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杏花村
仲冬杏花早已零落,但枝蔓瘦劲,别有一番清癯之气。一块石头卧了千年,被后人扶起,方知那是杜刺史的遗迹。
那天我被牧童的手,指进了杏花村,从古砖残垣中走过,从麻石厚门中穿行,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匹系在杏树上的瘦驴,它驮着诗人失意地走进了杏花江南;那颓圯的墙上,挂着的竹斗笠,不时还滴着大唐水珠,在烟雨江南怎能没有它来遮风挡雨;牧笛声声,吹起了清明雨上。酒香缕缕,温暖了迁人情怀……伴行的杨兄指着一口古井,介绍着杏花村的重建,这自然引出了“村主”——许俊文。
许老师是位散文大家,我在博客中与他神交很久,总想找个机会当面求教。在那个晴朗的日子里,我与许老师相约到他一手策划的杏花村做客。也许许老师的磁场过于强劲,透过车窗我一眼就认准了接车的他。他长得高大而清瘦,衣著随意而简约。一如杏花村散落的景点,不堆砌,不矫饰,透着古朴、灵秀。让我想起了“删繁就简三秋树”的句子。当然江南的冬天还是婉约而温润的,杏花村里树木脱了春装夏裳,色彩反而有了花样,瘦成了“红”,简成了“黄”。
好一个简约的杏花村。
大道至简,是一种智慧,是一种高度。这智慧,这高度,有的人穷一生之力,也难以企及。许老师显然做到了,从他对杏花村景点的挖掘,从他笔下写就的美文中可以看出。好的景点,不仅让人养眼,还让人养心。好的文章,不仅琅琅上口,还要有张力。这张力就是恰到好处的留白,空灵空灵,有空则灵。许老师真的做到了。他的文章不是一个“好”字了得,我想探寻许老师作品为何总被高中模拟卷、甚至高考卷所选用的真正缘由。为了让我们听得更明白,许老师将“简”化为“减”。他说写散文就是做减法。你的笔不可能包罗万象,你必须选准一点去想像生发,“慢慢地走,向心灵深处走。”(许老师给我的回复)
他说到了仙寓山,满山的风景从何写起呢?若移步换景,写出全镜头文章,那只不过是一纪录片。他写了仙寓山中好“睡眠”,他认为肉体和心灵可以漂泊,睡眠不能,它为肉体和心灵提供了皈依;还写了“味蕾”和“干净”,以普通又独特的视界,叙平常事,抒平常情,说平常理。连文章的题目都质朴得像仙寓山的原生态——《这么好的一座山》。
文章不一定要引经据典,更不能搞得诘屈聱牙。许老师的减法减出了妙处,肚腩要减成肌肉,肥臀要减出丰润。所以许老师的文章给人留下了思考的空间,也就留下了问题的切入口。
杏花村是文人的,因作诗的杜牧;杏花村是酒友的,也因饮酒的杜牧。可越过千年,杏花村里住着的还是一位散文大家,他经营着杏花村,他已将文与酒做了一个统一,一起装进书卷样的特制酒瓶中,让人陶冶在小杜的诗酒情怀之中。书耶?酒耶?
喝着杏花村里自酿的“黄公酒”,与文友方兄、祖儿、油哥谈着诗文,那是何等的惬意。当然有许老师在,我们怀着自生的怯意和敬意。
仙寓山的文章我写过一篇,叫《仙寓山听涛》,我文中思索着“瀑布的源头在哪里?”“在天空的云朵里、在山顶的小溪里、在大海的波涛里……瀑布的源头在瀑布里。”许老师有他的独到感悟,他说从林中的一片树叶中,他看到了河流的源头,河流都是树叶上走下来的。回归自然,回归人性,也就是回归本真。万物之理之情,有时不是飘在半空中,而是匍匐在地上的,你将身影俯向大地,你总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灵感。
哦,许老师的第三本散文集名字就叫《俯向大地的身影》。封面素雅简洁,一朵白莲绽放其中,让人可远观近看,不可亵玩也。
删繁就简,领异标新。是画竹作文之要诀,其实做任何事何尝不是如此。简约得“天然去雕饰”,简约得“神远而含藏不尽”。
杏花村,简约而不简单。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安徽省示范高中东至县三中(247200)
[ 本帖最后由 张铭 于 2010-12-20 10:3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