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077|回复: 8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开始,就在前面结束的地方--首段9人散文评析综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8 0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心灵日记选1]
开始,就在前面结束的地方

--首段散文评析简述(代卷首语)

       
梁星钧


  最近,我有一种情绪,却写不出,说不出,归因于梳理不清,或说没有找到这个思绪的始终,甚至连方向都不明。
  
  评完韩开春的《水边记忆》后似可松一口气,以集中精力写点自己的文字了,但“集中”二字很难说,事情总不会那么太单纯,这事去那事来,更何况,我还欠一个人的评哩。
  
  所欠之评我是无法抵赖的。答应人家的事就要千方百计去完成。何况人家那么信任,厚望都说到那份上了,我是受宠若惊和深感荣幸的!但一面又怨自己,怕失了人家的信任,负了人家的期望,所以这种感受是微妙的,非己故意“作秀”--自己也没那个资本,而是着实应允之后冷静一想,生怕误了人家托望,耽搁人家的大事。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被赋予得越重了,就越施展不开拳脚了。好在人家一再给我宽广的时间去阅读和思考,让我慢慢去完成。所以我也才稍稍能放得开,先去完成插进的两个人的,再回头杀这个“回马枪”。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我还无法完全放松下来,只是客观心态上要求是这样。

  回想自己今年初涉一些专评以来,就遇到王龙的,接着落梅的,笨小暖的,郭玉琴的,韩开春的,还有一个正在完成的如水的。这样6个人,加上以前评的敬一兵、嘎玛丹增、杜永生,这一共是9人。9是个好数字,单数里的最大。我的第一组评就是这9位。当然不包括另2篇影视评,也不包括我写过的一些社会综评(杂文)。

  前几天我都在想,这9个人我相继评完了。其归根到底是怎样的?可以分别各自用一句话来概括吗?可以浓缩为一个字来代表吗?这是我一直在琢磨的问题。当时首评落梅,是因其文字最合我的阅读口味。我的阅读口味是什么?我也很难说清楚。总之觉得她把文章的功夫下到字上了,而这个字的准确选取,提炼,既赋文以新意,又练达地表现了文本意,加之古诗词韵律的采用,使文呈现了不凡的华彩。这便是我称的“驾驭文字天马的骑手”。后就其文集《恍若梦中一相逢》评的《神性文字,锦绣华章》,大约是重申和再度强调其炼字的精度和神韵。

  把文的功夫下到了字上的人我佩服,把功夫下到词汇上的人我同样佩服,这就是敬一兵。我称他是“烹调意象大餐的厨师”,是有我的根据和道理的。他把这个世界普遍贯通起来,找到了事物链的“扣”点。在他眼里,万物是相通的,具有普遍的联系性,因相因相袭而共存。所以读他的文,也就知道了什么叫纵横,什么叫驰骋,什么叫通融,什么叫一体,什么叫万物之和谐。

  嘎玛丹增早已是个文字高手。当然这个论坛内外的许多人是高手,关键是缘遇有深浅。我不敢说我笔下受评的是最好的,但至少是有缘的,或称恰好巧遇的,或打动或触动我某根神经的,我这样说似更恰切和客观些。嘎玛丹增的情感散文《梅子》确实让我好好感动了一回。也许我这个人嘴硬而心软,怕被人间真情所感动。我永远不会忘记,梅子悄悄给饿得皮包骨瘦的下乡知青嘎玛碗里悄悄埋鸡蛋,而又用眼神示意他去旁边吃的情形,更不会忘记作者行将结束知青生涯,准备悄悄离去的那早晨,经过一番精心打扮的梅子在路口截住他,专程来为他送行的那一节。梅子的这个举动在告诉人,为了“我”本来是不许你走的,但为了“你”,你走得越远就越好,因为你是回城,你只需记住这个美好的时刻--这个美好的一瞬的身影就足够了。这个场景笼罩在前面若干场景的深深爱意里,也在静寂的群山和苍穹下,所以凭此,这份难得而圣洁的爱,就足引我感慨和动笔了。而作者之所以要“逃”掉,无法承诺,是有苦衷的,生怕自己骗误了伊人的时光和前景。这段感情,我后来在他赠我的《在时间的背后》里又读到了,他大约在心里给梅子写了四封信,是永生埋在心底的痛楚了。这个精雕细刻的精微描画,被我用一篇《文字的穿透力量》作读感了。《中国散文家》杂志的办公室主任邱佳凤老师读此评后给我发消息以赞赏,声称她也喜读嘎玛的文字。

  散文是讲究味道的。情绪味道的东西牵我们的鼻子。这是一篇散文好坏的始终。就像吃饭,没有味道你难下咽,营养从可谈起?反过来说,有味你才愿吃,吃了才有营养。我们许多人一开始就想起点高,心情可以理解,可是不解决语言这个基本问题,难谈其它。你看蒋大为谈音乐,人家就特别强调要咬字准,他问你能否一个字一个字吐字准,吐词清。我认为这才是讲到了点子上。你又看大家名家谈文字,根本就是在和你品清茶,品完之后有味么?有。有获么?有。且大大的。所以我必须引入杜永生。有人说他的文章平,没升华,我不是全承认。倒也是各抒己见,每人有权发表各自的意见。我最佩服的,永生把文章写得素,却可让人卒读,这比有些自以为深邃,却让人头疼难受的好多了(当然高超艺术水准和读者水平低理解差的除外)。当然我说这个非置疑大高深,而是说一个人到了一定的时候的素和静,白和炼。杜永生文的本事之二,在于他写当下,见什么写什么,所遇所见立即成文,而且写得头头是道,绘声绘色,这个本事多少人有?反正我没有。由此可见要是他像我们,写发酵沉淀几年几十年的,又当是何风景?他的本事之三,是平里寓不凡,小里写着大,近里旨着远,我里容着你,你里射着他,而这种寓含容的功夫,他是隐而又隐的,溶化在素淡的白描文字里了。当然他的散文味还可浓,抒情味还可大,升华力度和行文角度还可更巧妙。拙评《散文的味道》用在他身上较合适。我不管别人怎么说。我甚至说,评论又不是作总结搞概括,一家之言足矣,也是最好的,干嘛要别人都承认。贾平凹的《废都》才出笼遭封禁,平凹为此苦恼不休,后来不是照样火红了。

  评笨小暖的文章是在我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形下,被好心的文友赶上了“架”。我当时的感觉就是难堪和窘迫,就是诚惶诚恐。我又深知她的宏大叙事文章克楠老师可评的,还有许多人可评她。但我鉴于文友的两邀诚意,也感于小暖的为人公正勤奋,又对我给她的几点微评大加圈点赞赏,我才冒昧而豁出去了,置个人的寒冻(当时天冷)和成败于不顾,心想大不了就是一个失败嘛。所以我反复阅读这个万字的长篇,又点点滴滴作笔记,什么都好说,就是两点不好办:一是浓缩这篇万字于千字,地点人名事件全不变,二是最后得出的“三字”之结论。当时我要是省事一点,给个印象性的东西,或不冒险,我就不会那么辛苦,那么担惊受怕,以致那么紧张和激动不安。事物的结局往往是周折的。当我好易接受后写成了,有好心人则建议我算了,别发了,留在自己的博客里就可以了。当时也没告之我详情和原因,也没能说服我。我有点火了:当初我不写有人赶我这个鸭子上架,如今我写好了你却又来让我罢手,我这样告诉你,开始是人家要我写,如今是我自己要写,我有这个权利写谁和不写谁,也有权利决定自己作品的去留!

  这篇拙评的效果我不多言。但有几个事实我须说明,一是该评一出,有一位博友好歹要我去读他的,其文有好几百篇!我能看得完吗?殊知我还是个戴眼镜的人啊!这位博友可谓心细,忙不迭地精挑细选了百余篇,原来就是冲我对笨小暖的评论《寻找:一场永不磨灭的灾难性记忆》而来的。无奈之下我答应了。心想哪怕就是用一生的时间,即便其写得再深奥难懂,再边缘和陌生,我也要力争去接近。二是有一位文友也是凭这篇找到我,开口一个仰望闭口一个高看,弄得我激动紧张又玄乎,以致后来难以置信其真假了。直言你别逗了,有什么事说事吧!她说真的还没事,就是敬佩你的不卑又不亢,敢于给笨小暖的万字长篇《埃玛大街的浮桥》下结论为“想母亲”三个字,你这胆识和见地,令我刮目相看,我真的之后是重新看你了。我激动之余有点惊,忙查看是何方的高人也,才这么如此说话的。一查,吓人,原来是位报刊投稿的高手。我汗颜而羞赧,我说你来点正经的好不好?我说那三字虽有证据但需付出风险和勇气的。不算什么,你要是多读几遍你也能获知。她谦逊说她不能,随心写点小文章上报刊还在行。我趁势说那教我怎样投报刊吧,我好多年没投了。她应诺。投报刊是我今年想重点考虑和解决的,遇到如此热心的文友是福音。三就是该文上了一个大型的电子刊。这个东西于别人不稀奇,于我却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延河》电子刊的气魄之大,图案之美,色泽之鲜,选文之精,都是令我耳目一新,心灵一洗的。

  郭玉琴的的文字在于其人生经历感动我,也在其绵密的叙事能力令我惊叹。我甚至对她建议说,你有写小说的潜质,可以试试,兴许或有较大的建树。结果事实证明她是不差的,其诗歌不久上了《黄河诗歌报》,据说还特意给开设了专栏。是个可喜可贺的消息,也是一个前景光明的吉兆。

  王龙的《愧对父爱》因写人性的深度挖掘,敢于揭露和暴露,以及写人性的复杂矛盾最终和谐而与我共鸣,触动了我的困惑的神经,其发文于《中国作家》和选入《散文选刊》本身说明就不凡。

  韩开春的水样文字算我这段评论的句号。他写水生植物是一个新领域。他静淡平稳而寓含人生百态的写法令我很欣赏,深值我学习借鉴和探索,故我作了一篇《水样文字,水草大观》的微评。

  前面所欠的如水文字之评我草率为之而补上了,虽不尽人意,深感也多少了愿了,但我已表明以后有机会可重评。这样我便彻底放松下来,心理没有一点重负。这几天我都在想,如水和开春的文字都像水,其区别在哪里呢?正如我在评如水的《三尺讲台,可观天下》里所阐明的,大约开春是如水之淡而质博,如水是如水之静而质雅。
       
  我总括自己的第一段,意在检省,晾晒,回味,望理出其中的道道来。“开始”有“着手进行”,“从头起”,“从某一点起”的意思。我的浅解就是接着再干,有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意思;也可理解为“小结,告一段落。休整一下,养精蓄锐,以厉再战”的准备 。我显然是兼而有之的,但主要是后者。我虽然太匆忙,有从速了结第一段之嫌疑,反映在末一篇未尽意。我留下不太明朗的尾巴,令已多少有点遗憾,不过也正好作为下段图新的起始动力的必要条件吧。现将9人的文字用一字来简括之如下:
  
  落梅:字    敬一兵:词    嘎玛丹增:意
  王龙:情    杜永生:味    笨小暖:韵
  郭玉琴:实   韩开春:达    如水:雅
 
  此为我首段心中对所评之人作的一个基本定格的轮廓和概貌。当然这只是个大概的思考。我的思考还将深入,以补替其不确切。自此我第一段的散文评析终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终告慰了自己的一件事,也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这下我把这些评的事暂搁开,可放手清理和做些别的事了。今年在报刊投稿和参加征文我都要努把力。我要用这些来推动我的写。我把自己的写建立在评论、征文和投稿上,这面似矛盾实际上不矛盾。我常说,不知彼何知此,不知左何知右。任何事都是对立辩证的。--一个人不能只昂首走,脚下踩的什么,走到了哪里,奔赴何处,是应该停下来好好思考的。磨刀不误砍柴工。读思不误写作事。我的写从来不只是拿笔和咬笔杆,而在这些众多活动的参与中,换言之我的写未必只是用笔流露的文字,而是含了行思说的一切活动的过程。因此我的始终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一段旧的结束了,新的又开始了。正像我的新的开始,就在前面结束的地方。(约4300字 2010,5,25 周三夜 大雨 逍遥椅上)




[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0-7-11 12:41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7-8 09:01 | 只看该作者
坐回沙发,清爽怡人呢!
3#
发表于 2010-7-8 09:22 | 只看该作者
最怕的是写评,可能缘于看得感动,却只在感性,而上升不到理性。
细读此文,觉得受益颇深,读过感动只是浅层,读过还能深入浅出,才是知味。
很喜欢楼主对嘎玛丹增:意和小暖的韵的一字点评,如画龙点晴。
4#
发表于 2010-7-8 09:35 | 只看该作者
一行行一件件,其中有我极熟悉的几个作者,比如敬一兵嘎玛丹增、杜永生、落梅、笨小暖、郭玉琴……读字读其心,梁老师的笔下将其文其字概括的很是详实,是我想说却不能表达的。学习,问候!
5#
发表于 2010-7-8 09:42 | 只看该作者
开始,就在前面结束的地方 :


  静静读完。暖刚注册以及刚抵达春夜听雨的印象历历在目。与星钧没有私交,这是真的。加为QQ好友也是因有一天星钧上传图片不成功,在论坛短消息里交流有些慢速。我是个几乎不聊天的人,QQ好友,除了几位合作版主之外,全是家里的亲友。每周能上去一个一次半次,向家人报个平安而已。所以私下里,几乎没有和星钧谈过太多话。而星钧给我印象是深的一次是他写了《烹调意象大餐敬一兵》的专题评论文章,在那里,读到星钧深厚、精到、独特、精深的点评,从人,到文,到魂。可以说,一个人没有心灵,是无法完成重要的事业的;而一个人仅仅有心灵是完成不了艺术创作的,星钧就是这样一位心灵至上、精神、思想可观的一位优秀作家。

  当时,暖因为刚上任散文版版主工作,很不好意思被写评,当时不比做会员的时候,做会员,有两篇被评论的文章,一是敬一兵老师写的《用散文演绎音乐——评笨小暖音乐散文》,与柯英老师的《向笨小暖学习什么》两篇,当时暖除了感动还是深深的感动,用来时时激励自己。而做版主,第一次被写到专评中,觉得好惭愧。因为这个世上,比自己写得好的、写得更好更精彩的人实在太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许多篇克楠老师的《在根上写作,用火柴点燃人生——笨小暖散文《痕迹——我的火柴》的评析》《灵魂里的声音袅袅飘逸——解读笨小暖《痕迹——飞翔的声音》》《从埃菲尔铁塔到埃玛大街的浮桥——罗兰巴特和笨小暖散文对比解读》等诸多篇专评,夏日荷风:《一朵花儿,绽放在永远的春天——笨小暖其人其文》细腻精到的专评,梅林的《丈量埃玛大街的长度——读小暖《通往埃玛大街教堂的长度》》,等等,暖已经深深铭记在心,一并下载在手机文件里,几乎每每捧出来阅读。而星钧的《寻找:一场永不磨灭的灾难性记忆》,那个三月的开春起,就永恒驻入了暖的内心和记忆之中,永远无法挥去!

  这些,如今也都在暖的手机里珍藏。因为那是我所没敢想过的奢望,也是暖第一次感到的惊慌,觉得自己不具备被写专评的能力,有些汗颜,唯有一遍一遍告诉自己:努力,拼命努力,在写作上,不遗余力。说真的,能一直这样写专评,需要多大的承受力和意志,我们不想而知,而一个人能操守一项不变的信仰而恒持书写,该是多么伟大的人格和思想。星钧,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人,在他面前,以及未来,会有更多作者的文章经历他的思想和视线,思考和审视,经历他细腻、独到的笔触,成就为读者的最贴切的导航。

  我更坚信,星钧的心胸中,盛装着万人画卷,在那热血中,必然有沸腾奔涌而出的瞬间,照亮书写的世界。另:提一句题外话:我相信,许多来求助星钧写评的朋友,一定不要催促他,因为星钧是位心里有数的人,他的沉稳和历练,真的是许多常人所不具备的。在此祝福星钧:落笔生花,永生永世。
6#
发表于 2010-7-8 09:52 | 只看该作者
先提起,再慢慢品读。问好!
7#
发表于 2010-7-8 09:54 | 只看该作者
磨刀不误砍柴工。读思不误写作事。
8#
发表于 2010-7-8 09:57 | 只看该作者
星钧这篇真是上乘之作,把几位被评者的神韵高度凝炼,没大功夫是做不到的。佩服
9#
发表于 2010-7-8 10:06 | 只看该作者
梁老师的点评文章,在这个论坛应该可以算是很出众的,尤其是对文中九位作者的一字评,真可谓“精”,十分佩服!问好梁老师!
10#
发表于 2010-7-8 10:35 | 只看该作者
精彩的文评,学习
11#
发表于 2010-7-8 13:13 | 只看该作者
不敢说梁老师的评我全读过来,至少,你给小暖和玉琴的评,我认真读了。
读给小暖的评在前,我被深深震撼,是的,从此开始对你仰望!
你给玉琴的评,读在其后。读罢,对你的认识上升到另一个高度。
我写评不行,写大点的东西都不行,所以我特别佩服写评的人,写长篇的人……
我这人说话直接,而梁老师恰恰谦逊低调,这使得我想唱赞歌都不敢,于是我只好默默地退后一步学习,不仅仅学习你,还学习这个坛子里所有的高手和大家,但,我很少评论人家的文字如何如何,因为我——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问好!并继续学习!
12#
发表于 2010-7-8 13:24 | 只看该作者
很好,欣赏,.哈.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7-8 18: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茌山石 于 2010-7-8 09:01 发表
坐回沙发,清爽怡人呢!


  谢谢你的快点首评。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7-8 18: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叶翩跹 于 2010-7-8 09:22 发表
最怕的是写评,可能缘于看得感动,却只在感性,而上升不到理性。
细读此文,觉得受益颇深,读过感动只是浅层,读过还能深入浅出,才是知味。
很喜欢楼主对嘎玛丹增:意和小暖的韵的一字点评,如画龙点晴。


  谢谢你的真诚细致交流。这个一字概括未必恰准,暂这样。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7-8 18: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修玲 于 2010-7-8 09:35 发表
一行行一件件,其中有我极熟悉的几个作者,比如敬一兵嘎玛丹增、杜永生、落梅、笨小暖、郭玉琴……读字读其心,梁老师的笔下将其文其字概括的很是详实,是我想说却不能表达的。学习,问候!


  谢修玲的理解支持和交流。前面写了那么多我确实有时回头想也未必明其所以然,所以想串缀小结一下以告一段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8 21:11 , Processed in 0.12605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