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030|回复: 5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领导们,请勿滥用你手中的“朱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16 21: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领导们,请勿滥用你手中的“朱笔”




       何谓朱笔?词典解释为:蘸红色的毛笔,用以批公文、校古书、批改作业等。这是泛指。还有一特指,即为皇帝及各级衙门批阅奏章、签署命令专用之笔。由此可见,用好朱笔,十分重要,一点都马虎不得。

        然而,也有不把它当回事的。据史料载,李闯王当年批疏文书奏章,不管是一般的民事奏章还是生死悠关的军机大事,他都只写上“知道了”三字。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率起义军攻入紫禁城后,部下曾上疏四事:不急于称帝;区别对待朝廷旧官;各部兵马退城外守寨,听候召令;招安吴三桂。这四件事,无一不关系到起义军的前途与命运,按说李自成阅后应认真对待,并作出明确的批示,可他却同样只批了一个“知道了”便不再过问。结果,仅40天时间,这支农民起义军不得不撤离北京。

        李自成乃一介农夫,虽做了闯王,但也许并不懂得多少文书处理方面的规矩,是情有可原的。然而,时隔300多年的今天,在我们的某些领导中,这种“闯王遗风”犹在。无论何等重要的请示报告文书,到了他们手中,也都不当回事情。有的连李自成都不如,李自成当年尚且知道写上“知道了”三字,而我们有的领导,连个“知道了”都懒得写,也不知道他们究竟“知道了”还是不知道。有的虽然也写上“同意”、“拟同意”、“原则同意”之类的字样,却不就一些应该答复的问题提出明确的处理意见。这样的批示,看起来比李自成的“知道了”进了一步,可实际上仍然不好操作办理,形同虚批。还有的领导,对一些请示性的文书,虽然也“批”了“示”了,可批的只是推排球,你批给我,我批给他,他又批给我,如此循环绕圈,到头来,谁都只是“阅”而不“处”。这样的批示,与李自成的“知道了”无异。

         这样的例子太多,恕不例举。只说最近人民网曝出的这样一则新闻,便足见领导用“朱笔”也已“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花样百出了。曾经挂职担任湖南省临湘市副市长的姜宗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披露他在官场亲身经历的一些潜规则,其中最为吸引人们眼球的就是领导签字。他说如果字是横着签的,意思是可以搁着不办;如果是竖着签的,则要一办到底;如果在同意后面是一个实心句号,说明这件事必须全心全意办成;如果点的是一个空心句号,百分之百办不成,拿领导的话说是签了字也是空的(广州日报《竖办横不办 领导签字奥秘映射官场潜规则》)

         当年的李自成“知道了”而不行,曾直接导致新生政权的得而复失;今天我们的某些领导‘知道了“而不表态,其后果虽不至于像当年那样厉害,但危害也不少。据报载,某地一块建设用地因报批一年批不下来,导致几亿元的外商投资泡了汤。某单位因一个亟待调整领导班子的请示搁置年余无人过问,结果这个单位被搞垮。一些急需整治的社会治安问题往往因为有关部门“知道了”而多年不采取整治措施,常常导致这些问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形成黑社会势力。某些领导以权谋私的问题反映到上级主管部门后,往往也是因为有关部门“知道了”而置之不理,结果导致他们走向犯罪的道路甚至最终落个杀头的下场。

      特别是像姜宗福披露的所谓“领导签字潜规则”,更是向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的挑战。领导签字意味着公众所办之事开始进入“办”的程序,“签字潜规则”则使这个程序变得扑朔迷离起来。在“领导签字潜规则”面前,法律沦为官员手下的小丫环,法律的尊严化为泡影,官员以随心所欲的方式任意戏弄神圣的法律,“谜”一样的“签字潜规则”,让公众在无规则的游戏中煎熬,一下子拆除了官员与民众之间良性互信的基石。(字数1400)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辛文 于 2010-9-17 17:04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9-16 21:37 | 只看该作者
古人写的是“知道了”,今人写的则是“已阅”……
对于本文的观点,“已阅”,且“知道了”,论坛发帖只能横着写,根据潜规则,本文所述痼疾“可以搁着不办”……
软此!
3#
发表于 2010-9-16 21:37 | 只看该作者
在“领导签字潜规则”面前,法律沦为官员手下的小丫环,法律的尊严化为泡影,官员以随心所欲的方式任意戏弄神圣的法律,“谜”一样的“签字潜规则”,让公众在无规则的游戏中煎熬,一下子拆除了官员与民众之间良性互信的基石。

说的好。什么时候,领导用好手中的“朱笔”了,我们这个社会才算真正进步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10-9-16 21: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10-9-16 21:37 发表
古人写的是“知道了”,今人写的则是“已阅”……
对于本文的观点,“已阅”,且“知道了”,论坛发帖只能横着写,根据潜规则,本文所述痼疾“可以搁着不办”……
软此!


如空真是活学活用啊!
5#
 楼主| 发表于 2010-9-16 2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袅袅 的帖子

说的好。什么时候,领导用好手中的“朱笔”了,我们这个社会才算真正进步了。
只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问好文友!
6#
发表于 2010-9-17 06: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辛文 于 2010-9-16 21:31 发表



                                领导们,用好你手中的“朱笔”




       何谓朱笔?词典解释为:蘸红色的毛笔,用以批公文、校古书、批改作业等。这是泛指。还有一特指,即为皇帝及各级衙门批阅奏章、 ...

领导的批示有道道,横的是托办。竖的是酌办。斜的是延办,有惊叹号的是立办。凡是领导都有自己的一些小门道。
7#
发表于 2010-9-17 07:34 | 只看该作者
这的确是个值得思索的大问题。大作读罢,心绪难平
8#
 楼主| 发表于 2010-9-17 07: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李华新 的帖子

领导就是高明!问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10-9-17 08:0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九峰关注,问好!
10#
发表于 2010-9-17 08:14 | 只看该作者
领导的艺术体现在签字上,无论如何都应该正确对待,权不为民所用,利不为民所谋都是对民意的简践踏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9-17 08: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太和五中张奇 的帖子

领导手中的“朱笔”用的好坏是检验清官与贪官的标准。有的领导靠“朱笔”发财,有的领导用“朱笔”为民服务。
12#
发表于 2010-9-17 09:14 | 只看该作者
领导也是凡人啊,领导当上领导的过程不容易,一旦当上,比平常人更喜欢听好话,而其行使朱笔权利的时候,必然也是有自己的“数”,谁对我有利,谁应该抬起来,谁应该打下去,领导的聪明岂是我们能估计的呵呵。

问好。
13#
发表于 2010-9-17 09:43 | 只看该作者
看到朱笔,想起武则天,她重用小人比如周兴来俊臣索元礼等小人酷吏来打击对她不利的人(不是真的有罪),树立威信,然后重用忠臣比如狄仁杰,来稳固江山。小人有小人的用处,君子有君子的用处。小人有直接的眼前的立竿见影的小用处。忠臣有长远的大的用途。缺一不可。相互牵制。
而在如今的时代,领导的'朱笔如果仅仅为自己的利益忙活了,恐怕那样的结果将是把自己批进监狱,再多的不义之财都无福消受。
毕竟当官是要被群众监督的。多行不义必自毙。


本文从李闯王说起,借古喻今,笔锋稳重而不乏犀利。读来痛快,发人深思。再顶一贴。问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9-17 10:45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山菊两次光临并点评,感谢山菊的鼓励!问好!盼山菊女才多出好文章!
15#
发表于 2010-9-17 15:25 | 只看该作者
想起电视剧上一个镜头:假皇帝坐在龙椅上,每有本奏,都说一句,五时一刻,北书房侯旨。呵呵。
李自成也许是:如果不写“知道了”,真不知写什么好。
现在的“李自成”是:不仅知道了,而且知道哪些该办,哪些不该办,哪些好好办,哪些不好好办。
现在的官可比“李自成”狡猾地大大滳。
也看过这个信息,但啥也没想到写,而先生却借此生发出一篇言简意赅好文,暖玉敬佩着! 问好先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05:39 , Processed in 0.05492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