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高丽:抗金向明成执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1-2 1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却说使者一路飞驰,披星戴月赶去高丽,在平壤见到高丽国主王构。

  王构今年十八岁,虽然祖上历代近亲结婚,导致出现各种先天疾病,他的身体素质不是很好,但谋略手段绝对称得上高明。

  他爹近亲结婚,王后所产诸子皆夭折。

  嫡生哥哥们都死完了,他作为妃子所生的庶子,才能顺利成为高丽国王。

  然后,他外公开始把持朝政,权倾朝野无人能治。

  外公甚至把他的王后给废了,强迫他娶自己的两个姨妈,也就是他生母的亲妹妹们。

  去年,十七岁的王构决定反抗,因为走漏消息而失败,跟随他发动政变的心腹全部被杀。他派人向外公求饶,说愿意禅位给外公。但被外公拒绝,还烧了他的皇宫,将他软禁在一处宅院。

  就是在软禁当中,王构通过太医传递消息,成功离间拉拢外公的亲家拓俊京。

  仅用了半年时间,王构就重获自由,并将外公流放暗杀。

  又用三个月时间,把助他复位的拓俊京给干掉!

  才十八岁啊,连杀两大权臣,独揽大权,意气风发。

  “爱卿,金国请我出兵相助,还拿抱州来威胁,是否该帮助金国打明国。”王构问道。

  国丈任元厚回答说:“陛下可以口头答应,再推脱募兵征粮需要时间,同时派人去明国打探消息。金国让我们出兵,肯定是他们兵力不够了,精锐主力都调去跟明国打仗。”

  “如果金国获胜,我们就出兵帮忙,助他们夺回长城。如果明国获胜,我们就不再承认跟金国是父子之国。到时候,可正式向明国臣服朝贡,并且出兵鸭绿江北,夺取更多的金国土地和人口,陛下一定能成为最伟大的高丽国王!”

  王构点头说:“爱卿老成持重,此计进退自如,当为国之良策。”

  任元厚躬身退下,王构独坐殿中。

  上次觐见朱国祥的高丽使者李资亮,已经被王构给弄死了,因为李资亮正是他外公的堂弟!

  为了拉拢国内大族,巩固自己的王位,他召回被废的王后任氏,又纳了金氏之女为妃。任、金两大家族,现在是王构的坚强后盾。

  至于那两位姨妈兼妻子,已被王构全部废掉。

  王构从小学习儒家经典,不想再近亲结婚,但碍于祖训暂时不敢废除此制度。

  一想起外公李家,王构就愤恨不已,把自己的开京王宫都烧了,搞得他现在只能跑来西京平壤。

  “陛下,妙清法师求见!”宫人前来禀报。

  王构微笑道:“快快有请。”

  妙清和尚出自大族柳氏,在高丽被视为圣人,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王构能在干掉外公之后,又弄死权臣拓俊京,就是借助了妙清一派的力量。

  妙清和尚参拜完毕,迫不及待的劝谏:“陛下,不可发兵助金。金国乃蛮夷也,骤然得势,必不长久。如今大明已攻入辽南,我大高丽国正当趁机独立,不再做那金国蛮夷的臣属。今从保州发兵攻打金国,金人必定首尾不能顾!”

  王构说道:“事关重大,还须召集大臣商议。”

  妙清和尚说:“朝中大臣,多与金国有勾结,不可听信他们的谗言。”

  “法师所言有理,今日吾参悟佛法有疑惑……”王构开始转移话题,向妙清和尚请教佛法。

  现在朝中分为两派:

  一是开京派,主张臣服于金国,然后慢慢观察时局变化。

  一是西京派,主张脱离金国独立。并称开京被烧毁,那里王气已尽,撺掇正式迁都到平壤。

  历史上,高丽对待金国、宋国的态度,跟明末的朝鲜一模一样。

  他们明面上向金国称臣,暗地里又视金国为蛮夷,闹着要兴兵北伐灭了藩酋。朝鲜也差不多,叫嚣着训练十万**手消灭满清,却只训练了一千多**手,还把这些兵送去帮助满清作战。

  主打一个表里不一!

  妙清和尚见王构顾左右而言他,只得说道:“陛下,臣请出使大明。”

  王构也不想整天听这和尚唠叨,便点头说:“准了。法师去了大明,可带回一些佛经与儒经。吾有一王妹还未出嫁,听闻大明太子雄姿英发,可试着与那大明太子结亲。”

  “臣遵旨!”妙清和尚跪拜道。

  这位高丽公主,朱铭可不敢娶啊,百分之百近亲结婚的产物。
在半岛的史书里,妙清一直是妖僧形象。

  明明是个和尚,却自称精通太一玉帐步法,也即某种阴阳风水谶纬之术。

  而且脑子似乎有点不正常,“反金”已经反得魔怔了。在高丽群臣皆不赞同的情况下,他直接起兵发动政变,逼迫国王建元称帝、出兵伐金。

  这事儿闹得极大,妙清虽然被镇压,但高丽从此衰落,国王也被豪族架空。

  农历九月下旬。

  妙清奉命出使大明,渡海来到登州港。

  还没下船,就见港口停泊着大量船只,一袋又一袋的粮食被搬到岸上。

  “大明与金国,看来真有一场大战!”妙清和尚嘀咕道。

  副使郑知常说:“吾等应该抓住机会,获得大明皇帝支持,如此就能迫使陛下迁都。”

  妙清和尚道:“希望大明能获胜,朝堂当中金国走狗太多!”

  郑知常是状元出身,目前担任翰林学士,诗词写得冠绝高丽国。他讨厌繁文缛节,崇尚老庄思想,跟主流儒学格格不入。

  这二人皆为西京派,想要把国都迁到平壤,代表着西京地区的豪族利益。

  但开京派的实力更强大,吓得国王不敢动手——其实国王也想迁都,他从小生活在开京,被那里的豪族搞出了心理阴影,正好开京王宫又被权臣一把火烧了。

  此次妙清和尚、郑知常出使大明,就是想获得大明皇帝的支持。

  离船登岸,很快有吏员过来接洽,带着他们前往州城下榻。

  二人还没进城,就见大量士卒前往码头。

  这些士兵的盔甲,都已经搬上船了,手里只拿着各种武器。但即便只有武器,行军之时也虎虎生威,一看就是精锐当中的精锐。

  郑知常忍不住问:“此军是哪位大将统领?”

  口音虽然古怪,但吏员也听得懂,板着脸回答:“贵使不该打听军事,否则就有细作之嫌。”

  郑知常只能闭嘴。

  一员将领带着亲兵奔过,驻马岸边看着士卒登船,骂骂咧咧道:“直娘贼,歇了大半年,总算又能领兵打仗了!”

  这人当然是李宝,他的任务很简单,跨海截断辽西走廊,把金国最便利的粮道给堵死,让辽东的后续军粮无法快速运抵幽州。

  历史上,金国东路军两次出兵北宋,都是农历**月从辽东出发。

  为啥会选这个时间?

  一是刚好收了新麦,二是避开多雨季节。

  每年农历四月到七月,辽西走廊至辽河流域,会被雨水泡得遍地泥泞,军队和粮食都变得行进困难。

  所以,辽东出兵应当避开夏季,实在避不开就只能绕道。

  这次也差不多,完颜闍母带着大军和首批粮草,在农历八月下旬抵达锦州,此时的辽西走廊就要好走得多。

  为了防备明军渡海袭击粮道,完颜闍母还得分兵驻守。

  锦州驻军两千,海滨驻军一千,宗州驻军一千,海阳驻军两千,其余小型粮站驻军三五百不等。

  近万兵力,就这样浪费在看守粮道上。

  当然,都是用签发民兵来驻防,不求击败来袭之敌,只求保住各处运粮站。

  沿途运粮部队被袭击可以接受,损失不会太大,毕竟明军跨海来袭也是要承担风险的。

  金国也可以从北边运粮,走卢龙塞进入幽州,但那条道崎岖多山且距离遥远,运输消耗实在太大了。

  由于张觉叛金造反,连番征战之后,辽西走廊同样呈半荒废状态。

  许亢宗前几年出使金国,就是从辽西走廊经过的,他对此的评价是:不及中朝一小镇……经兵火之后,愈更萧然。

  这么说吧,后世山海关所在位置,曾经是辽国的迁州城。如今连城池都被夷平,只剩下一个迁民镇,算上驿站工作人员,常住人口加起来还不足一千。

  完颜闍母都知道要防备粮道,朱铭怎么可能不来袭扰?

  浙江、福建、广东还能使用的宋朝战船,在经过几个月的修补之后,陆陆续续开赴山东在登州港集结。

  这三省的海运商船,也接到朝廷的“入中令”。

  只要他们把粮食运到登州,即可获得相应数量的盐引或茶引。

  广东和福建缺粮,浙江却不缺,今年江南稻米丰收。还有两淮的粮食,也被海商疯狂购买,只为了运到山东换取盐引。

  一艘又一艘民间运粮船,就这样从南方沿海,顺着季风洋流前往登州,港口仓库里的粮食已经堆积如山。

  这些军粮,既可用于跨海出兵,也可用于河北战场!

  李宝将以旅顺口为基地,先去骚扰锦州方向,能调动敌人兵力最好。就算金兵不上当,也可以随便挑地方袭击,只须小心避开渤海风暴即可。

  南新寨是李宝的第一目标,那里有一支降金的辽国水军,并且肯定会成为金国的粮食转运站,其位置在山海关和绥中县的中间区域。

  第二目标是迁民镇,即后世的山海关。

  全体士卒登船完毕,李宝站在甲板上,意气风发下令:“出发!”

  大量民间船只,帮着运兵运粮。

  朝廷不给运输费,但他们带着货物回航时,可在南方获得相应的关税减免。而且还不耽误时间,反正需要在山东等待入冬的季风。

  李宝率领船队来到旅顺口,在卸下辎重之后,立即让船队驶向大连湾海域。

  蒲家奴亲自坐镇化城县,听到敲钟示警声,连忙登上城楼查看。海面密密麻麻的船只,惊得他厉声呼喊:“传令,让辽阳府、婆速路增派援军,无论如何都要再给我五千兵。还有,立即让胡沙调一千复州兵来!”

  婆速路在鸭绿江北岸,那里的驻军是为了防备高丽。

  而辽阳府刚刚被征过兵,还想再征就得疯狂抓壮丁,甚至是让辽阳大族送奴隶过来。

  辽南丢不得,李宝既然“增兵”了,蒲家奴也必须重兵防御。否则的话,辽阳就可能有危险,那里是金国的两大统治核心之一。

  ……

  李宝出兵前一个多月,朱铭就已经北上德州和永静军。

  那里也有两支精兵。

  一支是韩世忠调来山东,亲自整编训练一年而成。士兵来自山东各路义军,比如宋江那些的老兄弟,就有很多在韩世忠手里做军官。

  另一支是李成的山东、河北义军,曾经攻陷过济南城,战斗力也颇为强悍。

  李成专门坐船来到德州,与韩世忠一起迎接朱铭:“拜见太子殿下!”

  “行军礼即可。”朱铭亲手去搀扶李成,因为这位老兄直接跪下磕头。

  “谢殿下!”李成激动不已。

  这人很有些意思,对待士卒极好,真正的爱兵如子。对待上司却态度不佳,偶尔还会不听使唤。

  可遇到了朱太子这种真正的顶层,他仿佛又变成小老百姓。

  朱铭仅是亲手搀扶一把,李成就激动得浑身发抖,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恨不得为太子慷慨赴死。

  很古怪的心理活动。

  朱铭拍打李成的胳膊:“果真是壮士,听说你能开三百斤强弓?”

  李成憨厚笑道:“却也没那么大力气,两百斤倒是绰绰有余。”

  这厮生得人高马大,身高估计有一米九,只站在那里就给人威慑感。

  朱铭随口告诫:“今后粮饷齐备,可不能再纵容部下勒索富户了。”

  “末将一定严守军法!”李成拱手承诺。

  又勉励几句,朱铭转身对韩世忠说:“老韩,好久不见啊。”

  听到这种称呼,韩世忠也不再拘谨,嬉皮笑脸道:“俺也想念殿下得紧,不晓得殿下有没有带烧刀子来。”

  朱铭说道:“烧刀子没带,等你凯旋回京就能喝。先进城吧,邓春率军过几日便到。”

  韩世忠精神一振:“要打仗了?”

  李成也竖起耳朵。

  朱铭邀他们两个上马车,在进城路上就说道:“山东大军,这次是去打河间府。你们如果遇到女真精锐,能打就打,打不赢就退守,改进攻为牵制。”

  “肯定打得过,”李成握拳说道,“俺不止要打下河间府,还要带兵杀回雄州去!”

  李成是雄州人,日夜期盼着能回家乡。

  朱铭问道:“河间府情况如何?”

  韩世忠说道:“金人正在募兵征粮,每天都有河间百姓,受不得金人盘剥,从黄河偷渡过来投奔大明。”

  李成说道:“听逃过来的百姓说,金人跟伪朝不顾他们死活,不管家里有几个男丁,要么就上交粮食,要么让子弟当兵。富户更是又要交粮,又要出丁,不给粮食就抄家。”

  “这种事情有多久了?”朱铭问道。

  韩世忠说:“快一个月了,金人正在备战。”

  李成说道:“末将驻守的永静军,前几天还有义士逃到弓高镇。却是金人征兵征粮,把北林镇、永宁镇的富户都逼反了。士绅带着农民抗捐,聚集义军三千余人,可惜被金人带着伪朝官兵镇压,死得只剩几百人逃过黄河。”

  “民心所向啊,此战定要救河北百姓于水火。”朱铭感慨道。

  金人真他娘的是疯子,河间府可是在他们的傀儡统治下,为了征集军粮,居然搞到把地主给逼反的地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4042767|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4-3 05:53 , Processed in 0.20718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