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122|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母亲的枕边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10 1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母亲的枕边书
   
        母亲一个大字都不识,却珍藏着一本书。
   
      这是我去年冬天发现的。那天回到家中,我照例在老屋里转了又转,并挨个儿推开每一间房,站一会儿,望望陌生而又熟悉的一切。
   
      妻问我,你到底想找什么?我没有回答。因为我也不知道我究竟在找什么。
   
      我与妻走进了父母住的北面厢房,觉得阴阴暗暗的,似乎还有点霉味。妻子决定将父母床上的被褥搂到外面的阳光下晒一晒。当妻子将被褥递到我手上,搂起枕头时,一个红布包袱滑落在地。妻笑着说,包得严严实实的,肯定是老娘的宝贝。靠在门框边的父亲颤巍巍地说,就——就——是一本书——
   
      书?!我知道老娘对书有如对菩萨样的虔诚。这缘于她骨子里对有文化的崇拜。有人可能会说,一个斗大的字不认一箩筐的农村妇女,能谈得上什么崇拜。但从母亲与众不同的做法与选择,你不得不认为“崇拜”用在我母亲身上是那么的熨贴与真切。
   
        当年母亲豆蔻年华,是十里八乡一枝花,人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心灵手巧。提亲的自然不少,可母亲一个也相不中,最后毅然决然地嫁给了比她大八岁且相貌不扬的父亲。许多人不解,母亲只说一句,不能一家人都是睁眼瞎。其实父亲的文化程度不高,写的字也一般,可在母亲眼里,父亲很了不起。小时常常听她说,父亲在香嘴村给别人写对联,如何如何的,用时髦话说,那场面是相当的壮观。即使多年后,别人慕名找我索字时,母亲还不忘提起父亲那段露脸的过往。
   
       母亲对文化的崇拜,近乎迷信。当年分家时,为了得到一只老书箱,硬是少要了一担稻箩。那书箱不大,充其量就是一个书箧,若论其实用价值,连一只箩筐都不值。小书箧是我二伯用的,当年他读书聪慧,以第四名的成绩考取省立中学,后投笔从戎,又考进了黄埔军校。母亲说,有了这个书箱,就有了书气味,下一代读书总要好些。
   
        一只书箱,就是一段励志故事。可母亲这位农村妇女如何懂得将此勾连?
   
       母亲是执着的,她选择了的东西,就是几头牛也拉不回。父亲因为有点文化,在组织鼓动下,本木讷的父亲提了“吃也没得吃,生活又加一”的十个字的意见,哪知让他背了二十多年的“十字架”。父亲劳教七年,不到二十岁的母亲坚强地守护着这个家,守护着她那幽雅的“文化”选择。
   
        在神马都是浮云的年代,我这样家庭的孩子读书是没有一点曙光的,但母亲坚持让我读书,生产队不给我免学费,母亲就连夜做鞋卖钱,其中艰辛自不必说。我读初三时父亲终于平反昭雪,我成了两千人大村里当年唯一一个考取高中的男孩。当别人都说母亲有眼光时,母亲总说,他爹是读书人,孩子怎能不读书。
   
        如今母亲已是七十四岁的老太了,她的手机里存有儿女及亲朋的号码十几个,但与人通话,从来不会发生错误。我不知道目不识丁的她,用什么方法辨认这些名字的。是母亲的精明,还是对数字的敏感,抑或沾了书的灵气。
   
       在我印象中母亲曾有一本书,那是文革被抄家时偷偷留下的。若从分家时要书箱的历史来看,丝毫不怀疑母亲用的心思。当然那书不是用来读的,母亲用它夹“鞋样”。那大大小小用纸剪的鞋样式,夹在书中,将书胀得鼓鼓的。母亲在昏黄的油灯下,纳着鞋底,书就摆在眼前。现在想起,母亲在鞋底上纳的一针一线,与我在纸上一笔一画地写字,没有一点区别。她写的是一种坚强,一种智慧,一种情感,更是一种文化。
   
        母亲枕边难道还是夹鞋样子的书,不大可能。母亲已二十多年没有做过鞋了,何况家里有成堆成堆的书。莫非是我小学时母亲让我写着全家生辰八字的本子,可那很薄呀
   
       年迈的父亲嘀嘀咕咕着半天,也没说清子丑寅卯来。妻说打开看看不就知道了。我轻轻地解开包袱,才发现里面包着家庭成员生辰八字本,地契,合作医疗证,还有我写的一本书。
   
       我不知道一个大字不识的母亲将儿子出的书珍藏在枕边,能得到什么样的安慰。父亲说,他想看那书,母亲都不让。
   
       听到这,我心一颤,一股热流顿时涌到眼眶。我小心翼翼地包好母亲的宝贝,扭头对妻子说:“我找到了!”
   
       是的,找到了那被岁月日益洗淡了的东西。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安徽省示范高中东至县三中(247200)张峪铭

[ 本帖最后由 张铭 于 2011-4-11 08:04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4-10 15:14 | 只看该作者
虽然不识一字,却心明眼亮。问好!
3#
发表于 2011-4-10 18:30 | 只看该作者
母亲留下的,是一颗爱家的心啊
4#
发表于 2011-4-10 21:30 | 只看该作者
以母亲的枕边书为线索,叙述了母亲对读书识字的推崇,对家的坚守和对儿女的爱,一位普通母亲的心,在枕边书中愈发闪着慈爱之光,深情而自然的叙述,问好。

靠在门框边的父亲颤微微(颤巍巍)地说,
5#
 楼主| 发表于 2011-4-11 08: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1-4-10 21:30 发表
以母亲的枕边书为线索,叙述了母亲对读书识字的推崇,对家的坚守和对儿女的爱,一位普通母亲的心,在枕边书中愈发闪着慈爱之光,深情而自然的叙述,问好。

靠在门框边的父亲颤微微(颤巍巍)地说,

谢谢匣子指瑕。
6#
 楼主| 发表于 2011-4-11 12: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慕容空空 于 2011-4-10 15:14 发表
虽然不识一字,却心明眼亮。问好!

感谢罗老师点评。
7#
 楼主| 发表于 2011-4-11 12: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烟雨飘过 于 2011-4-10 18:30 发表
母亲留下的,是一颗爱家的心啊

谢谢烟雨飘过。春雨贵如油,你飘乐心头。
8#
发表于 2011-4-11 12:42 | 只看该作者
叙述自然且包含深情!支持精华!问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11-4-12 09: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雷 于 2011-4-11 12:42 发表
叙述自然且包含深情!支持精华!问好!

谢谢李评。
10#
发表于 2011-4-12 09:58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真情。
11#
发表于 2011-4-12 10:01 | 只看该作者
真情的文字,总是能够打动人。
问候。
12#
发表于 2011-4-12 10:12 | 只看该作者
在我印象中母亲曾有一本书,那是文革被抄家时偷偷留下的。若从分家时要书箱的历史来看,丝毫不怀疑母亲用的心思。当然那书不是用来读的,母亲用它夹“鞋样”。那大大小小用纸剪的鞋样式,夹在书中,将书胀得鼓鼓的。母亲在昏黄的油灯下,纳着鞋底,书就摆在眼前。现在想起,母亲在鞋底上纳的一针一线,与我在纸上一笔一画地写字,没有一点区别。她写的是一种坚强,一种智慧,一种情感,更是一种文化。
情感真挚,叙述自然,文字饱满。学习!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4-15 12: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漠北雪莲 于 2011-4-12 10:12 发表
在我印象中母亲曾有一本书,那是文革被抄家时偷偷留下的。若从分家时要书箱的历史来看,丝毫不怀疑母亲用的心思。当然那书不是用来读的,母亲用它夹“鞋样”。那大大小小用纸剪的鞋样式,夹在书中,将书胀得鼓鼓的。 ...

谢谢点评。
14#
发表于 2011-4-15 17:21 | 只看该作者
没有看到新作哟~~~~~
15#
发表于 2011-4-15 20:00 | 只看该作者

喜欢

在神马都是浮云的年代,我这样家庭的孩子读书是没有一点曙光的,但母亲坚持让我读书,生产队不给我免学费,母亲就连夜做鞋卖钱,其中艰辛自不必说。我读初三时父亲终于平反昭雪,我成了两千人大村里当年唯一一个考取高中的男孩。当别人都说母亲有眼光时,母亲总说,他爹是读书人,孩子怎能不读书。
   
        如今母亲已是七十四岁的老太了,她的手机里存有儿女及亲朋的号码十几个,但与人通话,从来不会发生错误。我不知道目不识丁的她,用什么方法辨认这些名字的。是母亲的精明,还是对数字的敏感,抑或沾了书的灵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30 09:21 , Processed in 0.05547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