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473|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诗情画意写秋韵--陈华清《秋之恋曲》系列短章浅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23 09: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情画意写秋韵
--陈华清《秋之恋曲》系列短章浅读(之二)
梁星钧
  
  再读陈华清的《秋之恋曲》系列,分融秋、寻秋、咏秋、梦秋、品秋、恋秋等八章节。其文字的短平快,音乐性、诗情画意性,让我们生出许多不吐不快的共鸣。
  
  入景快。不拖沓,不冗赘,快速入景,感同身受。尤值一提的是人入景,“画中一个女子,一袭白衣衫,一头如瀑长发,清纯无比,挽住飘飘的裙裾,奔向远方,奔向金黄的尽头。”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感。二人称的有效采用,既增加了文章的亲切感,直观感,又便抒情,恰切地表达了作者的心境。“月色溶溶,夜凉如水,凉风盈袖,秋意袭怀。/秋天的气息终是闻到了,秋天的模样终是看到了,眸如水,唇似蛊,衣如霞。你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不再是水中之月,雾里之花。你的真实,正一步步向我走来。”(《秋天尚好,如果你恰在场》)。这些句子有一股清凉的通透。
  
  世间万物有大景,乃人,人之心。我们纵观万水千山,美景令我们醉,然而红尘中的我们,还是离不开人。华清“秋之恋曲”融入了写人,且为诗人,乃诗与画的嫁接,不管这个人的真实与虚拟,我们已经读到其万花丛中一点“红”,万态静中一点“动”的妙笔了。这样的反衬,静心深潭投石的惊悸,让文平添了极大的魅力。这里人的介入,实为情的嵌入,想想,有诗,有画,有情,这个成语就水到渠成了。
  
  抒情性。散文的特点之要在抒情。华清散文不仅将情愫的烈焰点燃,而且扣合了浓浓的诗情画意,其句子是心手的颤抖而流溢的,“曾经喜欢音画,如痴如醉。那美音、美景构成的美妙世界,把我潜伏的浪漫情愫,一点一点地掏出,如陌上的花缓缓地铺展,漫漫流淌。于是,浪漫氤氲,唇齿盈香,似羽化成仙。”
  
  音乐性。文字,我们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汉字,它应该带上不同的色彩和意韵。我们考察一个作者全面不全面,博精不博精,较的就是这一股调和的“玩泥巴”(我曾称一个中文系教授文友的作品是小孩熟练地“玩泥巴”)的劲道功夫吧。华清写诗情画意的秋文,又一边听秋歌,实际上,我写这篇拙评也在听隔壁的同事放悠扬的草原曲,其沉郁里爆发的雄浑浩荡,好像踩了我的心思脚步似的,我不禁回头喊了一声,这歌真适合我!她很是受用的样子。此情此景,可以想见,什么叫美妙的境界啊!
  
  精致性。短文节奏明快,增强了活力和跳跃性。“我打春天走来,走过夏的绚丽,走进秋的成熟。春天,蘸着春泉写诗;夏天,枕着玫瑰入梦;秋天,踩着满地的红叶,沙沙沙。就这样一路走来,你写诗,我酬和;你鼓瑟,我抚琴;你撷来的是枫叶,我染红的是双颊;我不眠的梦里,传来你答答答的马蹄声。 ”这些语言精短洗练,暗含秋韵的色泽和气韵,又见文知物和识人,实乃一体的和谐美。
  
  一是描秋的特殊着眼点。写秋的气温是“暖”与“凉”:暖(色)是“黄澄澄、金灿灿、红彤彤”,其态是“溢彩流金、如火如荼、层林染丹”,是一种“恢宏大气,舍我其谁的王者风范的霸气美”;“凉”是”秋高气爽,凉风习习,凉气盈袖”的凉爽。写秋的颜色是“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乃一种天高地远,天水一色的澄澈、澄美。
  
  二是寻秋的别样况味。结合了梦秋、品秋和恋秋,其情味深入到骨子里。作者三次写寻秋。一次与好友阿美一起赴北京香山看红叶,观其“自然景色”,也赏其“深厚有文化底蕴”,可见秋的本色和厚重了。一次去广西桂林海洋乡(木桐木林)望银杏(秋色),一览无垠的银杏林,还有羽毛状,流云型的重重叠叠落叶,其苍茫的浩瀚和松软的舒适令人陶醉,给秋增添了别样的韵致。一次千里驾车去品广西德保的枫林区,看到的是10万亩黄红、深红、绛红、霞红的一片红,写到此处,秋的迷人已令人陶醉了,魂不守舍了。随后作者顺势表达了自己对于红叶情结的秋情的无限热恋,沉醉痴执,“就算换了人间,我也要见到你”,就是最为直捷的表白和痛快淋漓的写照了。
  
  一般作者写秋少有这样的痴执。作者从梦想、追求,品味,最后到迷恋。这其间的感受体验和笔下流泻是可想而知的。我们称其写得诗情画意,不仅在其精美的文辞,更在其美幻的心境。对秋我也是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喜爱的,但远没有作者这程度。我家后庭有对银杏树,壮汉腰粗。它擎天直指,巍峨高耸,与短墙外的银杏成一横排,成为后院遮天蔽日的风景。每年秋季,杏叶飘落,纷纷扬扬。独倚门框,抬眼望天,心生无限感慨。亲友们把杏果拣回去当药吃,炖肉吃,说可以治病和滋补,把杏叶装回去充枕头,说可以治头昏。母亲居此三年,惟一可作的就是扫庭院,我总是让她别扫落叶,她有点发怔不明白。我要让后庭铺满金黄,层层叠叠,然后我才慢条斯理在上面走,一遍又一遍地咯吱咯吱地来回踩。我感觉到了惬意和痛快,也领略到秋天的特殊的况味。显然我和作者的赏秋是不一样的,但我们都触到了深秋的根脉。
  
  文章有两点稍不足:一是用典盛。适当用典可佐证、支撑、点染,增强文章骨力,过甚则有掉书袋和先入为主的嫌疑,如一旦被外情所囿缚,则为别文的注析和附和,从而淡化了自己的独见及深思,轻飘和浮泛就难免了。用典贵少而精,最高境界为化用。巴金的无技巧艺术属上乘。二是乏静谧。此指空阔和留白。表现在少细腻和欠深厚,缺“点”上的细腻。该系总体为浮光掠影的扫描式粗线条,呈片羽状,漫画式,部分篇章点上着力不多,尤在秋韵的挖掘上还有较大的空间和余地。同时有的文章过于喜闹,热烈,恐与作者身处南国偏高的自然气温有关吧。然而大地山川是静美的,人心是静美的(受其浸染),大多数人还是渴遇行文里多有一份难得的雅静。
  
  陈华清这个《秋之恋曲》系列每读都有不同的感受。这说明了什么?如果文章千读一见,足说明其意蕴的局限了;反之,则证明其无限的魅力。同时也说明,读者评者朋友们无法太草率,当取不同时间,不同心态,不同角度去品读,把每获之“油”都掺进去,装入一个特殊的坛子里,经搅和,过滤,沉淀,从时间的漏斗接出来,如此方可获取适当的“干货”吧。但愿我们多获这样的干货。也祝作者写出更多更新的美文,来丰厚我们的秋天,丰润我们的心灵。(2010.12.15下午 清江河)


[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0-12-28 11:14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12-23 11:02 | 只看该作者
梁兄读出了秋韵!·
3#
发表于 2010-12-23 11:30 | 只看该作者
不同时间,不同心态,不同角度去品读,把每获之“油”都掺进去,装入一个特殊的坛子里,经搅和,过滤,沉淀,从时间的漏斗接出来,如此方可获取适当的“干货”吧。

   又一篇丰厚的鉴赏文章,梁兄的评阅文章火候越来越老辣了……
祝福圣诞节快乐!
4#
发表于 2010-12-23 11:32 | 只看该作者
选题有创新,标题巧,观点富有引力。欣赏精华,学习,问好星钧!
5#
发表于 2010-12-23 12:03 | 只看该作者
精确细精的点评,独具匠心,赏读,问候!
6#
发表于 2010-12-23 12:31 | 只看该作者
条理性很强,评得很细致,很全面。欣赏这种写法!
7#
发表于 2010-12-23 14:10 | 只看该作者
读梁老师的解析文章,收获丰.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3 16:04 | 只看该作者
一并谢过,随后细回。问好各位!
9#
发表于 2010-12-23 16:46 | 只看该作者
星钧的文评向来是散文版的一大靓点。厚重练达、条理明晰。支持精华。
10#
发表于 2010-12-23 18: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阳神 于 2010-12-23 09:50 发表
一篇细致品读散文的评论佳作,立论中肯,论据翔实,对作品的细读深入透彻。既着眼创作成就,又寻找发展方向。这样的评论值提推荐。



学习问好
11#
发表于 2010-12-23 18:56 | 只看该作者
读这样的评论感觉挺过瘾的
12#
发表于 2010-12-23 19:48 | 只看该作者
十分见分量的评赏文章。借鉴学习。问候!
13#
发表于 2010-12-23 19:59 | 只看该作者
评的翔实而中肯,有取有舍.剪裁得当.
14#
发表于 2010-12-23 21:20 | 只看该作者
简洁明了,条理清晰,点评细致中肯,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4 09: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阳神 于 2010-12-23 09:50 发表
一篇细致品读散文的评论佳作,立论中肯,论据翔实,对作品的细读深入透彻。既着眼创作成就,又寻找发展方向。这样的评论值提推荐。


  谢太版如此佳评。给人鼓舞极大。问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19:48 , Processed in 0.05669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