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伤口撒盐,还是荡涤心灵?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在迄今为止今年最热的这天,我带女儿走进久违的影院,观看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目的是为了接受生命教育,升华荡涤心灵。出门下楼时我和11岁的女儿说,“咱们忘带手绢了,报纸上说不带手绢出不来电影院,因为太容易泪痕累累”,女儿说,“不打紧,我只为小动物哭泣”。我心想看你这次流不流泪。
在几个开篇广告后,《唐山大地震》终于开演了,令人汗颜的是,地震那天晚上李元妮先是陪丈夫修车,然后二人到卡车后箱做爱,着实让人出了一身汗,虽然影院空调制冷效果很不错,我还有点后悔带女儿来看这电影。好在接着就是地震的大场景了,那感觉两个字,震撼!恐怕这种震撼效果只有在影院里才能得到最佳体现。地动山摇,天旋地转,哭爹喊娘,所有建筑物瞬间成为废墟。李元妮的丈夫为救楼上的孩子被砸死,死前把李元妮推倒救了她一命。而后是一块水泥板两端各压着一个孩子,板子上面的重物根本来不及清理,只能选择从水泥板子的一头撬开。撬一头必定压着另一头,就是说只能救一个,死另外一个。到底救哪个,母亲无奈地、痛苦地选择了弟弟,因为弟弟是数代单传的独苗,从小还体弱多病。当听见母亲“救弟弟”三个字时,姐姐露出惊恐、怨恨的眼神。所幸姐姐侥幸在死人堆里又活了过来。而后姐姐遇到了亲人解放军,并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
此后的32年,姐姐在怨恨、哀怨中度过,上学,学医,未婚同居,誓不做人流,销声匿迹,远嫁加拿大。此后的32年,母亲在忏悔、怀念中度过,不嫁人靠自己双手活着,弟弟在地震中失去了一只胳膊,但身残志坚,从拉三轮车到旅游公司老板,混出了名堂。直到32年后,又一次大地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弟弟从杭州赶来救灾,姐姐从加拿大赶来救灾,姐弟重逢。姐姐在救灾中目睹了一位母亲痛苦地做出锯断孩子被压的一条腿的决定、又为女儿的腿撕心裂肺地痛哭的全过程,从而使自己积累在心底的怨恨冰释。影片中几句经典台词如在耳际,“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亲人,永远是亲人”……从这些角度来说,《唐山大地震》是一部情感大戏。李元妮的扮演者徐帆,演技大涨,分寸拿捏十分到位,婆婆要抱走残疾儿子而后又停车让儿子跑回时,李元妮身子一佝偻,一声喊叫,让观众哭泣不止。再就是母女相认时,李元妮颤巍巍给女儿跪下,“我给你道个歉吧!”赎罪、忏悔、惦念交融,此种场景,令观众哭泣声声。还有养父扮演者陈道明厚重、质朴,很踏实,让人信服。
当然《唐山大地震》也有许多细小的瑕疵,例如李元妮为了与儿子联系方便,花了五千块钱安装的电话,一次不通了,既然换了两节电池就又通了,这种常识性错误实在不应该出现。还有养母临去世前,留给女儿的存款折竟是近年工商银行的新款存折,这种情况也不应该出现,拍出好电影不仅靠技术、靠演技,更靠一种负责任、认真精细的态度。再是广告植入问题,观众有一种受愚弄的感觉,票房可以赚钱,广告还可以赚钱,观众再为此大把流眼泪,心理总不是滋味。出电影院时,正好碰上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太太端着小盆要钱,我毫不犹豫的给了她一元钱,虽然她有可能是以此为生的骗子,但我宁愿相信她是真的,但愿我们的中国电影可不要给我们这种感觉。
至于靠灾难说事,特别是给那些经历者造成不好的感受,确实有点伤口撒盐感觉,但片尾王菲演唱的《心经》升华了这个问题。“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我们每个人都是从空中来,最终要回到空中去,死亡与苦痛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事,无论是谁,不管你是否恐惧总是要去面对,与其逃避不如正视之,学会坚强,珍视生命,如方达所说,“小震你不必跑,大震你跑不了”,还不如淡定一些,活着就要好好地活着,活好每一分钟,并让自己更有价值的活着,从这一点来说也确实是荡涤心灵。
[ 本帖最后由 夫子山闲人 于 2010-8-4 09:54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