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婉儿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七绝 再掬清杯钓玉钩改无题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2010-11-17 11:14 | 只看该作者
多谢几位深入研讨!
17#
发表于 2010-11-17 21:43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了!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8 14: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宋寿海 于 2010-11-16 21:35 发表
两个"一",两个“秋”,都是婉儿有意而为。不过我是从“一岭枫红”与“怎断秋”的逻辑关系谈的。“断”作何解释呢?可做判断,或作断送解。那么,“一岭枫红”就如毛泽东所说的看万山红遍中的一岭,就可判断是“独立寒 ...

宋老师好!
婉儿从写这首诗,到读这首诗,到看到您以及其他师友的评,自始至终,婉儿都被一种“自我”笼罩着,婉儿在想,为什么您和羽公会提出这样的建议,真诚的交流是前提,这个自是不必多说。婉儿犯了一忌----不通,还自以为是,非得把自己的创作心声强加在几个字眼上,注重了渲染意境,而忽略了一些客观的逻辑,这样的作品犹如功夫中的花拳绣腿,长此以往,会与生活脱节而失去一种真实的味道。感谢宋老师,让婉儿有了这样一个反思的机会,这不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是婉儿创作理念的问题。
也许是因为婉儿相对的年轻,所以一些思想可能会花哨,会大胆,也许是因为婉儿情感富有,心思慎密,这些都是婉儿写作的优势,几位老师和您一样都提到了“学习”,婉儿很是惭愧,没有把这些优势发挥的恰到好处,婉儿慢慢学来,宋老师以及诸位老师多鞭策才好!
这首作品,婉儿再改!
婉儿的失礼,您多包涵!
19#
发表于 2010-11-18 2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 婉儿1 的帖子

诗词创作,甘苦自知。作诗又是一个思维过程,这个过程是只有作者自已知道的,读者看到的只是作者的思维结果,而不是思维过程,然后以这个思维结果去推测思维过程,就并不一定能说到点子上。所以说的不对的,也请多多包涵。还是那句话:互相讨论,共同提高。没有什么失礼不失礼,要说失礼,可就吓着我了。呵呵!
20#
发表于 2010-11-18 22:19 | 只看该作者
两个“一”字,两个“秋”字,不仅不显累赘,而且别生意趣 ,棒极了,劲赏。
问好婉儿 ,握手!@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0 08:37 | 只看该作者
一叶枫红写满秋,
一秋诗债几时休?
一歌唱落西楼月,
斟满相思玉液收。
婉儿改过了,换了衣服,发现鞋子不搭,换了鞋子,发现丝巾不搭,那就在保持最初创意的前提下,重新组合!
婉儿再次谢过诸位师友!在此,特别感谢无锋老师的提议-----连用三个“一”。:handshake

[ 本帖最后由 婉儿1 于 2010-11-21 18:50 编辑 ]
22#
发表于 2010-11-21 12: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宋寿海 于 2010-11-18 22:13 发表
诗词创作,甘苦自知。作诗又是一个思维过程,这个过程是只有作者自已知道的,读者看到的只是作者的思维结果,而不是思维过程,然后以这个思维结果去推测思维过程,就并不一定能说到点子上。所以说的不对的,也请多多 ...


说的有道理。..
23#
发表于 2010-11-21 14:11 | 只看该作者

可否

一叶枫红写满秋,
一生诗债几时休?
24#
发表于 2010-11-22 11: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三个一,一气哈成,古人也有此句式,不错。
25#
发表于 2010-11-22 14:17 | 只看该作者
改后更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6 12:20 , Processed in 0.05918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