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4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吃酱豆的那些日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9 1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吃酱豆的那些日子
晨之风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酱豆绝对是老家最寻常的家常小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这几年也许没人吃这种菜了,可在那时酱豆却是日常菜肴里不可或缺的。母亲是做酱豆的好手,在我的印象里,母亲做酱豆是从来没有失过手的,而且做出的酱豆,咸淡适宜,余味悠长。能吃上可口的酱豆成了困难生活里的一缕慰藉,我的童年记忆里,酱豆似乎成了一个不可忘却的文化符号。今天的我越来越感觉到,是不起眼的酱豆陪伴着我度过了那个年代,就像李春波唱的《小芳》里那个美丽的姑娘一样,令人难以忘怀。
    我没有直接做过酱豆,但我亲眼观察过母亲做酱豆的全过程。做酱豆气温要高,要选好时令,盛夏三伏天最好。三伏天鸣蝉高唱,一天热似一天,日光毫不留情晒得人脊背发疼的时候,制作酱豆的最佳时机到了。又加上这个时候,庄稼拼命生长,田野里一片绿意,庄稼也管理一两遍了,出现了短暂的农闲,于是家家开始张罗着做酱豆。
    做酱豆这活儿是技术活,技术含量还是蛮高的。大致要经历挑豆——炒豆——捂豆——下豆——晒豆几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哪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酱豆的质量。做酱豆用的黄豆是主料,首先要细细挑选上好的黄豆,用筛子筛干净,把一些残缺不全的黄豆过滤出去。一定要做到保证没有霉烂的豆子、没有被虫子咬过的豆子。筛好后再用簸箕把黄豆簸净。小时候我经常在母亲身边看母亲筛豆、簸豆,母亲还给我出了一道问题让我回答,“干什么活浑身运动?”现在想想,筛豆子真是一种很好的体育运动,浑身绝对可以运转开来的。看着母亲很熟练地筛豆、簸豆,在旁边欣赏的我真的很惊奇母亲娴熟的动作。
    接下来是要把挑好的黄豆放到锅里翻炒成橙黄色,为了保证炒豆的质量,往往要兑入沙子,目的是避免豆子炒黑。火候要把握好,父亲在下面烧火,母亲拿了锅铲子均匀地翻炒,在母亲的翻炒下,不大一会儿,铁锅里响起爆豆声,直到一股诱人的香味儿飘起来,黄豆变得深黄色时,豆子算是炒好了。然后把炒好的豆子放入装满清水的大盆里,泡上大约一顿饭的工夫。炒熟的黄豆经过水的浸泡迅速膨胀饱满,模样儿变得胖胖的。炒豆子的这个时候也是小孩子们过“节”的日子,大人们会腾出一些炒熟的黄豆让孩子们吃。炒熟的黄豆直接就可以拿来吃,还可以拌上干盐或是白糖,一个一个撂到嘴里,嚼得“嘎嘣嘎嘣”响,越嚼越有味儿,满口生香。可惜不能多吃,不然肚子会胀得比皮球还要鼓,用手一敲,砰砰作响,胀得晚上睡不着觉,胃里直泛酸气,医学上叫做消化不良。
  接下来,要捂酱豆。把浸泡好的豆子捞出来晾干,用炒熟的白面均匀地搅拌摊平,大概保持一指来厚。放在一面门板上或是床板上,用报纸盖好,或者盖上一种叫做艾草的植物,目的是驱赶虫子。拌好的豆子尽可能地要封闭严密些,这样可以让黄豆慢慢发热霉变。因为是三伏天,气温高,经过七八天的时间,黄豆就会长出绿莹莹或者黄澄澄的绒毛,相互之间能拉成短短的丝,这其实是一种细菌,据母亲说绿莹莹的绒毛最好。等平摊的豆子绒毛全部长齐,豆子就算是捂好了。捂好的豆子咋一看样子确实很吓人,现在知道这是霉变的东西,是绝对不能吃的,后来我还看到一个资料,说是吃了这种豆子极易得癌症的。而那时的母亲说要的其实就是这种效果,绒毛越多做好后才会香甜可口!这也许是老祖先传下来的,我看过不少文献记载,外国食系里好像压根儿没这种做食品的法儿。
  接下来是最关键的的程序,就是下酱豆。把一桶新打的凉水倒进铁锅里,因为酱豆往往做得很多,铁锅里的水一般都会接近溢出了。将事先准备的八角、茴香、花椒、姜片等作料放进锅里去煮,等水熬下去一截,屋里飘出浓浓的作料味儿,作料水就算做成了。把捂好的霉菌豆子捏碎,拌匀,放进腌制酱豆的敞口大盆里。一层酱豆、一层盐拌调味品,很有顺序地装好,尽量做到均匀。为了增加酱豆的多味,还可以切开三四个上等的大西瓜,连瓤带籽搅进去。待敞口大盆快满时,把熬好的凉了的作料水倒进去,然后用细棉布扎紧盆口,搬到毒太阳下曝晒。用细棉布扎紧盆口是为了防止苍蝇在酱豆里产蛆,一旦苍蝇产蛆,那是很令人讨厌的。在炎炎烈日下,只需几天工夫,酱豆盆就会散发出一种特殊的味道。并且太阳越毒,晒出的效果就越好。每天要几次打开细棉布把酱豆上下搅拌均匀接着晒。在高温的作用下,酱豆起着化学反应,慢慢地产生一种美味。所以晒酱豆最怕赶上阴雨天气,最忌雨水落到盆里,那样酱豆就会变坏,一切都会前功尽弃。于是三伏天里,邻居们都会把晒酱豆的大盆搬到太阳地儿里,一字儿排开,用几根粗壮的棍子绑成三角架,把酱豆盆放在上面,这成了那个时候三伏天里的一道景观。
    做酱豆是女人的活儿。那个时候,酱豆是否做得上乘甚至成了判断一个家庭主妇是否称职的标准,如果一个主妇酱豆都做不好,在同行妯娌之间那是要降档的,所以主妇们做酱豆时有了明争暗赛的味儿。
    当盆中的酱豆开始泛出紫红色,掀开细棉布,一股酱香扑鼻而来,这说明酱豆晒好了。酱豆的吃法很多,最普通的就是原汁原味端在饭桌上作“咸菜”用。不能多吃,酱豆味儿一般偏咸,目的是为了刺激吃饭时的速度。那个时候炒菜被认为是费油费调味品的,母亲精打细算,一般不轻易炒菜的,算来算去还是吃酱豆就馍划算。那个年月,有一盆上好的酱豆,绝对可以成为整个冬季里的美味。如果条件好一点,吃酱豆还可以上个档次,放上香油,再和上切碎的辣椒丝,拌上葱花炒一下食用,那种美味是令人羡慕的。吃酱豆很少用筷子,用馍夹着酱豆吃,可以走在路上吃的,绝对很快餐的,用不着坐在桌前馍一口菜一口的。
    上初中时我住校,一星期才回家一趟。在学校里伙食很差劲,虽然是白面馍,但是难以下咽,菜也是索然无味,萝卜白菜是主打,几乎是白水煮的。在这样的日子里,酱豆倒是功不可没。星期天的下午,要到学校上学,临行前母亲会把酱豆炒上一碗,兑上辣椒、葱花和炒熟的花生,装在玻璃罐头瓶里,用塑料布蒙上,扎紧,让我带到学校吃,这几乎是我一星期的菜肴。那时候,来自农村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这样,不会有人嘲笑的。也许酱豆来自四面八方,所以做出来的酱豆各具风味,各式各样的装着酱豆的罐头瓶排列在教室的窗台上,是那时学校的特有风景。吃饭时大家会围成一个饭场儿,酱豆瓶子摆成一个圆圈,互相尝一尝对方的酱豆,品评一番,想在想来,别有一番情调在心头。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上了县城的高中,母亲说别带酱豆了,免得同学笑话。又加上我和弟弟都上了高中,家里劳力缺乏,农活重担都落在了父亲母亲的肩上,所以母亲也没时间做酱豆了,于是酱豆成了记忆。不过我一直这样认为,是那段吃酱豆的日子磨练了我吃苦耐劳的秉性,从这一点上说,我应该感谢酱豆陪伴我的日子。
    现在,老家靠近市区,周边建了很多蔬菜大棚,一年四季反季节蔬菜不断,家家随时都可以吃到新鲜的炒菜,而那醇香可口的酱豆却离现在的生活越来越远,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相反,做酱豆、吃酱豆倒成了一种奢侈了。细思一下,酱豆对像我一样离家在外的人,总是包含了太多的亲情和乡情。朋友聚会,若是饭桌上出现一碟作为配菜的简简单单的酱豆,我倒像是见到了久违了的老朋友,眼前没准一亮,仿佛听到了千里之外的乡音,一下子把距离拉近了。
    想想走过的路,吃着老家母亲做的酱豆,我和弟弟妹妹一个接一个地走出了家乡,走出了终日与酱豆为伴的日子,也走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而今天的酱豆却渐渐成了我温馨的回忆,真个让人感慨万千。
2#
发表于 2010-12-9 11:25 | 只看该作者
欣赏,问好!
3#
发表于 2010-12-9 11: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晨之风 的帖子

“ 想想走过的路,吃着老家母亲做的酱豆,我和弟弟妹妹一个接一个地走出了家乡,走出了终日与酱豆为伴的日子,也走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而今天的酱豆却渐渐成了我温馨的回忆,真个让人感慨万千。”
亲切自然,动情的回忆!问好!
4#
发表于 2010-12-9 14:38 | 只看该作者
朴实的文字,彰显着对原始情愫的向往。
欢迎新朋友。
5#
发表于 2010-12-9 15:08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新朋友!注意中财规定的排版,还有是否首发?
6#
发表于 2010-12-9 19:54 | 只看该作者
叙述翔实,文笔质朴,欢迎新朋友,请朋友注意按照规定排好版面,这样也有助于阅读。春夜听雨版是计酬版区,非首发作品不参加计酬,期待看到朋友的首发作品,欢迎新朋友。
7#
发表于 2010-12-9 23:01 | 只看该作者
俺这里叫酱豆豉,欣赏。
8#
发表于 2010-12-10 09:35 | 只看该作者
美好的回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9 17:31 , Processed in 0.05398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