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80|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平民教育的实干家徐应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3 09: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平民教育的实干家徐应魁

——兼忆乡村农民教育运动创始人晏阳初先生




  由“三农”问题的事,笔者想到了徐应魁老师,同时也想到了为乡村建设和社会改造奉献终生,立志致力于平民教育的晏阳初先生。


  前一段时间笔者到老家渭源县锹峪乡搞调查研究,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在锹峪村的旧村部仓库里见到了许多尘封的旧农具,追问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果真这些似曾相识的农具全部出自徐应魁老师之手。这些农具中有可以省力的直头犁,有改造和创制的用来发展手工业的各种各样工具,有自制的幻灯机和手工绘制的幻灯片等等。这些五、六十年代的东西能够保存至今,几可说是一个奇迹,于是徐应魁老师便引起了我深情的回忆及追念。


  徐老师名讳应魁,字树梧,生于一九零九年,卒于一九九六年,是一位可以仗乡仗国的老人,外不殊俗,内不失正,真正堪称德高望众,徐老师即能兼善天下又耿介孤直,一生默默无闻却留名百姓心中。


  农村文化人,在农村是一个宠大的阶层和群体,他们对于农村社会文化、经济等的发展,确实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不论是过去的农耕时代,还是现在的机械化农业时代,他们都不容置疑的推动和促进着农村社会的繁荣、进步和发展。其实践精神可佳、其功迹不可磨灭、其人生价值的实现很值得现在那些许多的、鄙视者下层百姓的所谓知识精英们去好好的借鉴和学习。


  鲁迅先生的《且介亭文集·曹植甫先生教泽碑碑文》中说:“幼承义方,长怀大愿、秉性宽厚、立行贞明,躬居山曲、设校授徒,专心一志、启迪后进,或有未谛、循循诱之、历久不谕、惠流遐迩、又不泥古、为学日新、作时世之前驱、与童冠而俱迈。爱使旧乡丕变,日见昭明,君子自强、永无意必。而韬光里巷,处之怡然。此岂辁才小慧之徒之所能至哉……”写的就是徐老师这种教泽流远、桃李芬芳的人物。




  徐老师是渭源县最早的女校校长,“平民教育”运动的积极响应和终身推行者。他一生致力于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的改造,矢志不谕、鞠躬尽瘁。除作了大量的农村初级教育工作之外,1975年还创建了锹峪二小。“平民教育”运动的始创人是被誉为“平民教育之父”的晏遇春,晏先生又名晏阳初,其人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平民教育、乡村改造而奋斗终生。1943年哥白尼诞生400周年之际、美国百余所大学与科研机构的代表,评选晏阳初为“全球现代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之一;他是唯一获此殊荣得以与爱因斯坦、杜威等人比肩的亚洲人,而且是最年轻的一位。晏先生的壮举和义举感到了全世界。


 
  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的改造,就是为了培养和提高民智、民力、民生、民德,它肩负着民族再造的历史重任。晏先生从识字和卫生入手,从基本上铲除愚、贫、弱、私的四大缺点,以图救亡图存。晏先生编写的《农民千家课》收字一千三百一十二个。晏先生还着手改良农作物与畜牧品种、兴办合作社和实验银行、兴建剧场与广播电台、办《农民报》,组织学生服务团,单就讲卫生保健方面,晏先生的平教会为中国农村建立公共卫生体系进行的尝试就极富教益。徐应魁老师很为一九二六年举世闻名的“定县实验”而感动。“树高者鸟宿之,德厚者士趋之”,徐老师在1937年顾颉刚、陶行知等一行人到渭源说教之后,便认定以乡村教育为已任,并在以后的岁月里坚持不懈终生不渝。尽管在五、六十年代里生活非常艰苦,大家都很穷,但是徐老师却率先在家乡搞小麦育种、农具改造,建立玻璃日光温室,办夜校扫盲班,这使得许多人都受益匪浅,特别是徐应魁老师自制的幻灯机和手工绘制的幻灯片,那简直就是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那时农村还没有电影,徐老师给大家放幻灯片几乎就成了老少咸宜的娱乐和学习的教材,大家不但从中得到了乐趣,更重要的是学到了知识并且掌握了一定的技能。


  徐先生教小班的学生识字和手工制作,教大班的学生育种、嫁接、农机具制造等等,并且建立了实验田,亲自带领学生手把手到田间去实验实习。现在想来,几乎所有中等专业学校农学和园艺专业所涉列到的知识,我们在那时已粗有接触,真正可以称得上是“新农民”,有时甚至连父辈们都要向我们半大小子们请教一些农事及天气预报方面的问题。我记得非常清楚的就是徐先生教我们背诵一本叫《观天看物识天气》的书,至今忆及忧在耳边。


  那时,徐老师常给我们讲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依靠人的人,不算是好汉”,所以现在五、六十岁的这一层受过徐老师教育的人,虽然大都历经太多的磨难,但都非常努力。尤为难得的是晏阳初先生在实行平民教育的同时就在乡村推广节制生育运动,徐老师文革前就讲晏先生的乡村保健卫生制度的成功经验,文革中就被人抓斗批判,说他讲的是反动思想。徐老师不仅自己终生致力于教育事业,而且将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的儿子徐枫也送上了讲台,子承父业。


  徐先生一辈子没留过胡须、面容清癯、精神矍铄,吃粗茶淡饭,生活虽简朴却勤于锻炼,进入耄耋之年仍吮晨风、迎朝阳而作健身运动。对于一个清风两袖、明月入怀、淡泊名利、富贵若浮云的人来说,安贫乐教之外,又复夫何求泥?“胸无块垒心事泰、腹有诗书气自雄”这是他的人生写照。


  晏阳初先生倡导的“平民教育”,自徐老师一代人极力倡导和推行之后便后继无人,所以现在的中国农民教育是个大问题。新的时代、新的环境、新的条件下,农民教育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很值得研究,比如大批闲置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进城务工,仅靠出卖苦力肯定不行,而要学技术掌握一定技能就需要一个中间环节,即教育问题。晏阳初先生在上半个世纪军阀混战、内外交迫兵连祸结,人民生活动荡困窘的年代里,都能为平民教育奔走呼号。他自己说:“在艰苦之中,冒着漫天烽火,站在人民当中,含着眼泪,咬定牙关,做一点算一点、做一滴算一滴”,而现在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富庶安定,教育事业发达,当今的知识分子们怎么就不能去为平民教育勇敢的作一些工作呢?


  晏阳初先生和他的追随着们徐应魁老师那一代文化人,他们的思想直接代表着广大民众的诉求,因此,希望现在的精英阶层和强势集团要舍得抛弃既得利益的包袱,要有远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各阶层的共存共荣。今日审视晏阳初先生的实践和徐应魁那一代先辈的作为,相信能为我们解决“三农”问题提供许多有益的借鉴。




[ 本帖最后由 一丁 于 2011-1-3 09:22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1-3 10:06 | 只看该作者
坐了沙发,欣赏老师美文。
教育,沉重而永恒的话题,伟大而繁复的工程,致力于此,当是对艰辛的选择,敬佩选择这项事业的人,造福后代,功可盖天!
问好!
3#
发表于 2011-1-3 10:41 | 只看该作者
 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的改造,就是为了培养和提高民智、民力、民生、民德,它肩负着民族再造的历史重任。

追寻徐老师以及他所从事的“平民教育”,他们是无私奉献的一代人,也是为祖国和人民作出贡献的一代人,值得敬仰和缅怀。今天,“平民教育”的缺失,却是值得现代人思考的。主题深远,问好。
4#
发表于 2011-1-3 11:37 | 只看该作者
一位可亲可敬的文化人,教师的楷模。向徐老师致敬!欣赏,学习,问好一丁!
5#
发表于 2011-1-3 15:57 | 只看该作者
晏阳初先生倡导的“平民教育”,自徐老师一代人极力倡导和推行之后便后继无人,所以现在的中国农民教育是个大问题。新的时代、新的环境、新的条件下,农民教育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很值得研究,比如大批闲置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进城务工,仅靠出卖苦力肯定不行,而要学技术掌握一定技能就需要一个中间环节,即教育问题。

   当今中国太需要这样致力与平民教育的人了……
6#
发表于 2011-1-3 19:04 | 只看该作者
平民教育”的缺失,值得现代人思考的。主题深远,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4 09: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会和 于 2011-1-3 10:06 发表
坐了沙发,欣赏老师美文。
教育,沉重而永恒的话题,伟大而繁复的工程,致力于此,当是对艰辛的选择,敬佩选择这项事业的人,造福后代,功可盖天!
问好!


教育确实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特别是农村教育。谢谢朋友的关注!!
8#
发表于 2011-1-4 09:53 | 只看该作者
有意义的文字与话题,韵味悠远绵长。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4 10: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1-1-3 10:41 发表
 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的改造,就是为了培养和提高民智、民力、民生、民德,它肩负着民族再造的历史重任。

追寻徐老师以及他所从事的“平民教育”,他们是无私奉献的一代人,也是为祖国和人民作出贡献的一代人,值 ...


谢谢匣版的点评,贫民教育确实是一个痛!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4 10: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文佳 于 2011-1-3 11:37 发表
一位可亲可敬的文化人,教师的楷模。向徐老师致敬!欣赏,学习,问好一丁!


谢谢文佳,也向你问好哦!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1-4 10: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1-1-3 15:57 发表
晏阳初先生倡导的“平民教育”,自徐老师一代人极力倡导和推行之后便后继无人,所以现在的中国农民教育是个大问题。新的时代、新的环境、新的条件下,农民教育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很值得研究,比如大批闲置的农村剩余劳 ...



谢谢于老师!!
12#
发表于 2011-1-5 09:42 | 只看该作者
纪实文笔,厚实质感。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09: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阳神 于 2011-1-3 17:42 发表
这样的人物记值得一读,提倡一种平民精神,为民谋利的崇高境界。
建议:副标题可以略去,不然会使文章无所适从。可以从两个人的精神传承的角度来思考来写,以徐为主。


斑竹的建议很好,我会考虑修改一下的!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09: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郭玉琴 于 2011-1-3 19:04 发表
平民教育”的缺失,值得现代人思考的。主题深远,问好。


题材好,就是没写好,正在完善,谢谢大家!!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09: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夏日荷风 于 2011-1-4 09:53 发表
有意义的文字与话题,韵味悠远绵长。


谢谢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9 16:34 , Processed in 0.15348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