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29|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故乡行日记(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22 09: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4月30日  
星期六

  告别虹姐、叔叔及两位同学,我们继续故乡行的下一站,去马集乡的苑庄村看望我们的文学启蒙老师孔老师。当年他担任戴的班主任,教我们两个班的语文课,后来妹妹上高中,也是妹妹的语文任课老师。


  行在路上,我想起了去年秋天与另一个同学去看望老师回到郑州后的情景:通过QQ,我把孔老师现在的照片发于戴,戴问:“此人是谁?我认识吗?”
  我答:“当然!想想,咱俩相约要一起去看望谁?”
  戴沉默一会说:“难道这就是咱们心目中最敬重的孔老师?”
  我答“正是他老人家。”
  戴感慨:“岁月不饶人呀,老师竟然老的让我们认不出了!有七十多岁了吧?”我答:“七十五岁。”
  戴:“争取明春一起回去看望他老人家。”所以便有了这次的故乡行。

  我问戴:“你现在是不是特想见到孔老师?”戴答:“当然,分别这么多年了,不知老人家的思维是不是还那么敏捷。”我答:“那是一定的。”

  我们上初中的时候,孔老师三十几岁,高高的个子,带着眼镜,一派书生气。他博学多才,知识丰富,讲课总是旁征博引,左右逢源,听他的课简直就是一种艺术的欣赏和美的享受。他不辞辛苦,除为我们讲课外每周的作文总要一个个的把学生喊到教研室面批,当面指出文章的优点和不足。为了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还常给我们推荐世界文学名著及其他课外书,在他的教导指引下,我们两个班的同学大都喜欢文学,有的还利用晚上时间下乡采访写通讯稿往报社投,对此孔老师总是给以热情的支持,所写文稿他亲自修改。当年,他是我们心目中最受尊敬的老师之一。

  文革中,因他父亲的历史问题被批斗,受尽磨难,后来得以平反。

  我与戴自初中毕业后就再没见过他,但是老师在我们心中的形象却依然高大。

  去年因我有事回故乡,与另一个同学邂逅相遇并一起去看望了老师。

  当见到阔别四十多年的老师时,我俩被岁月在老师身上留下的印痕惊呆了,老师变矮了,脸走形了,驼背了,要不是找到他家,在街上相遇肯定认不出的。

  上前握住老师的手,眼里不觉有了泪。老师握着我们的手端详了一会才记起我们的名字,看着我笑笑说:“记起来了,文革中,我还因为你挨批斗了呢。”随着老师的话语我们同时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

  当时,文革大潮席卷全国,我们学校也停课闹革命。

  运动初期,工作组进校后挑动学生斗学生,学生斗老师,孔老师也是被斗对象之一,他除因老父亲所谓的历史问题外还有污蔑社会主义制度的罪名,这就是因为我的缘故。

  记得当年,孔老师上课前总爱吸着烟站在讲台上与我们聊会家常。有一天他说家里又添了个女孩子,工资低养不起了,咱班就数李新姊妹少,就把女孩送给李新当妹妹吧,全班同学听后哈哈大笑,有的还起哄说:“李新,回家问问你妈,愿不愿意收养”。说着上课铃响了,老师讲起了课文,这事也就忘记了。谁知文革中,有人却想起了这事,给孔老师写大字报不说,还多次批斗,说他讲养不起孩子是对党不满是污蔑社会主义制度,运动后期虽然给老师平了反,但为此我一直很不安,老师说起这事我便很诚恳地向老师道歉并说:“老师您别恨我呀。”老师哈哈笑笑说:“恨你干啥,一群娃娃,懂啥?那是时代之风而为之。”我为老师的宽宏大量而感动。师母听说我们从外省赶回来看老师后还动情地说:“现在这社会谁还想起穷老师呀,你们跑这么远来看望他,他高兴着呢,怎会恨你呀。”说着沏茶招待我们,与老师一起回忆起学校的一些同学老师及往事倍感亲切,因为还要看别的同学便匆匆告辞了。

  一别又快一年了,再与戴、妹妹一起看望他老人家,心情不免还有些激动,电话里传来老师呵呵的笑声,我说这次我带来了您的好几位学生,老师说:“好呀,我在大门口等你们。”

  车开到老师家的胡同口,就见老师已经站在那里了,一一见过,孔老师竟知道我妹妹曾经得过重病,问及怎么知道的,老人说:“我的学生我都惦记,后来知道华子病好了,我高兴着呢。”妹妹很感动。

  寒暄坐定,依然是沏茶招待。

  戴、我向老师敬送了书,老师很高兴地微笑着接了并翻看,那种笑容是种很满足的,很由衷的发自内心的笑,也许这是我们对他老人家最好的回报。

  我与戴讲起了当年听孔老师讲课时的心情,讲到了老师分析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撰写的小说《项链》的结尾留有余味的话题,老师说:“你们还记得这些?”我们回答:怎会忘记?!老师讲的知识令我们受益终生,永记不忘。  

  我感激地向老师讲起了当年回乡当代课老师的经历:高中毕业回乡后我当了联办中学的语文任课教师,上的第一课就是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为讲好课,我找出了当年孔老师讲课时记得笔记,认真的备课;课堂上,回忆着老师当年讲述《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声情并茂认真分析课文的情景,我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动情地讲述着自己的见解及课文的内涵、主题思想,望着全班几十个学生聚精会神听课的样子,我知道我的讲述已抓住了他们的心,我在心里默默地向老师致敬,暗暗庆幸自己人生路上遇到了好老师。孔老师听罢我的讲述说:“第一堂课很重要的,要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以后上课就会顺利。”回忆短暂的三年教学生涯我点头称是。

  谈起文革中的往事,老人愤慨。还忆起了一些同学,比如朱振芳,一个很有才气文笔很美的女生为了不昧良心,不揭发老师的所谓罪行被批斗,后来因病加之被迫害而忧忧死去,老师及我们感到分外惋惜和沉痛,我们很为那时自己的幼稚无知而羞愧,而老师更为一生的坎坷和老年生活的安逸舒适而感慨。

  说不完的话题,讲不完的往事,看看天色,我们不得不与老师握别,坐进车里开出苑庄即将上公路时,从后视镜里看到老师还站在胡同口向我们摆手致意,那稀疏的白发被风吹了起来……

  迎着夕阳,继续我们的行程,与小崔约定在赵管镇见面。小崔是我们乡镇中学的副校长。

  与小崔相识于网上,记不得是哪一年了,小崔那时还在乡政府做文秘工作。有一天他用百度搜“银杏树”的故事,搜到了我写的那篇文章,于是加了我的QQ,留言说,他是我故乡崔桥村的,并采访过我们村的一位老人,一看被采访者的名字竟然是我本家哥哥,便与小崔在QQ上聊了起来。通过他,了解了故乡的许多事和变迁,至此后,只要在网上遇到,便聊聊,越聊越觉得近,便成了忘年交。当我告诉他五一要回故乡时,他说一定要见个面。与他电话联系,他说让我在镇政府的路口等他,他有车,去学校拿早就备好的县志赠送于我。

  开车到了他说的地点,不一会,一辆白色的小车就缓缓停在了我们车旁,车门打开,走出一男一女,亲热的喊我阿姨,哦,这就是我故乡朋友小崔了,高高的个子,威猛的身材,很有山东大汉的气魄,他又把身边的女子介绍给我,她是小崔的爱人小芳,在中学教语文课,一个腼腆的漂亮年轻女子羞涩地与我握手,那种羞涩真是久违了,让我看到和领略了故乡女孩的淳朴美。

  夫妇俩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怎奈时间不允许,因为走了一天了,哥哥嫂子还在老家等我们,所以只好婉言谢绝,邀请他们借暑假带孩子到河南游完。

  小崔的爱人从车里取出两本厚厚的县志送到我的手里,早就听县里的同学说过,县志印的份数不多,小崔也就这一套,我不忍接受,小芳说:“阿姨常年在外,更需要了解故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呀,还是收下吧。”被他们的诚意打动,欣然接受,捧着这文献,我感到了故乡文化的厚重和家乡人的质朴。我与戴分别送书与他夫妇,然后分手别离,相约网上再见。

  路上,哥哥打来电话,问在那条路上回村,哥哥要接我们。傍晚才进村,哥嫂侄女在胡同里迎接我们的到来,坐在小院里听着池塘里传出的此起彼伏的蛙鸣共进晚餐真是其乐融融,我与妹妹由衷的感到回家后的那种踏实……

  哦,银杏树村,梦里多次出现过的故园,今晚终于睡在了您的怀抱……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海怡 于 2011-5-22 10:37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1-5-22 09:57 | 只看该作者
继续我的故乡行,请朋友们多多关注指教。先谢谢了。:)
3#
发表于 2011-5-22 10:18 | 只看该作者
这一章字,充满师生情感,读来感人,有渐入佳境的感觉。
4#
发表于 2011-5-22 10:19 | 只看该作者
瞧瞧这些银杏树下的鸭子,可是你们村的?


5#
 楼主| 发表于 2011-5-22 10: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1-5-22 10:18 发表
这一章字,充满师生情感,读来感人,有渐入佳境的感觉。


老弟好。周末愉快。感谢第一时间阅读,有点长,耽误您时间了。:)

一趟故乡行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往事往外涌流,闸不住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11-5-22 10: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1-5-22 10:19 发表
瞧瞧这些银杏树下的鸭子,可是你们村的?




好美的的画面,看着亲切温馨,那群鸭子更可爱。:)





7#
发表于 2011-5-22 13:20 | 只看该作者
平淡的文笔,细腻的叙述,浓浓的乡情在记忆与现实之间跳动。拜读。
8#
发表于 2011-5-22 14:16 | 只看该作者
“车开到老师家的胡同口,就见老师已经站在那里了,一一见过,孔老师竟知道我妹妹曾经得过重病,问及怎么知道的,老人说:“我的学生我都惦记,后来知道华子病好了,我高兴着呢。”妹妹很感动。”这段文字自然真实而感人。
9#
发表于 2011-5-22 23: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海怡 的帖子

作为过去的学生和今天的教师,这篇文章深深吸引了我,一气读完。对孔老师的为人为师,甚为敬佩,被四十多年依旧难忘的师生情感动。
    文章真实生动,流畅自然,情感真挚。
“从后视镜里看到老师还站在胡同口向我们摆手致意,那稀疏的白发被风吹了起来……。”
       ——在这里结束就好了。个见,请赐教。
    问好朋友!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07: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罗从政 于 2011-5-22 13:20 发表
平淡的文笔,细腻的叙述,浓浓的乡情在记忆与现实之间跳动。拜读。


感谢您的阅读留言及点评。很高兴结识新朋友。多多交流。:)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07: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临时工 于 2011-5-22 14:16 发表
“车开到老师家的胡同口,就见老师已经站在那里了,一一见过,孔老师竟知道我妹妹曾经得过重病,问及怎么知道的,老人说:“我的学生我都惦记,后来知道华子病好了,我高兴着呢。”妹妹很感动。”这段文字自然真实而 ...


谢谢您的关注,因为是亲身经历,所以内容真实无疑。:)

祝好了。以后多多交流,互相学习。:)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07: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袁光熙 于 2011-5-22 23:08 发表
作为过去的学生和今天的教师,这篇文章深深吸引了我,一气读完。对孔老师的为人为师,甚为敬佩,被四十多年依旧难忘的师生情感动。
    文章真实生动,流畅自然,情感真挚。
“从后视镜里看到老师还站在胡同口向我们摆手致意,那稀疏的白发被风吹了起来……。”
       ——在这里结束就好了。个见,请赐教。
    问好朋友


感动于您的认真阅读和留言,谢谢您的关注。关于您的提议,其实我很赞成,但这篇的题目是日记,所以带着见小崔的那些内容也是可以的,所以就不删除了。再次感谢。:)

还请以后多多交流,多多指教。祝福您。:) :victory:
13#
发表于 2011-5-23 10:07 | 只看该作者
好久不见姐,来问个好。:)
14#
发表于 2011-5-23 14:12 | 只看该作者
淳朴的风味,让人感染其中。
问候。
15#
发表于 2011-5-23 22:56 | 只看该作者
淳朴而又清新的气息令人流连,欣赏并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30 15:34 , Processed in 0.39107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