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69|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江阴日记——“华夏阅读论坛江阴研讨会”记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12 17: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江阴日记

——“华夏阅读论坛江阴研讨会”记略




    5月21日上午多云转阴。下午中到大雨。


    凌晨写一篇关于《叙述之道》的短文。九时到五千年大酒店参加民进连云港市委组织的书友会,并把行李带到会上,准备会后出发去江阴,参加由江阴市图书馆牵头召开的“华夏读书论坛”。


    民进连云港市委会的书友会气氛非常好,大家轮流发言。有两个女书友还当场宣读了读书笔记。一个女书友刚刚做了新娘,把喜糖带到会上,让我们分享了她的幸福。董淑亮副主委也参加了书友会并做了重要的发言。董主委不光是领导,也是有名的作家,以儿童文学和科谱创作见长,出版各类图书达四十余种,他谈读书心得,谈读书对写作的影响,谈读书与人生,都有极高的见地。我也做了即兴发言,并散发了我任主笔的同仁读物《读书界》。


    下午二时许,在五圩上了一辆去常州的大巴车,车主说可以去江阴。中途遇雨。在过高邮时,被卖到另一辆车上。下午七时,天微黑,大巴车把我甩在江阴大桥南端高速公路收费处路边,雨此时已成瓢泼之势,我打着一把破伞,把笔记本电脑挂在胸前,背着简单的行李沿着路边小心地赶路,膝盖以下被大雨完全打湿,路上的积水从我的脚面翻过去,不时有疾速行驶的车辆从我身边开过,飞溅的水花打在我的身上。大约行走二三里地,才从高速路上下来,打一辆黑车到了江阴朋生雅居大酒店。


    签到之后,从接待人员那里打听徐雁住的房间,准备去他那儿聊天。对方告诉我,徐雁的房间有很多人。我便退了回来。


    说实话,这次去江阴参加“华夏大读书论坛”,一方面是对读书的喜爱,另一方面,是喜欢徐雁的书和文章。还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就认识了徐雁先生。他那时刚从北京国家教育部调到南京大学,在南大出版社做编辑。我每次到他的办公室,他都会送我几本书,有的是他自己但任责任编辑出版的书籍,有的是出版社刚刚出版的新书,还从他那里拿到过关于读书方面的报纸。我那时正迷恋藏书和书话,从他赠送的图书和报纸中,汲取了很多这方面的营养,对我的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他又送我一本由他任责编的限量毛边本《雍庐书话》,可以说是弥足珍贵。《秋禾书话》一九九四年十月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后,他也送我一册签名本,而且书后还附有“勘误歉启”,可见他的认真和负责。在那段时间里,我还到过他住在南京鼓楼四条巷的家中,他也在南京大学附近的小酒馆里请我吃过饭,并多次听他谈书、谈文,聆听他的教晦,还得到过一本由他任编辑的《中国读书大辞典》。到了一九九九年,我在南京大学戏剧高研班进修时,更是经常逃课,跑到他工作的中国思想家研究会,听他聊天,聊什么,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有一次,不知道怎么说到了苏州的王稼句,徐雁感叹一句说,王稼句的文笔多美啊。这一阶段,他陆续出版了《苍桑书城》、《南京的书香》、《到书海看潮》、《雁斋书灯录》等著作,我所珍藏的,都是签名本,在《苍桑书城》上,还题写了勉励我的话:“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我在晚报文艺副刊做“读书”版编辑的时候,写信向徐雁约稿,他在给我寄稿的同时,还附一封信,现抄录如下:



    陈武兄:你好!

    收到你的著作,很为你创作的勤勉感到高兴。想不到,这么多年你写了不少东西,希望在编报之余,能够继续写下去,将来一定有收获。


    我已让南京《开卷》立户给你赠阅每期的杂志,想来已经陆续书到。


    此次我赠上一套《藏书家丛刊》给你,想来你会喜欢。《读书台笔丛》我将设法给你弄上一套,但只能稍后一、二个月,因为第一批十种已经配不齐了。文稿(我写的和别人写的均有)寄上一组,慢慢用或选用均可。祝


    好!


    徐雁握手




    从徐雁赠送的《藏书家》签名落款日期“辛已秋”可得知,此信写于二零零一年。在徐雁赠送的四册《藏书家》上,都盖有“雁斋藏书”的阴文印章。


    徐雁先生在读书界名头很响,他不光是教授、读书家、藏书家和书话大家,致力于书香社会的营造和读书人口的培养,他还是一位知名的社会活动家,是中国民进江苏省委的常委,省政协常委,所以他到哪里都自然地成为读书界偶像极人物,此时他房间里“人满为患”一点也不奇怪。


    我因为刚刚坐了四个多小时的大巴,有些疲倦,就洗个热水澡,躺在床上翻会议发的材料,《读读书》杂志和《书香暨阳》最为我喜爱。而《江阴图书馆》扉页上的文字则让我对江图刮目相看了:“图书馆如静静的海浪,静寂的语言,凝滞的流水,还有人类不朽的灵性之光,一本本图书在深不可测的岁月的海面上架起了一座壮丽的桥梁,我们因此而了解历史,认识自我。”“记载文化,传承文明,是图书馆永远坚守的责任和光荣:播撒知识,滋养心灵,是她永不改变的使命。这座桥梁,是城市中每一个人点燃生活智慧、成就人生梦想的纽带,也是城市拥有美好未来的通途。”江图人的精神可见一斑。


    晚十时许,我的同室回来了,相互自我介绍,知道他是苏州铁道学院图书馆馆长储开稳先生,我们两人一见如故,谈读书,谈图书馆,一直到午夜方才入睡。



    5月22日阴,零星小雨。


    早上五时许就醒了,和储馆长共同“研究”了一下会议日程,七时许下楼到餐厅用早餐。遇到徐雁教授,他对我的到来略感惊讶。我也即时表达了对他的问候。早餐后,乘车去江阴图书馆,在四楼报告厅参加了开幕式后,徐雁先生作了《学习型城市与“人文暨阳”的再思考》的报告。与此同时,大部分与会人士转至三楼研讨室,听王波博士谈《阅读疗法》的基本理念。又听泰山医学院图书馆宫梅玲研究员讲阅读疗法的几个案例。对所谓的阅读疗法大致有了了解。总体来说,是针对心里有障碍且有治疗愿望的人而言的。又听南京师范大学万宇博士对于幼儿的阅读治疗,感觉更是牵强。有一个起码的东西弄不明白,既然是治疗,就得有结果,通过阅读治疗,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大夫”对“病人”治疗达到预期了吗?是全愈了,还是进一步治疗?全愈的标准又是什么?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阅读引导,没必要以治疗来“玄乎”。如今,连读书人都沽名钓誉了,看来什么东西只要和学术一挂勾,色香味全变了。再说了,听了各位治疗师的报告,连他们自己都承认,被治疗的许多孩子的家长是反感治疗这个词汇的。


    报告会结束后,由馆长陈蓉女士带我们参观了江图。在我见识过的图书馆中,江图的气势最为宏大,建筑面积达143600平方米,设计藏书总量100万册,有阅览座位1200个。正如江图人倡导的那样,是“城市的大教室,市民的大书房”。


    下午参观徐霞客故居和缪荃孙纪念馆。


    大巴车行驶四十分钟,把我们一行三十余人带到徐霞客故居。关于徐氏,相信每一个对中国古典文学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他的大名,他是我国历史上少见的一位集文学家、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于一身的杰出名士,1587出生于江阴马镇南岐村一户大户人家,他的故居,在明末曾遭兵燹,据说徐氏有许多游记手稿丢失,可能与这次兵燹有关(看他的旅行路线图上,并没有到我们连云港云台山。在徐氏生活的年代,云台山尚在海中,也许真的没来,也许来了,日记被毁也未可知)。到清顺治年间,徐氏侄孙徐君铨重建了故居。但是,重建的故居,在历经数百年后,到了1984 年,故居仅存面阔七间二进的破瓦房了。1985年,当地政府拨款,对故居进行了大修,并把马镇等周围三镇合并改为徐霞客镇。我们现在观看的徐氏故居,共有三进、十七间正房,两间厢房,占地二亩。大门正面悬挂“徐霞客故居”匾额,两边立盘陀石。门背面镌“绳其祖武”砖额。第一进前为天井庭院,院子里有一口小井,这也是旧时大户人家的显著特色。两侧有厢房数间,东西置花坛,大厅前有 “承前裕后”砖刻。现在,厢房和大厅被辟为展览室,陈列徐霞客生平事迹及各种溶岩标本。第二进右侧有一棵古罗汉松,相传为徐霞客手植,已有400年左右树龄,据说文革期被当地的造反派把树冠枝条都砍去了,只留下一个光滑滑的树杆,奇怪这棵大松硬是没有死,大约是沾染了徐霞客的灵气吧。第三进大厅为“崇礼堂”,正中悬徐霞额画像,陈列当代书画家为纪念徐霞客所作的书画作品,有一幅徐霞客老乡沈鹏先生的字,另外还有近年拍摄的徐霞客游历过的地方的风光照片,意义不大。在徐氏故居对面,有一个近年修建的院落,有一座胜水桥,桥下的河水延伸过去,是挺大的一个池塘,池塘里有一艘老船。据传当年徐霞客出游时的船只就停泊在此处,而这座胜水桥,也有400年左右的历史。整个小院,保持着明代江南水乡的风格。院子里有徐霞客雕像,我在雕像前留影一张。院子里的晴山堂最为出名,概因为当年徐氏花重金为其母八十大寿所建。晴山堂里集中展示的石刻,从明代洪武三年至崇祯五年前后262年之间,84位名人名家为徐家撰写的墓志铭、传、序、记等共90篇,计76块石,为明代书法艺术的缩影,极为宝贵。晴山堂后院就是徐霞客墓了,墓前有徐霞客塑像,塑像两侧树立了原国家主席李先念的题词和原交通部副部长潘琪撰写的碑文,整个墓陵肃穆幽静。以上关于徐氏的文字,都是从讲解记录上听来略加整理的。


    在徐霞客纪念馆里,我购买了一册中华书局2009年版的《徐霞客游记》。徐雁先生也买了四五本书。


    又去申港镇缪荃孙纪念馆参观。纪念馆门前广场有缪葵孙的塑像,老先生手执书卷,儒雅而从容。
    缪荃孙在读书界可是个大人物啊,他创建的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是我国目前第一和第三大图书馆,是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他还是著名藏书家,家藏十万册图书,同时他又是校勘家和目录学家。如此一个有大名的人物,他的纪念馆未免过于寒酸了些,不但没有校勘过的著作,连他的书都没有几种,只有一些书影照片挂在墙上。江阴人那么有钱,他的纪念馆,应该不差给徐霞客纪念馆才能和他的身份匹配啊。所以,包括我在内,我们一行参观者,都对目前的纪念馆不满意。

    我在这里做一回文抄公,把缪氏简历摘如下:“缪荃孙字炎之,又字筱珊,号艺风,江苏江阴申港镇缪家村人。清光绪年间进士。缪荃孙幼承家学,11岁修毕五经。17岁时太平军进江阴,侍继母避兵淮安,丽正书院肄业,习文字学、训诂学和音韵学。21岁举家迁居成都,习文史,考订文字。24岁应四川乡试中举。1876年33岁时会试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此后从事编撰校勘十余年。缪荃孙1888年任南菁书院山长。1891年掌泺源书院。1894年任南京钟山书院山长,兼掌常州龙城书院。1901年任江楚编译局总纂。1902年,钟山书院改为江南高等学堂,任学堂监督。癸卯新学制实施后,废古江宁府学,两江总督府拟在江宁“先办一大师范学堂,以为学务全局之纲领”,1902年5月出任学堂总稽查,负责筹建江南最高学府三江师范学堂,并与徐乃昌、柳诒徵等七教席赴东洋考察学务,学堂遂仿日本东京大学,在南京国子监旧址筑校,以后更名两江师范及复建南京高师,为南京大学近代校史之开端。1907年受聘筹建江南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出任总办。1909年受聘创办北京京师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任正监督。1914年任清史总纂。1919年12月22日在上海逝世。著有《艺风堂藏书记》、《艺风堂金石文字目》、《艺风堂文集》等。”


    五时许回宾馆,稍事休息后,去港丽大酒店参加晚宴。我与江图副馆长宫昌俊同桌,同桌的还储开稳、韩静娴、徐升国、彭艳、唐晓玲等同道。这时候,大家稍微放开了些,酒也尽兴,宫馆长再一次简略地介绍了江图的优良的社会形象。饭后回宾馆,一部分人在大厅聊天。我送一本《天边外》给云南师大商学院图书馆赵小燕馆长。又去四楼歌厅K歌,直到近十一时才回房间。



    5月23日阴转晴。


    凌晨五时醒,看到同室储开稳先生已经坐在窗下看书了。我也便拿起枕边的卡佛小说集《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谈论什么》,读了该书的前言《做一个优秀读者》,作者苗炜和这本书的译者小二是朋友,也是卡佛的粉丝,同时也是“寻找雷蒙·卡佛”网站上的网友,他在序中提到“优秀读者”这个词让我非常的喜欢。据说,这个词是纳博科夫在《文学讲稿》里提出来的(我们这次到江阴开会的朋友,都可以称得上优秀读者啊)。苗炜引用了“寻找雷蒙·卡佛”网站上一个网友的贴子,话说得很地道,“卡佛如果是一个伟大的小说家,那么他必定也同样有这样属于他自己的不可复制的气质,这和他是不是一个LOSER,是不是一生穷困,是不是描述底层人民的生活没关系……你要是硬要我说属于卡佛的独一无二的气息是什么,我也说不上来,也不想说,反正书里的一切都是这个叫雷蒙·卡佛的家伙的,那只老孔雀,那只恶心的耳朵,那只面包圈,软坐车厢,这些都是他的,这个穷鬼的,这些平常的卑微的不起眼的琐碎日子,就这样成了永恒,而他拥有这一切,永远拥有。”卡佛还有几本书,于晓丹的译本,汤伟的译本。《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自选集》就是出自汤伟的译笔。江阴图书馆印行的《读读书》杂志上,也介绍了这本书。昨天中午午饭后,在酒店门口,我和《读读书》的编辑陈云昭先生还谈起了卡佛。


    受卡佛的影响,我再次拿出《读读书》翻看,这是一本格调高雅的杂志,每期陈蓉女士的“卷首语”尤其精采,有些话说得一针见血,比如去年第四期卷首语《变化与坚持》里说:“当今的书籍早不是稀缺和昂贵之物,我们已处在文字包围的时代,图书总是触手可及,对书籍的敬重感似乎也随之不断下降,缺乏兴趣、没有耐心、品种繁多却不知道自己的读书口味,干脆八卦新闻、娱乐报纸随手翻阅,知道重大事件就算读书了。”作者看得很准,也不失尖锐,但并没有停留在说说的境地,而是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寻找对策:“我们无法指责和回避,商业化的时代产生着谁都无法预料的可能性产品和工具,它服务着人类的生活需求,或者,它是尊崇于当下的人心,遵循着市场经济社会应有的规则……我们相信,挑战意味着,一定是有所坚持,并有所变化。”杂志的栏目设置也是别出心裁,“在写书”、“在读书”、“在书房”、“在生活”,包括“专题”,说得都是书人书事,可以说篇篇离不开书。


    又读储开稳先生的解读朱海燕散文集《柳岸》的文章,题目是《金石有余韵,流风正洋溢》,知道这是朱海燕出版的第二十二本个人专集。储开稳的评论有条有理十分精道,分析了作者的写作特色,说他的散文“视野开阔”、“纵横捭阖”、“语意隽永”,是一本艺术性和可读性具佳的散文集。


    上午的会主要是讨论阅读疗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由于我要参加东海平明小学首届朱自清文化艺术节和南巷小学苗苗文学社的成立,所以在和徐雁先生和大会承办方告别后,提前离开了会议,于当天下午赶回了连云港。


    2010-8-13根据日记重录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连云港陈武 于 2010-8-13 17:10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8-12 17:57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抽空来欣赏。问好!
3#
发表于 2010-8-12 18:06 | 只看该作者
陈老师的文章,大家风范,一种我与文字交融的境界。学习
4#
 楼主| 发表于 2010-8-12 18: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10-8-12 18:06 发表
陈老师的文章,大家风范,一种我与文字交融的境界。学习

大相兄啊,别这样夸我啊,我不过是个小小藏书爱好者,在书边写几句读书的札记,只是自家的一点心得而已。呵呵,要是能做一条“大家”门下的走狗,我就心满意足了。
5#
发表于 2010-8-12 18:49 | 只看该作者
早上才读九峰老师的文章,受了一番禅学的洗礼,傍晚又读到陈武这篇,乖乖,洋洋洒洒八千多字,有一个中篇的分量了,如此酷暑,深夜整理书札,佩服佩服,看来心真是静了啊!拜读,狠狠学习了一把。
6#
发表于 2010-8-12 19:00 | 只看该作者
洋洋洒洒8千多字,偶得坐下沏上茶,慢慢品读,读完,给你批语,红字的~
7#
发表于 2010-8-12 20:06 | 只看该作者
慢慢品读作者的内涵智性文字。
8#
 楼主| 发表于 2010-8-12 22: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若荷 于 2010-8-12 19:00 发表
洋洋洒洒8千多字,偶得坐下沏上茶,慢慢品读,读完,给你批语,红字的~

荷姑娘,你好啊。沏上一杯好茶,我是相信的,慢慢品读我的读书散札,我未必相信啊哈哈 。但是批语我是相信会有的,毕竟那一套话都说习惯了哈:lol 哈哈哈,开个玩笑,大夏天的,相当于吃个西瓜。说真话,我在整理这篇东西的时候,把几个屋里的书搬来搬去,堆了一地一桌,老婆大人都生气了。找书麻烦,把历年来写在书眉、书边、书衣上的札记录入电脑,更麻烦,还费了不少的力气啊。写出后,本来想改改的,但是,居然一天没敢看。如今放在这里示众,帖在这里看看,我自己还不讨厌。呵呵,有些沾沾自喜的意思。
9#
发表于 2010-8-13 00:35 | 只看该作者
酷暑天,读书天?!
真是好筒子啊,向你学习并且致敬哦!
10#
发表于 2010-8-13 05:44 | 只看该作者
长此以往,一定可以成正果,从文章中看,兄弟与佛有缘,欢迎来桐柏山中坐坐禅
11#
发表于 2010-8-13 09:09 | 只看该作者
此文有看头。得慢慢咀嚼。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8-13 11: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阳神 于 2010-8-13 05:04 发表
现在难得有真读书人,读书还有一些思考,就更难得啦。

宝黛这样的人物,谈禅要是果真谈出玄妙来,那就不符合宝玉这样的半拉子读书人的身份了,也不符合黛玉的身份了。可见,即使谈佛,也足见作者安排人物恰当的语 ...

嘿嘿嘿,来论坛只是玩玩哦,从未奢想成为大作家,连四流作家都未奢想。读书也只是兴趣,更不是为了钻研学问。如果有个一知半解,也纯属偶然啊哈。谢谢太阳神能看到这些札记,如有机会,将编为一集以自娱。
13#
发表于 2010-8-13 12:01 | 只看该作者
最近电压不稳,明天写了一大段赞美的话,都没了。今天再来问候。
14#
发表于 2010-8-13 13:30 | 只看该作者
以文章为例,来阐述中国文学受佛教之影响。前几个章节似乎有点拘谨,而后两个章节是不错的。既有自己独到的感悟和思考,也对自己的观点有所延展,很不错。

[ 本帖最后由 zfx875206 于 2010-8-13 13:51 编辑 ]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8-13 15: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0-8-13 13:30 发表
以文章为例,来阐述中国文学受佛教之影响。前几个章节似乎有点拘谨,而后两个章节是不错的。既有自己独到的感悟和思考,也对自己的观点有所延展,很不错。

谢谢新版主屈驾光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9 03:26 , Processed in 0.14736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