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258|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樊斌与漾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13 18: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28 编辑 <br /><br />
   在极左路线占据统治地位的那个特殊年代,36岁被政治风暴吹来漾濞,直到55调离的樊斌,可以说是在漾濞这块土地上工作生活得最久,对漾濞最熟悉和最有感情的著名的作家。
    樊斌,男,1926年生,原名樊世玲,河北阜城人。1939年参加八路军,原本是一名战地医生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雪山英雄》,长篇纪实文学《楚大明与田涯》,短篇小说《雪山进军》、《桑都拉措》、《人面桃花》以及《莲花山喋血记》等。
   樊斌是19629作为“摘帽右派”贬谪来漾濞任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19665文革爆发后,他又受到进一步冲击,被免除行政职务,成为一名普通的医生。1969年,他自告奋勇地到莲花山麻风院当了该院的惟一一名医生,直到1981年调离漾濞,樊斌在漾濞生活了将近二十年,足迹踏遍了漾濞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其中在莲花山苦度了他称之为:触及灵魂,刻骨铭心的十年岁月。漾濞可以说是樊斌终身难忘的第二故乡。特别是对那集他的苦难和自豪为一的莲花山,离开二三十年以后,他仍然深切怀念着那片山高水寒、森林茂密的土地。用他的话说就是脑海里有个屏幕,时有那里的画面再现……
 

   在漾濞这块曾被一位外地来工作的知识分子,形容为一去十多里,东西二三家,火塘旁边坐,烤吃荞粑粑的偏僻落后的土地上,樊斌还有一段起刻骨铭心的死回生的经历。那是文革期间的一个雷电交加,大雨滂沱的夜晚,被当地造反派整得死去活来,特别是当亲眼目睹自己历尽十载光阴创作的长篇小说《城》的手稿,不得不付之一炬时,随着凝结着自己心血的手稿,在无情的火光中,化作片片黑色的蝴蝶随风飘散,樊斌感到自己的灵魂一下被掏空了。在自己那个寒意逼人的冰冷斗室,实在不堪忍受精神和肉体双重折磨的樊斌,不禁绝望地想一之。正当万念俱灰的他倒好杯白开水,倾出大半瓶安眠药,要将药全塞进口里的时候,突然响起一阵砰砰的急促敲门声,他只得起身披衣去开门,只见门外站着一位头戴棕帽,身披蓑衣,打着手电筒的中年男人。一见樊斌,中年男人就一把抓住樊斌的手,急切地说樊医生,求求你赶紧去救救我的媳妇啊!说着就要跪下。樊斌赶紧将他扶起,把他迎进屋里,让他不要急,有事慢慢说。原来中年男人家住在的县城附近村子的皇庄张家大院,他媳妇生娃娃难产危在旦夕。弄明情况后,救人要紧医生天职,容不得樊斌多想,转身背起药箱,就急忙跟着中年男人冒雨往他家里赶。当他们跌跌撞撞地赶到中年男子家时,樊斌骇然发现,再迟几分钟,产妇母子的情况就不堪设想!当在他抢救下使产妇母子转危为安后,产妇一家围着他千恩万谢救命之恩时,惊魂未定的樊斌却感到阵阵后怕他想自己固然救了这母子二人的性命,但如果中年男人再晚去敲他的门一步,他就会吞下瓶安眠药,永远告别这个既令他无限留恋,又让他的精神几乎彻底崩溃的世界,与其说是他救了他们的命,还不如说他们救了自己的命。经过此事,樊斌明白了在缺医少药的漾濞,老百姓还是多么需要他这位治病救人的医生的,从此他便彻底打消了寻短见的念头,以后即使遇到什么再沉重的打击,都摧毁不了他顽强的生存意志。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建国前即从事文学创作,毕业于中央文学讲习所,28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化部创作室专职创,被云南省文联授予从事文艺工作五十年以上文艺家纪念牌的樊斌,因在那场以莫须有的罪名抓右派人整人的运动中,以“言论”获罪的他,辗转发配到漾濞后,早已淡出文坛多年,不再进行文学创作了,而是重新干起老本行,拿起听诊器,穿白大褂,从事治病救人的医疗工作。樊斌晚年最引以为自豪的东西,就是在漾濞探索出了一套对麻风病人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保密疗法
  196910月,为了避开血雨腥风的政治漩涡,靠边站多年的樊斌主动要求上莲花山麻风院当医生。莲花山位于漾江镇弯坡村境内,海拔2578米,和点苍山隔江相望。上山要走一天的路,翻两座山,过三条河。樊斌在这个不仅山高,雨多,气冷,道崎岖而且因其建立麻风院,当地人都怀有莫名恐惧的几乎是与世隔绝的地方,蹲伏和困顿挣扎了整整十年。四十年后,当樊斌接受《春城晚报》记者许晓岚的采访时说:“山上的10年,对他而言依然鲜明得如同当年白纱布上的鲜血一样,剌眼而又醒目”,然而也就是在这漫长的医务工作实践中,富有人文情怀,对麻风病人的悲惨遭遇怀有深切同情的樊斌,摸索出了一套因颇俱人性化,深受患者欢迎和配合,效果极佳的保密疗法
   麻风病作为已有数千年历史的全球性的传染性疾病,在医疗手段不发达的过去,人类对此病几乎是束手无策的。为了遏制麻风病菌的传染,历史上对麻风病人,曾经采取过从肉体上彻底消灭的极端措施,因而人们往往谈麻色变在当年的漾濞,甚至连麻风病人家属上街卖的鸡蛋和牲畜都没人敢买,麻风病人所受的歧视由此可见一斑。解放初期,国家对麻风病人采取的是限期收治,隔离所有麻风病人的政策,并于1952年在坐落于漾濞西部崇山峻岭中的莲花山建立麻风病院,隔离治疗大理、下关、巍山、永平、漾濞等地的麻风病人。


   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探索,樊斌发现,麻风病的恐惧是被愚昧无知无限放大了的,只要早发现,早治疗,麻风病人的治愈率几乎是百分之百。但由于受到社会的严重歧视,害怕被戴上麻风帽子的患者,便不可避免地千方百计讳疾忌医,因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良机。樊斌在试验中还发现,麻风病菌在自然环境中存活时间极短,因而传染途径十分有限,而经过治愈的麻风病人实际上已不再具有传染性。于是针对当时对麻风病人所采取的普遍隔离治疗法,对麻风病人及家人造成的精神折磨和心灵伤害,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樊斌的头脑中产生了:既然隔离治疗不是绝对必要的,为了消除患者沉重的心理压力和思想包袱,可不可以采取为他们保密,发药给他在家治疗的方法呢?虽然这是一个既有悖于传统,也有违当时政策的想法,但他执着的性格促使他决心要试一试。樊斌首先在当时的脉地公社(现属漾江镇)找了几位当时尚未公的早期患者,让他们在家里治疗,要求他们按时服药,答应为他们保密。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成功的尝试,由于病人很乐意配合,治疗效果非常理想。樊斌就全力向全县推广。这就是后来在1981年卫生部广州召开的全国麻风防治工作会议上,被卫生部副部长黄树则在会上大力提倡推广的保密疗法
  19791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直属机关党委电报通知漾濞县委组织部说:你县防疫站樊斌同志右派问题,经总政直属机关党委119日讨论,给予改正恢复其党藉。可惜九死一生的樊斌,在落实政策后,并没象白桦、公刘1957年总政创作室一起划为右派,历尽磨难,重新回归主流社会的作家一样,焕发出惊人的文学创作激情,并井喷出大量轰动一时的文学作品,而是继续默默无闻地从事医疗卫生工作。虽然在业余时间和离休后,樊斌也曾偶尔拾起过创作之笔,创作的文学作品则无论是数量还是影响都没有再现昔日的辉煌。而在樊斌晚年所公开发表的寥寥无几的作品中,就基本上写的是漾濞这块已融入他血脉的土地。如1980发表在《滇池》杂志上的小说《人面桃花》,内容就是反映他在莲花山麻风院探索保密疗法的过程,又如原载于《中国作家》1994年第二期,获作家与云南征文二等奖的散文《随着春风飘落的绿叶》,写的则是他站在漾濞的云龙桥头,观看桥彼岸那棵亭亭如盖的大青树春天的落叶时,触景生情获得的独特的人生启示和生命感悟。再如刊载在《大理文化》2007第二期的散文《萤光云花》,更是直接写他在漾濞的生活和工作的经历,以及当地的山川风物和民族风情。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10-8-13 21: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28 编辑 <br /><br />条理清晰,内容详实,详略的安排和布局都很不错,文笔扎实,文风持重,问好朋友。

3#
发表于 2010-8-13 21: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28 编辑 <br /><br />涵盖了人文的背景。写的道法自然!问好作者。

4#
发表于 2010-8-13 22: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28 编辑 <br /><br />是无情的政治风暴,摧残了一个富有才华的作家。虽然少了一个作家,但却多了一位好医生!

5#
发表于 2010-8-14 06: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28 编辑 <br /><br />了不得的人物,一个有良心和责任心的知识分子,读来让人感动

6#
发表于 2010-8-14 06: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28 编辑 <br /><br />写出了一个作者的人文历程、岁月历程、心路历程、读来感人!

7#
发表于 2010-8-14 15: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28 编辑 <br /><br />先记号。一会来欣赏。问好!

8#
发表于 2010-8-14 16: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28 编辑 <br /><br />一个地方成就一个作家,或者一个作家让一个地方有了独特的记忆!
谢谢纯柱细致独到的介绍,问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10-8-14 19: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28 编辑 <br /><br />条理清晰,内容详实,详略的安排和布局都很不错,文笔扎实,文风持重,问好朋友。 [/quote]
谢谢匣子版主的鼓励!问好匣子版主!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8-14 19: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28 编辑 <br /><br />涵盖了人文的背景。写的道法自然!问好作者。 [/quote]
谢谢皖川老师的鼓励!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8-14 19: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28 编辑 <br /><br />是无情的政治风暴,摧残了一个富有才华的作家。虽然少了一个作家,但却多了一位好医生! [/quote]
谢谢高版主的关注!问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8-14 19: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王九峰 于 2010-8-14 06:53 发表
了不得的人物,一个有良心和责任心的知识分子,读来让人感动

谢谢九峰老师!向你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8-14 19: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张红华 于 2010-8-14 06:57 发表
写出了一个作者的人文历程、岁月历程、心路历程、读来感人!

谢谢红华老师!向你问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8-14 19: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8-14 15:38 发表
先记号。一会来欣赏。问好!

期待你的指导!问好永生老师!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8-14 19: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边走边唱@ 于 2010-8-14 16:00 发表
一个地方成就一个作家,或者一个作家让一个地方有了独特的记忆!
谢谢纯柱细致独到的介绍,问好!

谢谢边走边唱老师!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1 02:57 , Processed in 0.14414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