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33|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一份不可再现的档案 ——读韩开春的《时光印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26 16: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到这本书,就想起加拿大籍华人陈若曦的一句话:“还是在童年时代,我就爱给小伙伴讲故事。”写这本《时光印记》的韩开春是不是这样不得而知,但这本书在枕边窗畔打开的时候,就好象有一种声音在轻轻讲述,一些关于乡村常见的生命,有形的,无形的,有声的,无声的,纷纷鲜活着,走进我的记忆里。

   在帖子后漫不经心的留言,没想到没过多久,便收到了韩老师的作品,那种符合乡间特有的色彩作为封面,扉页上有韩老师的签名,洒脱的字迹看起来令人爽心悦目,心里想:文章,会不会也这样令人愉悦呢?

   带着种种疑问,带着一种审视的心态,开始阅读这本《时光印记》。若果说,教学生活带给我的是一种鲜活感受,这本集子,带给我的则是一种清灵,仿若走进山间,聆听声声鸟语,又似清风拂过面颊,是一种暗香留存。


   读书向来比较选择,喜欢那种比较优美的文字,可韩老师的文字显然是朴实的,就像老父亲的旱烟袋,在冬日的阳光下,自顾自的吧嗒着吞吐,说不出孤芳自赏,但留下的散开的烟雾却醉倒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后来的日子,有事没事,就在向学生们讲述这些乡下特有的小生灵,在孩子们睁得明亮而闪着光泽的眸子里,我看到了喜悦和鲜艳的渴望,我读——

   “……屏住呼吸靠过去,在接近它翅膀的刹那,迅速向前一捏,它那华贵的外套就落到了我手上,没想到这个贵妇人一般的虫子并不那么娇弱,可能,它也没有想到有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敢用手去捏它,当它发现处境变得危险时候立刻发起反攻,剧烈地耸动起翅膀来,就势泼妇一般把一泡尿洒在我手上,算是对我的报复。”

   说真的,我并不知道这种名叫红娘子的虫子是什么模样,我无法给孩子们讲述它的来龙去脉,但是孩子们感受到一个人孩童时代做的事情会在生命里刻下永久的记忆,这就够了,同时孩子们也会模仿着把一些细微的动作结合在心理的想法上表现出来,知道了一些修辞方法在文字里的有趣和新鲜的效果,这才是主要的,因为我是教师,韩老师的文字带给我的妙处,这一点是最主要的。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法国作家米歇尔的话来:“如同一切成品都会给人带来喜悦一样,我的制品带给我的则是双重喜悦:我本人单独创作的喜悦和读者阅读的喜悦。我自己点火,这火,给了我热量和光明,然而,我又把它分散开来,在我的文字里——那片敞开的土地里,在读者的思想和心灵里,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火苗在动。”

   我想,韩老师在创作这本书的时候,肯定也是满怀喜悦的,要不然,我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可能感受到文字里的喜悦和欢快的情绪,不可能感受到自己内心里有火苗在跳动,那是活泼的,如同夏日里多变的阳光。

   为此,我想说,写文字,首先得有自己,只有把自己糅合在文字里,才可以使自己的文字如同灵丹妙药,让人深陷进去,欲罢不能的欣赏或者借鉴。


   不想说恭维的话,韩老师的文字,在语言风格上并不使我欢喜,但文字里的童趣和真实的无奈令我不能不接受,因为,我本身就在乡间,好多事情,也是我小时候就做过的,韩老师的纪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乡村文化不可再现的档案,这令我想到了周同宾老师,祖克慰老师,他们是我满南阳散文的杰出代表,记录了乡村人的档案,而韩老师的文章,则记录了相见另一种群体——小动物的档案。

   《时光印记》里的文章,一一阅读下来,韩老师质朴的文字,渐次在脑海间就会幻作一幅幅色彩明丽的画面,随着那些小生灵们在草叶间石块间的一些欢快的叫声,我的思绪就会回到那些生我养我的土地上,一些早就归于地下的亲人,一些早就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消去音形的虫子,还有一些儿时的伙伴就一个个地再现于脑海之中,对故园,对老家的牵念和怀想因为这本集子而表现得格外明显。

   想到周末时候,带着孩子行走于乡间小路时,扑入鼻孔的不是庄稼的清香味儿,而是农药味儿,耳朵听到的,不是虫子的鸣叫,而是机器的轰鸣,我就在想,韩老师的文字,记录这些日渐失去的生命,是在为那些活跃在乡间土地上的一类物种写的悼文,唱的挽歌,是一处不可再现的档案。

   有了这种想法的时候,就分明感受到韩老师文字里的悲怆和无奈,这是对现代化大环境的一种呐喊方式,对越来越多的别墅,越来越高的楼房,越来越多的汽车发出的抗争,就因为这些,这些民间不为人所关注的生命才日渐稀少,日渐消失,韩老师凝结在文字里的乡愁,对年少时光的留恋,对环境的变化所引起的后果,是这些文字所载不动的。

   记得鲁迅先生说过:“最早的文学作品,是先民劳作时发出的‘杭育杭育’。”余光中也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就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这些最早的文化之源,就来自于这些小生命,没有它们,人类的一切都不可能诞生,飞机,雷达,伞,锯……这一些,都与身边的这些小生命攸关,不可抹杀。

   民间文化是民族的根,是民族个性的基因,就是因为有它们,才得以孕育出一切民间的文化,从屈原到曹雪芹,从鲁迅到沈从文,都是这条河孕育出来的,可现在呢?谁会铭记它们?谁会想起它们?甚至有多少生命,走上了餐桌,走上了断头台,濒临灭绝的大熊猫金丝猴有着保护区,可是,这些即将消失的小生灵又怎么样呢?除了悲哀之外,还能够怎样?这不仅是文化的无奈,也是历史的无奈。



   一直在捧读着本书,对生命的关爱,对那些和我们呼吸一样空气的邻居们,更含一种悲悯的心态,要做的,不仅仅是不去伤害,而是要保护,尽自己最大可能的去做一些力所可及的事情。

   因为这本书的影响,我加大了环保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对孩子们,我所要求的,不是必须写作业,而是必须不折断一棵树苗,不伤害一只小鸟。

   作为一名整日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我所能做的只有如此了,和韩老师相比,心情同样是沉重的。归回故乡,无法再找到一只可以矫健飞翔的虫子,也无法再听到一声欢快的叫声,对于这段日子因为多雨,致使成群的蛐蛐儿们溜进我的屋子,发出了震耳的叫声,在晚间对孩子念出韩老师的句子后,孩子也在它们嘹亮的叫声中安睡,午夜聆听着这些声音,看着孩子安详的脸,想着韩老师文字里的那种情绪,就欣慰地笑了。

   韩老师,你的这本集子,带给我一种置身于乡间不再挪移的勇气,不再因为交通不便而生气,不再因为购物不便而懊恼了!

   同时,韩老师,我还要告诉你的是,我会好好保存这本集子,每年都读给孩子们听,告诉他们环境的重要性,告诉他们童年快乐的重要性,告诉他们成长的时光里,记录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我要告诉自己,我所保存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重要的是一份档案,不可再现的档案。



[ 本帖最后由 三水 于 2010-9-26 16:06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0-9-26 16:08 | 只看该作者
很久了,才来贴出,看过韩老师书本的人,多提宝贵意见哦!
3#
发表于 2010-9-26 16:33 | 只看该作者
韩老师的文字显然是朴实的,就像老父亲的旱烟袋,在冬日的阳光下,自顾自的吧嗒着吞吐,说不出孤芳自赏,但留下的散开的烟雾却醉倒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以前我也是喜欢美丽的语言的,现在却非常喜欢自然朴实的语言,尤其是你所说的韩老师的这种风格的语言。
这篇文评中,我看到了一个思索者的面容,和一份对文字、对尊师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拜读,学习过。对文中有些文句感触颇深。
比如:
一直在捧读着本书,对生命的关爱,对那些和我们呼吸一样空气的邻居们,更含一种悲悯的心态,要做的,不仅仅是不去伤害,而是要保护,尽自己最大可能的去做一些力所可及的事情。
……
:handshake
4#
发表于 2010-9-26 16:40 | 只看该作者
读别人集子,能深入细致的了解文字内核,并能读出作者的弦外之音,同时升华到另一个高度,使自己得到很大的启示,这是要下功夫的。三水读书深入,理解准确,实在不易。欣赏了。
5#
发表于 2010-9-26 16:54 | 只看该作者
读的认真,用心,有领悟.
6#
发表于 2010-9-26 17:29 | 只看该作者
韩老师的文字,在语言风格上并不使我欢喜,但文字里的童趣和真实的无奈令我不能不接受,因为,我本身就在乡间,好多事情,也是我小时候就做过的,韩老师的纪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乡村文化不可再现的档案,这令我想到了周同宾老师,祖克慰老师,他们是我满南阳散文的杰出代表,记录了乡村人的档案,而韩老师的文章,则记录了相见另一种群体——小动物的档案。

用清爽的文字,向读者介绍了一本记载着乡村记忆的书,一个行文质朴怀念乡村的作者,有感有悟,问好。
7#
发表于 2010-9-27 08:12 | 只看该作者
同时,韩老师,我还要告诉你的是,我会好好保存这本集子,每年都读给孩子们听,告诉他们环境的重要性,告诉他们童年快乐的重要性,告诉他们成长的时光里,记录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我要告诉自己,我所保存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重要的是一份档案,不可再现的档案。


一般收到文友的书,很希望能为作者写点什么。要想写得好,需要真心,哪怕只是抓住其中一处亮点,也算是没有白读。
8#
发表于 2010-9-27 10:37 | 只看该作者
文笔细致,文字功底扎实,对一本书有如此认真的研读,敬仰!
欣赏!问好!
9#
发表于 2010-9-27 12:55 | 只看该作者
认真欣赏了。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7 12:27 , Processed in 0.05229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