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波特的遗作《夏日十字路口》,让我想起2007年读过的一本小说《在路上》。卡博特这位美国作家,据说是风流倜傥。他似乎写了一个纯粹的爱情故事。女人只有爱情是不能满足的,女人必须要去爱一个人,要有爱的满足,有了爱的满足,像托氏笔下的安娜那样,就是死也无畏了——但令人意外的是,安娜恰恰是因为爱的不满足而死的:她的死明明是一种爱情的自尊,她要以死让对方后悔,她想以永远地占有对方的爱来求得安慰。死自然不是一种安慰,但是她的爱情无路可走,这是托尔斯泰巫师般的爱情预言。有些人的爱情是火苗,有些却是火堆,自己随时有殉葬的牺牲欲望。
小说《夏日十字路口》中这个怀了穷青年的孩子的贵族女孩,所思所想让我想起《红与黑》里面的于连的话。当于连下定决心去死之前,将孩子托付给自己爱过的市长夫人,他说自己的妻子把孩子生下来就会放在一边不管了。我想那是可能的,因为公爵女儿只是为了虚荣而爱于连的,她爱的是地位悬殊的爱情中的自己,爱自己惊世骇俗的勇敢,她哪里有激情把爱用在孩子身上呢!而卡波特这个故事中的大人物的女儿,悄悄地结婚,怀上了孩子,我以为在她这我行我素的个性中是不会有什么痛苦的,然而她却不断问自己一个问题:“你对底在做什么?”也许她感受不到爱情之中的充实,她也感受不到自己的责任,她在云雾般的情绪里走不出来,疯狂地转动方向盘,带着一车的人往死路上奔……这样的爱情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呢?为什么物质不能满足一个女人的心,甚至爱情也不能呢?
这个从来都很孤傲的女孩的自杀倾向让我明白:孤独是危险的,爱情也很危险。平衡能力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如果你喜欢学习与交流,而且能够保持独立,也许你就不会失去平衡。
4.精神历险者的巅峰体验
近来读了些世界短篇名作。国内的短篇小说年选我选读了几篇,中国式的智慧与生存对我而言,没有什么兴奋感,于是我迫切地耐心地读一本《名家读名篇》中的小说。这是北京文学杂志社选编的一本书,每一篇都有莫言、格非等等不同的著名小说家的点评,作品与论者都表现了相当有力的个性。这本书对于小说爱好者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很高兴我读到了一本好书(《名家读名篇》,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
其中中国的短篇小说名篇,选了鲁迅的《社戏》与《铸剑》,郁达夫的一篇《银灰色的死》(意味像川端康成,我亦熟悉他文章的气味)。外国的几篇有《洛丽塔》作者纳博科夫的《菲雅尔塔的春天》,劳伦斯的《菊花的幽香》,巴别尔的《千里马》,福楼拜的《淳朴的心》,霍桑的《小伙子古德曼·布朗》(写一个年轻人因为发现连自己的女人也不能控制她的狂欢欲望,于是对于人性感到了深深的绝望,悒郁而终)。还有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耶利内克的小说《钢琴教师》节选,之后看了这篇小说的部分视频:小说是挺好的,但是如果不是有相当的文学修养者,是不会感动的;电影还好,受众可以很多,很容易把握作品的主题。女主人公是相当阴鸷的一类。我不喜欢这个女人的自闭与自我伤害,也不喜欢这片子的紧张、阴暗和颓废感,但我很感动于这份爱情,在她的年轻学生那份不失玩世意味的爱情中,完全体现出了男人对女人感情拯救的自觉。我最欣赏的还有奥康纳的《善良的乡下人》,她只活了39岁,但她写出了经典,写爱情中的轻信与爱情也无法改造的人性之恶,极有文学价值,简直可以当作爱情悲剧、爱情寓言来读。人性的恶,以甜蜜的爱情想象来反衬,让人不寒而栗。
劳伦斯的《流浪的梦》是我接下来要读的一部长篇。他的《菊花的幽香》,对话多,我还是敬而远之了,尽管我喜欢他对话中的暗示与活力:因为对我而言,小说的对话是一个无法企及的制高点,我无力再去攀登。我倒是喜欢卡波特,喜欢耶利内克(著《钢琴教师》)的沉思者的意识流文风。而相对于张爱玲《小团圆》的对话,我又更喜欢劳伦斯对话的精神性。
.
[ 本帖最后由 川媚 于 2011-4-15 18:5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