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31|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漫谈孔子系列之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12 1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漫谈孔子系列之三
                                       不遇其时的孔子

  现在,人们一致认可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化伟人,却从未有人说过孔子是伟大的政治家,这是否意味着孔子缺少政治才能,干不了经邦济世的大事呢?事实并非如此。虽然就一生经历说,孔子主要是个平民,但他也并不是与政治绝缘,在他一生中,先后担任过鲁国的司空、大司寇,代行过相国之职,尽管时间不长,但也足以显示孔子治国理政的才能。之所以未能大展抱负,一是外部环境险恶,别的国家容不得孔子主政一个国家;二是孔子的治国理念不合时宜,他那一套仁义、礼制的治国主张已不适合春秋后期的社会特点;三是孔子的性格使然,孔子不愿为了做官而扭曲了自己。三条之中最为关键的是第二条,简言之就是孔子不遇其时。中国人常说时势造英雄,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赶不上一个好时代,也只能徒叹奈何。
孔子是主张积极用世的,他也坚信自己有着非同寻常的治国理政才能,只要有谁用他,他一定能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业绩来。
 
  孔子曾经设想出他心中的大同理想。在鲁国为大司寇时,曾对弟子言偃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矜寡孤疾,皆有所养。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不必为人。是以奸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不作。故外户而不闭,谓之大同。”他自认为只要君王信任、重用他,他就一定能实现这个大同世界。晚年,他来到卫国,卫灵公虽然敬重他,却不能用他,他不禁深深叹息说:“如果有谁用我,那不过是一个月的事情而已,只要三年的时间就可大见成效。”

  他不愿意埋没自己的治国才华,曾对子路说:“我可不愿意做个悬挂起来的匏瓜,只能被人看着而不用。”他曾对子贡流露出待价而沽的思想。一次,他与子贡私下里交谈,子贡有意探询孔子的意向,就故意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放到柜子里藏起来呢,还是求个好价钱把它卖出去?”孔子急切地自我表白说:“卖了吧,卖了吧!我就是一个待价而沽的人。”

  孔子也的确有着非同寻常的治国理政才能,他在鲁国为政的短暂经历,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鲁定公八年,孔子做了中都宰,仅仅一年的时间,就成了四方效仿的典范。定公见孔子才能出众,就越级提拔、重用他,不到两年,就先后提拔他做了司空、大司寇,到后来干脆让他代行相国之任。

  在孔子执政的这段时间里,鲁国的政治清明程度、社会治安状况和人民生活的安定有序等方面可说是前所未有。《孔子家语·相鲁篇》说:“等到孔子执政,沈犹氏不敢一大清早将羊赶到河里去饮水,公慎氏不得不把不守妇道的妻子赶出家门,违法乱纪的慎溃氏则逃出了鲁国。仅仅三个月,市场上卖牛马的不敢随意加价,卖猪羊的不敢乱喊价,走在路上的男女都自动分道而行。即使丢在路上的东西也无人据为私有。男子崇尚忠信,女子崇尚贞洁孝顺,就算是来自外方的人到了鲁国也无需去求告衙门,无论到那里都会受到热情接待,就象回家一样。”

  鲁定公十年,齐、鲁两国会盟于夹谷,孔子作为执政大臣陪同定公前往。会盟时,齐国不遵礼制,先是奏夷狄之乐,继而又让倡优侏儒嘻戏于前,孔子正言厉色加以阻止,齐景公气馁,不得不接受,为了表示谢过,还把侵占鲁国的土地归还给鲁国。由此足见孔子还很有外交才能,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                      
  正因为这个原因,齐国将孔子视为心腹之患,担心孔子长期执政,小小的鲁国就会称霸,到时齐国就会遭殃,于是齐国接受大夫黎锄的建议,想方设法阻止孔子的执政,他们挑选了八十名能歌善舞的美女,三十辆高级车子和一百二十匹马,送给鲁定公。鲁定公在得到这些美女、车辆后,沉醉于女色、游乐之中,把政事丢在了一边,孔子要见他一面也不容易。无奈之下,孔子只得离开了鲁国,再次踏上游说之路。
不仅齐国如此,别的国家同样有此担心。孔子快六十岁时,曾接到楚昭王的邀请,要他去楚国主政。当孔子一行来到陈、蔡之间时,两国大为恐慌,说:“如果孔子为楚国所用,陈、蔡两国就危险了。”于是派兵将孔子一行包围起来,害得孔子在陈地绝粮七天,几乎饿死。所幸子贡先期到了楚国,楚昭王派军队前去迎接孔子,陈、蔡二国才不得不解除对孔子的围困。

  孔子来到楚国后,楚昭王本要将七百里的书社之地封给孔子,可令尹子西反对,认为孔子一心尊周,一旦孔子得志,楚国将不复存在。昭王受子西蛊惑,遂打消了这一念头。

  显然,在当时的各国诸侯中,当权者出于不同考虑,都不愿意看到孔子掌权执政,这样一种客观形势自然决定了孔子难以得志的政治命运。

  孔子在追求治国理政、建功立业方面,可说是处处碰壁。综其一生,仅仅在出生之国鲁国前后从政六年多,尽管他先后游历了齐、卫、宋、陈、蔡、楚六国,也曾得到卫、齐、楚三国国君的尊重与信任,可最终都未用他。所以孔子自己也常常为之感慨、悲叹,说:“吾道穷矣!”“吾道不行矣!”也曾决心“乘桴浮于海”。特别是到了叔孙氏西狩获麟,而他最得意的弟子颜渊又英年早逝时,他更有一种绝望之感,一会说:“吾道穷矣!”一会说:“莫知我夫!”其人生态度似乎有了明显的转变,有时竟然也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有道则见(同现),无道则隐。”

  至于那些抱着消极处世态度,主张出世隐居的老庄式人物则常常讥剌他不识时务,明知无可奈何却仍要勉强为之。尤其当他晚年游历楚国时,更是遭到一些人的讥剌、嘲讽。孔子一行在去楚国的路上遇到两位耕田的隐者,先是讥剌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继而又嘲弄他“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孔子只得感叹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到楚国后又碰上两位狂人,更是一边走,一边唱,讥讽他:“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想跟他们讲句话而不得,弄得孔子很难看。 

  孔子其所以处处碰壁,关键在于他的“仁义”、“礼制”之说不合时宜。虽说春秋之时名义上仍是重礼、重德,可实际上已经是“礼崩乐坏”,西周的礼乐制度已经行不通了。孔子不能顺应时变,还在高唱“仁义”“礼乐”,自然不会得到诸侯们的亲睐、重用了。

  晏婴与孔子大体同时,他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也很得孔子好评,连他都觉得孔子的学说不切于时。晏婴曾对齐景公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这话可说是切中要害。

  据《庄子·天运篇》说老子当年也曾批评孔子仁义之说不切世用,说:“夫仁义憯然乃愤吾心,乱莫大焉。”要孔子同他一起“相忘于江湖”。同篇中庄子又借师金之口说:“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并以东施效颦讥剌孔子的仁义之说不合时宜,最后还嘲笑说:“惜乎,而夫子其穷哉!”

  不仅道家批评、嘲笑孔子的学说不切时宜,就连孔子的学生有时也对他的仁义、礼制说难以理解,不免当面嘲笑孔子迂腐。子路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一次他问孔子:“卫国等着您去执政,不知老师先从哪里着手?”孔子说:“我一定先从正名下手。”子路一听,很不以为然,态度也变得很不恭敬,说:“别人说老师迂腐,真是那么回事!请问您怎么个正名法?”气得孔子骂他:“仲由啊,你怎么这样野啊,一点礼貌也不讲!”所以孔子政治上的不得意,根源还在于他的学说、主张脱离了时代特点,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一个不能与时俱进的人那怕再有治国理政才能,也是难有作为的。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潇湘渔父 于 2011-3-12 10:51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3-12 17:05 | 只看该作者
继续欣赏渔父的孔子系列……
一点儿建议:文中所举孔子弟子名字,皆是人们熟悉的字,唯有言偃用名,不了解的也许会不知道他是谁……
3#
发表于 2011-3-13 03:44 | 只看该作者
孔子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渊源,博大精深,应该成为华夏儿女最大的信仰,传承下去。欣赏渔父的孔子系列
4#
 楼主| 发表于 2011-3-13 10:3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水如空 的帖子

  谢谢版主的跟踪点评。言偃,即子游,与子夏齐名,均以文学知名。
5#
 楼主| 发表于 2011-3-13 1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太和五中张奇 的帖子

  谢谢张奇老友的热心点评,顺致问候。
6#
发表于 2011-3-13 10: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潇湘渔父 的帖子

一点看法:一些国家或者国君想用孔子,很可能是把他当做名人,而不是把他当做能人。孔子的从政机会是有的,比如文中说到的卫国“招聘”,孔子想去,目的是想推行自己的主张,按照自己的主张来重建卫国的秩序,因为此时的卫国是很混乱的——正名也势在必行;子由笑孔子,恐怕是不解的成分居多。
一笑也。
7#
 楼主| 发表于 2011-3-14 1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李青友 的帖子

  你说的未尝没有道理,只是到了春秋末期已是礼崩乐环的局面,而正名是离不开礼乐制度的,子路其所以嘲讽孔子,原因就在于此。
8#
发表于 2011-3-14 15:14 | 只看该作者
再次品读佳作
9#
 楼主| 发表于 2011-3-15 09: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太和五中张奇 的帖子

  谢谢!
10#
发表于 2011-3-15 10:39 | 只看该作者
品读佳作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17: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徐睿成 的帖子

  谢谢,问好。
12#
发表于 2011-3-16 20:56 | 只看该作者
在孔子版也发了此文,在此就不加精了,渔父见谅啊!
13#
发表于 2011-3-17 09:39 | 只看该作者
孔子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所以孔子政治上的不得意,根源还在于他的学说、主张脱离了时代特点,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一个不能与时俱进的人那怕再有治国理政才能,也是难有作为的。   

赞同你的这个观点。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16: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 水如空 的帖子

版主,你好,我其所以在《孔子》版块发了后,又在这里登录,只是因为《孔子》版块阅读的人太少,没有别的想法,版主的做法是对的,我能理解,谢谢。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16:1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 微风轻拂 的帖子

  谢谢你这位知音,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14:46 , Processed in 0.05385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