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599|回复: 4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在昨天的岁月里穿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14 18: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昨天的岁月里穿行

若荷

  在所有的建筑中,我独喜欢乡村的石阶小巷,无论是在江南的水乡,还是在我每日深入简出的北方,那层层叠叠的池馆水榭,飞檐斗拱,青条石板嵌就的大门宅院,以及那些古典幽深的鱼鳞瓦房,都能让我生出无声岁月的纵深之感。它清幽、静谧,就像一位安祥的老人,在这里行走,会让人觉得少了一些纷扰,多了几多宁静。这种感觉,就像去年还是今年,一部热播的抗战故事片《沂蒙》把人带进的那些熟悉的人事那样,把我的目光一再带回旧的时光,带回那个早就为人所知的战争场面,一情一节从小就熟悉于心的人物故事,以及在那热火辣辣的乡音乡情的衬托下,布散在青山绿水之畔静谧的,一个叫马牧池的小小村庄。
  
  当硝烟从屏幕上逐渐散尽,镜头以长焦的方式将一座村庄拉向我的面前,这时的我就已经发现,这个遍布石板小路展现在荧屏之上的陌生村庄,决非只是一个建在山脚之下的普通村庄那么简单,历史的青苔还没有完全把生活的痕迹覆盖,岁月的尘埃也还没有将原始的用具掩埋,摆在村头的那个搅水的轳辘还在,安于大门前的几个石磨石墩还在,曾经与星辰作伴,与晨鸡一同起舞的那副碾棍还在,以及在电视片的镜头一闪而过尚未确定它们身份的古老家具还在,它们以无数年无数代无数次的递进方式,一圈又一圈地圈住多少男人的目光和女人心怀。
  
  那些老宅上盖起的一座座砖木结构的房屋,中式风格的花格木窗,就仿佛在我的身体里融成了血液,那般令我充满激情且陶醉其中。怀旧的感觉再次涌向心灵深处,我想叩开这些圈住无数人生的大门,寻找一些已经远逝了的生命痕迹,于是便有了慕名前往的强烈的冲动。在乡政府一位年轻办事员的带领下,车子驶至那个叫马牧池村的村口。与一般村口不同的是它有一大片的空地,可以容纳下很多前来参观的车辆,一幅巨大的《沂蒙》剧照兼“沂蒙影视拍摄基地”广告牌迎面耸立,令亲临此地的我既激动又有些茫然。
  
  尽管我们行了一个多小时的车,临行还拖延了两小时的时间,但参观的时间安排得还不算很晚,弯角的山羊在路边啃着翠绿的树叶,村口的晚婆娘花远远地盛开着,一排排与现代化楼房截然不同的民居返归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晚婆娘花是山村的特色花,她虽然并不代表什么,但在沂蒙山区遍地都能看到她的身影。这种花一般都不在上午九点前开,往往是在八九点钟之后,饭事已毕这才懒懒地羞答答地绽开花蕾,而到了正午做饭时间她又闭合起来,再开放时已是午后时分了。知她花时的便会算出眼下的时间。无须说,我们来时也恰好是午后时分。午饭刚毕,浅浅的几盅酒,使每个人的腮上都似涂上了晚婆娘花的汁液,分列有两朵嫣红。在一个风格独特的防旧草屋跟前,我们购了进村的门票,取出相机,换了平底的布鞋,我则高高地挽起了裙摆,准备向石板小巷深处步步穿行。
  
  这是一座具有明显沂蒙特点的山区小村,与之不同的是它很有一些年岁了,每走一个天井弯过一个院门,我都会看到布在房顶上的茅草,还有沿在茅草周围的鱼鳞形状的灰瓦。有些房屋上的茅草并非专为拍摄电影而苫,鱼鳞灰瓦也不是碧瓦琉璃炫目非常,但我相信这个村庄曾经是那么显赫的,这里的人们曾经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睦相处,寡语勤劳。我甚至从它递进层叠小院里看出,小院的人家曾经是那么知书达礼,尊长爱幼,沂蒙山区的建筑,是我国传统的农家庭院的模式,几代人住在一起,严格地遵循着弟之规里的长幼之分,不论它延续多少年代。等到我站在它的面前时,历尽多少年代的它如今已经老了,它低矮着沉默着,沉沉的灰色充满了无语充满了沧桑。
  
  很多年没有看见这样的鱼鳞灰瓦了,睡梦里早已忘记了听雨敲瓦到天明的忧伤,但我每当看到它,心中就会升起一缕淡淡的乡愁,乡愁着已逝的故人,乡愁着远去的村庄,乡愁着那些被岁月消蚀着的点点痕迹。我相信摆在院角的磨盘是真实的,残缺的边沿和磨浅了的凹槽告诉我,它们卸却生活的重任还没有太远。从一进院子里出来,又进入一进院子,两边的厢房空空如也,矮墙上爬满了藤蔓的根须,磨盘在院外的空地上深深地叹息。当年的使命已经卸去,再没有人于深夜里扶棍而行,一圈圈把生活碾出各种愿望各种滋味,碾成挥之不去的乡愁记忆。
  
  每一户人家的院子门前都有一块支起的石条,偶尔有几家的石条上面摆着几具陶罐之类,在北方的农村,石条也是一件接雨朝天最简便的家什,而陶罐则是用来供主人起夜的用具,我探头看了一下,陶罐共有三个,两大一小,再看眼前的房屋,主屋在最北面,屋门正对南面的院墙,而主屋右边的一侧,各建有四间现在看来非常简陋的厢房,按当地的风俗习惯排列,第一大间应该是这家人家的大儿子起居之用,第二间是二儿子起居之用,两侧厢房都配带一片天井,天井的对面是各家的厨房,看到这些你能够想像,他们在娶亲的那天是怎样的非凡热闹,院子的外面挂满了震耳的鞭炮,院子的里面摆满了红衣嫁妆……再南面还有一间房屋,石墙殘存,但橼瓦早已塌陷而去,只剩一个屋框朝天接日地敞着,还没有完全坍塌,据说,这里曾是主人最小的儿子的婚房,如今,这最小的儿子已经成了村里的长辈。
  
  在来之前我就知道,在《沂蒙》这部电影拍摄之前,这里就由一个开发商买去,先在村子南面二三里处建了新房,然后请大部分人家搬迁过去。在进村时我已经看到,一排排白墙灰瓦院门宽大的房屋,正是村里集中新迁的住户,这些新房比之那些石板小路和灰色茅草的小院,的确显示出不少的豪华。新屋的主人已经不再是四世同堂,各住在自己的院里,院墙外面的地下泥里插满竹竿,种下许多的南瓜和丝瓜。一切如旧,又一切如新。不知多少年后,人们是否还记得,那布满尘埃的纺线梭子还会挂没挂在旧屋的墙上?那曾经给母亲当作嫁妆的橼子还有没有摆在老屋的炕上?还有用铁刀削尖用水渍软后编成的簸箩,会不会还有人记得?那被炊烟熏黑的方方风箱和高高的灶台,还会不会出现在童年的梦中,在老母亲一推一拉的姿势中发出呼嗒呼嗒的响声?
  
  在昨天的岁月里穿行,我庆幸能够看到这村庄原型原貌地保存下来。我在挂满玉米的旧的草屋面前留影,想把伸向屋角院门的手再伸展一下,却被坚硬的石块棱角猛刮了一下,就在摄相机发出“喀嚓”之声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为什么这里的人们没有在日本军队的扫荡与屠杀中倒下、灭绝,而是一次又一次地把家园修葺起来,继续着平静安宁的生活,那就是古旧的村庄,却有着坚硬的风骨!在昨天的岁月里穿行,我懂得了什么是质朴什么是坚韧什么是不可低头的意志和品格,而这些意志和品格,将会在未来的岁月中更显执著、坚守。
  
  
    
  





(山东沂南马牧池乡沂蒙拍摄基地一瞥)


[ 本帖最后由 若荷 于 2010-7-18 08:16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7-14 19:00 | 只看该作者
乡村,虽然陈旧,却处处保留着生活的印记,保留着乡亲成长的记忆。可贵之处,或许就在于它保留着原汁原味村貌。
3#
发表于 2010-7-14 19:25 | 只看该作者
质感,深刻,总是有一种感动在其中。
若荷的文字是有着深刻的思想性的,细听,更有美韵在其中。
问候!
4#
发表于 2010-7-14 20:50 | 只看该作者
深刻,亲切,质朴的乡土风情,质感细腻的文字,彰显着古朴自然的美!!
欣赏学习!!
问好!!!
5#
发表于 2010-7-14 23:04 | 只看该作者
那些老旧剧所,小巷,屋瓦,等的乡村景观,凝结的时间和岁月沉淀的安宁,那里必然充满历史生活烟尘的痕迹,给阅读的目光和感受的心灵带来心灵的宁静和怀想。大约就是这样的原因,作者的这篇文字,从容、细致的叙述中,给读者缅怀往昔岁月的遐思,读来也是一种心灵的陶冶。
6#
发表于 2010-7-14 23: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0-7-14 23:04 发表
那些老旧剧所,小巷,屋瓦,等的乡村景观,凝结的时间和岁月沉淀的安宁,那里必然充满历史生活烟尘的痕迹,给阅读的目光和感受的心灵带来心灵的宁静和怀想。大约就是这样的原因,作者的这篇文字,从容、细致的叙述中 ...


欣赏若荷纯美的新作。
7#
发表于 2010-7-14 23:44 |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的内容,厚重深刻的画卷,自然质朴的文字!
欣赏若荷好文!

[ 本帖最后由 山野农夫 于 2010-7-14 23:45 编辑 ]
8#
发表于 2010-7-15 00:38 | 只看该作者
这里的人们曾经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睦相处,那么勤劳。我甚至从它一进一进的层叠小院里看出,小院的人家曾经是那么知书达礼,尊长爱幼,沂蒙山区的建筑,是我国传统的农家庭院的模式,几代人住在一起,严格地遵循着弟之规里的长幼之分,不论它延续多少年代。等到我站在它的面前时,历尽多少年代的它如今已经老了,它低矮着沉默着,沉沉的灰色充满了无语充满了沧桑。

从电影中的神往,到现实中的亲手抚摸,沂蒙山村的原貌和习俗,房屋的构造和文化内涵,在朋友条理清晰的笔下一一展现,文章沉厚,学习了,问好。
9#
发表于 2010-7-15 00:55 | 只看该作者
激扬的文字.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06: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7-14 19:00 发表
乡村,虽然陈旧,却处处保留着生活的印记,保留着乡亲成长的记忆。可贵之处,或许就在于它保留着原汁原味村貌。


问好高兄,最近好吗?
11#
发表于 2010-7-15 06: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若荷 于 2010-7-14 18:31 发表
在昨天的岁月里穿行
若荷
  在所有的建筑中,我独喜欢乡村的小巷民居,无论是在江南的水乡,还是在我每日深入浅出的北方,那层层叠叠的池馆水榭,飞檐斗拱,青条石板嵌就的大门宅院,以及那些幽深古典的鱼鳞瓦房 ...

建筑的凝固和思想的行走,在昨日的岁月里。
12#
发表于 2010-7-15 07:0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若荷精彩的文章,学习。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07: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夏日荷风 于 2010-7-14 19:25 发表
质感,深刻,总是有一种感动在其中。
若荷的文字是有着深刻的思想性的,细听,更有美韵在其中。
问候!

刚拜读荷的文章,文笔细腻,情感饱满耐读。
14#
发表于 2010-7-15 08:19 | 只看该作者
留住岁月的风情,美文
15#
发表于 2010-7-15 08:23 | 只看该作者
在昨天的岁月里穿行 :这是一幅刻在记忆里时刻新生的画面,一幅抖落不穷的画面,一段时间的咏唱,一场附在精神深处的思考。在昨天的岁月里穿行,带着复度的想象和判断,从而令小巷,屋瓦等一切乡村旧景都再现了历史色彩,还原了它们存在的切实意义,读来生动,可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8 18:51 , Processed in 0.18496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