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42|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肃然轩辕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15 2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到“庙”,大多数人会联想到和尚,其实“庙”的历史比佛教要悠久得多,而且根本与佛教不沾边。《尚书大传》说:“庙者貌也。”《白虎通》云:“先祖之尊貌也”。庙本指祖宗生前的容貌,是祭祀祖宗地方的代称。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天子的坟墓一律称作“陵”,一般庶民的坟都称作“墓”。汉代又规定天子陵旁必设‘庙’。刘邦建立汉朝后,在桥山西麓建起“轩辕庙”,轩辕就是黄帝。黄帝,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名轩辕。庙既然是祭祀祖宗的地方,那么第一个应该祭祀的当然非黄帝莫属,因为黄帝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唐代宗大历五年正式将轩辕庙祭祀活动列为国祭。宋朝开宝二年(公元九六九年),因沮河水连年侵蚀,桥山西麓经常发生崖塌水崩,威胁庙院存亡,地方官员上书朝廷,宋太祖赵匡胤降旨,将轩辕庙由桥山西麓迁移桥山东麓保生宫,即当今的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轩辕庙。


  到陕西省,我最想去的地方之中就有轩辕庙,这却早在东道主事先安排的行程之内。我们从临潼一路奔波,陡崖峭壁,沟壑纵横,到达黄陵县已经是黄昏,正当夕阳西下,山川大地呈现出万道金光,使我对坦荡浑朴、博大雄沉的黄土高原一下子亲近了许多,黄乃地之正色,象征着吉祥喜庆,为古人所崇尚之色,土乃五行之尊,万物之本,轩辕以土德称帝,身为黄皮肤的龙之传人,来到黄土地上祖宗的宗庙,就是寻到了根。



  汽车一直开到了宽阔的轩辕庙前,轩辕庙坐北面南,山门为五间廓庑式花岗岩建筑,栋宇辉煌,以汉代风格为基调,形式结构取法于汉画像石,多为青灰色的石造建筑或仿石建筑,突出了石材本色,一派雄伟、庄严、肃穆、古朴的气象。偌大的轩辕庙内,只有我们一伙游客,轻轻发出一点儿声音都不会被同伴漏掉,我们一起感叹,一起惊奇,一起自豪,一起领受“神功圣德,垂法至今”。



  进入庙门,是一棵高耸入云的古柏,不是一般的古老,而是最古老,距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也最粗大,谚语说,“七搂八柞半,圪里圪瘩不上算”,就是说七个人手拉手都搂不住它,还差八柞半,经有人测量,它高五十八市尺,下围三十一市尺,中围十九市尺,上围六市尺,为群柏之冠,在范仲淹笔下是“柏干色苍苍”,为驰名中外的“黄帝手植柏”,也被称为“世界柏树之父”我忽然感到,这颗古柏不正如黄帝“发明制作,肇启文明”一样么,历五千年光阴依然长生不朽,生机勃勃,赫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傲视天下。



  庙门正北有一过亭,名为“诚心亭”,是表示诚心,整肃衣冠、平心静气、消除杂念诚朝圣地人文祖,心祭神州儿女情”的地方,亭面阔五间,进深一间,面积约八十五平方米。上为歇山顶,灰布板瓦与筒瓦紧紧相扣,前檐是勾头滴水,四边无墙,栏额下为花格装饰,旋子彩绘。明间南北两侧台基石砌如意踏步,次间、补间外侧有围栏围护。亭柱上有幅楹联:“观天地生物气象,读古今经世文章”。



  进入碑廊,看到香港回归纪念碑和澳门回归纪念碑,而在此期间割让黑龙江江东六十四屯等领土却没有立碑记录,未免对祖先不够诚实。碑亭中是近现代几位著名国家领导人的祭词和题名碑。孙中山的祭词为“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是一九一二民国元年春所写。蒋介石题名“黄帝陵”是一九四三年民国三十一年冬所题。最长的当属国共合作共赴抗日前线前夕毛泽东的祭黄帝陵文“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世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千年,强邻蔑德;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汉奸何多!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笞绳,我为奴辱。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字以宁。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尚飨!”文字多,又是草书,大家都一个一个字辨认,不过能通篇读下来的人极少。文章之中,赤子之心昭然可见,没有文过饰非,只有一腔热血,立誓收复黄帝等祖先创下的基业,这也是我等中国人最感到振奋的文字。邓小平题词是四个字“炎黄子孙”。


  亭外还有一些人物的题词。



  又见一奇柏,树干斑痕密布,纵横成行,似乎被铆钉钉过,为“汉武挂甲柏”,又称“将军柏”,史书载:汉武帝率领十八万大军征朔方还,挂甲于此树。每年清明节前后,树干中不时流出柏液,凝结为球状,晶莹透亮,蔚为奇观,“挂甲柏”也因此而闻名。



  汉武帝、毛泽东都是大长民族志气大振华夏威风、无愧炎黄子孙的伟人,所以他们在轩辕庙中永远都会有一席之地。



  北边是人文初祖大殿,大殿门额隶书“人文初祖”四字大匾,系一九三八年由抗日大本营参谋总长、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南省主席、陆军二级上将程潜所题。大殿内有轩辕黄帝浮雕的墨玉像,石雕像高三点九米,宽三点三米,是以山东济宁嘉祥汉代武梁祠庙的画像石刻拓片为蓝本放大刻制的,石龛四周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木雕拱围。



  人文的含义就是人类文明文化,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贲卦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初祖也就是说黄帝是中华文明文化最初的始祖。



  黄帝脚印石一九五六年出土于黄帝陵东南二公里的周家洼村。脚印长五十二厘米多,是后世为了纪念轩辕黄帝而制,一般来说,身高是脚长的七倍,由此推测黄帝身高约三百六十五厘米,一年有五十二星期,恰是脚长数,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恰是黄帝的身高数,很容易记住。



  祭祀广场非常宽阔,有一万平方米,前有相向耸立的一对五点六四米高的石制三出阙,阙是从防卫性的“观”演变而来的一种表示威仪和等级名分的建筑,实际上就是外大门的一种形式,两边对称的台子,在台子上建楼观,上圆下方,因其两台子之间阙(缺)然为道,所以称为阙。在阙楼上可以观望,所以又称之为观。又因在阙上悬挂法典,所以也称之为象魏。



  祭祀广场东西两侧分列着九尊高两米的青铜铸牛鼎,大院南端二层台上摆放着八尊青铜铸鸿叔簋,即“九鼎八簋”。按照周礼,九是阳数(单数)最大,八是阴数(偶数)最大,天子用“九鼎八簋”作为祭品,但为什么是九鼎八簋两种礼器呢?因为鼎盛行于夏代,夏代崇尚阳,也就是父系,九鼎最隆重。簋盛行于商代,商代崇尚阴,也就是母系,八簋最为尊贵。周代则把夏、商的传统都继承兼顾了,这也是当时民族和谐的需要。现在按《周礼》祭祀黄帝,只是因为《周礼》是保存最全最早的礼制。



  龙尾道共设九十五级石质台阶,经五个踏步组逐级登高,寓意黄帝“九五之尊”,至高无上,取《周易》中的乾卦九五“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之意。



  轩辕殿为四十乘以四十米、高十六米的正方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是轩辕庙里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沉长的屋檐、硕大的斗拱、简洁而古朴的屋脊,宏伟而庄严,体现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覆斗形屋顶中是直径十四米的圆形天光,由三十六根直径一点二米的花岗岩石柱支撑,坐落在六米高的三层台上,象征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地平面用白、青、红、黑、黄五色石铺成,是五行文化的直观体现。殿内中央上方正位竖一高大花岗岩石碑,上刻轩辕黄帝像。像前安置仿制的编钟编磬等祭器数十余件。轩辕殿四面檐口中央镶有石匾,“轩辕殿”三字由著名书法家黄苗子手书,楹联内为“人文初祖功德辉煌冠盖群伦泽万世,黄帝子孙团结自强雄振华夏慰先灵”;外为“祭始祖继宏旨重播九州画卷,仰将来齐鼓桨共创龙裔家园”。



  当地人每年来祭祀黄帝两次,分别是农历的二月二和九月九。黄帝的母亲怀孕二十四个月,二月二日在沮水河畔的沮源关降龙峡降生了黄帝,从此,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黄帝一百一十岁时带领百姓在首山采铜,到荆山下铸鼎。鼎铸成后,九月九日,有龙垂下胡髯来迎接黄帝,黄帝立即骑上龙身,群臣与后宫等七十多人随从也上了龙身,龙开始飞上天,后世便以“龙驭上宾”代指帝王之死,黄帝忌日就是九月九日



  关于二月二和九月九这种说法,不到黄陵,我还真不知道,书上也没读到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确实如此啊。



  我们去时,这里正在准备几日后的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传统美德,激发炎黄子孙的爱国情怀,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为宗旨的庚寅年清明公祭黄帝活动,黄帝陵祭典活动为民俗项目中八大祭奠活动之首,不能躬逢其盛,虽然是一种遗憾,但来过先祖的轩辕庙,瞻仰了黄帝画像,认识了很多只听过没见过的地方,也是知足了。




[ 本帖最后由 运涛涛 于 2010-8-16 21:00 编辑 ]

DSCI0559.JPG (880.9 KB, 下载次数: 448)

DSCI0559.JPG
2#
发表于 2010-8-16 00:16 | 只看该作者
抓住几处特色景物进行描写,描写较为翔实,且带着对祖先的敬仰之情,引领我们游览了轩辕庙,问好朋友。
3#
发表于 2010-8-16 01:26 | 只看该作者
既有实景描写,又有人文典故,还有民间传说,纵横交错,颇为厚实。
4#
发表于 2010-8-16 07:50 | 只看该作者
从小庙宇到社稷,到生灵,到远古,文字一路充满踏实丰厚的知识,引领华夏传统文化的深邃!
5#
发表于 2010-8-16 10:31 | 只看该作者
我是2006年的6月去的黄陵县。也游览了轩辕庙。遗憾的是当年及至后来都没有写出这样的文字。倒是去了延安,写了篇《感受圣地》。从你的记述中,仿佛又一次来到这里,那些目不暇接的场景,那些令人惊叹的历史遗迹,还有每年的大型祭拜活动,再次领受着“神功圣德,垂法至今”的深邃宏大。字字珠玑,行行生辉。问好!
6#
发表于 2010-8-16 10:35 | 只看该作者
道教是我国本土的道法信仰,佛教是泊来的,道教的历史悠远,我国的青岛崂山,五台山等都是道教名山。学习涛涛的文明,学到一些平时接触不到的知识,欣赏!
7#
发表于 2010-8-16 10:55 | 只看该作者
有着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欣赏了。
8#
 楼主| 发表于 2010-8-16 12: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0-8-16 00:16 发表
抓住几处特色景物进行描写,描写较为翔实,且带着对祖先的敬仰之情,引领我们游览了轩辕庙,问好朋友。

也问版主好
9#
发表于 2010-8-16 17:14 | 只看该作者
文字叙述描写出轩辕庙浓郁的文人色彩和历史风貌,文字丰满、厚实。
提示作者:文字大小不统一和排版空行都存在问题。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8-16 21: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8-16 01:26 发表
既有实景描写,又有人文典故,还有民间传说,纵横交错,颇为厚实。

感谢兄的鼓励。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8-16 21: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曹国魂 于 2010-8-16 07:50 发表
从小庙宇到社稷,到生灵,到远古,文字一路充满踏实丰厚的知识,引领华夏传统文化的深邃!

到了祖先的庙宇,不得不深邃起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8-16 22: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8-16 10:31 发表
我是2006年的6月去的黄陵县。也游览了轩辕庙。遗憾的是当年及至后来都没有写出这样的文字。倒是去了延安,写了篇《感受圣地》。从你的记述中,仿佛又一次来到这里,那些目不暇接的场景,那些令人惊叹的历史遗迹,还有 ...

老朋友的乡土人物系列非常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07: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若荷 于 2010-8-16 10:35 发表
道教是我国本土的道法信仰,佛教是泊来的,道教的历史悠远,我国的青岛崂山,五台山等都是道教名山。学习涛涛的文明,学到一些平时接触不到的知识,欣赏!

五台山还没有去过呢
14#
发表于 2010-8-17 08: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运涛涛 于 2010-8-17 07:45 发表

五台山还没有去过呢

不是五台山,打错了,应该是武当山。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17: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若荷 于 2010-8-17 08:30 发表

不是五台山,打错了,应该是武当山。

五台、武当都想去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9 03:42 , Processed in 0.08778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