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高老庄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曲阜:孔圣后裔要造反?!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25-2-24 15:09 | 只看该作者
扎营完毕之后,大明辽东军团的十几万官兵民伕就开始埋锅造饭,准备晚餐了。

  现下明军的伙食可比早年间的“丐版明军”好太多了——新大明有钱啊!而且因为大明现在人少地多,差不多就是可以养活四万万人口的土地给四千万人口使用,所以各种农产品的供应都很充分,价格也比较低廉。

  在这种有利的外部条件下,内部管理仍然非常严格的大明新军,自然可以为他们的战士提供良好的伙食了。特别是在行军作战的时候,每天都至少能保证三餐管饱,一餐有荤......也只有这样,战士们才能有足够的营养保证行军和作战。

  辽东总督刘进忠、辽东提督赵忠义这两个在前明军中任过职的老将,现在正按照相关的规定,背着手在部队当中转圈。他们是在监督下面的人吃饭——下面的人以领为单位,围坐在野战锅灶,正在一边烤火一边热气腾腾的吃饭。

  今儿大家伙的伙食是白面馒头配上酱菜和肉汤,每人还有一小块猪肉,还有一碗用来暖身子的白酒。

  整个营地当中,到处都是肉香、酒香和面食的香味儿。。闻得刘进忠和赵忠义都饿了——他俩在驻扎时是可以吃小灶的,但是在行军打仗时没那待遇,得和下面人同甘共苦!

  所以他们的饭食也是这个,只是肉大一点,酒多一壶。

  而且这规矩也不是随便说说,是真的要执行的!

  如果他们带头违反,下面那帮黄埔——孝陵卫军校出来的青年军官可不一定惯着,说不定就把他俩给举报了。

  虽然朱和墭也不会因这事儿把他们革职查办,但是批评还是难免的……这让他们的面子往哪儿放?

  所以还是守着点规矩,老老实实的当军界前辈算了......

  别看这两人都是提督级别的高级将领,但是在军中却是“孤家寡人”。在源源不断产生的高素质的军校毕业生面前,他们这些“老军阀”根本不值一提。

  毫不夸张的说,如赵忠义这号跟着天王朱一起从河南逃出来的老将,在军队中的真实实力,甚至还不如他儿子赵鸿逵。

  赵鸿逵好歹还有一批同学和学生可以抱一下团,搞一个小派系。而刘进忠和赵忠义这样的,不过是下面那些年轻军官们的“傀儡”而已。

  虽然感到自己已经被架空的两人心里都有点不痛快,但是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下面那边照规矩办事的军校生还是很能耐的。ŴŴŴ.BiQuGe.Biz

  光是这军队的伙食搁在前面后期的军队里面,大概只有家丁才能吃得上!

  如果当年的大明能有眼前这十万足饷、足粮、足器械、足训练的“四足精锐”,清妖根本打不进长城,各路流寇也不值一提。

  刘进忠、赵忠义已经完成了例行的巡视,回到了已经烧上火炉子,整个都暖呼呼的中军大帐。里面的已经摆上了长条形的饭桌,一群明军将领和那个蒙古大汗布尔尼已经在桌子边坐好,等着开饭了。看见他们进来,除了自恃身份的布尔尼之外,所有人都起身行礼。

  刘进忠和赵忠义则客气的招呼他们落座,然后自己也坐了。

  供这些高级军官们享用的馒头、猪肉、汤和酒还都热着,还没端上来。刘进忠就和跟随吴应麒一起归明的刘玄初商量起了游说王辅臣的事儿。

  “刘军师,那个王辅臣可是出了名的大清忠奴,听说康熙非常信任他,他真的肯献出山海关?”

  王辅臣居然成了“忠名远播”的忠奴了!估计早几年他自己都没想到吧?

  “他算哪门子忠奴?”刘玄初一笑,“想当年他还是受了吴三桂的指派,潜伏到康熙身边去的......只是那康熙没有识破他的真面目,给了他高官厚禄,结果他就不舍得反了。如果他当初肯在荆州大战时就反,大清早就没了!”

  他拈着自己的胡须,笑道:“这个王辅臣就是唯利是图的生意人,当初不肯依照约定投靠吴周,无非是康熙给得太多。而现在康熙已经成了过河的泥菩萨,难以自保了。他还有什么理由不降?他要敢不降,咱们的十万大军强攻山海关又有多难?

  不过光是一个山海关,总督您就满足了?”

  这话一出,不仅刘进忠的耳朵竖起来了,帐篷里面的其他将领,包括大汗布尔尼都向刘玄初投去了感兴趣的目光。

  谷餑</span>一个山海关的确有点不够“吃”啊!

  刘进忠问:“刘军师,您的意思是......”

  “当然是北京城!”刘玄初笑道,“只有北京城,才是一个真正的大功......这可是不世之功啊!”

  山海关的确不能满足这里十万大军的胃口了。朱和墭本以为康熙会在辽东重兵布防,所以才花费那么多钱,组建如此庞大的辽东军团。

  可是康熙却不随他的意……这个注定要当清顺帝的男人,似乎不想退回关外去喝西北风,而是在打西狩的目的,准备往西安跑路了。

  所以辽东军团现在就有点牛刀杀鸡的意思了!

  都牛刀杀鸡了,杀了就是应该的,没有多大的功劳。

  而北京才是配得上十万关外明军的大功!

  “好!”刘进忠笑道,“那就有劳先生了......只要能说得王辅臣当咱们的内应,明年春天,咱们就能收复大明的北京顺天府了!”

  ......

  “正阳,抓住康熙......这可是不世之功啊!”

  当天晚上,在距离辽东好几千里的湖广明军两河口大营之中,那个能掐会算的诸葛三和,正拉着儿子诸葛正阳的手在低声交代着捉康熙的事儿!

  原来诸葛三和并没有亲自出征,他只是让苏占海打着他的旗号,领着四个镇的精兵,假模假样的来了个步步为营。目的就是为了把康熙的伏兵钓出来。

  而只要康熙的伏兵围上去摆开来了......那么诸葛正阳率兵绕道唐县北上奇袭南阳,抓捕或者杀死康熙的机会就来了!

  “抓康熙?”诸葛正阳一愣,“阿爸,你之前不是说康熙至少能活到四十岁,而且还有顺帝可以当吗?我能抓得到他吗?”

  “呵呵,那都是骗人的。”诸葛三和笑道,“为父就知道那个纳兰性德一定会把这话告诉康熙……这样抓不到康熙,气气他也好。”

  “骗人的?那康熙的命数……”诸葛正阳感兴趣地问。

  “这个,”诸葛三和笑道,“说实话,康熙的命数,为父其实也看不准……如果那张画像上的康熙真和本人一样,那他应该有六七十岁长命,而且还有五六十年的真命天子。这明显不可能嘛!”

  “不可能,不可能,怎么可能呢?”诸葛正阳连连摇头,“大清国都混到这个份上了,康熙怎么可能还有天命?”

  “就是嘛。”诸葛三和笑道,“儿啊,好好干,争取把他抓了来……这可是封王的大功!”

  “好嘞!”诸葛正阳笑着点头。

  就在这对父子商量好事儿的时候,门外忽然有个声音大呼道:“丞相,提督……火箭,天下有火箭!”

  诸葛三和一听这话,脸上的笑容就没地儿可堆了,“这是苏占海的信号火箭……看来老夫所料不差,康熙真的在新野周围埋伏了大军!

  这样南阳可就空虚无备了!”

  诸葛正阳两眼放光,“那孩儿马上率兵出发,奔袭南阳!”
17#
 楼主| 发表于 2025-2-24 15:13 | 只看该作者
  大清康熙十八年,大年三十。

  南阳行在,南书房。

  一大清早的时候,南书房当中传出了滚雷一样的鼾声。康熙皇帝正歪着脑袋睡在一张软榻上,身上还盖着一床黄缎子面的棉被,睡得正沉呢!

  他这几日为了布置新野战役真是累坏了也紧张坏了,生怕出什么纰漏——毕竟大清存废,在此一战啊!

  这一战如果打输了,大清就算不亡也得废了!

  如果这一役能打赢,那么清军就能打通南阳——襄阳间的补给线,就能把军粮军火源源不断送进襄阳。这样图海就能在襄阳城内坚持上几年了,即便再次被围,康熙也不必急于解救。

  而且有了襄阳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卡住湖广的门户,明军就很难从湖广发起大规模的北伐。康熙也就能稍微松口气儿了......他的大清也不能说“兴”,但至少还能“存”着。

  正因为这场战役实在太重要,所以康熙从布署新野之战开始,就没怎么合过眼,整个人一直处于高度的亢奋当中。。直到今天凌晨传来了新野方面的三路大军完成对北进明军约五万人的包围,康熙这才大松了口气。不过他还是担心包围襄阳的明军抽调部队北上增援被困的友军,于是他又下令在南阳待命的四个蒙古骑兵固山马上出击,绕道被困明军的后方,阻断明军两河口大营至新野的道路。下完这道命令后,康熙皇帝才放松了下来,然后浓到抹不开的困意就把他给包围了。

  于是康熙连南书房都没出去,就在小桂子之前让人搬进来让康熙躺一躺的软榻上睡过去了。不过看他那张麻脸上越皱越紧的眉头,就能知道他又在做噩梦了......

  这一回康熙的梦不是“上景山”了,而是带着大队人马仓惶北狩,出了北京城,出了居庸关,在苍茫无边的大草原上一路奔逃,耳边都是八旗子民们的哭喊之声......还有小桂子公公的惊呼声!

  “万岁爷,不好了,万岁爷,不好了......”

  是不好了!

  半梦半醒当中的康熙皇帝心说;“朕都当上清顺帝了,还能好得了?”

  “万岁爷,万岁爷,快醒醒吧!”

  醒醒?

  康熙还奇怪呢,心说:“朕难道又在做梦了?”

  想到“做梦”,他就一下子睁开了眼睛,然后就看见了小桂子公公拿着一份已经撕开了的火漆文书站在自己跟前,满脸都是惊恐!

  “小桂子,出了什么事儿?”康熙马上就知道不对了。

  小桂子将火漆文书向康熙面前一递,抖着声说:“皇上,唐县失守!昨天晚上逆贼大军突袭了唐县!”

  “唐县?”康熙一愣,“逆贼去唐县干什么?”

  说着话,康熙也没等小桂子公公回答,就自己起身往铺在南书房地板上的一幅大地图旁,想从上面找到唐县的位置。

  这时他才发现那地图上洒满了阳光,有点儿刺眼。

  “现在是什么时辰?”康熙一边蹲下看地图,一边问身边的小桂子。

  “回皇上的话,现在已经过了午时......要不要传膳?”

  被他这么一说,康熙还真感觉到饿了,顺口就道:“好,传膳吧......别弄太多的菜,随随便便搞它十几个就够了。”

  边上的小桂子公公提醒说:“皇上,今儿是大年三十啊!”

  “都大年三十——啊!”康熙突然停住不说话了,然后又揉了揉眼睛,盯着地图上的某处仔细看了看,最后双腿一软,一屁股坐在地板上了。

  因为他已经看见地图上唐县的位置了!

  唐县在新野东北七八十里开外,距离明军的两河口大营约有一百二十里,距离南阳府城有七八十里。

  也就是说,明军这是绕过了新野,取道唐县北上来打南阳府城了!

  康熙刚刚坐下,南书房门外就传来了一阵脚步声,然后就看见李霨、杜立德、冯溥和明珠这四个南书房大臣兼大学士以及那个领侍卫内大臣多隆一块儿进来了。

  谷号</span>多隆看见康熙坐在地上发呆,赶忙上前两步,趴在地上,对康熙道:“皇上,是不是要收拾一下......”

  “收拾什么?”康熙好像受了刺激一样,突然大吼了起来,“朕不走!朕哪儿也不去,朕就守在南阳,朕的天命未尽......”

  说到“天命未尽”,康熙的心脏又抽搐起来了。因为他已经想起来,这个“天命未尽”是诸葛三和说给纳兰性德听的......

  “皇上......”明珠这个时候也想起“天命未尽”的来源了,赶紧给康熙跪了,“奴才的儿子也是给诸葛妖道给骗了,他不知道那妖道说您天命未尽的言语是瞎话......”

  “住口!”

  “明珠,你说什么?”

  “明珠,你在胡言乱语!”

  明珠的话还没说完,李霨、杜立德、冯溥这三个汉人大学士马上就嚷嚷起来了。

  明珠被他们一嚷嚷,也知道自己失言了——怎么能说皇上天命未尽是瞎话?这要是瞎话,那康熙的天命岂不是尽了?这是难逃此劫,要准备后事了?ŴŴŴ.BIQUGE.biz

  “皇上,奴才不是这个意思,”明珠急忙替自己辩解道,“您的天命还没完,还没完......”

  还没完......听上去好像也不长久啊!

  康熙冷冷地看着明珠,“现在还没完,再过会儿是不是就要完了?”

  “皇上息怒......”明珠给瞎得汗流浃背,赶紧一边叩头一边说,“奴才知错了,奴才有罪,奴才罪该万死.......”

  “你有什么罪?”康熙咬着牙问。

  明珠都快给急哭了,他那么忠心,为了大清江山连屁股都不要了,怎么就有罪了呢?

  不过他现在也没法否认自己有罪啊!你都认了,现在又说没有了,这不是欺君罔上吗?

  “奴才,奴才误信诸葛妖道之言,以至于误国误民,奴才罪该万死!”

  他这个罪一认,康熙皇帝就更生气了——这哪里明珠误信妖道之言?分明是他康麻子误信妖道之言!他简直就是个傻瓜啊,给那个诸葛妖道骗得团团转!

  真正误国误民、罪该万死的是他康熙!

  现在南阳一带的清军主力都去围攻新野附近的明军了,连那四个蒙古骑兵固山都派出去了。还留在南阳的就只有一个保命的正黄旗中路固山了......靠一个固山根本抵挡不住包抄过来的明军,虽然康熙还不知道这支明军的人数有多少,但是人家既然奔着南阳来了,怎么都得有几个镇吧?

  如果康熙在南阳被他们包围,那大清完不完的都不重要了,因为康熙他自己就要完了。

  可是康熙要放弃南阳撤离,新野那边的十四个固山怎么办?这一撤退,又得让人一阵猛追,怎么都得损失好几万人。

  而且襄阳那边还有两个固山,被围下去也是一个完,图海没准就是图承畴了......到了那个时候,大清还有救吗?

  想到这里,康熙只觉得喉咙口一甜,噗的一下就吐出一口鲜血,多隆和小桂子赶紧上去扶住康熙。

  小桂子大呼道:“皇上吐血了,快传御医!”

  多隆则大声道:“皇上,您可要挺住啊!大清可不能没有皇上......”

  康熙摇摇晃晃,还在那里坚持......他知道自己不能晕,因为现在正是最关键的时候,他要是晕了,那大清就真的没了。

  不过康熙也知道自己没能力再打下去了,现在必须得撤了。

  康熙颤着声说:“快,快传旨给康亲王杰书,让他赶紧带着人马向商洛道撤退。咱们,咱们也撤,咱们往鲁阳关撤。

  再,再传旨给襄阳的图海,命他立即突围......”
18#
 楼主| 发表于 2025-2-24 16:21 | 只看该作者
 康熙下达的这一连串命令其实就是在安排总退却了!

  虽然他还没有输光手上的筹码,依旧有一博的力量,但是他知道自己输不起......他如果在南阳和新野这边来一场大败,那他可就不是当清顺帝了,而是要当清崇祯了!

  另外,他和朱和墭对于“输”的定义也是不同的。哪怕他能在新野和南阳这边打出个一比一的交换比,但只要损失的绝对数字太大,他还是得当清崇祯!

  所以在他发现自己的赢面几乎丧失之后,就只能认赔出局了......而且还得及时离场。因为他的部队走得快一点就是被击溃,损失虽然不会太小,但还是可以承受的。要是走得慢一点,变成了被包围的局面,那可就当不上清顺帝了。

  这可是想想都要吐血啊!

  康熙原本是看不上元顺帝的,现在可好了,他还得为成为清顺帝而努力......而且还得好好努力!

  因为现在大部分的“新八旗”都还拿着“北京户口”,还在北京城周围分了庄子。

  而他要当清顺帝,那起码就得让人家把“北京户口”换成“内蒙古户口”......手底下人能愿意吗?

  如果底下人都不愿意......那“景山之梦”可就要成真了!

  一想到上景山,康熙皇帝又是一口老血喷出去,然后就晕得不醒人士了。

  而当康熙皇帝再一次恢复知觉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正躺在一辆摇晃颠簸的马车里面......已经很脆弱的心脏顿时就是一紧——不会在囚车里面吧?

  这要落在诸葛妖道手里,那还不如当清崇祯呢!

  想到这里,他就眯着眼睛看了看,发现自己正躺在一辆普通的马车车厢里面——不是囚车。

  稍微放心一些的康熙又感到了强烈的饥饿感,非常不舒服......他这辈子可没什么挨饿的体验。。于是马上就哼哼道:“小桂子,传膳......”

  还传膳!

  挺讲究的。也不知道要不要上个满汉全席?

  “万岁爷,您总算是醒了,急死奴才了......”小桂子的哭喊声马上就想起来了。

  康熙这时候才发现,自己正和这个忠心耿耿的太监一块儿挤在一辆马车里面呢!

  “传膳......”

  还想着传膳呢!

  “来了,膳来了!”小桂子公公早就替康熙准备好了“御膳”——大内御厨精心准备的白面馒头一大包,还是去年的存货(去年就在两天前),早就凉了硬了。BIquGe.biz

  “皇上,现在只有这个......”小桂子小心翼翼地摸出了个非常精致的黄布口袋,打开以后,里面就是一包冷馒头了。

  康熙拿起一个馒头捏了捏,挺硬的,也不到好不好吃?不过他实在是饿了,也不管硬不硬了,直接就拿起来啃了一口。

  还别说,这馒头虽然硬了一点、凉了一点、干了一点、僵了一点......但味道还是很好的!是康熙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点心!

  他狼吞虎咽地吃了一个还不过瘾,又接着来了几个,吃得急了,居然还给噎着了。小桂子赶忙又送上一个酒壶,里面是兑了水的御酒。不过康熙还是喝出了琼浆玉液的感觉。

  吃了冷馒头,喝了兑水酒后,大清皇帝的精神头终于起来了,于是就问:“小桂子,现在到哪儿了?前线的战况如何?”

  小桂子摇摇头,“皇上,奴才也不知道......奴才只知道伺候皇上。要不然奴才让人把驴车停下,再让人去寻多隆和明珠过来,您问他们吧。”

  “驴车?”康熙皱起眉头,“朕乘坐的是驴车?”

  “对啊,”小桂子说,“一开始是马拉的,但是跑了一天后马都累死了,只好换成了驴车......”

  康熙叹了口气:“没想到朕也有乘驴车而逃的时候......行了,去叫多隆和明珠过来吧。”

  “嗻。”

  小桂子应了一声,马上就钻出了正在缓缓而行的驴车,大声呼喊道:“停下......明大人、多大人,皇上醒了,皇上要见你们!”

  吃了点东西,有了点气力的康熙皇帝也挪动身子,撩开了驴的帘子,探出半个身子,往外张望。

  康熙发现外面正在下雪......白茫茫的一片,许多穿着黄颜色棉甲的兵丁,正在从驴车两边步行通过,一个个都有气无力的。不过这帮人至少还背着燧发枪和大包小包的行李。

  这说明他们还能继续撤退......康熙稍微安心了一点。

  这个时候多隆扶着一瘸一拐的明珠就走来了,其中明珠穿着件皮袍子,头上戴着一顶翻毛皮的风帽,看着挺暖和的。而多隆则是一身棉甲,还戴着枪盔。

  现在虽然是特殊时期,但这两个奴才还没忘记君臣之礼,看见康熙皇帝的半个身子,连忙下跪行礼。

  “起来,都起来吧。”康熙招呼两人起身,又让他们上前一些,这样他自己就能缩进驴车——驴车里面点着火炉子,比较暖和。

  “情况怎么样?”康熙问。

  “皇上......”多隆叹了口气,“正黄旗中路还行,虽然被明军追了一天一夜,损失了千把人,但是下雪之后他们就退了。”

  “那康王、岳乐、佟国刚他们,还图海他们......”康熙看着满脸忧愁的多隆,心脏又开始抽搐了。

  多隆摇摇头:“奴才不知......”

  康熙皱着眉头,看着多隆和明珠:“是不是还出了什么事儿?”

  明珠道:“皇上圣明!”

  又圣明......康熙心说:“就不能有点好的圣明吗?”

  明珠取出一份已经拆开的火漆文书递给康熙,“皇上,这是山海关总兵王辅臣奏报。”

  “王辅臣?”康熙的声音都抖了,“是不是山海关出事儿了?”

  “皇上圣明!”

  康熙心脏一紧,心道:“又说中了,朕是乌鸦嘴吗?朕以后再也不乱猜了......”

  “皇上,”明珠看到康熙没有伸手接过文书,干脆就直说了,“就在咱们和诸葛妖道大战的当口,逆贼的十万大军也不顾严寒,从辽东那边开到山海关外了!”

  “守住了?”康熙改说好话了。

  “没有。”明珠摇摇头,“逆贼人太多了,王辅臣只有万余人......根本打不过,死守了三天,山海关就失陷了。不过王辅臣的大部分兵马都保住了,现在正且战且走,退往北京。”

  “明军,明军入关了?”

  明珠点点头:“皇上圣明......”

  康熙眼前又是一黑,差一点就要晕,他赶紧挥挥手,“你们先退下吧,朕累了......”

  “嗻!”

  “皇上,您好好歇着......”

  看着两个奴才退下去,康熙靠在驴车里面,心里盘算着:“杰书、岳乐、佟国刚应该不会全军覆没。损失是一定的,但还是能保住大部分人马的。现在就看图海的了......如果他突围不成后能死守襄阳,也许能再拖住诸葛妖道一些日子,这样朕就能收拾兵力,守一下山海关了!”

  ......

  “图中堂,您就降了大明吧!”

  “对啊,图中堂,大清完了!”

  “图中堂,我是大清的承顺郡王,姓爱新觉罗的,我都能投降,何况您呢?况且您前两天都跳过一次汉水了,也算为大清尽过忠了,没有淹死,那是天意啊!”

  就在康熙皇帝巴望着图海能替他扛一阵子诸葛大军的时候,董额、勒尔锦、莽依图三人却一起入了襄阳,来劝他当“图承畴”了......
19#
 楼主| 发表于 2025-2-24 16:25 | 只看该作者
“啊嚏,啊嚏......”

  听见董额这个哪壶不开提哪壶的爱新觉罗家的叛徒说起跳汉水的事儿,图海就忍不住打起喷嚏了——他的确没淹死在汉水里,但是他着凉了,前两天还发了高烧,差一点就烧死了。

  而且他也不是故意要往汉水里跳,他又病啊!现在又没人会追究他屡战屡败的责任,他跳毛汉水?他这次是真的掉水里了。之前康熙不是要他率部突围吗?那道旨意居然还真的从南阳送到了襄阳。图海和赖塔这俩倒霉蛋也不知道康熙打败了要跑路,所以想让他们跑出一点是一点,还以为康熙打赢了呢!于是他就和赖塔点起了一万五千精兵杀出去。

  可他们才冲出樊城,就被明军两河口大营里面开出来的两个镇截住,两边在樊城北面的平原上打了一场排队枪毙......结果当然是图海、赖塔大败!老将赖塔为了掩护图海率部撤退,亲自带领骑兵冲击明军阵列,最后被“铁拳”和乱枪打死。

  而大败而回的图海连樊城都守不住,因为明军追着图海的败军直接冲进了樊城的城门!无可奈何之下,图海只能亲自殿后,掩护大队人马通过架设在襄樊之间的浮桥撤去襄阳。

  可是这浮桥却被明军臼炮发射的超口径榴弹击中,直接给炸断了。当时图海正好在桥上,虽然没给弹片击中,但却因为浮桥破碎而掉进了冰冷的汉水。。如果不是他这几年苦练了游泳——不能总靠施琅来捞啊!而且还招募了几个水性的戈什哈,他恐怕已经成了水鬼了。

  “贝勒爷,王爷,跟你们我也不说什么暗话了......”图海一边用手绢捂着鼻子,一边皱着眉头说,“如果皇上真的在新野——南阳之战中打败了,这大清国多半会变成北清。可是我图海毕竟深受大清皇恩,投到大明那边后又何以立足呢?”

  董额、勒尔锦、莽依图三人一听这话,就知道这次入城劝降的任务多半是能成功了!

  图海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他投到大明那边后靠什么立足?

  “图中堂,”董额笑道,“您是当过大清首席大学士的,对大清朝上上下下再熟悉不过,对关外、蒙古、雪域的情况也是非常了解的!您对大明的作用,不亚于当年的洪承畴对大清的作用啊!”

  图海眉头深皱——董额的意思很明显,他可以“卖大清”!大清在关内的地盘看着是维持不了太久,轮不到他来卖了。但是大清还有东北,有蒙古,有雪域,有西域的不少地盘和属邦。

  如果康熙想当个清顺帝,那基本上还能维持上不少年的......而大明那边应该是没什么人了解蒙古、雪域、东北、西域的情况。biquge.biz

  所以他图海还有的可以卖......就好像洪承畴当年卖大明一样!

  想到这里他就忍不住叹气啊!当年他还很看不起洪承畴,没想到自己也要走洪承畴的路子了。

  真是天意弄人......对,都是老天的错!

  勒尔锦又道:“图中堂,您手里还有一万多人的精兵!大明的当今天子是有威服四夷之志的,而要威服四夷就用得着精兵......所以咱们手里的兵,都可以为大明天子所用。”

  朱和墭的野心图海也是知道的,之前跨海征朝鲜的时候还主动招惹了那个闭关锁国的日本。

  估计稍后也会对蒙古、雪域、东北、西域用兵的。

  莽依图这个时候叹了口气,对图海道:“图中堂,您手里除了这一万多人,还有襄阳城呢!明军如果要硬打,起码伤亡数千,跟着你的一万多兄弟当然也没活路。而且你手里还有多少粮食?能维持多久?三个月?五个月?等粮食吃完了怎么办?

  你真的忍心让这一万多人就这样死了?这些年死的人还不够吗?”

  这话的确说到图海心坎里去了!

  他怎么都是深受国恩的,要他卖大清求富贵,他还真有点不忍。可是现在为了兄弟!他不能不讲义气啊!总不能领着大家伙白白送死吧?这些兄弟是因为信任他图海,才把命交给他的,他不能带着他们随随便便就去死......

  谷袰</span>想到这里,图海只是长叹一声:“为了弟兄们的生路,我图海也只能厚着脸皮当一回贰臣了。”

  ......

  当春意在直隶渐渐浓郁起来的时候,北京城还是大清的地盘!

  据说这都是王三桂,不,是王辅臣的功劳!

  虽然这位大清忠奴没有能守住山海关,也没能守住临榆、抚宁、卢龙、昌黎、滦州、迁安、遵化州、玉田、丰润、蓟州、宝坻、宁河等处,不到一个月内接连十三败,不仅将永平、遵化、顺天府境内大片遍布旗田旗庄的州县都丢给了明军,而且还让明军缴获了大量的粮食、草料和牲口......从而彻底解决了十几万大军和民伕的后勤供应问题。但是因为这位大清忠奴的屡北屡战,明军的兵锋毕竟是被迟滞了。

  这支入关的明军是在大公元年春节前后突破山海关的,到了大公二年的正月二十日,前锋才推进到三河、香河、平谷一带。

  而就在正月二十日这一天,当英勇的大清忠奴,屡败屡战的“王三桂”准备在三河、香河、平谷一带迎战明军先锋的时候,大清“顺帝”康熙康麻子终于回到了已经不怎么忠于他的北京城了。

  这“不怎么忠”可不是随便一说的,而是有根有据的!

  因为康熙皇帝刚一进永定门,就看见许多他不大认识的“兵勇”——只见这些人都青布包头,还穿着肥大的棉衣棉裤,他们的棉衣上面还有个很大的“勇”字。也不知道是上勇、中勇,还是下勇?

  这些“勇”都扛着兵器,多数是火绳枪,也有人扛着**、大刀,他们排在看起来有点散乱的队伍,站在永定门内的长街上,而且也不知道什么规矩,不曾下跪向迎,而是伸着脖子一脸好奇地看着兵败而回的康熙帝......

  康熙刚想找个人问问这些“勇”到底是哪儿来的?他的好兄弟常宁已经领着孔圣公、熊赐履、周培公、张英、傅弘烈、施琅等人上来给他叩头了。

  看见穿着青布长杉,腰带上插着白色折扇的孔圣公和几个儒宗大佬,康熙马上想起来了,那些个“勇”都是儒宗的“鲁勇”!

  之前康熙为了集中兵力和诸葛三和干架,把鲁勇放进了北京,现在北京城的防务,恐怕大半掌握在这些“鲁勇”手中!

  虽然他们看着都挺乌合的,但是人多势众......

  想到这里,康熙赶紧翻身下马,上去亲自扶起孔圣公,用柔和的语气对他说:“圣公弟弟,可想死哥哥了!”

  真的吗?

  这下不仅是孔圣公愣住了,连康熙的亲弟弟常宁都愣住了——他才是亲弟弟啊!

  康熙怎么能不想亲弟弟而想孔圣公这个假弟弟呢?

  康熙压根就不看亲兄弟一眼,只是亲热地握住孔圣公的手,笑着问:“圣公弟弟,你这次带了多少鲁勇来北京?”

  “不多不多,”孔圣公笑道,“皇帝哥哥,小弟这次一共带了六万鲁勇进京!”

  六万还不多......康熙听得脊背都有点发冷了!他手头只有九千败军......
20#
 楼主| 发表于 2025-2-24 16:28 | 只看该作者
“好好好,这可太好了!”

  康熙皇帝虽然心惊肉跳的,但是面子上却没有一点显露......而且他还在迅速盘算着双方,不,是三方面的实力对比。

  孔圣公在北京有六万鲁勇!

  六万啊!

  他带那么多人来,到底想干什么?难道是嫌圣公太小了?

  曾经的圣公就是康熙手里的提线木偶,可是现在……康麻子手头只有九千败兵,城外的王辅臣还有几千累败之兵。

  另外,北京内还有许多避难的老八旗和新八旗子弟,也许还能凑出一些人马......不过再怎么凑,康熙觉得自己这边(包括王辅臣的人)估计也很难凑足三万,只有圣公的鲁勇一半多。

  不过城外的明军人数更多,大概有十万......而且明军的战斗力也不是如今的八旗新军和鲁勇可以比的了。

  有这十万明军在,这些鲁勇应该不敢造次。

  可是这北京城......不能要了!

  但是北京城内和周围可以带走的新老八旗家眷,还是要尽可能带走的!

  此外,北京城内的工匠,还有北京外城的那些个皇家奸商的银子都得带走了……

  如果这些人和银子都能跟着走了,他康熙才能当好清顺帝——就是当顺帝,也得好好当,当久一点,当一个名垂青史的清顺帝!

  可不能和元顺帝一样,只带着少量的官员、亲兵、妃嫔们跑路了,到了草原上啥都没有,日子根本过不下去。

  可是北京城内的那些人肯痛痛快快的跟着走吗?

  那个孔圣公肯跟着走吗?

  那些皇家奸臣肯乖乖把银子交出来吗?

  康熙知道自己最近走背运,而且越混越像明崇祯......最后可别想跑跑不了,还给底下人挤兑得上了景山挂在歪脖子树上!

  一想到歪脖子树,他额头上的冷汗都冒出来了。

  不行,得赶紧让下面的人来劝朕逃走啊!

  可是该怎么做呢?

  要不来个装模作样之计?

  “圣公弟弟,”康熙想到这里,就只好拉着孔圣公的手,“你也难得来北京,去家里坐坐吧!

  恭王,还有列位臣工,你们都一块儿来吧!”

  说着话,康熙不由分说,就和孔圣公、恭亲王常宁一起翻身上马,然后就领着一群来迎驾的臣子,一块儿向紫禁城而去了。。

  康熙已经有段日子没回北京了——北京有八大胡同啊!

  不过这回要再走了,估计这辈子都回不来了。

  所以,康熙准备趁着这个机会再好好看一看自己的北京城。

  他骑着马,沿着永定门到正阳门的长街,一路走一路看。长街两边的闲人很多,都在跪迎康熙帝。

  他们大部分都是女人和孩子,穿着也算体面,应该不是平民。

  康熙问:“恭王,他们都是跑进城来避难的旗民吧?”

  “皇上圣明。”常宁答道,“现在北京城外兵荒马乱的,逆贼的大兵已经到了香山、三河一带。许多旗人的庄子已经被毁,人也死了不少。所以臣弟就让城外旗人旗奴,都尽可能入城避难。”

  “好好,你做的很好。”康熙心想,“人都入城了,要拉走也容易。”

  这个时候,康熙一行人路过了正阳门外的大栅栏——八大胡同就在附近。

  想到“八大胡同之耻”,康熙就没了声音,只是策马赶路,没一会儿就入了门牌还没找回来,也没新做一个的大清门。

  进了大清门后,康熙又继续向里走,过了千步长廊,却没有入午门,而是出了左阙门。

  常宁看着有点胡同,于是就问:“皇兄,您不进宫吗?这是要去哪儿?太皇太后还等着您呢。”

  谷絲</span>康熙皇帝苦苦一笑,又回头看了一眼孔圣公以及其他一些官员,然后故意提高了嗓门道:“朕要上景山看看!”

  “皇兄,您说上哪儿看看?”

  “上景山!”康熙高声说,“正要上崇祯皇帝殉国的景山看一看。”

  他还故意提到了崇祯殉国的事情。包括长宁在内,底下的人听见这话都有点心惊肉跳。

  他们倒不是担心康熙最后也挂上景山的歪脖子树,而是想到了“拷掠”的事儿。

  现在正逼近北京城的明军和他们这些大清的臣子可是死对头!

  不过,常宁却是心中一喜。

  如果他哥哥康熙和崇祯一样殉了国……那大清朝的皇帝该给谁做呢?

  哪怕是个顺帝,那也是皇帝呀!

  当然啦,这份心思得好好藏着,可不能让哥哥看出来。

  他正这么想着,那个康熙皇帝的干弟弟孔圣公却很不识趣地开口道:“皇帝哥哥,其实这崇祯不该殉国的……他的几个儿子都还年幼,也没有一个年长而且能担当的兄弟替他收拾烂摊子。”

  这话是什么意思?

  常宁听了孔圣公的话,心跳都加速了不少。

  康熙则扭过头,不怀好意的看了常宁一眼,点点头:“圣公弟弟说得没错啊……常宁,你怎么看?”

  “奴才,奴才……”常宁急的额头上汗珠子都冒出来了,憋了半晌,终于憋出句话,“皇兄,明朝气数已尽,换谁来都一样的,那个烂摊子没法收拾了。”

  “换朱和墭呢?”康熙问,“常宁,你觉得你比朱和墭如何?”

  “这个……”常宁无语了,他心说:“我哥哥这是怎么啦?怎么总和我过不去?不会是怀疑我吧?我可从没想过要谋朝篡位,我最多就想过当一个皇叔父摄政王。就这个小目标,最后也没达成。”

  康熙看到自己的兄弟说不出话,也就不再难为他了——康熙其实是在敲打常宁,迫使他和自己保持一致。

  兄弟三人(包括孔圣公)就这样一路无语,很快登上了紫禁城北面的景山。

  站在景山上那棵著名的歪脖子树下。康熙登高远眺,俯瞰着夕阳下的北京城。

  孔圣公还有一群大清朝的大臣。看见这一幕,心里边儿都有点儿凉了。

  这皇上是真想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吗?

  不过常宁却有点儿头脑发热了……难道真有机会?

  ……

  “什么?康熙上了景山?吊,吊上去了?”

  北京城东面的通州城内,刚刚带兵退到这里的王辅臣突然从刘玄初这里听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

  “没有呢,现在他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呢。!“”刘玄初又喝了一口茶,他刚刚从北京城回来。他虽然没跟着上景山,但是这消息准没错。

  “也快了吧?”王辅臣想了想,眼眸当中闪烁着火光,“刘军师,北京可是不世之功啊……咱们什么时候动手?”

  入北京可是能封国公的大功啊!?王辅臣当然眼热了,哪怕只能分一杯羹也是好的。

  “现在还不是时候,”刘玄初摆摆手,笑道,“咱们现在还入不了北京城,哪儿有这样的机会?”

  不让王辅臣他们入城的其实是布木布泰,这老太太看人很准,她总觉得王辅臣有点不对。所以就让孙子常宁把他挡在北京城外。

  但是现在北京城换话事人了!

  “军师,康熙回来了,那我就有机会进城!”王辅臣笑道,“我骗不了那个老奸巨猾的老太太,还骗不了康熙吗?”

  “说的也是!”刘玄初笑道,“将军已经骗过康熙一会了……将军,那您说说,康熙有可能挂起来吗?”
21#
 楼主| 发表于 2025-2-24 16:33 | 只看该作者
听见刘玄初的问题,王辅臣那叫两眼放光啊!

  全取北京就已经够得上一个,不,是几个国公了。不过王辅臣不一定能捞上一个,毕竟他的资历浅薄,还是个三点五臣(他没有完全投靠吴三桂)。现在开到直隶的明军当中,比他更有资格当国公可有一大把。

  但是王辅臣如果能把康熙坑得挂景山,那么有限的国公中必然有他一个......多半还是一个可以世袭罔替的“铁公”!

  不过王辅臣也知道这事儿不大好办,眉头就不自主的拧成了一团,“军师,据我对康熙的了解,他虽然挺好面子的,但绝不是死要面子的人,想把他挂上景山上的那棵歪脖子树,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他不是死要面子,那他回北京干什么?”刘玄初有点不解,“他不是早就西狩长安了,还跑回来干什么?”ŴŴŴ.BiQuGe.Biz

  王辅臣笑道:“军师有所不知,这康熙虽然早就在打迁都的主意,但是底下人不舍得北京啊!西北那是真的苦瘠啊,莫说直隶了,便是山海关外也比陕甘那里强得多。而且之前关中还被吴应麒占着,康熙想要迁都西北也不可能。所以他这次冒着上景山的风险回来,多半就是为了把北京城内的国族人口都拉走。”

  “原来如此!”刘玄初点了点头,刚想和王辅臣谋划一下怎么把康熙挂起来的时候,外头突然传来了王辅臣的儿子王贞吉的声音,“爹爹,宫里来人了,请您去接旨。。”

  “宫里?”王辅臣没有马上起身,而是追问了一句,“哪个宫?”

  他现在也是有忠臣自由的人了,当然得问清楚了——来的是哪方面的人,他就得穿哪方面的衣裳,可不能搞错了。

  “北京,”王贞吉道,“是北京宫里的人,要宣您入宫觐见。”

  王辅臣一听这话就笑着对刘玄初道:“军师,看来把康熙挂上景山上那棵歪脖子树的机会有了!”

  ......

  “咔咔咔......”

  这是锯子在锯树杆时发出的声响!

  而正无奈的被锯子伤害的那棵树木,就是崇祯皇帝御用的歪脖子树!

  刘玄初和王辅臣还是低估了康熙皇帝,这位大清小圣主为了从根本上杜绝自己成为“大清崇祯”的可能,采取了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把歪脖子树给锯了!

  树都没有了,他自然就不可能挂上去了!

  看着好好的歪脖子树被小桂子公公指挥的几个太监锯倒了,康熙终于大松了口气,同时心里头也有点佩服自己了。

  这明君就是明君啊!挂歪脖子树的梦魇,就这么给他简简单单的化解了。虽然大清朝就要变成北清朝了,但是这依旧改变不了康熙是明君的事实!

  “万岁爷,”小桂子公公这个凑到了明君康熙的身边,小声地说,“万岁爷,景山上还有好些个歪脖子树,您看......”

  “都锯了!”康熙斩钉截铁地说,“除恶务尽,不留后患!”

  “嗻!”

  康熙又问:“王辅臣来了没有?”

  “来了,正在南书房里面候着,”小桂子公公说,“恭王和几位南书房大臣还有孔圣公也到了。”

  “好!”康熙点点头,“朕先去见他们......小桂子,砍树的事儿就交给你了,一定要除恶务尽,决不能偷懒,朕明天会亲自来检查的!”

  谷咁</span>“嗻!”

  安排好了消灭景山歪脖子树的任务后,康熙皇帝就带着几个太监和侍卫大摇大摆的下了景山,然后坐上御辇,直奔乾清宫西南的南书房而去了。

  而当康熙往南书房这里赶来的时候,恭王常宁、孔圣公、明珠、李霨、杜立德、冯溥等人正围着王辅臣在打听北京城外的战况。

  王辅臣则一脸忧愁地回答道:“平谷昨晚上就丢了,三河被逆贼团团围住,已经两日不通消息了,估计也凶多吉少,只是香河的情况尚可......不过眼下真正危险的是天津州那边。宁河和芦台镇早就丢了!逆贼随时可能进军塘沽、大沽一带,夺取海港和商埠!”

  听到明军放着北京不打,而向天津进军,孔圣公就有点不解了,“他们不急着打北京吗?”

  “不是不急,而是不能。”王辅臣解释道,“打北京是需要重炮来拆城墙的,得有可以发射十斤到二十斤重的炮弹的长管炮才行。那种大炮可没法子从旅顺口一路拉过来,得从海上运来。而且逆贼这一路开来,前前后后打了十几仗,弹药消耗极大,也急需补充。而旅顺到顺天府的陆路实在太远,也不好走。所以打通海运就是强攻北京的先决条件了!”

  孔圣公打听道:“那可得花不少时间吧?”

  “打下大沽、塘沽不需要太久。”王辅臣道,“至于运送重炮和弹药的海船,现在应该已经在大沽口外的海面上泊着了。不过卸下火炮弹药,再把它们运到北京城外还需要些日子......我估摸着他们得再过一个月才能打北京。”

  孔圣公松了口气儿,“那就好,皇上还来得及跑路。”

  他一说到皇上跑路,南书房里面的气氛一下就凝重起来了,之前和孔圣公聊得很起劲的王辅臣一下也哑巴了。

  孔圣公也感觉到气氛不大对,可是他现在不知道怎么了,特别敢说话,腰杆子也硬硬的,所以他还接着说这事儿。

  “对了,皇上这回来北京就是为了领着大家伙跑路吧?他准备跑去哪里?是去西安吗?”

  他有六万鲁勇撑腰,别人可没有,所以全都哑了声不言语。

  正尴尬的时候,康熙的声音忽然传了进来:“圣公弟弟,朕是不会离开北京的......朕可不会学元顺帝。如果北京城真的守不住,朕就当大清的崇祯皇帝!”

  几个人听见康熙的声音,赶忙依着班次站好,然后一起下跪叩头,山呼万岁。

  刚刚让人锯了歪脖子树的康熙皇帝似乎心情不错,脸上挂着自信的微笑,脚步轻快,走进南书房后就在御座上坐下,然后笑着道:“平身,平身......都站起来说话吧!今儿咱们也该该规矩,别有事儿没事儿的就往地上趴了。”

  这个规矩是为了孔圣公改的......拥有六万鲁勇的圣公值得康熙皇帝的尊重!

  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但是除了孔圣公之外,都垂手落肩,弯腰控背,还是一副大清好奴才的模样......而孔圣公则是大摇大摆的往那里一站,笑嘻嘻的看着康熙皇帝屁股底下的那张椅子。

  “来人呐,”康熙赶紧吩咐,“给朕的圣公弟弟搬把椅子!”

  上一个有资格坐着和大清皇上议政的人大概就是皇阿玛摄政王多尔衮了!现在的孔圣公也开始享受“孔阿玛”的待遇了!

  看到孔圣公心满意足地坐下了,康熙才松了口气儿,然后正色道:“朕这次回北京来,就是要和逆贼决一死战的!朕不学元顺帝,朕要学崇祯!”

  “皇兄,不可啊!”恭亲王常宁马上就给康熙跪了。

  虽然他心里盼着康熙学崇祯的,但面子上还是得装一个忠心耿耿的好弟弟的。

  康熙看着自己的弟弟,似乎颇为感动,点点头道:“常宁,朕打算封你和圣公弟弟当我大清的议政王......朕如果真有不测,太子胤礽就拜托你们了!”
22#
 楼主| 发表于 2025-2-24 16:39 | 只看该作者
 “皇上,您可别说这样的话......请皇上收回成命!”

  “皇上,请收回成命!”

  “皇上,大清不能没有您啊!”

  “皇上......”

  “皇兄,奴才常宁不当这个议政王!”

  康熙的话一出口,原本站着的大臣们全都趴地上了,还哭着喊着让康熙收回成命。那个恭亲王常宁更是磕头如捣蒜,脑门都肿起一块了。只有一个有六万鲁勇撑腰的孔圣公还在那里安安稳稳坐着——有实力,想低调都不行啊!

  看了看那几个跪着的怂包,孔圣公又挺了挺腰杆子,笑着对康熙道:“皇上,北京城高墙固,兵将人数也不少,且君臣一心,上下协力......如此坚城,贼众哪怕多至百万,也足以坚守。

  而明军只有十万,还是孤军深入,粮弹两缺。皇上若能领着大家伙一块儿坚守京师,再号令四方勤王,一定可以挫败逆贼,大获全胜的。”

  孔圣公的话在北京城内当然是有市场的,要不然康熙也不必在形势如此危急的情况下,还冒险返回即将遭受明军围攻的北京。

  但他也不会和元顺帝那样,怂怂的说什么“今日岂可复作徽、钦!”更不会和崇祯一样想跑但是又不好意思提,还想让下面的人顶雷。他有他的“三十六计走为上之法”。。

  康熙皇帝点了点头,笑道:“圣公弟弟所言极善,这正是朕要做的......但是朕身为天子,担负天下之责任,万事都要有几手准备,不能只想好事儿啊!

  况且北京城中的老弱妇孺极多,他们根本不能作战,留在城中只能徒耗军粮。还有许多工匠商户,虽然不一定是老弱,但也一样不能作战。

  另外,随同那些在旗的老弱妇孺入城的还有许多朝鲜包衣。这些人只能用为奴婢,而不能驱之与逆贼一战......所以朕就打算亲率壮士精锐留守京师,与贼死战到底,固守以待天下勤王之兵!

  而众卿都有王佐之才,都是国家的栋梁,也是朕最信任的臣子。所以朕想让你们保护太皇太后和诸皇子以及京师的老弱俘虏和工商包衣先走......出居庸关退往归化城暂避兵锋。”

  康熙的这番话说完,在场的臣子们,包括孔圣公和恭亲王常宁在内都感动了——康熙这是要自己留下来给大家伙打掩护啊!

  他这是要牺牲自己,掩护众人......元顺帝和明崇祯加一块儿都比不过他啊!

  如果当年崇祯皇帝和底下人说:“你们走,朕掩护!”底下人还能说什么?

  所以康熙底下的那些大臣只剩下感动,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皇上!奴才王辅臣愿和皇上和京师共存亡!”

  王辅臣头一个反应过来,留着眼泪说要和康熙一块儿守北京——唔,等其他人都走了,就剩下他和康熙两人的时候,就能干卖主求荣的事情了!

  “好!”康熙赞许地点点头,“好一个王辅臣......朕果然没有看错你!朕命你为九门提督,总管京城防备!”

  成功了!

  这下总算能把康熙皇帝出卖给大明了!

  王辅臣心里那叫一个激动啊,赶紧给自己的“大恩人”康熙叩了叩头:“奴才谢主隆恩,奴才一定誓死保卫皇上,保卫大清!”

  “好!”康熙又是重重点头,麻脸上也都是感动的表情,“王辅臣,朕要的就是你这样的汉子!崇祯手下如果有你这样的汉子,又何至于挂上景山?朕虽然有死社稷的决心,但朕相信,有你王辅臣在,朕一定不会上景山!”

  其实上景山也没有树可以吊了......

  康熙一番慷慨陈词之后,又转头对孔圣公道:“圣公弟弟,你的团练能去归化城吗?”

  谷猥</span>“当然能啊!”孔圣公点点头道,“他们都是深知忠君爱国道理的团练,只要皇上一句话,天下间哪里去不得?”

  其实在儒宗的高层早就在准备跑路事宜了——都是熟读《反经》的大儒,还能不知道狡儒三窟的道理?

  他们和朱和墭的儒门可是死对头!

  一旦朱和墭控制了山东,他们这些儒宗的头头肯定不会有好下场。而且儒宗不仅山东有,河南、山西、陕西,甚至甘肃都有许多儒宗弟子。有这些儒宗弟子的帮助,儒宗总堂要往西迁移也没有太大的难度。

  至于孔圣公带来北京的六万鲁勇也都是能跟着走的,他们的骨干都是山东、河南、直隶、山西、淮北等地的精壮乡贤。

  他们不可能在家乡组织抗明武装......根本打不过啊!也不可能公开抗拒大明的均田制,那等于开战!

  所以把家里安顿好了,自己跟着孔圣公出去闯闯就是唯一的出路了......也许就闯出一些名堂了。

  而跟着他们出来的普通鲁勇,一般都是贫农、佃农家的小儿子。在乡贤制下,他们根本不可能获得土地,几乎也不可能在家乡翻身,所以跟着上面的乡贤出去闯一闯也不失为一个出路。

  康熙皇帝点点头,笑着对孔圣公道:“圣公弟弟,那就劳烦你带着鲁勇先走,护着太皇太后和京师之中的老弱妇孺还有工商包衣一起去归化。”

  “是。”孔圣公站起身,向康熙皇帝行了个揖拜之礼。

  康熙皇帝点点头,招呼他落座,然后又对自己的亲弟弟常宁道:“恭王,太子胤礽就交给你照看了......”说着话,康熙露出了一脸的不忍,“你们再晚一些走,朕还想和胤礽多相处些日子。”

  这是要父子诀别啊!

  看着康熙皇帝的神情,常宁总算是相信康熙皇帝真的要天子死社稷了!

  真没想到他从河南战场赶回北京,竟然是来赴死的......真不愧是爱新觉罗的子孙啊!

  “皇兄......”常宁这个时候泣不成声了,他又想到自己这两年着了魔一样的想当皇叔父摄政王,就羞愧的无地自容,只剩下了叩头和痛哭。

  而康熙看着自己的好兄弟,也是一脸的不舍......兄弟一场,现在竟到了生离死别的时候!

  ......

  “什么?康熙真的准备死了?”

  通州城中王辅臣的军营里面,刘玄初听王辅臣说完今儿在北京紫禁城内的所见所闻,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这个康熙居然那么有种,自己留守北京,掩护别人逃走。

  “不会有诈吧?”刘玄初问。

  “不会,”王辅臣道,“我离开北京城的时候,新八旗各旗的都统司已经开始登记人数、编组队伍了......外城也戒严,那些皇庄掌柜的和伙计全都遭了殃,都已经哭成一团了。

  另外,孔圣公的人马也在准备开拔,听说这两天就要护着太皇太后先走。至于逃走的官员名单,听说也早就拟好了......看来康麻子谋划这个事儿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对了,今儿在南书房里康熙和恭王哥俩还哭成了泪人,一看就知道是亲兄弟要生离死别了!”

  听王辅臣说的那么肯定,刘玄初也不再怀疑了,呼了口气道:“真是天助我也......只要康熙不走,别人走就走吧。”

  “对!”王辅臣笑道,“那个恭王常宁就是个无用之人,他要领着一群残兵败将去了口外,下场只会比元顺帝更惨!”

  刘玄初点点头,笑道:“那是大清的气数尽了......咱们算是恰逢其时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6 07:12 , Processed in 0.12748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