书不行,却也不是个傻子。你卖给白三郎六十贯,卖给俺却要三百贯,属实差得有点太多。”
朱铭解释道:“在这洋州,此物只我手中才有,卖一支便少一支,越往后卖自然就越贵。”
郑泓不理这套说辞:“八十贯,多出一文俺都不买。若是肯卖,俺便认你这个朋友。”
朱铭顿时笑容满面:“小官人的面子,一千贯也值,这笔买卖就说定了。只有一个要求,还请小官人遵守。”
“讲。”郑泓道。
朱铭说道:“莫要张扬,不让第三人知晓。”
“俺嘴严,保证不说,”郑泓掏出几枚银钱,“这次出门得急,也没带几个,先把定钱给你。”
“好说。”朱铭接过钱币,发现并非铁钱,不由多看了几眼。
宋代也是有金银币的,尤其是徽宗朝,因为铜料奇缺、纸币作废等缘故,铸造了大量金银钱币填补空缺。
至于银价,一两银子已经涨到2000多文,这是蔡京滥发劣钱造成的。
“短佰”也愈发普遍,就连铁钱都能“短佰”,简直离谱到家了。(注:短佰,不足一百文钱,却能做一百文交易。即良币的购买价值,已经超过其本身币值,官府收税都认可这种情况。)
一直在辅导孩子念书的朱国祥,不知何时已将毛笔拿来,直接递到郑泓的手中。
郑泓惊讶道:“俺只交了定钱,你们便肯给货,就不怕俺不认账?”
朱国祥微笑道:“郑家的信誉,比一支毛笔贵重得多。”
父子俩现在不愁吃的,钱财反属其次,只想搭上郑家那条线。
“果真爽利人,”郑泓起身抱拳,“今后有甚困难,去了洋州,报俺名号便是。买笔的余款,等俺回家以后,立马差人送来。对了,这笔有什么说辞,俺也记不住,能不能写在纸上,送礼时俺才好吹嘘一番。”
“可以!”
朱国祥从白祺那里要来笔墨,把湖笔的推销用词给写上。
郑泓吹了吹墨迹,等墨水干得差不多,便折起来收进怀里。
办完正事,这厮再次掏出果脯,还托着纸包问:“两位要吃不?”
朱国祥没好意思去拿,朱铭却不客气,狠狠抓了一大把,他认为自己需要补充糖分。
一块果脯塞进嘴里,郑泓忙不迭发问:“二位真个去过海外?”
“家父出海过。”朱铭说道。
郑泓兴致勃勃:“快讲讲,俺还没见过大海呢。”
一回生,二回熟。
编起故事来,朱铭已经颇有经验,乱七八糟瞎鸡儿胡侃,把小胖子听得一愣一愣。
当然,也不是全都信,郑泓更多的是当故事听。
洋州的新奇玩意儿,郑泓已经玩腻了,他性子又懒不喜远游,总爱向人打听陌生的世界。
讲着讲着,朱铭突然回屋,抓来一把玉米种子:“请看此物。”
“这是……粮食?”郑泓猜测道。
朱铭开始放大招了:“此物唤作玉米。家父在海上遭遇飓风,连人带货,皆沉入海底,我朱家就此破落。在那次海难中,家父抱着桅杆,漂流至一岛屿。岛上有个白发老者,自称已活八百岁,赠予家父这玉米种子。”
“遇到了仙人?”郑泓下意识不相信,觉得朱铭在吹牛逼。
朱铭一本正经道:“老者说他不是神仙,只是一修道散人。不但将玉米种子赠予家父,还说了十二个字:丙午乱,猪骑马;西北出,安天下!”
郑泓瞬间坐直身体,两只眼睛死盯着朱铭。
不远处的朱国祥,闻言也瞬间转身,一脸无语的看着儿子。
谶纬,不是啥稀奇玩意儿,读书人多少都知道。
大楚兴,陈胜王。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郑泓忽又缩回交椅,嚼着果脯,一脸痴笨相:“啥意思?俺听不懂。”
“我也不懂,”朱铭说道,“老者既提及西北,家父回到陆地,便带着我朝西北而来,打算寻个地方落户,把这玉米种子给种下去。”
郑泓笑着说:“既听不懂,还是讲美猴王吧。”
“好,就讲美猴王。”朱铭也笑起来,笑容格外灿烂。
两人似乎把那句谶言给忘了,朱铭讲得精彩,郑泓听得入神。
一直讲到严大婆和沈有容回家,郑泓才起身拜别,约好了明天继续听故事。
这小胖子走后,朱国祥把儿子拉到茅房:“你着急什么?先站稳脚跟再说!”
朱铭笑道:“朱院长,你不是苦恼玉米的退化问题,担心没法向村民解释吗?我给你想到办法了。你说二代种子,有一定几率退化。这可以推给仙人,就说玉米是仙人所赐,沾着仙气所以收成好。二代种子,仙气散了一些,所以收成有高有低。三代种子,仙气散得更多,以此类推下去。”
“这说法确实方便,”朱国祥欣然接受,随即又板起脸,“别转移话题,我在问你谶言的事。”
朱铭说道:“随口瞎编的,以后要争天下就拿来用,不争天下就当啥也没说。就跟下围棋一样,大老远扔出一颗棋子。而且,我故意说‘安天下’,不说自己要‘得天下’。安天下有很多种理解,拥护宋室做忠臣,这也算安天下嘛。”
朱国祥沉默不语,好久才憋出一句话:“下次说话办事,咱们先商量好了再来。”
“可以。”朱铭认同这个建议。
至于那句谶言,此时肯定无人相信,更搞不明白是啥意思。
等到丙午年,朝廷改元靖康,大家就能反应过来了。
2#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6 18:09 | 只看该作者
【杀人放火受招安】
夜里。
朱铭躺在床榻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忽地出声:“朱院长,睡了没?”
“睡了。”朱国祥声音迷糊。
朱铭认认真真说:“我反思了一下,今天确实有些着急,而且分析了自己着急的原因。主要还是有靖康耻那个时间点,就跟倒计时一样,总想着为那件事做准备。”
朱国祥问道:“你就不怕郑胖子去报官?”
“当然不怕,”朱铭对此毫不担心,“他看见了官马,完全不当回事儿,这已经能说明态度。而且宋朝虽然严禁谶纬,但其实遍地都在传,就连开封城里都经常有谶言。这么说吧,只要不攻打州县,不杀死朝廷命官,扯旗造反都没人去管。”
朱国祥有些诧异:“这么离谱?”
朱铭笑道:“你当宋江是怎么做大的?流窜劫掠多地,县官只愿守城,而且还隐瞒不报,撺掇宋江团伙去别的州县。只要出了自己的任职区域,县官们就当啥都没发生过。宋江从河北流窜到山东,要不是碰到猛人张叔夜,估计还能继续闹他几年。”
“跟我想象中有点不一样。”朱国祥道。
朱铭继续介绍情况:“我以前为了做视频,买了套《两宋农民战争史料汇编》,随便翻翻就能让人大开眼界。别的地方不讲,单说首都开封。宋徽宗登基的第二年,开封城周边就有饥民造反,你猜官府花了多少时间剿灭?”
“两三年?”朱国祥猜测道。
朱铭笑道:“整整八年,都够打赢抗战了。”
朱国祥表示不能理解:“首都附近的反贼,花了八年时间才扫平?”
朱铭感慨道:“而且还是中书省亲自下令,号召首都附近的州县官员,一定要好好练兵加紧围剿。”
“首都附近闹那么久,居然不如宋江出名?”朱国祥问。
朱铭解释说:“因为没有真正举起反旗,也没有喊出造反口号。就是饥民结成无数团伙,见到富人就抢,偶尔杀进城里抢劫府库,遇到官兵围剿立马散去。如果官兵数量少,便蜂拥而至,把那股官兵给吃掉。”
“这种不算造反吧。”朱国祥说。
“都已经抢劫府库、杀死官兵了,还不算造反?”朱铭笑道,“估计是闹得朝廷很没面子,最后靠招抚才平定的。那些个强盗头子,只要能坚持到最后,都他娘的招安做官去了。真真是,杀人放火受招安啊!”
听儿子这么一说,朱国祥对宋朝的腐朽,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首都附近的反贼,居然能坚持八年,朝廷还得靠招安解决。就算换成崇祯做皇帝,都不会这样扯淡!
只说史书记载的起义,徽宗朝就有一大堆。
宋徽宗登基第一年,河南府造反;第二年,河东路造反、京畿造反;第七年,苏州造反;第八年,河北西路造反、太原造反;第九年,扬州造反、江宁造反……以上,只是拉开序幕,都还没进入造反高峰期。
朱铭继续说道:“你关注的,是这里的农业技术。我打听的,却是本地的赋税情况,百姓的承受能力已经到了极限。如果官府再继续加税,怕是老白员外都想造反了。”
“封建王朝加税,不是都摊在底层农民头上吗?”朱国祥问。
朱铭好笑道:“大宋加税,一视同仁。草民有草民的税,地主有地主的税,就连家里有人做官都别想跑。只不过,官员能捞油水,不在乎那几个税。”
朱国祥是想做地主的人,忍不住问:“老白员外这种大地主,都有什么苛捐杂税?”
朱铭讲述道:“你跟着茶户曾大,去看地买田的时候,我一直在向白三郎打听消息。白三郎说,洋州的和买钱标准,是每交田税420文,就要加征一匹绢。按洋州的市价,一匹绢的价格,大概在1600文到2200文之间。单是和买钱这种苛捐杂税,已经达到了田税的四五倍。”
“穷人哪承受得起?”朱国祥无法想象。
朱铭笑道:“和买钱属于杂捐,是专门向富人征收的,一、二、三等户才要交。”
朱国祥立即察觉出漏洞:“我如果是大地主,肯定想尽办法降低自己的户等,这样就不用再交和买钱了。”
“朱院长,你真聪明,但朝廷也不是傻子。”朱铭说道。
真实的情况是,为了逃避这种富人税,全国地主不断的分家析产,把自己降到征收户等以下。
朝廷则持续扩大征收范围,刚开始只对一二等户开征,渐渐的三等户也得交。等到赵构建立南宋,五等户都他娘的要交和买钱!
朱铭又说:“除了和买钱,还有和籴钱。根据上交的粮税,按比例卖粮给官府。说是购买,其实明抢,地主白送给官府粮食。白三郎还说,和买钱、和籴钱这些富人税,以前收得相对比较客气,自从蔡京做宰相以后,一年比一年突破下限。”
朱国祥只能感叹:“蔡京这个奸相,果然当得不冤枉。”
朱铭分析道:“如果在汉中盆地造反,地主也是可以团结的对象。不说完全取消苛捐杂税,就是宣布少收一点和买钱、和籴钱,都极有可能得到地主的拥戴。若是再宣布茶叶通商,取消榷禁,富商也会站在反贼这边。前提是,反贼得打几场漂亮仗,必须击败官军,取得汉中地区的控制权。”
“有这个可能。”朱国祥赞同道。
朱铭说:“我理了一下思路,差不多已经理顺了。咱们父子联手,你通过传授农业技术,跟全县大地主建立良好关系。我能科举就科举,取得官面上的身份。实在不能科举,就跟土匪和商人接触。献出磨盘大的灵芝,如果运作得好,也能捞一个主簿、县尉当当,拥有了官身更方便做事。”
“我有一个问题,”朱国祥说,“古代官员,好像只能异地做官。这老白员外,是怎么当上西乡县主簿的?”
朱铭解释说:“知县以上,才需要异地赴任。而且,北宋的县级政府,划分成了好几个等级。”
“就拿县主簿来说,最高等级的县,主簿必须是进士出身,而且还需要官场资历。等级稍低的县,新科进士也能做主簿。等级再弱的县,一般让学官、杂官转任。最低几个等级的县,阿猫阿狗都能做主簿。”
“而且,低等县的主簿,是反贼招安的主要安排岗位!”
朱国祥差点笑出声来:“让反贼做县主簿?”
朱铭说:“大反贼头子,一般安排高位虚职,或者扔到军队里。而小反贼头子,在接受招安之后,做主簿、县尉的非常多。他们干过反贼,如果负责征税,地主们交税肯定更积极。”
朱国祥哭笑不得:“这也算知人善任了,专业非常对口。”
“我听白三郎说,如今的西乡县主簿兼县尉,就是几年前被招安的反贼头子。”朱铭笑道。
朱国祥本来对造反感到惶恐,觉得那是天大的事情。
现在听儿子说了一通,竟然觉得没啥大不了,这玩意儿仿佛是家常便饭。
朱铭说道:“我们可以慢慢积攒实力,多多结交人脉。如果苛捐杂税过重,连地主阶层都弥漫造反情绪。到那个时候,就可以尝试着扯旗造反,先杀败本地的乡兵,然后找机会接受招安,瞬间就能混成县主簿。当然,这只是其中一条路,仅供选择,并非最优路线。”
朱国祥告诫道:“不管选哪条路,现在都不要急,等站稳脚跟之后再说。”
“今天我确实急了,这个必须承认,保证以后不会再犯。”朱铭语气诚恳道。
朱国祥知道儿子是啥性子:“光说没用,该犯还得犯。等开始种地了,你跟佃户一起下地干活。建房子的时候,你也跟工匠一起干活。多干些体力活,磨磨性子,只要坚持一年半载,就肯定能沉稳许多。”
“也行吧,就当是磨炼意志力。”朱铭居然听话了,只为了那远大目标。
父子俩在农家茅草屋里,肆无忌惮的聊着造反话题。
而远在洋州城,通判李瑞则愁眉不展。
不只是他,整个汉中地区的州判,这段时间都感到脑壳疼。
刚刚接到消息,今年利州路的和买钱,从420文税款加征一匹绢,改为400文税款开始加征。不但如此,和籴钱也涨了,地主必须“卖”更多粮食给官府,不给粮也可以,折算成钱币就是。
这还没完呢,利州转运司下达命令,各州军府监辖区内,过去三年拖欠的税款,今年必须补齐90%(北宋税款,收到定额的90%就够了,余下部分交给地方官自行处置)。
三道行政指令,皆出自中央,捞钱理由很充足,朝廷要编练弓箭手。
起因是去年种师道受到召见,君臣一番交流,宋徽宗非常高兴,当场任命他为提举秦凤弓箭手。
种师道说,秦凤路新开拓的边疆,弓箭手不能从内地调过去,否则内地很快就要出问题。
这可把童贯得罪惨了!
因为童贯刚刚制定计划,让内地诸路的弓箭手,无偿前往河湟戍边。并且告诉宋徽宗,说那些弓箭手,都是民间主动应征的,自己经营有方,一点儿都不扰民。
迫于童贯压力,种师道不敢接受官职,自请提举崇福宫(就是去管理道观)。
果然如种师道所言,各路弓箭手都炸了,大量逃亡不说,甚至有人闹饷哗变。
刚好蔡京复相,受命给童贯擦屁股。
这位蔡相公捞钱是把好手,直接给汉中地区加税,用以编练河湟弓箭手,并花钱安抚各路闹事的士兵。
就因为蔡京一句话,今年整个汉中盆地,老百姓的日子都不好过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4042767|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4-2 13:42 , Processed in 0.11361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