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710|回复: 4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书写对联年味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4 14: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书写对联年味浓

季大相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一首《元日》,形象地描绘出人们辞旧迎新的欢乐场景,栩栩如生,吟诵诗作,让人不经意间地又陶醉于节日的喜庆氛围之中,韵味十足,魅力无限。贴对联迎新年,这个风俗在中华大地上延续至今,只不过,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那份古拙的味道已越来越淡。如今,我倒时常怀念儿时写对联、贴对联的那份虔诚,浓浓的年味,尤其是孩子们的脸上,像贴着的对联一样溢满欢乐。

    记忆中的儿时岁月,进入腊月二十六以后,农家便开始忙碌着磨豆腐、蒸馒头……乡村的年味便开始逐日浓烈起来。那时,除了去新华书店买几张年画外,对联是请人手写,门缨是自家用剪刀裁剪。庄上有一位老师,大家都叫他“如先生”,如先生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自腊月二十六日起,乡亲们就陆续夹带着红纸登门,请他写对联。为满足乡亲们的需求,做到对联内容常写常新,每年腊月二十五日前后,他都要随身携带纸和笔,专程去县城的新华书店一趟,将印刷精美的对联条幅上面的内容抄写下来带回家,以供乡亲们选择。在老一辈中,识字的人不多,遇到岁数较大的人,如先生都会念几幅对联的内容给他们听,并逐句解释,让他们选择自己满意的内容书写,但大多数时候,人们都是笑哈哈地说:“你给我们当家作主,什么好就写什么!”上世纪八十年代如,有一幅“凯歌声中辞旧岁,长征途中迎新春。”的对联,甫一念出口,大家一致叫好,纷纷点写这幅对联。结果,这年春节,一个近二百户的大村庄,家家堂屋大门上皆张贴了这幅对联,成为一道风景。写对联,裁纸也有讲究,别人动手裁出的红纸条幅,不是宽了就是窄了。而如先生裁纸,只要手折几折,将纸按在桌面上,也不拿剪刀,只用手一扯一拉,边沿齐整,宽窄划一、美观的条幅便信手裁好,利索得令旁观者羡慕不已。从裁纸到写字,全部由一人所为,看着乡亲们期待的目光,如先生二话不说,只用笔毫不停地在纸张上流泻墨汁来回应,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流淌的是乡里乡情。写对联,基本上是保持一个姿势,时间久了,腰痛胳膊肘儿酸,甩几甩胳膊,扭动几下腰肢,继续挥毫泼墨,如先生笑言:“我这个先生在向大家交作业啊!”一直忙碌到腊月二十九日下午,才将庄上人家的对联写完。收拾整理一番,一盘点,贴掉墨汁几瓶,红纸十多张,但如先生很开心,他就是喜欢这份热闹劲儿,眼见乡亲们手捧对联,欢欢喜喜地从自家离去,蛮有成就感的。

    那时,受经济拮据的影响,很少有人家去商店里买浆糊或胶水用来贴对联。大年三十午饭后,家家户户开始忙碌着张贴对联。父亲抓些面粉放入小瓷钵内,慢慢地倒入温开水,边倒边用筷子搅拌,调至成稀薄适中,粘稠稠的面浆即可。接着,手抓高粱梢扎的刷锅把子,沾些面浆,从上到下在红纸背面拖拉一个来回,然后提起张贴上门。其时,各户基本上都是小孩子在干张贴对联的活,每个孩子脸上都透溢着灿烂的笑容,乐此不疲。因我个头矮小,每次张贴对联和门缨时,都需要站在大板凳上面进行,父亲则干起了给我递对联、门缨的帮手活。贴对联,在家乡至今还流传着一个真实的笑话。那年大年初一,如先生串门至高二爷家,对着大门上的对联左看右瞧,问道:“你家大门上的对联是谁写的?从没有见过这种字体。”高二爷惊讶地答道:“这对联不是你给写的?”如先生又仔细一看,不禁哑然失笑,原来,高二爷将对联的字给贴倒了。此后,如先生又开始多操起一份心,对不识字的人家,总就对联条幅的左右、上下张贴位置,认真地交待一番。

    在我们一帮小伙伴背着书包走进学堂的年代,教育质量整体水平偏低是不争的事实,但素质教育比较全面、规范,美术、体育、音乐等课程,全部按课程表实施。小学从二年级起就开始描摹字帖,练习毛笔字。上三年级那年春节前夕,我和阿峰等同学兼小伙伴,心血来潮,萌生自己动手写对联的念头。我回家与父母一说,他们十分赞同。于是,上街买来红纸、墨汁和毛笔,裁纸写对联,可是,两张条幅上面的字,写出来就是不对称,撕了写,写了撕,跑了几趟街,浪费了好几张红纸。无奈,只好跑去向如先生请教,顺便抄些对联的内容以供选择使用。如先生耐心地传授了折叠方格子的方法,现场指导将字写在方格子范围内的技巧,回家照本宣科,果然,写出的字对称起来,一幅对联象模象样地跃立于眼前。其实,今日想来,那歪歪扭扭的字体确实不敢恭维,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劣作,但在当时,许多大人看后都称赞写得不错,左邻右舍还拿来红纸,请我给他们写对联。我竟不知天高地厚、毫不谦虚地承担下来。受我的影响,阿峰、阿柱等一帮同学,也纷纷效仿,买来纸笔墨,自己动手写对联。一时,在庄上,凡上学的孩子,都以自己动手写对联为荣。

    其时,每年春节前夕,家乡都有当地的书法爱好者走上街头摆摊设点写对联卖,有时,买对联的人还排起了队伍,生意红火,浓浓的文化氛围,很是让人羡慕。上五年级那年的春节前夕,庄上一位本家堂哥对我和阿峰说:“你们两人毛笔字写得这么好,干脆上街去写对联卖,挣些钱花花。”听了这话,我和阿峰两人皆是飘飘然,还真动了心,雄心勃勃地筹备起来。当我说明来意,开口向父亲要钱时,父亲先是一愣,继而笑答道:“过两年再去摆摊卖字吧!现在年龄小,人家不相信你们能写好字。”多年后我才明白,读过私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父亲,能写出一手很不错的毛笔字,但他每年都让我动手写字,为的是培养我的兴趣爱好。对此,我完全蒙在鼓里,长期认为父亲写不好毛笔字。所以,对我手底下的斤两,父亲自然是心知肚明。事实亦如此,时至今日,我偶尔涂鸦几个毛笔字,从不敢示人,想来当初是如何的异想天开了。幸好父亲委婉而又不挫伤自尊地打消了我冲动的念头,否则,必将落下个让人笑掉牙齿的话柄,恐怕终身都要承受着心理阴影。

    对联,同时也浓缩着时代的映像。除了内容与时俱进外,大约从一九九0年起,每年进入腊月二十三以后,街道上摆摊设点叫卖对联、门缨、日历、年画的商家很多,对联、门缨、日历、年画都是排版印刷的,精美而价格公道。最近几年,还能见到有人摆摊手写对联卖,但自一九九八年以后,家乡的小镇上已不见摆摊写字卖对联的乡土书法家的踪影。因为,人们图方便而钟情于购买印刷精美的对联,手写对联失去了市场。不过,家乡新人结婚、建房上梁、寿诞等场合,至今仍保留着请人手写毛笔字对联的习俗。

    贴对联,过新年。现在贴对联,浆糊或胶水全部是购买现成的用品,甚至还有人家为避免浆糊污染墙体,索性用胶带按捺。生活富裕了,那传统的年味却越来越淡。盼过年,自己提笔写对联、贴对联……好多次在梦想中时光倒流,仿佛一切都不曾远去,定格成永恒的美好。


    版权声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季大相 于 2010-12-15 10:16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12-14 14:50 | 只看该作者
对联是民族传统文化,现在卖的对联,很多词语都粗俗肤浅,真不如自己写的好。
楼主应该继续写下去啊
3#
发表于 2010-12-14 14:54 | 只看该作者
新帖子,拜读学习了。对联,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大众门类,被千家万户所传承。写对联,反映出一地的文化底蕴。我的字差极,不敢写对联。每年都是街头买来贴。问好文友!
4#
发表于 2010-12-14 15:06 | 只看该作者
季老师细腻的文笔勾起了往昔过年的热闹和喜庆,如今过年就一个词,冷清,年味渐淡。
给季老师拜个早年。
5#
发表于 2010-12-14 16:18 | 只看该作者
看到了对联就想起了过年,每年过年家家户户都会贴对联,欣赏季老师的大作!

[ 本帖最后由 飞鹰 于 2010-12-14 16:24 编辑 ]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4 18: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运涛涛 于 2010-12-14 14:50 发表
对联是民族传统文化,现在卖的对联,很多词语都粗俗肤浅,真不如自己写的好。
楼主应该继续写下去啊
q 我字太丑,难登大雅之堂 :handshake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4 18: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蒙正和 于 2010-12-14 14:54 发表
新帖子,拜读学习了。对联,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大众门类,被千家万户所传承。写对联,反映出一地的文化底蕴。我的字差极,不敢写对联。每年都是街头买来贴。问好文友!
现在我家也买了贴.谢谢蒙老师关注和鼓励:handshake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4 18: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付熙君 于 2010-12-14 15:06 发表
季老师细腻的文笔勾起了往昔过年的热闹和喜庆,如今过年就一个词,冷清,年味渐淡。
给季老师拜个早年。
我也有同感.谢谢光临和鼓励
9#
发表于 2010-12-14 18:47 | 只看该作者
以一个新春马上来临,帖对联的日子即将再现。
只是年味却是越来越淡了,怀念曾经贫困的日子。
10#
发表于 2010-12-14 19:43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字不错,用王安石的《元日》自然引入,引起对旧事的回顾。以我的见闻为线索,写出了如先生和父亲热心助人,宽厚淳朴的品行,以及写对联贴对联的浓郁年味儿,充满了怀旧的气息,引起读者的共鸣,问好。

那年大年如一,(初一)
对着大门上的对联左看又(右)瞧
想来当如(初)是如何的异想天开了
最如(?)几年,
11#
发表于 2010-12-14 21:26 | 只看该作者
兄弟,我给你书写几幅对联咋样?呵呵!
12#
发表于 2010-12-14 22:08 | 只看该作者
有浓浓的年味道了。学习问好。大相写民俗一向很擅长。
13#
发表于 2010-12-14 22:11 | 只看该作者
想必有你父亲的熏陶你的对联也差不到哪去。
拜读此文,想起了曾经的年,家家户户贴对联,而这项任务必然落到我们孩子们的头上,那份欢乐永远珍藏在心中。
问候您!
14#
发表于 2010-12-15 07:34 | 只看该作者
好题材,好文笔!学习并问好。
15#
发表于 2010-12-15 08:43 | 只看该作者
厚重的文笔,浓厚的文化韵味,不愠不急的平稳记叙,一向是大相朋友文字的特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9 22:06 , Processed in 0.14794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