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4|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成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1-9 11: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春江花月夜 于 2025-1-9 11:56 编辑

      成群住在村子中央最好的房子里。说最好,是二十多年前的标准。那时谁家有个明三暗五出前檐房子,外带一个小院,就是村里最好的人家了。成群原来住在村北头的杨树洼,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大侄子一家搬到城里居住,就把这一所院落便宜转给她家。

      院子没有院墙,树木花草还有篱笆就是墙。春天迎春花开了,夏天木槿花开了,还有丝瓜、葫芦的秧蔓扯扯落落点缀其间,显得很红火很热闹。一只狗,两只猫,一群鸡,就是她的伙伴。儿子明德白天进城干活,夜里骑摩托车回来住。明德六十多岁了,也没有成家。以前多是干一些出力活,卸水泥、背面袋,常常弄得一身灰。现在年龄大了,村里把他报成五保户,每月有几百元院外供养费,娘俩日子过得还不错。

      成群每天很忙,吆鸡打狗,喂猫,到菜地种菜。白菜,萝卜,葱,蒜,窝笋,豆角,黄瓜,西红柿,什么季节种什么菜。种的菜,自己吃不了,就送给邻居,送给小侄子。小侄子一家种二十多亩烟叶,劳力紧缺,成群和明德就经常去给他们帮忙。侄媳妇是退休教师,每月有四千多元退休金,每年栽烟收入都在十几万。但挣下的钱都存成死期了,准备给两个孙子一人存一百万。接续不着时还到成群跟前借钱,村人就说“真是阎王不嫌鬼瘦!”

   从院子后门出去,就是水泥大道,新农村建设修的路,宽敞平坦,一头通到县城,一头通到后岭上。成群经常㧟个篮子,头上包个花头巾,在这条路上晃悠。村里人少,显得场院很大,天阔地迥。

      成群的男人文生死去三十年了,她今年也八十三岁了,但大家都说,成群越活越年轻,脸上有红似白的。

     文生老弟兄三个都死了,三妯娌只剩她了,连转给她房子住到城里的大侄子两口都相继去世,她还活得很旺势。成群有时就骄傲地说:“我现在就是杨家的佘太君了”她夫家本姓杨。

      成群年轻时当过女民兵,训练打靶,还参加过宣传队,以前在大集体干活时,她就经常给大家表演节目。现在村里人少了,没有人听她唱,她就自己给自己唱,唱完“我们走在大路上”,再唱“社会主义好”,再唱“日落西山红霞飞”,还唱“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练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她边唱边踏着步子,象踩着鼓点一样。

      成群的丈夫文生,在本村算是旺族。大哥当过大队支书,二哥当过生产队长,后辈人当兵的、教书的,都很有出息。但文生从小过继给姑家,姑家是城里人,做点小生意,还有几亩地。姑夫待文生很好,从小供他上学,一直供到高中毕业。文生脑子很聪明,上学时,数理化功底很扎实。1977年恢复高考时,城里还有人上门请他辅导功课。

      文生高中毕业时国家正是用人之际,就有几个地方争着要他。经过短暂的培训,文生就被分配到洛阳某单位当会计,但文生干了不长时间就跑回来。后又被上边找回,分配到洛阳荣军学校当教师。但不久他又跑回来。问他为什么?他说“父母在,不远游”。后来才知道,他是离不开家里的“娇滴滴”。

      成群名成群,她妈却只生了她一个。她年轻时长得很漂亮,皮肤白晳,眼睛很大,比文生小几岁,两人住前后院。她上学上到初中毕业,正准备升高中时,却发现怀孕了。那年她十七岁,不得不辍学,速速和文生成了婚。

      文生回到家里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但城里地少,又逢三年困难时期,家家都缺吃的。文生又结交了一帮社队干部子弟,伙伴们运用游击战、运动战和看管庄稼的民兵们斗智斗勇,偷红薯偷玉谷,只要是能吃的东西都偷。他们白天休息,晚上出动,夜夜满载而归。文生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刺激,也没有想过要学一门手艺。不久上边发觉不对头,加大看护力度。公安人员经常夜里行动,今天这个被抓了,明天那个被收审了,事情都和“吃”有关。文生发现偷盗这一行,不太方便了。这时边远山区开始流行小片荒、自留地,集体的庄稼长不好,年年不够上交,而社员小片荒、自留地里的庄稼却长得茂盛。

      听说农村土地广阔,能吃饱饭,比城里强,文生就打算下乡。很快,通过兄长把一家五口都迁到本村,有成群妈,他两口,还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农村不缺住处,只要肯花力气,到处可以打窑。兄长给他指了一处叫杨树洼的地方,背风向阳,避静清爽,不但能打窑,还可以盖一排房子。文生一家很快安顿下来了。

      来到乡下,成群又接连生了两个男孩,一共是三男一女四个孩子。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做咱咋做。生产队混天天,干活随大流。按“人六劳四”的分配原则,人口多就占便宜。加上有当队长的兄长照顾,文生的日子过得还不错。就是有一条,家里的事情,都是成群说了算。成群对别人说起文生从不提名,总是“我那鬼娃子货,我那鬼娃子货”,也不知道是赞美呢还是贬斥。日子久了,“鬼娃子货”就成了村里妖妮女人对自己男人的一种爱称。

   农村有句俗话:“男人是个耙,女人是个匣。不怕耙没齿,就怕匣没底。”意思是在农村生活,夫妻俩紧密配合,紧抓紧挖,能把日子过囫囵都不容易。如果男人是个大撒把,女人心里没成算,那光景就成了“马尾巴穿豆腐--提不起来。”

      村里读过书的女人很少,成群就觉得自己很有文化。经常说在城里时怎样怎样,一说起来就忘了干活。文生是个热心人,谁家有事他都前去帮忙,自己家里的活却拖拖拉拉。加上儿女多,日子就过得稀里糊涂。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文生的大儿子明德该是订婚的年令了。岭上王老汉和文生很能谈得来,就想把自己的孙女嫁给明德。于是主动托媒上门提亲,本以为一说两响,谁知成群听后嘴一撇,说:“哟,那女子没文化,不行!”转身又对文生说:“你没看咱那两个侄媳妇都是教书的?咱去找个文盲,在一家子面前也说不起嘴呀。”这事没说成,以后又说了几个,不是女方嫌男方没房子,就是男方嫌女方土气。文生的嫂子也劝成群,不敢要求太高了,不然会误了孩子婚事。但成群却反驳“我只要生下娃子,就不愁说不下媳妇鞭子扎起一大群!”这话够噎人的,以后没人敢再劝她。

      文生在城里有两间土木结构的房子,姑夫姑姑过世后,房子就租了出去。有人建议文生,把城里的房子卖掉,弄俩钱,美美在村里盖两座象样的房子,能安插两个孩子。这话被成群知道后,跳着脚在村里大骂:“我城里有两间房子,到他眼里头了?日捣着让我把房子卖了,回城没处去,他就高兴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里人都是自己烧砖瓦盖房子,只要有劳力,木头什么也不缺。但文生父子四个壮劳力,逛逛荡荡几年,到底也没有盖下房子。住在杨树洼,连个正经厕所都没有,随地大小便。成群妈眼睛不好,有一次夜里出去上厕所,掉到红薯窖里。等到发现时,已经死了了啦。文生的大哥担心文生没有房子,儿子不好找媳妇,就商量着把生产队的三间库房卖给文生。

      库房又矮又小,即当住室又当鸡圈,人鸡同笼,实在不合适。孩子们大了,同居一室,别人都觉得别扭。孩子们的婚事仍无着落,大儿子没说下,二儿子也到年令了,三儿子也不小了。文生的大哥急得亲自出马,到处张罗,托亲戚找朋友,为侄子说亲。好不容易有一位邻居作媒,给介绍城里西关一位姑娘。姑娘比文生的大儿子明德小七、八岁,长相不错,体格健壮,只是小时候得过脑膜炎,听力有障碍,和别人说话多是看口型,发音不太准,人称“半语”。

   半语从小没了娘,但家务活样样精通,过光景是一把好手。邻居以为这是个好茬口,就来文生家提媒。文生不在家,邻居就先给成群说了,成群一听就说:“你说的这家我知道,她爸是个死狗货,你就不要给我那鬼娃子货说了,首先我就不同意!”当下给邻居弄个难看,连门都出不来。

       经过成群的几次伤感,村邻们慢慢都退避三舍了。转眼间明德三十多岁了,媳妇说不成,一来二去越发不愿到人前去,变得沉默寡言。

   明德三十五岁那年,终于娶了一个媳妇。媳妇叫小兰,是一个十九岁的女孩,原在县城十字街饭店当服务员,刚从农村出来,没有社会经验,被人欺负怀孕了。父母着急着忙给女儿找个婆家,文生的大哥听说了,赶紧托人给明德说。娶妻的过程很简单,办了两桌酒席就算结了婚。婚后不久小兰生下一个女孩。文生很稀罕这个孙女,经常抱在怀里噢噢噢。毕竟儿子年龄大了,孩子也是生在自家炕头。但成群对小兰和孩子都很反感,没人的时候她悄悄追问小兰:“你给我说说,这孩子到底是谁的种?我又不往外头说嘛,我只是想知道知道。”小兰很生气,想自己年小不懂事,被人欺负怀了孩子,不得已才嫁这个大自己十多岁的男人,现在婆婆却来戳自己伤疤。成群还见不得明德和小兰亲热,见他们偎在一起,就说,“一个大男人整天窝在屋里没出息”,嚷着让明德外出干活。

  女孩一岁多的时候,成群带着小兰、孙女去山东女儿家走亲戚。到那里没有几天,成群就给小兰做工作,让把女孩送人,“咱不要她了,送给别人吧,以后你给明德再生一个,纯纯的咱家人。”小兰不愿意,又没办法,只是哭。成群和女儿女婿连说带骗把女孩送走了,随后又把小兰买给另一个光棍。原来成群和女儿女婿早都串通好了。

  那家人把小兰锁在二楼上,小兰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只是嘤嘤哭泣。一连几天,邻居大叔总听隔壁有哭声,不知道咋回事。这天他趁无人的时候悄声问,“你是谁?怎么啦?为啥总是哭?”小兰就把自己的遭遇给大叔说了。大叔说,“我想办法把你救出来,你出来后到哪哪哪报警去。”他把梯子一头搭在自家窗前,一头靠到邻居窗上,让小兰逃了出来。小兰跑到当地派出所报警,帽子叔叔来了,把成群女婿叫去,又找着买小女孩那家,把小女孩追回来。

      当地警方写了一份材料让小兰拿上,一家人坐车回老家。在车上,成群连哄带骗把那份案情材料夺走了,这下没了证据。随后成群女婿以拐卖妇女未遂被警方拘留几个月。回到老家,小兰立刻要求离婚,带着女儿离去。这样,明德又成光棍了。

       改革开放后,政策变了,以往下乡的城里人可以回城了。但文生由于没有过硬的关系,酝酿了多次也没有回成。但城里有两间房子牵挂着,一家人在村里也不安心,总是嚷着回城回城,却总也不见回。就这样拖拖拉拉,什么也弄不成。这时文生的大侄子全家转市民,搬到城里住了,就把村里房子让给文生。成群高兴地对人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二儿子没有人给提过媒,三儿子自谈了一个对象,对象还来家里住过一段时间。但成群嫌女方年龄偏大,想给三儿子找一个年龄小些的,就和村里一个半吊子商量,想把半吊子的女儿说给三儿子。两人暗中捣鼓,不知怎么被三儿子的对象知道了,对象主动退了婚约。而半吊子的女儿并不愿意,跟上一个打工青年私奔了。三儿子一头挑担一头抹担,气得整天在屋里砸东西,发脾气,骂天骂地,要杀要砍。半年后得了尿毒症,没钱医治死亡。又是半年后,文生也突然中风去世。

   成群的三个儿子都长得一般,但女儿小琴却出落得亭亭玉立。小琴就成了成群的骄傲,人前人后总是忍不住说:“你看我小琴,哎哟,吃啥子了嘛,个子长的长的,好高啊。”再不就是“你看我小琴,死女子,眼睛咋恁大呢。”说着看小琴两眼,嘴一抿,脖子一扭,似有无限的骄傲洋溢在心头。

      部队在山上设了一个转播台,十九岁的小琴经常去放牛,和在山上看管转播台的战士黄保卫谈上了恋爱。成群于是逢人就说,黄保卫给她女儿买这了,黄保卫给她女儿买那了,将来要带女儿回他老家,老家是大平原,经济条件咋好咋好。村里人背后说,真是个骡子球!家里三条光棍不着急,女儿找个当兵的,就烧得七死八活,整天拿女儿腥人,有本事娶两个媳妇回来叫看看!

      随后小琴跟黄保卫结婚回了山东老家。

      明德离婚后,看看在家里没什么混头,就到城里饭店给人家帮忙,洗碟子涮碗挣俩钱。最后经人介绍,和一个女人同居了。为啥是同居而不是结婚?女人的丈夫犯罪判了十年刑,有两个女孩,本人已结扎,因养活不起,暂时招个人帮忙。这女人还经常去看望丈夫,两人并没有离婚。不管怎么说,明德暂时有个落脚地方。家里只剩下成群和二儿子,成群嫌孤单,就把小琴的女儿从山东引来在自己身边。成群又开始夸赞外孙女长的如何漂亮。外孙女一岁多引来,一直长到十三岁也不让回去。女婿来领过几次,都没有领走。村人都劝说:“孩子还是跟上父母好,你把人家女儿占住,也影响她上学呀。”成群说:“我得让她将来给她二舅养老哩。”直到上初中,外孙女才回到自己的家。

     老二在家里孝敬母亲,也不想出去打工。小琴为他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成群三番五次催他回家,他就辞了工作,回家来放了几头牛。转眼四十岁了,小琴就又把老二叫去,这次给他招赘到一户人家当上门女婿。2022年疫情期间,老二也死了。去时自己走,回来时别人抬。也是悲惨的很。

      又是十几年过去,明德同居的女人,丈夫出狱了,那女人带着两个女儿又回到丈夫身边,明德又成了光棍。

   生活总会好起来的,现在政府不收农业税,种田还补贴。基本生活不用愁了,成群也好象年轻了许多。每天除了干活,就是看电视。电视里的“梨园春”搞得红红火火,成群也跃跃欲试,几次嚷着要去报名上梨园春。真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啊。

       如今成群和大儿子明德、一只狗、两只猫,还有一群鸡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时不时,她还会扭着脖子对人说:“我现在身价都几十万啦,怕什么?”这是真的,城里的两间土房子,被开发商开发成楼房,分了两套单元房。

   前几天,村里一户人家的孩子结婚,前去帮忙庆贺的人很多。成群坐在麦场的碌碡上,也在那里观望。忽然她站起来,面朝天大声喊道:“自己不能把自己估计太低了,向前看不如人,向后看还有人不如呢。”帮忙的人都莫名其妙。成群喊完,又大声哭起来,嘴里“唔里哇啦”说些什么,没有人听得清楚。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5-1-9 12:54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女人把好好的一个家鼓捣成这样,也挺悲惨的。
3#
发表于 2025-1-9 14:20 | 只看该作者
拜读欣赏,问候老师。
4#
发表于 2025-1-9 14:32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老师新作 ,下午好!
5#
发表于 2025-1-9 16:31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围绕文生和成群一家展开,描绘了他们在农村的生活。讲述了成群的居住环境、过往经历等,也展现了家庭成员的状况,如儿子明德婚事的波折,二儿子未成家,三儿子离世,女儿小琴远嫁。文中着重突出了成群在家庭事务中的表现,其强势和不当处理方式导致诸多问题。整体反映出这个家庭在时代变迁中的诸多波折与困境,呈现出农村家庭在子女婚姻、生活等方面的现实状况以及其中复杂的情感和矛盾。
6#
发表于 2025-1-10 20:04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活灵活现的乡村女人,虽则活了很大的岁数,但个性太强,三个儿子的婚姻都不大好……
    提读欣赏文友新作,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25-1-15 08:36 | 只看该作者
李晓萍 发表于 2025-1-9 12:54
一个女人把好好的一个家鼓捣成这样,也挺悲惨的。

谢谢 晓萍,确实是,村邻都很痛心。
8#
 楼主| 发表于 2025-1-15 08:37 | 只看该作者
千幻烟 发表于 2025-1-9 14:20
拜读欣赏,问候老师。

谢谢幻烟光临,问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25-1-15 08:38 | 只看该作者
匡建华 发表于 2025-1-9 14:32
欣赏学习老师新作 ,下午好!

谢谢匡老师,问好冬安1
10#
 楼主| 发表于 2025-1-15 08:39 | 只看该作者
何叶叶 发表于 2025-1-9 16:31
这篇文章围绕文生和成群一家展开,描绘了他们在农村的生活。讲述了成群的居住环境、过往经历等,也展现了家 ...

谢谢叶叶版主的点评!相知相熟的邻居,从城里到乡下,眼看着她一家人四零五散。
11#
 楼主| 发表于 2025-1-15 08:41 | 只看该作者
于文华 发表于 2025-1-10 20:04
一个活灵活现的乡村女人,虽则活了很大的岁数,但个性太强,三个儿子的婚姻都不大好……
    提读欣赏文友 ...

谢谢于老师!村里人说,女人当家,墙倒屋塌。这句封建思想严重的话,用在成群身上很合适。
12#
发表于 2025-1-15 09:11 | 只看该作者
把一手好牌打烂了的坏女人。
13#
 楼主| 发表于 2025-1-15 09:25 | 只看该作者
龙员外 发表于 2025-1-15 09:11
把一手好牌打烂了的坏女人。

谢谢龙老师光临,性格使然,从她拐卖儿媳,也可以说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5 14:37 , Processed in 0.18409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