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皖浙游记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2-7 22: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人说,旅游就是从自己呆烦的地方到别人呆烦的地方,毫无疑问,这话有道理,熟识会使我们忽略身边的风景,让我们感到更多的是繁杂,久了,会莫名的烦躁。更多的时候,旅游就变成了一种逃避,抛开一切,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心境也会随之安静下来,这样的时候睁开眼睛,看到的才是风景。
一直都喜欢江南,白墙黑瓦,小桥流水,烟雨中,撑一把雨伞,走在小城的青石板街上,是少年时脑海中停留很久的一幅画。江南最美的时候无疑是春天,别的暂且不说,那倒影在清塘中的桃花,就足以美的让人心颤,然而那摩肩接踵的人群,却也足以让一切风景大打折扣,所以选择这初冬的时节出游,起码会多一些安静。

                         最美218

218,是一条安徽境内的省道,从甘棠镇到黟县,从黄山的北部向西南穿过,直达宏村西递。前一天开了一千公里出头,晚上住在庐江,稍微看了一下攻略,就决定走这条线路。从庐江沿高速过长江,到铜陵不远,就拐入了218。初冬的江南山区,决没有北方的萧瑟,公路在山间延伸,竹的翠绿夹杂着树的暖黄,迎面而来,路两边的小村庄或在山脚,或在山腰,或在山坳,一样的白墙黑瓦,偶停山的高处,静静地凝望,看小村的炊烟缓缓地升腾,与山上的薄雾融合,安静而祥和,没有市井的纷乱,人间的烟火也就自然的成了风景的一部分。218全长近80公里,路不宽,弯道很多,正可以放慢车速,悠哉前行。

                     宏村  西递  呈坎

这几个村子,并不是连续游览的,中间隔了黄山。沿着218行走,就可直抵宏村。宏村以前去过,这次也并没什么改观,只是游人少了些,沿着池塘走上一圈,在小巷子里转上一转,仅此而已。西递没有去过,到村口恰逢雨大了起来了,看了下简介就没有了看的欲望,便直奔汤口。从西递到汤口也是山间公路,差不多和218一样的风景。

去呈坎纯粹是时间充裕的原因,从汤口到歙县没有多少车程,呈坎又在路途当中,便顺便逛逛,差不多和宏村一样的景致,无非池塘更大一些,一个大祠堂算是最不同的。

其实这样的小村在皖南真的很多,也大抵相似,看多了就容易审美疲劳,个人觉得的最有感觉的是村口的池塘,碧水映了徽式的白墙黑瓦,让小村增加了很多妩媚,平常的小村也就由质朴的村姑,有了些文艺女青年的味道。这样的风景似乎更适合远观,真正走进去并没有什么感觉,何况票价真的不算便宜。细想起来,这样的村庄原本就不是为游人设计的,宁静是她美的很重要一部分,作为外来者,其实是打扰了这小村的宁静,如果这是我的家乡,我宁愿她还养在深闺。

                            黄山

古今赞美黄山的也太多了些,所以我也就不想添足了,看过一个外国人介绍的世界园林,他从欧洲到美洲游遍了世界名园,看了苏州园林,并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造园,直到他来到了黄山,才理解了一点中国人的造园理念。我很为他遗憾,如果他多做一点功课,请人稍微给他讲一下中国的造园理论,即使只看一本园冶,再粗略的了解一下中国的造园历史,肯定会有更多的感触,就不会只理解为中国人造园就是把自然山水搬入家中那么简单。黄山之美,是自然的艺术,无论园林还是绘画,你都能从中找到蓝本。
夜宿黄山脚下的汤口,是个不错的小镇,清爽、温润、干净。背依黄山,像一个清丽的小城少女,没有大城市的矜持与乡村的朴拙,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歙县  百里画廊

歙县在安徽最南部,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向东、南就进入浙江的境内了。歙县境内最值得去的是古城和新安江百里画廊,从酒店的阳台向外望去,县城尽收眼底,小城分布在江的两岸,周围青山环绕,古城在江的一侧,隐约可见。所谓的古城,其它地方去过几个,建筑虽不同,内容基本千篇一律,人间烟火被现代商业替代,古城也就没有了灵魂,甚至没有了生命,像一个标本。车从古城前驶过,略看了城门和一个牌楼,便奔百里画廊而去。百里画廊,攻略上应该直奔深渡镇,为了贪看沿江景致,便冒险走了一条县道X004。X004一直沿江而行,中间穿过无数岸边小村庄,窄的地方会车都要减速,好在车非常之少,本地车都不多见。沿路村庄基本都是老人,或单独或三五成排坐在路边晒太阳,也许在他们眼里,所谓的画廊,正如我们平常所见的钢筋水泥建筑。沿江行驶,此岸并没有甚么风景,但向对岸望去,就不同了,青山映衬着一江碧水,再叠加上沿岸徽派独有的白墙黑瓦建筑,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这样的风景延续了几十公里,确实是名不虚传的画廊。

                     千岛湖  天目山

从深渡镇到千岛湖,也有一条沿江公路,网上有人说风景也不错,于是决定一直沿江而行。没想到从黄山到千岛湖正在修高速,而那条沿江公路也多处在翻修,道路极度难走,到达千岛湖的时候,已经接近黄昏。千岛湖也是第二次来,不过距离第一次已经快30年了,那次千岛湖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记得原来坐船要去一个码头,码头上有很多卖湖鲜的摊位,坐在码头的石阶上,就可以看湖中小鱼在水中游弋、跳跃,远看即是星布的岛屿。想着水色苍茫的大湖,夕阳西下的时候,风景一定更美。可寻来找去,湖边除了建筑就是围栏,那原始的码头早没了踪影。第二天游湖更是有些失望,千岛湖似乎已经包围在城市之中了,虽可依稀看到以前的一点影子,可再也找不到当年的那种感觉了。把失望发给朋友,朋友调侃说:那感觉是不是像一个纯情男子,去会多年前的情人,你情怀依旧,对方却坠入青楼,早已经阅人无数。想也是,快三十年了,沧海桑田,千岛湖再也不是那个扎着两个麻花辫的农家少女了。

杭州已去过多次,且她更适合慢慢品味,不适合我这样的匆匆过客,于是把住宿地选择到了临安,那里也离天目山更近。天目山不是什么著名的山,但还是想去看一看。最早知道它是年少时读的一篇叫百合花的小说,作者是茹志鹃,茹志鹃也不是多有名的作家,她女儿王安忆可能比她更有名,而我恰恰是通过这个不著名的作家知道了这座不怎么著名的山。在小说里,她写过一个场景,曾经在少年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久久不能忘怀的画面,至今记忆犹新: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阶山道,盘旋而上,一个肩膀宽宽的小伙子,肩上垫了一块老蓝布,扛几支青竹,竹梢长长的拖在他后面,打的石阶哗哗作响......。

可惜上山是要坐景区的汽车的,一路虽不乏竹子,可道路要宽阔的多,完全找不到小说描写的那种画面。上得山来,石阶路有了,可在这样的海拔竹子却长不起来,比较壮观的是道路两侧不时出现的高大松树,粗的要几个人合抱,在国内其它的地方不容易看到,算是这次上天目山的惊喜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11 09:39 , Processed in 0.14712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