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拍的四部影片中,我看了三部:《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子弹》。
《阳光》一片王朔味很重,让我记忆最深的,是马小军在游泳池对喜欢的米兰屁股上用力踹一脚的情景,这动作表达的含意复杂而突兀,直逼人心,我相信,那是姜文本人的神来之笔。
《鬼子来了》是冷笔调的大悲剧,不动声色的描蓦抗日时期,人们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本能反应,影片极富张力,是国内抗战影片中难得的世界级的精品,可惜被光腚局那帮老傻逼封杀。
姜文还有一部《阳光依旧灿烂》,没看。
“让子弹飞一会儿”,从片名便可知道,这是一部现实荒诞剧。影片背景是兵荒马乱的民国,一个充满暴力和血腥的时代,地点则是偏远的南方鹅城县,由于麻匪张麻子抢劫火车劫财不成,转而替代县长赴任,希望能通过当官搜刮财富,不料,却与当地豪绅黄四郎相峙,引发连环火拼。
《让子弹飞》网上影评分成两派,一派是姜文粉丝型的膜拜贴,另一派则极尽谩骂之能事。誉与毁,所谓立难破易,通常是后者占上风,所以,你在网上看到的往往都是对《子弹》一片恶评如潮。
姜文粉丝型的膜拜贴爱拿隐喻说事,往高里拨,朝深里引,甚至把杨佳杀警、开胸验肺什么的都往影片里套,表面看,振振有词,似乎是姜文在为百姓呐喊,向腐败、混乱的现实挑战。实际上,他们的臆想都是形而下的愚蠢行为,是最浅薄的引申联想,是把鸡血抹在妓女裤衩上当开苞见证的意淫行为。也因此给了谩骂《子弹》者们最好的攻击标靶。
谩骂《子弹》的影评,不少是习惯性宣泄行为。没有他们不能骂的,只要骂得不会让他被跨省追捕的事,他们逮住机会便蜂涌而出,大肆挑剔,极尽挖苦、嘲讽之能事。比如有个热贴,说《子弹》一片太不尊重生命,并援引好莱坞的种种杀人场景对人的生命的尊重,这是典型的削足适履心理。又比如某贴说《子弹》一片故事狗血,破绽百出,以两把斧头抵挡,怎么能让两截火车翻到空中为例。这种贴子居然还占了好大一部份底毁者们的心绪。让人看了啼笑皆非,这种水准,最适合去看《妈妈再爱我一次》接受催泪教育,或者直接跪在《渴望》的刘惠芳脚下流口水。
过度的赞美和极端的谩骂是一对孪生兄弟。
看电影最要紧的是什么?好看。
最恶心的电影是什么?装逼。
最好看的电影是怎么样的?痛快。
好电影最基本的因素是要娱乐观众,其次是打动观众,最强悍的境界是打劫观众的意念。
在我看来,《子弹》一片称不上大师之作,但也可圈可点。
其一、舒展的导演技巧。人物对白不拘一格,场景处理纵情恣意,最大可能的张扬演员的表演能力,姜、周、葛三人在戏中斗戏,精彩不断。
其二、似是而非的暧昧意境。也就是膜拜者们说的隐喻,仿佛男女暖昧情事,彼此间可感知而不可确定,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其中妙处,不可说破,氤氲之间,妙趣最佳。而一旦对号入座,则是大煞风景,甚至大相径庭了。
其三、反传统的故事。其实,说反传统,只是相对于荒诞剧的形式,异时异地异人,张牧之与张麻子,大英雄与大麻匪,在强权和暴虐势力的反衬之下,民众如烂泥般的不堪。而影片最终表达的,却仍是传统:除暴安良,申张正义。
其四、反面人物的人格魅力。相信观众在看完影片后,都会觉得曾经杀人不眨眼的张麻子,经过彻底整垮黄四郎事件之后,是个劫富济贫、有勇有谋、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放开影片中的枝枝杈杈,故事可以简化为一句话:一个土匪拯救苍生。这是多么可笑的事。但偏偏这部影片做到了。甚至邪恶的化身黄四郎也显得颇具魅力,只不过张麻子棋高一招而已。这种演译方式,可称为移形换影。这种手法,在金庸的小说《连城诀》中也出现过,血刀老祖在搏杀四位武功不相上下的名门正派落花流水时,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堪称经典之役。这名杀人当家常便饭,还吃人肉的坏人居然能让人感觉伟岸无比,被公誉为“坏得可歌可泣”。
其他的不想多说了,倒想扯一下本人对姜文感想。
姜文在影片中告诉六子唱机中演奏者是莫扎特时,我相信,他在生活中,也具备这种幽默。他的影片很爷们,他的个性也很爷们。周铁军因为被他戴了绿帽子,在书中嘲笑他长得象个农民,让我挺可怜周铁军的。而在刘晓庆落难,身陷囹圄时,唯有姜文在为他不幸的老情人奔走援救。
[ 本帖最后由 柳藏 于 2010-12-26 00:38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