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54|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七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13 05: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七夕
  
  农历七月七日,俗称七夕。民间传说,七夕这天半夜三更躲在葡萄架下,能听到牛郎织女说悄悄话,所以有好奇的少年男女,常常守在葡萄架下,试验传说灵不灵。
  
  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大意为:牛郎父母早逝,常受兄嫂虐待,兄嫂不愿与牛郎一起生活,于是和牛郎分家,分家时只分给牛郎一头老牛。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在荒地上披荆斩棘,耕田种地,但是牛郎不知道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织女是天宫玉帝的七女儿,她和姐妹们有时会到人间的河中洗澡。有一天老牛突然开口对牛郎讲话,告诉牛郎当晚去至仙女洗澡的河边,把一件红色的仙衣藏起来,那穿红仙衣的仙女就会成为牛郎的妻子。当晚仙女们果然到河中沐浴嬉戏。牛郎依老牛吩咐事先藏在芦苇中拿走了七仙女的衣裳。众仙女急忙上岸穿起仙衣飞回天庭,唯独七仙女无衣可穿难以离开。牛郎再三恳求七仙女做他的妻子,七仙女遂与牛郎结为夫妻。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幸福美满,并且生育一儿一女。老牛临死前叮嘱牛郎在它死后留下牛皮以备将来之需(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牛郎织女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玉帝和王母知道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后,勃然大怒,命令天神下界捉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孩子去追。眼看就要追上之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当空一划,一道天河刹时将牛郎织女隔开。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后来织女和牛郎及其儿女的哭声感动了天帝,天帝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聚一次,届时,人间所有的喜鹊在天河两岸搭起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此相会。
  
  七夕这天晚上,穿着新衣的少女,三五成群地聚集在庭院中,摆上香案,陈列瓜果和各种化妆品,一起祭拜七仙女,然后每人从老太太手中接过一根针,七根线,借着香头的微光,穿针引线。谁能穿上线,谁就算是乞得巧了,穿得快者为最巧。还有一种漂针乞巧的活动,把一碗水放在太阳底下晒一中午,然后将针或者谷物的芽放进碗里,让它漂浮于水面,看水底的针影,成各种花纹者为得巧,如针影粗直、细微则是拙的征兆。
  
  七夕节的神奇浪漫色彩似乎总是与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纠缠在一起。牛郎织女的故事具体成形于何时目前尚无确切的资料,但在《诗经•小雅•大东》中有“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的诗句,在汉《风俗通》中已有“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的记载。在晋朝葛洪的《西京杂记》中,已有关于民间七夕看织女星和穿针、曝衣的习俗的记载。到南北朝时,已经有了文人演绎的比较完整的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其大体情节是:天帝之女织女住在天河之东,年年忙于纺织。天帝可怜她独处孤单,嫁与河西牵牛郎,不料织女婚后竟废织纴,天帝于是大怒,责令织女仍归河东,只准每年七夕相会一次。(见南朝殷芸《小说》、任昉《述异记》)南朝梁懔《荆楚岁时记》中,也有七夕晚上“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蜘蛛)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的记载。
  
  有人认为七夕节源于星辰崇拜,是自然神祗崇拜的具体表现。古人的星辰崇拜有北斗、太岁等具体的对象和相应的礼俗,牵牛(因其形状像鼓并且位于“天河”之侧,故又被称为“河鼓”)和织女的双星崇拜只是其中之一。由于织女星的形状很像织机,所以很自然地激发了先民将其女性化的联想,并进一步产生了向其求子、穿针乞巧的联想和习俗。
  
  有人则认为七夕节源于古人的阴阳观念。《易经》筮法以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二、四、六、八、十为阴数。所以古人认为七月七日与正月正元旦、三月三上巳、五月五端阳、九月九重阳一样,都是一种“重阳”。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和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就都有汉代民间七月七日曝经书、曝衣裳、合药丸等习俗的记载。据周处《风土记》记载,三国时,有人请教董勃为何以七月七日为“良日”,董勃回答他:七月黍熟,七日又是阳数,所以要当作一个吉庆的日子来过。
  
  也有人认为七夕之“七”很有奥秘,因为七夕节活动中的穿七孔针、接七夕水、扎七姑亭、结七娘会等均有“七”出现。许慎《说文》:“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衰出也。凡七之属皆从七。”意思是说“七”虽然是个阳数,但又包含“阴”的因素,即“微阴”。而女性的生长节奏恰恰正合“七”数,《黄帝内经•素问》称:女童七岁开始换牙;十四岁月经初潮;二十一岁肾气平均,牙齿换齐;二十八岁发长而亮,身体盛壮;三十五岁面容开始憔悴;四十二岁开始掉头发;四十九岁进入绝经期。这些神秘现象引发出女性与“七”数紧密相关的信仰。这种信仰折射到民间文化层面,便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女性与数字“七”相伴随的有趣的民俗风情。
  
  

  
  

[ 本帖最后由 云水苍茫 于 2010-8-13 05:48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8-13 06:02 | 只看该作者
七夕的传说很动人,尤其是在夜晚乘凉时,仰望着夜空,听大人讲七仙女和董永,心里满是想象,不知不觉进入梦乡。那些传说装点了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感谢云水苍茫的文字让我再次走进这个美丽的传说。问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10-8-13 06: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周施梅 于 2010-8-13 06:02 发表
七夕的传说很动人,尤其是在夜晚乘凉时,仰望着夜空,听大人讲七仙女和董永,心里满是想象,不知不觉进入梦乡。那些传说装点了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感谢云水苍茫的文字让我再次走进这个美丽的传说。问好。

感谢阅读,问好朋友!
4#
发表于 2010-8-13 06:21 | 只看该作者
考据得非常细致,文笔不错,欣赏。
5#
 楼主| 发表于 2010-8-13 06: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王九峰 于 2010-8-13 06:21 发表
考据得非常细致,文笔不错,欣赏。

感谢九峰先生!问好!
6#
发表于 2010-8-13 06:45 | 只看该作者
七夕
            《一》
天堑滔滔叹逝波,断肠鹊桥涕泪多。
阿母未识人将老,依旧归途横星河。

            《二》
今夜天上停玉梭,怜郎不忍说离合。
风露中宵鹊太痴,错误归期又如何?

            《三》
今日年年何其多?妾心惟从今夕活!
平常思夫无归路,总抛泪雨洗山河!

            《四》
今夕何夕意落落,织成伤心梦入梭。
醒后忽恼鹊多事,恨不慧剑斩情萝!

《戊子立秋,适逢七夕,酒后兴起,
       携友夜访鸳鸯池》
秋意初张鹊正忙,寻幽泽畔那敢狂。
淮池满贮怨女泪,汉堑寸断旷夫肠。
一夕欢愁良宵短,两界云泥离日长。
嘱咐松风莫妄语,怕惊好梦恼鸳鸯。
这是我前几年写的几首<七夕>打油诗,附之骥尾,博之一笑。
7#
 楼主| 发表于 2010-8-13 06:55 | 只看该作者
先生大作格律工整,意境深远,学习了。

[ 本帖最后由 云水苍茫 于 2010-8-13 07:16 编辑 ]
8#
发表于 2010-8-13 10:40 | 只看该作者
下周一就是七夕了。文章引经据典,内涵丰厚。确实是很有趣的民俗风情。
9#
发表于 2010-8-13 10:41 | 只看该作者
又看到你,这是你的长项。字有些大了,像宽屏电影。
10#
发表于 2010-8-13 10:44 | 只看该作者
一个美丽的传说
欣赏了。
11#
发表于 2010-8-13 11:02 | 只看该作者
引经据典,叙说以往的传说,但是新意不足,问好朋友。
12#
发表于 2010-8-13 11:07 | 只看该作者
通过阅读本文,了解了更多有关七夕的故事,也更感动于一场亘古的爱情。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8-14 13: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8-13 10:40 发表
下周一就是七夕了。文章引经据典,内涵丰厚。确实是很有趣的民俗风情。

哈哈,文化是蕴含在民俗里面的。
问好朋友!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8-14 13: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若荷 于 2010-8-13 10:41 发表
又看到你,这是你的长项。字有些大了,像宽屏电影。

谢谢!多提意见。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8-14 13: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天下为公 于 2010-8-13 10:44 发表
一个美丽的传说
欣赏了。

感谢欣赏,问斑竹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20:54 , Processed in 0.06766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