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及“拱北”一词,易联想到珠海拱北海关,其实该词另有义项——斯乃中国伊斯兰教苏菲派各门宦道祖先贤陵墓之称谓,犹言穆斯林对先贤圣者之无比崇敬。无独有偶,汉中北郊就有这样一座建筑,据说是苏非派第29代圣裔华哲·阿布都·董拉希之衣冠拱北,俗名曰“清真仙隐寺”。
车上石马坡,远见一座古色古香之寺院,青黑黯淡身影于周围通衢闹市中显出另类。院落肃穆,高墙围护,三层六角、重阁飞檐之砖木塔楼屹然耸立,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其圆拱形盔顶。六条檐脊攒尖,宝瓶顶直插云霄,此乃典型的阿拉伯建筑风格。石马路紧临该寺,日夜喧嚷之车流反衬其幽静,高耸之围墙为其罩上一层神秘色彩。多少次,我从那座寺庙旁经过,想一探究竟,却不知其名,更不得其门而入。后来从砖瓦厂废墟上穿过,沿荒草没径之小路走到尽头,才发现一座紧闭之山门。敲开山门,自报来历,拜谒拱北,与守陵僧人接触过几次,日渐熟悉后,才约略知道仙隐寺之大致情况。
阿拉伯人华哲·阿布都·董拉希出生于圣城麦加,学成于嘎德林耶发源地巴格达,并在中亚有过较长时间传教活动。清康熙年间,他来中国传教,时间长达16年。期间云游两湖、云贵、川陕和甘宁青等地,在汉中隐居过较长时间。后殁于四川阆中,葬于盘龙山,阆中巴巴寺为其身拱北。为纪念华哲·阿布都·董拉希,仙隐寺于清光绪年间建成。早些年仙隐寺面积虽小但建筑典雅,除墓庐多用阿拉伯建筑圆拱墓盖形式外,附设之礼拜殿、坐静室、诵经堂和居室等建筑多为中国庭院式建筑。据传有四合院一座,正殿三间,中有小亭,名曰:“隐士亭”,后有一衣冠墓。礼拜殿左右各有厢房三间,正殿对面有客厅三间。厢房及客厅布置典雅,四壁悬挂古今名人字画。院中花卉繁多,盆景尤佳。
拱北不但是教众纪念先贤拜谒之地,也是传教、管理教坊、行教及举行重大宗教活动之中心。拱北教务一般由墓主继承人或其亲属主持管理,由专人负责接待教民,组织宗教活动,维护陵墓等。华哲·阿布都·董拉希之教众主要集中在大西北之甘肃、宁夏、青海一带,尤以甘肃临夏东乡族自治县穆斯林最众。汉中仙隐寺、西乡鹿龄寺,以及四川阆中巴巴寺等都归甘肃临夏大拱北管辖,此等寺庙内之僧人自然都是来自临夏东乡族之同胞。每年阴历3月25日(圣主穆罕默德生日),成百上千来自大西北之穆斯林到上述寺庙祭祀朝拜,表达他们对圣主圣裔无限怀念之情。是日也,仙隐寺香烟缭绕、人头攒动,一扫素日之空阔清寂,敞开山门迎接大西北亲人。说来奇怪,仙隐寺与汉中清真北寺同在一城,却互不相属。说到底,它只是一座先贤的陵墓,是伊斯兰教苏菲派穆斯林一处圣地。
“文革”期间,仙隐寺遭到严重破坏,原有建筑荡然无存。改革开放后,国家落实宗教政策,中国伊斯兰教嘎底忍也门宦第九代道裔,甘肃临夏人杨世俊老先生斥巨资重建汉中仙隐寺。从1992年开始动工,在临夏将砖木雕刻等建筑构件制好后送往汉中组合。1994年三月25日竣工,投资两百六十万元,建三层墓亭和礼拜室。西边还有后世另一位道祖的拱北,形制较小,只有一层拱顶。东厅南厅构成长方形四合院,古朴典雅,展示了伊斯兰建筑风范——汉中仙隐寺几乎是临夏大拱北之原样复制。
早年寺门石刻匾额刊有“ 仙隐寺”三字,旁有石柱,镌对联一副。如今,石柱匾额均已无存,唯大门口水泥柱刻有“仙人去后云封寺,隐士归来月作灯”一联,乃原有内容。山门长锁,阒寂无声。内有临夏二小僧,坚持教规,早晚斋戒,终日读经,为先贤守陵,其志可表。圣裔乘鹤西归,留此圣迹于汉中地面,供大西北穆斯林万世瞻仰。隐士魂归,圣裔长眠。顺告闲杂人等,非诚勿扰!是为记。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昨日时光 于 2010-8-18 23:25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