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664|回复: 1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瓜蒌 栝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22 2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瓜蒌 栝楼



  瓜蒌。栝楼。同音名称,音同字不同,却又是同一种植物,这在植物界很少见。


  住县城东门北胡同,一住就是三十年。我最初见识瓜蒌,就是在这条胡同里。曾在妇幼保健站工作的闫姨,在自家门侧种了一架瓜蒌。年年春天,瓜蒌沿着墙边萌芽,顺着墙体攀援。墙头上,有竹杆搭成的架。瓜蒌就像认路的顽皮孩子,爬上瓜架就乐的撒欢。瓜叶儿就如它的小手,伸开一双又一双,密密实实遮了阳光。就把闫姨门前的胡同,遮成了绿色走廊。


  瓜蒌属于葫芦科,依靠卷须攀缘是它的天性。长长的藤蔓,你勾我连,缕织如网。最奇莫过于它的花,莹洁清丽的花瓣上,线状银丝若天然流苏,丝丝缕缕,纷披下垂,给人以飘飘欲仙的感觉。路过瓜蒌架下,常见蝴蝶翩翩起舞,与瓜蒌花亲吻私语,不知说些什么?常见机灵的麻雀慌促飞来,隐入瓜蒌叶下,猜它定是前来躲避惊扰。风摇花落,便有许多浑圆可爱的青瓜,垂在藤萝间,渐渐的丰满,瓜大若拳。瓜皮由最初的嫩绿,变作深绿,变作浅绿,变作金黄,变作橘红,绵绵瓜瓞,颜若渥丹,星罗藤下,煞是好看。都说是瓜熟蒂落,这俗语对于瓜蒌来说,确是不灵。它的蒂筋与瓜皮相连,任风吹雨打,仍是安然悬垂。或许,瓜蒌知道自己顽皮,爱爬高,才特意将瓜蒂与瓜皮连接的那么紧密的吧?


  深秋里,瓜蒌熟透了,闫姨才用剪刀剪断瓜蒂,凉晒起来备用。闫姨说:瓜蒌根、瓜蒌籽、瓜蒌皮都可入药。用瓜蒌可以熬瓜蒌粥,把瓜蒌用清水洗净,煎煮后取汁,然后与大米混合做成粥,待米粥熟后调入白糖,再煮两开就可以了。常吃瓜蒌粥,可以生津止渴,清热化痰,利气宽胸,润肠通便。排毒养颜。用瓜蒌还可以做瓜蒌饼,将橙黄色的瓜瓤去籽,放入锅中,加水加糖,煨熬粘稠至馅状,夹入揉好的面中,可做烙饼,可做蒸饼,都香甜可口。用来解除胸痹心痛,肠痈肠痛,疗效明显。闫姨不愧是大夫,说起瓜蒌的用处一套一套的。闫姨今年八十多岁了,鹤发童颜,说话中气十足。这与她讲究食疗保健,常食瓜蒌养生肯定有关。


  去工商局上班的东街路南,原先有个银行储蓄所。不知何故,已人去楼空多年,二层小楼闲置至今。储蓄所后院里,有一株百年杏树,春天时枝横出墙,香雪沉烟弄疏影。离杏树不远的西墙下,植有十几株瓜蒌,于是,墙面及屋顶,都被瓜蒌织出的绿网所覆盖。尽管主人离去许久,但有了杏树摇风,有了瓜蒌展绿,小院依然显的富有生机。是年秋天,周末带孙女去单位,行至储蓄所墙外,见一对金黄的瓜蒌,挂在矮处,忍不住摘下给孙女玩,孙女如得了玩具般高兴。瓜蒌捎回家,日子久了,就渐渐萎缩蔫瘪,鲜黄的外皮也退做枯黄。


  近两年蔬菜价格上涨,左邻右舍不约而同想到在自家小院种植蔬菜。有种丝瓜、吊瓜的;有种茄子、辣椒的;有种生菜、油菜的。妻也不甘寂寞,把院里地砖起出来,围成个两米见方的菜畦,买来韭菜种,分行距种了下去。清晨起来,忙不迭往畦中泼水、泼水。过了一周,菜畦中细如发丝的韭菜,就密密层层长了出来。见妻忙得欢,我也取出瓜蒌籽,学闫姨那样沿墙根种下去。等畦里的韭菜长到半尺高,我种的瓜蒌苗也开始爬蔓了,瓜叶有点像丝瓜叶,瓜蔓细细柔柔,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韭菜刚能割头茬胎菜,小区拆迁的通知就下来了。只好忍痛处理杂乱的旧物,期限内搬离了久居的平房小院。妻想起来到,就心痛那畦韭菜,我就心痛我栽的果树,我养的花草,我种的瓜蒌。


  瓜蒌是中国独有的植物,诗经里有一首《东山》,最早记录了瓜蒌。公元前1062年,周公率军东征,讨伐叛乱的管叔、蔡叔、武庚,获胜后继续东征,征服了以奄国为首的东夷诸部落。奄国又称商盖,在今山东省曲阜市旧城东。诗中的东山,应是周公伐奄驻军之地。诗前序云:“周公东征,三年而归。劳归士,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也”。全诗四章,在诗的第二章,作者抒发了思家之情:“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之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大意是我远征到东山,久久不归,不知道家里怎么样了,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家中的瓜蒌该是爬上了屋顶,它的黄果又吊在了屋檐下。这位东征的将士想家时,首先想到的是爬满小院的瓜蒌,可见瓜垂叶下的美景,在他的脑海中印记很深。


  诗中所写的果臝,就是瓜蒌。《尔雅·释草》云:果臝之实。栝楼。齐人呼为天瓜。《纲目》曰:“臝与瓜同。许慎云:木上曰果,地下曰瓜,此物蔓生附木,故得兼名。栝楼即果裸二字音转也,亦作瓜蒌,愈转愈失其真矣。古者瓜,姑同音,故有泽姑之名。齐人谓之天瓜,象形也”。从古籍记载可知,瓜蒌、栝楼之名,介由果臝转音而来。原始的名称,却渐渐被人遗忘了。就如麻捣被人读转成了麻刀,最后约定成俗。如果咬文嚼字,非得逆流溯源,才可明白它们真实的意思。宋代诗人方回,曾在《读素问十六首》中,用瓜蒌的黄色来形容病人的面色:“病人有谷气,面黄无不瘳。黄不欲太明,如缟裹栝楼”。如此描写,形象逼真,让人似乎看到了此人面黄而憔悴的病容。


  古代民间,曾将瓜蒌当甜瓜来吃。请看《纲目》的记载:“栝楼,青时如瓜,黄时如熟柿,山家小儿亦食之。内有扁子,大如丝瓜子”。瓜蒌瓤味似焦糖,虽不及甜瓜甜,但可以食用。民间百姓至今喜好将瓜蒌籽炒制,招待客人或年节食用。瓜蒌籽营养丰富,入口酥鲜,食来齿颊溢香,是上好的保健食品。


  种植瓜蒌,可利用房前屋后,沟头地角等闲散土地。收获后的瓜楼,可以取籽食用,也可以作为中药出售,是值得推广的庭院经济植物。现代诗人何铸,曾写过一首五言长诗《梦游月宫》:“瑶草馨清幽,水仙伴玉柳。飞瀑挂前山,甘泉香渗透。银杏松柏茂,枫叶樟碧油。藤蔓结瓜蒌,葡萄相思豆。人参灵芝草,仙人掌佛手。”瞧他这一梦,可够神奇吧?瓜蒌和其他植物,都长到月宫里去了。前不久,我国发射的嫦娥二号飞船,已开始绕月飞行,可以近距离拍摄月球表面。月宫假如有何铸描写的那般美境,相信定会被卫星清晰地拍摄下来。




山东省宁津县工商局
高迎春    邮编:253400







[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0-10-25 20:13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10-22 22:10 | 只看该作者
我还真不识瓜蒌.明儿个问问老人们到底俺们这里叫个啥。或者向高老师讨要几枚籽,呵呵。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2 22: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烟雨飘过 于 2010-10-22 22:10 发表
我还真不识瓜蒌.明儿个问问老人们到底俺们这里叫个啥。或者向高老师讨要几枚籽,呵呵。
谢谢你首先阅读。瓜蒌有许多别称,《本经》里叫地楼,《吴普本草》里叫泽巨、泽治,《针灸甲乙经》里叫瓜葵,《别录》里叫泽姑、黄瓜、天圆子,《东医宝鉴》里叫柿瓜,《贵州民间药方集》里叫杜瓜、大肚瓜。等等。你把地址用短信发给我,我可以给你寄瓜蒌子。
4#
发表于 2010-10-22 22:40 | 只看该作者
这种植物我熟悉,也很好看,和蜂蜜可清肺,药用价值很好的。
5#
发表于 2010-10-22 22:45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这里也有瓜蒌,今日欣赏了高老师的美文,对这不起眼的小东西顿生喜爱之心。问好高老师。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2 22: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烟雨飘过 于 2010-10-22 22:10 发表
我还真不识瓜蒌.明儿个问问老人们到底俺们这里叫个啥。或者向高老师讨要几枚籽,呵呵。
想起来了,我有你的通联,只是不知道邮编,如果真想要瓜蒌子,请把邮编写给我就可以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2 22:58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烟雨飘过 于 2010-10-22 22:10 发表
我还真不识瓜蒌.明儿个问问老人们到底俺们这里叫个啥。或者向高老师讨要几枚籽,呵呵。

[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0-10-22 23:01 编辑 ]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2 23: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修玲 于 2010-10-22 22:40 发表
这种植物我熟悉,也很好看,和蜂蜜可清肺,药用价值很好的。
的确是一种好中药,据说还可以防癌。
9#
发表于 2010-10-22 23:33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知道瓜蒌,还没有见过。迎春描述详细生动,先记号,有时间细读欣赏。
问候迎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3 05: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袅袅 于 2010-10-22 22:45 发表
我们这里也有瓜蒌,今日欣赏了高老师的美文,对这不起眼的小东西顿生喜爱之心。问好高老师。
葫芦是我国的原生植物,所以凡是葫芦科植物,多是由葫芦变异而来。瓜蒌长的的确可爱。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3 05: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阳神 于 2010-10-22 23:00 发表
生机勃勃,一片新景。问好。
你说的很对。据我所知,国内写瓜蒌的作者的确很少。文革时期,养花养草,就是封资修,就是风花雪月,所以没人敢养花,也更没人敢写花。其实,花卉草木中,有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再不开掘就日益埋没了。比如古时候的人认为,木上曰果,地下曰瓜,而臝又通瓜,瓜蒌缘木而上,所以古人为它取名是兼而有之:果臝。现代人很少知道瓜蒌、栝楼,是由果臝转音儿而来的了。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3 05: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周施梅 于 2010-10-22 23:33 发表
第一次知道瓜蒌,还没有见过。迎春描述详细生动,先记号,有时间细读欣赏。
问候迎春!
你可以借助百度搜索,哪儿有瓜蒌的基本介绍和图片,但是没有我介绍的全面。
13#
发表于 2010-10-23 06:56 | 只看该作者
嗯,迎春的确写得很全。
迎春将对瓜蒌的观察和了解娓娓道来,使读者在阅读你的文字时,也对瓜蒌有了了解。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3 07: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周施梅 于 2010-10-23 06:56 发表
嗯,迎春的确写得很全。
迎春将对瓜蒌的观察和了解娓娓道来,使读者在阅读你的文字时,也对瓜蒌有了了解。
我写植物,更重要的一点是让人在了解植物的同时,借以引起人们对自然的热爱。王兆胜曾说:“能够关注天地自然的一草一木,并将之作为自己的灵魂书写,这本身就需要博爱与仁慈。而这博爱与仁慈又成为作家心中的大光,将物性和天地灵气点燃了。”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3 07: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周施梅 于 2010-10-23 06:56 发表
嗯,迎春的确写得很全。
迎春将对瓜蒌的观察和了解娓娓道来,使读者在阅读你的文字时,也对瓜蒌有了了解。
中国古代是讲究“天人合一”的,天、地、人被称为“三才”,而“人”是位于天地之间的一个存在,是具有生成性和附属性的生命。可以说,畏天、敬天、祭天、合天是人类与天地自然关系的真实写照。写植物,也是敬畏自然,适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一种方式。现代人高呼“人定胜天”,所以才不尊重自然,以至于做出污染水源、伐砍古木等等事情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13:51 , Processed in 0.07174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