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美术理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23 08: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迄今为止,我没见过哪个画画的人通过学习美术理论而创作出过杰作的。美术理论的确培养出了无数画匠,美术批评也是批量生产画匠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不论是美术理论还是美术批评,事实上都无法培养出真正的画家,当然更无法培养出大师,因为所有的美术理论都是套路,而美术批评的基准又大多是基于美术理论的套路之下。
    大师都是追求创新并获取巨大个人成就的画家,而画家的个人创作显然是无法入套的,只有画匠才喜欢把套路当作救命稻草。
    显然,画家的作品会备受美术评论界的非议,而画匠的产品则大多会顺风顺水地进入美展并入选或获奖,接着出画册,炒作,扬名立万之后,再开办类似武馆的那种教学场子,招揽一大批慕名而来的学徒,以便把画匠的制作手艺传承下去。
    这样就形成了美术产业方面的食物链结构,这种食物链结构与艺术创作无关,只与名利有关。
    若砸了画匠们的场子,就会砸掉无数人的饭碗,这种行为在毫无美术创造力的亚洲国家是不被允许的。因此在中日韩三国里呼吁创新的口号几乎等于放屁,不管是美协,画院,美院,还是各地的地方美术组织,基本上都是画匠们聚堆的地方。画家和画匠作对的结果就是身败名裂,且作品永无出头之日。
    画匠的背后几乎都有美术评论家撑腰,很多时候不少画匠还兼任美术评论家。画匠都喜欢用画匠的认知标准去评论画家的作品。因此画家是悲哀的,因为社会向来都喜欢认可并推崇画匠,却不认识画家是个什么东西。
    梵高的作品被承认之前,社会认定他的画一文不值。梵高被承认之后,他的画风就变成了不少画匠争相模仿的样板。历来都是画匠模仿画家的风格和样式,从来没见过画家模仿过画匠的东西。但是名利双收的永远都是画匠而不是画家。
    大家都知道这样下去很悲哀,但是在饭碗面前,悲哀不过就是一时的情绪,若让陈丹青放弃他的画匠风格,他肯定会和别人拼命。但是这人很不厚道,他自己就是个不入流的画匠,却很瞧不起其它画匠,甚至经常喜欢摆出一副“泱泱中华,舍我其谁”的臭架子给全中国的画匠们看。画匠之间喜欢互相贬损,必要的时候为了利益还会抱成团,并互相捧臭脚,这是东方社会的典型特征。相反画家之间虽然经常会发生剧烈的学术争吵,但总归还是喜欢互相尊重对方的创作理念。画家和画匠是格格不入的两类人群,谈不上你死我活,但很可能老死不相往来。
    其实画匠的存在未必就是绝对的坏事儿,因为面向社会推广美术作品的重任往往都会落到画匠身上,画家大都忙于研究艺术创作,没有额外的精力参与推广美术作品的业务,更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办各种美术教场。因此画匠还是很有用处的:画匠们利用画家的研究成果争取名利,而社会则通过画匠的推广了解画家的创作思想。
    美术理论基本上都是画匠们在画家的创新作品中归纳总结出的教条,美术评论基本上都是基于教条准则。当一个真正的画家还没有被画匠所引领的社会承认之前,他的命运是相当悲哀的。画家若打算在有生之年得到社会的承认,唯一的选择就是向画匠低头,然而对于画家而言显然很难做到,因为画匠早就习惯了用既成的教条去评判画家的创作。画家向画匠低头的结果不仅仅是出卖灵魂的折腰,还会严重影响到画家的研究和创作,如果不套合画匠的审美标准,事实上也很难得到画匠们的认可。
    画家的个人研究也许一辈子都无法获取成功,但总会有成功的少数。这极少数的画家,能否在画匠们一统美术王国的国家里生存下去,是一个值得美术界认真思考的问题。


    2011年5月23日
    山野居士

[ 本帖最后由 山野青云 于 2011-5-23 09:11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6 01:15 , Processed in 0.13039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