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875|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对存在的探问---------由《务虚笔记》谈小说向可能性探究的空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8 16: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应该是在看了米兰·昆德拉和萨特的小说以后,对比中国现在一些先锋派小说家的写作(但得承认,这些小说我看得实在不多),一种印象越来越深:小说要表现的世界(或者是可能的领域)有三个逐级向上的层次:生活、生存,存在,而目前在中国,一般就到前两个境界吧,但是史铁生的《务虚笔记》改变了我的印象,可以说,他的小说超越了前两个阶段,属于少有的对存在进行探问的好书。其实这个评价不是我给的,是谢有顺。在他的《文学是人的存在学》一文中,他这样说:“……中国文学的实用主义面貌才开始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文学才开始找回自身的属性,找回它与存在的原初关系。因此,我一直很关注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加缪等名字密切相关的作家,我觉得他们是中国当代文学中极为珍贵的部分。即便有模仿的嫌疑,我们也不能抹杀他们把存在的维度引入中国文学的功绩。比如史铁生、残雪、余华、莫言、格非、北村这样的作家,他们的写作意义是别人难以取代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开始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存在之旅。它使我们看到,文学原来是可以向存在直接发问的。”对存在的探索是小说在新世纪重新选择出路的。

    描写生活可能是最普遍的一种认同。不管是属于现实主义或者浪漫主义,也不论这被描摹的生活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生活是写作的最基础素材,如果不对写作进行严格限制,似乎写作是只要会写字就可以操作的一项简单手艺活儿。对照网络上无门槛的海量写作现状,再看由于媒体业的快速发展,在电视、新闻广播、报纸上充斥的这种生活层面写作似乎比生活本身还要丰富。就中国文学的情况看,按解放前及解放后一段时期,文学甚至是文艺是按照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来发展的:也就是必须是为生活服务,真实反映生活。而且因为意识形态的要求,当时的画作只要是好人都是红光满面,同理,文学作品中也强调道德归属,人物形象脸谱化,用整齐划一的政治美学标准作最后的道德审判。有伟大理想最后总有好报成为一种新时期的信仰,就象好人得好报一样成为新宗教风向标。因为与唯物主义的亲缘关系成为一种权威的写作手法,而当时中国普遍偏左的社会风向与这种现实主义的写作结合起来,就使得为了革命式的实际理想化的写作开辟了通道。如果敢于追求自己精神层面的细腻东西会有资本主义毒草的嫌疑,生活,这种被动或者主动描摹与膜拜的生活成了一种文化专制下的高音符号,再没有一种声音敢盖过它。

    因此,当作家敢于真实面对生存这个命题时,也是我们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后,确切说,是改革开放开始后,由一部情感电影(庐山恋),一部情感小说引发的热潮下,人们开始深思与反省:在社会主义国家也有贫困,它不是靠批判万恶的的旧社会与地主坏分子就可能改变,贫穷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的现象,而表现这种贫穷并不反社会主义。在思想界的这种开放,使得作家们突然间开始重视民生,开始重视培养自己与社会的忧患意识,反映社会阴暗面,反映 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有些甚至是不为人齿的特殊职业的工作者,如性工作者的生活,渐渐为写作提供了更多过去属于禁区的领域。这种写作类似于自然主义的写作,他们力求客观真实,力求角度独到,甚至也表现出西方自然主义文学强调宿命那种唯心哲学的影响,一种明显带着模仿的感伤甚至悲悯情绪使得“文学即是人学”这种个性的声音比较清晰地传出来。这种写作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文学的图式提供了较为原始但也较真实的画面。

    但直至进入二十世纪末甚至新世纪初,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写作还没有在中国真正形成气候,我说指的是小说写作还没有进行到对存在这个层次。这些与中国哲学注重传统,缺乏创新,在意识形态的统治下没有独立地位分不开的,因为存在主义本质上属于一种非理性的并不积极的思潮。

    如果来看二十世纪的西方文学,在非理性主义渐占主流的情况下,小说文本的语义学转向较为明显,在语言与思想、文字的关系上研究更加深入,思想的浑沌不可知,语言文字对思想捕捉的后滞与片面,使得文学产生的空白或者想象空间更广阔。在这些方面,作家们便力图以混沌表现混沌,追求一种更本质的表达,反映存在的文学在存在主义大行其道的时候当逢其时,自是如火如荼,即使存在主义不再流行,作为一种思潮的回音,作为一种小说本质的转向,存在主义仍是小说领域的革命性发现。

    存在主义作为一种非理性主义哲学,有着许多不可解的东西,包括最基本的,如对存在的定义。但总体来说,对存在的特征的描述还是很清晰的,比如反映世界的荒诞,人的异化,可以说,荒诞与异化是解读这种小说的关键词。如果不牵强地按照哲学流派来划分,单以题材来说,许多小说家都可以说是反映存在的大家,法国似乎是存在主义的老家,萨特、加缪自不必说,意大利的卡尔维诺、卡夫卡、普鲁斯特都是存在大家,卡夫卡表现人宿命的不可知与被捉弄,达到了一次写作的高峰。从十八世纪到如今,在世界各个角落,几乎都有作家们响应着这个新时代的足音,北美的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新的人性领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写小说,似乎成了一种存在主义的存在方式。

    我最喜欢的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对小说有许多精辟而个性的见解。首先,他借布洛赫之口说,小说存在的意义在于表达小说才能发现的东西。小说要表达的是人类的存在,除此之外,小说再无意义。他说小说家是“存在的勘探者,小说的使命是揭示存在的不为人知。”

    在这种探索中,反映存在的小说形成了如下一些特征:

    一、情节的破碎或者消解,结构的变异。二战后,在哲学领域发生的一些思潮的重要大影响下,文学创作也对应或者更早地(对于哲学与文学的关系,有人说哲学是文学创作的理论先导,有人说有或者哲学是对文学现象的一种总结,众总纷纭,暂时搁置吧),语言学的转向带来的小说文本结构的变化就是对情节的大大离叛。意识流的写作手法除了对表现传统的心理描写有所助益,似乎浸润在描写上。最重要的突破就是用心理的描写来覆盖物质的描写,心理写实在潜意识理论的支持下向不可知论滑去,文字一度象是意义的深渊。世界的秩序是天成的,这种天成是一种万音齐鸣,过去那种剔除背景突出主流的写法显然已经不适合现代的作家 来表现意识与人性的这种正常,这种反常的无序描写,恰是世界的本来面目,这种结论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占据思想,强调物质第一,世界可知的社会主义国家,使它失去了发展的滋养物。

    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以英国女作家吴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为例,只是描写了一个家庭几日的生活细节,在其间,景物人物激发的漫无边际的思想使得小说的情节被挤到了最小的空间里。角度奇特是这种表现手法能创新的一个捷径,福克纳借白痴的眼光打量着世界的《喧哗与骚动》,君特。格拉斯用一个三岁后就不长高但智力超常的鼓手的眼光表现世界的怪异与荒谬。

    用残破不整的一些意象与印象来描述世界,这好象越来越成为存在主义文学大师的标志。

    二、对陌生质感的刻意追求。这类写存在的作家展现在大家眼中的是一种梦境与现实交织但好象更为真实的世界,大量的异质的小说元素加入其中,增强了陌生感,如在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中,离题的小插曲如通讯、评论、词条解释等异质元素时时出现,冲淡了故事性,增强了不可解读性。另外,造成这种新质感的元素是不同艺术种类的融合,就如自己坦诚的那样,雅纳切克音乐深入骨髓的影响,使得米兰昆德拉的复调式小说迂回婉转,展示人性和存在的多重属性再合适不过。在卡尔维诺的探索中,小说层层的嵌套颇有中国套盒的启示,更是把小说探索的可能性推到一个新的境界。更有甚者,对于数学的热爱甚至使一些作家在小说中大玩数字游戏,没有专门的解释几乎无法卒读,这可能是哲学在文学里极端的走向,暂不提。

    不易读可能是这种小说的特点,它有一个名词可概括:文本的开放性,你可以延伸自己的想象,你可以随意误读。你可以和作者对话,你可以转向与自己的对话,你在文字营造的意义迷宫里被困扰,被激动,被抛弃。读完后你经常觉得只记得几个句子,就是那种隐喻句式。对了,隐喻,象征,这是这类小说惯玩的技法,他们追求的是文字现在深沉宽广无边的意识之流,这也就使这类文字的解读此一时期与彼一时期,此人与彼人的解读可能差之千里。

    三、重大主题的一些深度阐释。存在的无序性可能是可能性无限的一种解释,这种表现比如梦境对存在的亲缘关系,比如人类生存环境对人的异化作用。

   说到展现异化,卡夫卡的《变形记》可能是其中的典型,其他一些作家则致力于全面丰富地展现生活细节的真实,心理流动的真实,其写实手法有时候在不熟悉的读者中会产生无聊繁琐的印象,其实,正是在这种真实中突现出存在的“荒谬”与绝对的真实。象加缪的《局外人》就是这样:一个很平常的年轻人,由于很偶然的原因杀了人,被判了死刑,过程很短,情节简单,写法平淡,但是作者在冷静克制的笔触里,刻画的绝不是我们熟悉的一个不孝母的儿子,一个没有进取心的年轻人,他不争取、不争辩,与生活处处妥协的态度并不是一种消极的处世态度,它所囊括的种种思想其实就是存在无处不在的直接体现,更是人类面对存在的无奈举动,而这又归于存在。

    每天的琐碎生活,一个心理片断的无限深究,飘忽不定的思绪……存在的无处不在似乎使每个人都有了可以表达的途径,但实际上,存在既近又远,既实又虚,要表达它,就象空手捕捉一尾深海的小鱼。

    其实,存在主义可能是我解读或者对比现代或者后现代小说的一个钥匙,更可能,它只是我无意识给自己套上的一个桎梏。

(多年思考这个问题,仍然不得要领,欠缺专业知识,于是东拼西凑了些术语,希望专家多多指点)

(2010-10-8)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飞飞儿 于 2010-10-11 15:54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10-8 18:20 | 只看该作者
坐沙发
细细品读好文
问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8: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夫子山闲人 于 2010-10-8 18:20 发表
坐沙发
细细品读好文
问好


呵呵,楼上这位可是我景仰的老师呢,谢谢来品读拙作,我喜欢外作,阅读之余,偶尔写写这样不甚通畅的评论文章,没有专业知识,自己也没有太多底气。还是觉得研究国学之深如老师让我佩服!
4#
发表于 2010-10-8 19:25 | 只看该作者
飞飞儿的探究可是学问大了。
5#
发表于 2010-10-8 21:05 | 只看该作者
惭愧!笔记尚未读过,因为没有条件读,但还是很喜欢史铁生的作品。莫言与余华的也很喜欢,此外还有阎连科的,文中提到的其他几位作家的作品就没机会读了。感谢这样的文章给我们一个深入思考的机会……
6#
发表于 2010-10-8 22:15 | 只看该作者
存在主义作为一种非理性主义哲学,有着许多不可解的东西,包括最基本的,如对存在的定义。
知识性很强的一篇,欣赏
7#
发表于 2010-10-8 22:16 | 只看该作者
唉,很有学术性,值得我学习啊。我下载后慢慢感悟。字太小。


其实,存在主义可能是我解读或者对比现代或者后现代小说的一个钥匙,更可能,它只是我无意识给自己套上的一个桎梏。
与现代主义诗歌关系很近,与哲学关系很近。我的回到10年前的大学时代,其实我的外国文学史一直不好。

[ 本帖最后由 王茂慭 于 2010-10-8 22:18 编辑 ]
8#
发表于 2010-10-9 08:45 | 只看该作者
文章下了一番功夫。
由史铁生作品生发开来,从中国先锋谈到其师承的外国作家作品,并对“存在的小说”加以概括。
谈点自己的想法:
一是由于中国国情的原因,存在小说于中国并不发达,这需要大环境的培育。
二是写作者对此类小说,认同的就不多。
三是读者的原因,不喜欢陌生感强的东西。反映出阅读的惰性。
9#
 楼主| 发表于 2010-10-9 09: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周施梅 于 2010-10-8 19:25 发表
飞飞儿的探究可是学问大了。


谢谢施梅鼓励1:handshake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9 09: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10-10-8 21:05 发表
惭愧!笔记尚未读过,因为没有条件读,但还是很喜欢史铁生的作品。莫言与余华的也很喜欢,此外还有阎连科的,文中提到的其他几位作家的作品就没机会读了。感谢这样的文章给我们一个深入思考的机会……


除了史铁生,其他人的我也很少读。呵呵,提到国内作家只是一个引子。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10-9 09: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0-10-8 22:15 发表
存在主义作为一种非理性主义哲学,有着许多不可解的东西,包括最基本的,如对存在的定义。
知识性很强的一篇,欣赏


谢谢来读,我在学习哲学时就对这块知识比较感兴趣,但仍然感觉很难研究得深入。
欢迎常交流!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9 09: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王茂慭 于 2010-10-8 22:16 发表
唉,很有学术性,值得我学习啊。我下载后慢慢感悟。字太小。


其实,存在主义可能是我解读或者对比现代或者后现代小说的一个钥匙,更可能,它只是我无意识给自己套上的一个桎梏。
与现代主义诗歌关系很近,与哲 ...


我是自学的西方哲学,因为对存在主义感兴趣,就找来书对照学习,不算正规学习。
谢谢来读,欢迎交流!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9 10: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武俊岭 于 2010-10-9 08:45 发表
文章下了一番功夫。
由史铁生作品生发开来,从中国先锋谈到其师承的外国作家作品,并对“存在的小说”加以概括。
谈点自己的想法:
一是由于中国国情的原因,存在小说于中国并不发达,这需要大环境的培育。
二是 ...


非常感谢你如此认真的阅读与品评!握手!
对你所言的三点我都表示赞同。
1、事涉属性,由于非理性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存在主义在中国确实没有发展的土壤。但有些大师如米兰昆德拉,还是有相当数量的拥趸。另外,存在主义大师萨特曾加入共产党,这些也值得我细细研究。
2、对这类小说,不能说不认同,但是说实话,不管读多少遍,我能真正全部读懂的还不是很多,毕竟与那些大师,有着意识形态、人生经历、哲学见解上的巨大鸿沟。
3、这类小说有时几乎是故弄玄虚,想读深读懂就是对智力的挑战,对现代喜欢快餐文学的阅读者来说,这个过程肯定不是全然愉悦的。

再次感谢你让我又深入的思考了一些问题,对提出的修改建议,已经接受并改正,衷心欢迎常来交流!
14#
发表于 2010-10-9 13:58 | 只看该作者
涉猎广泛,佩服一个。
问好,好久不见你了。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10-9 16: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南山菊 于 2010-10-9 13:58 发表
涉猎广泛,佩服一个。
问好,好久不见你了。


谢谢,我喜欢看书,外作比较起来可能稍多些,有些比较偏,能把一些不熟悉的人唬住,呵呵。
是的,前段时间一直忙,连上来看文章的时间都很少。
秋安!

[ 本帖最后由 飞飞儿 于 2010-10-11 15:43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8 22:23 , Processed in 0.11430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