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69|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们那儿有座山,她的名字叫塔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8 1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那儿有座山,她的名字叫塔山
  
  塔山,因形似宝塔而得名。还有人说是因为山的北边塌陷一角而得名,叫塌山,而不叫塔山,说法不一,不得而知。
  
  静静的屯仓河从它的身边擦身而过,在它的身旁打个弯,扭下身,形成一个大水湾,山和水相融,水和山相连,水因山而清,山因水而绿,青山绿水,和谐相融。
  
  山顶上过去有座寺庙,想当年香火也很旺盛,附近的善男信女都来敬香的。小时候就听人说,我们邻村那个歪嘴子老头就是和尚还俗的。现在山上寺庙不知道毁于何年何月,但寺庙的的基石还在,碎砖破瓦掺和在泥土中还诉说着当年塔山的今昔和寺庙的的历史。
  
  记得乡小学从地主大院搬到山角下,我们学生在教室门前平整操场时还挖出一个铜香炉,当时挖出后同学们都惊讶,好大的铜香炉。为此,学生们纷纷沿着山坡顺着山路一路上山寻找铜香炉被滚下山的踪迹。
  
  历史被埋在泥土里,是泥土和时间见证了历史的浩淼、深沉和久远。
  
  靠山顶下方有一圈跑马台,宽宽的约有三米左右,平平坦坦,可以想象当年众僧人早晨起来在跑马台上锻练身体的情景。
  
  山顶的中央还有一个不大的水潭,一座孤山,能有水,谁也不相信。可俗话说的好: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呀。不然当年的僧人们何以在这孤山上生存。这水潭是当年寺庙的僧人们洗洗涮涮的地方。虽然历经数年,水潭已淤积的快要平了,但这个水潭可是一年四季不会干涸,除非是特殊年份,它才会偶尔地干一回。不久前,我闲来无事爬上山顶游玩,看到山上的这个水潭已被人清过淤了,潭里栽上了莲藕,可能还有鱼呢。莲花在鲜艳地开放着,是塔山上一道靓丽的景致。水潭的周边被村民开挖成菜地,用潭水浇灌着菜地,菜地里各种时令蔬菜青翠鲜嫩,挂满枝头。
  
  山的北角,有一个塌陷形成的陡壁,年代久远,陡壁上的石缝里长出了大大小小的树,树根虬龙一样挣扎着挤出石缝,根部都有盆口大粗细,死死的扎在石缝中,挺着胸脯,昂首向上,大的树比盆口粗,小的在大树下也不甘示弱地成长着。陡壁几乎成九十度的角,陡壁上怪石犬牙交错,如果不是树根纵横交错地缠绕着,早掉下来了,陡壁下碧波荡漾,波光潋滟,站在陡壁上观奇石,赏绿水,别有一番风味。
  
  陡壁的下方有一条被人们上山寻踪猎奇踩踏成的羊肠小路挂在陡峭的半山腰上,上是陡壁,下是河水,窄窄的,胆小的人走在上面,望着陡坎下的清澈透亮,微波荡漾的河水,抬头看陡峭山壁上悬石纵横,心里可是寒森森的。好多胆大的孩子们,喜欢到这里来寻找刺激,寻找开心和快乐。
  
  多少年来,打小我们一群小伙伴有事没事经常在塔山上采野果,在陡壁下捉迷藏,这么多年下来,塔山依然,而陡壁的塌陷处风貌依旧。
  
  是历史在那一刻停住了脚步?还是历史在诉说着那段悲怆的故事?
  
  这里是镇中学学生读书、也是爱好锻炼的人休闲的好去处,早晨、傍晚学生及散步锻炼的人流连于青山绿水之间,读书学习,修身养性,休闲娱乐,好不自在。
  
  说来塔山塌陷的一角还有一个惊心动魄,说来挺神奇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塔山的脚下住着一个财主,很有钱,号称姜百万,塔山的前后左右上万顷的土地都是姜百万的家产。在人们面前说起自己的富有,总是眯着眼睛,不是说有几百万,几千万,而是旁若无人地炫耀说:驴驮钥匙马驮锁,哪辈子能穷了我。而他家的伙计在一旁窃窃私语说:一条人命,二场火,想躲你也没法躲。老财主耳尖,睁眼看是伙计,怒火陡起,顺手用手中的长烟袋头子狠狠地向小伙计头上一敲,这小伙计哼都没哼一声,倒地上死了。为此,姜百万打通县官想不了了之,可众怒难犯,老百姓联名上告,姜百万赔了钱财才了结此事。
  
  过了没多久,姜百万家里请客,酒席之间,姜百万三杯老酒下肚,加之众宾客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更是飘飘然,又向着众客人吹嘘起来:驴驮钥匙马驮锁,哪天能穷了我,要是穷了我,塔山也要塌半边。话音刚落,只听得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伙计来报说:塔山塌了半边,后院的粮仓失火。姜百万心里悸楞楞地打了个寒颤,指挥伙计扑灭了家火,又来到塔山的塌陷处,看到塌陷的地方,他暗自思量:还能真的印验了,真的要穷我?于是找来众工匠,连天加夜开采石条,一层层地硬是将塌掉的半边给补了起来。可是刚补好,突然天色大变,风雨交加,惊雷阵阵夹着闪电,一个惊天动地的炸雷又把刚刚补起来的半边山给轰塌了。
  
  老财主听说后,脸色大变,当即就一命乌乎。老百姓异口同声地说:作恶太多,天理难容。
  
  至今,在塔山的西南角还堆积着许多长条石。那是当年姜百万为保家业不败而大动土石补山时留下的。
  
  塔山位于我们这个小镇的中心,镇政府所在地就在她的山脚下。站在山上登高远眺,全镇的山山水水,一切景致尽收眼底。
  
  这是一个很特别的地形,四周群山绵延,巍峨,将全镇紧紧地围起来,可谓群山环抱。屯仓河象一条白龙蜿蜒曲折,向着远方的长江流去。把中间一个若大的平原一分为二,河水滋润着河两岸的肥沃的土地,二万多勤劳的农民们在这里一代代地生生不息地生活着,劳作着。
  
  塔山见证着小镇的过去,昨天和今天。
  
  过去的小镇,只是一个有着二三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土墙草顶的茅屋,镇政府是解放前地主的房子,我知道地主不姓姜,姜氏的后人破落后流浪到何处不得而知,过去的过去曾经是姜百万的家宅吧。院子中央有一棵树干已成空洞的老槐树,不知道是不是姜百万当年亲手栽下,当年红卫兵造反批斗走资派我们还爬在上面看景致。现在镇政府是二层小洋楼,宽阔的水泥地面,碧绿的成方成格的花坛栽着金边黄羊和四季常绿的花草,显得气派而又现代,生机勃勃。小镇已发展成一座现代化的小镇,街区面积有二平方公里,商贸流通繁荣,街道上各种店铺林立,每逢三六九集日,街上人头攢动,小商小贩此起彼伏地叫卖着五颜六色的商品,一派繁华。
  
  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使小镇成为山里真正的粮仓。正是秋收季节,农民们在铺满黄金的土地上收获着劳动的成果。山歌声里流露着农民们丰收后的喜悦,收割机的轰隆声,吞吐着农民的丰收的成果,农民们的宽大明亮的楼房里堆满了金黄的稻谷,黄澄澄的玉米,还有白花花的花生,绿莹莹的绿豆,黄亮亮的黄豆,紫红的红豆,等等。如今宽阔的水泥道路四通八达,通向每一个村庄。富足后的农民们在绿树掩映的村庄里竖起了一幢幢小洋楼。五十年代人们憧憬的“点灯不用油,耕田不用牛”早已成现实,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小康日子。在周边的山顶上现在又建起了风能发电站,百多台风能发电机,矗立在周边的山顶上,耸入云霄,那将是何等的壮观,何等的气派。工业的触角伸进这年轻的小镇。那是一道非常壮丽的景观呀。
  
  传说中姜百万占据的万顷良田,已成为当今广大农民们的致富根本。姜百万靠剥削农民富而不仁,今天,广大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家共同富裕。
  
  如今的塔山今非昔比了。(2858 )
 
 

[ 本帖最后由 百味人生 于 2010-10-11 20:13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10-8 18:42 | 只看该作者
有清晰的记叙,也有神奇的传说,今昔对比的写作手法,加深了读者对塔山的了解。
问候朋友!
3#
发表于 2010-10-8 19:50 | 只看该作者
有风景,有故事,读来有趣。
问好朋友。
4#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9:54 | 只看该作者
谢朋友文友给予肯定的评价。问好朋友。
5#
发表于 2010-10-8 21:32 | 只看该作者
历史被埋在泥土里,是泥土和时间见证了历史的浩淼、深沉和久远。
有传说更有见地的文字,欣赏,问好!
6#
发表于 2010-10-8 21:36 | 只看该作者
细腻而生动的文字,欣赏!感觉题目有点长,只要后半部分如何?
7#
发表于 2010-10-9 04:38 | 只看该作者
好一座有着人文积淀的塔山。
8#
发表于 2010-10-9 08:37 | 只看该作者
传说中姜百万占据的万顷良田,已成为当今广大农民们的致富根本。姜百万靠剥削农民富而不仁,今天,广大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家共同富裕。
托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福,日子好了,农民富裕了,再不受欺压了。
9#
发表于 2010-10-9 09:58 | 只看该作者
既有景物描写,又有故事引人入胜,今昔对比,塔山之美深入人心,一篇不错的文章,希望朋友注意用词的准确,问好。

山因水而绿,清山绿水(青山),和谐相融。
在陡壁下促(捉)迷藏
而他家的伙计在一旁切切私语(窃窃私语)说
又向着众客人吹虚(吹嘘)起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9 17:44 | 只看该作者
谢各位.更谢匣子的细致.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0 17:21 | 只看该作者
粗心导致的.今后注意了.谢匣子版主善意指点.
12#
发表于 2010-10-10 17:49 | 只看该作者
丰富的素材,悠远的联想。很厚实!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20:0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各位.你们的点评让我获益匪浅.努力.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20:15 | 只看该作者
匣子版主错的字我全部改过来了.真诚地感谢.今后尽量不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
15#
发表于 2010-10-11 21:44 | 只看该作者
生动有趣的文章,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9 16:17 , Processed in 0.05914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