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306|回复: 7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古画上的阳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27 2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农历辛卯年春末的一个雨天,窗外淅沥落着的雨显得屋子里很安静。我翻看着一本古画册,目光停留在一幅画上时,被其深深吸引。那一刻,我仿佛穿越时光,走入几百年前的历史。

    这是康熙十三年二月八日(1674年),虽说是寒意阵阵的早春,却是个春光明媚的日子,王翬携学生杨晋从常熟虞山到太仓,沿一条弯弯曲曲的水路,去拜访老师王鉴。

    他们终于相见了。

    寂静的河边,相见的喜悦在早春的空气中弥漫。

    天空中,几只鸟儿正挥动着翅膀向远处飞去。午后的阳光如细碎的金子一样,落在娄东郊外的河面上。水上泊着一只小木船,带棚的船尾掩尚在芦苇丛。一袭布衣长袍,面目清朗的王鉴安然坐在船上,微笑着,在渐起的风中微笑着注视面前的学生,旁边枯黄的芦苇被风吹着,斜斜地飘向一个方向.水面微微荡漾着,起了细细的涟漪,画面动感而又宁静。

    这船是载着他们来见老师的船吗?还是他们到达时,恰好老师王鉴也正在此划船赏景?或者是他们相见后,一同在船上饮酒畅谈,兴致正浓,杨晋和老师王翬下了船,王翬让自己最得意的学生王晋拿起画笔,为尊师王鉴画像留念?这一刻,不仅王翬觉得该记录下来,从老师王鉴安详的微笑中可以看出,他心里也是非常高兴的,等到王晋画完,王翬补完景后,王鉴亲笔在画上题写了字,这幅画因此完美无比。

    画面显现的情景,如同初冬的一场雪,在宁静的夜里悄然落着,落得人心里柔软而感动。一种虚无缥缈的美丽,隔着几百年的时空,显现着,显现着,让人领略到古代文人蕴藉洒脱的风度,远离尘世的淡泊心境,如酒一般醇香的友情。

    从常熟虞山到太仓,要走八十里水路。八十里水路,在交通发达的今天,也许算不得很远,但是,在几百年前,摇船而行,那是要费一番工夫和力气的。何况,那又是寒气袭人的早春,一路的艰辛可想而知。奇怪的是,观赏这幅画时,竟会让人忽略了这个季节的寒意,只感觉一种愉快和暖意在眼前流动。

    是他们的友情和那份相见的喜悦温暖感染了我们吗?

    那年,王鉴已经77岁。王翬32岁,他们之间相差四十多岁的年龄,感情却非常融洽深厚。他们没有想到,这次相见的两年之后,王鉴就驾鹤西去,离开了人世.幸好他们留下了这幅珍贵的画,让这段时光永远定格在风轻云淡的瞬间。

    这幅由杨晋画人物,王翬补景,王鉴题了百余字的画,不仅让这段历史再现,也见证并永恒了他们的友谊.他们用蘸满真挚情感的笔触,描绘出了空灵的景象,让人目光随之深远的同时,也触动了心灵的琴弦,就像一阵温柔的春风,吹过寂寞了一冬的湖水,随即起了一阵欢愉的颤栗。

    王鉴系明代大学者王世祯之孙,明末清初画家,明末出任廉州(今广西合浦)知府,后人亦称他"王廉州",后罢官回家.王鉴不喜做官,雅兴却十足.他寄情于山水,钟情于书画艺术,喜欢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他将年龄与其相仿的娄东画派奠基人王时敏当成叔父,对同样淡于仕途、喜好笔墨的王时敏非常欣赏和敬重。两人经常对画艺进行切磋交流,观摩欣赏古人佳作,潜心绘画研究与创作,力求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公元一六五一年,王鉴到常熟游览,偶然看到了年仅二十岁的王翬画的山水扇面。这位年轻人飘逸生动而又稳健的笔墨让他惊异,也深深打动了他,爱才心切的他立即邀见了这位年轻才子。通过交谈,他倾听了王翬对艺术独特的见解。王鉴意识到,眼前这位聪慧儒雅的年轻人,在绘画方面的天赋非常难得,是位极具潜力的绘画天才,于是。他收王翬为弟子,并带回家中,亲授笔法。为不使王翬的学业中断,即将远行前,他又为王翬引荐擅长古人笔法的王时敏,使王翬的绘画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事实证明,爱才的王鉴确实具备了一双"伯乐"般的慧眼.后来,王翬果然不负他所期望,逐渐显现出高超的绘画才能和水平,曾主持绘制《南巡图》,深受康熙皇帝赞赏,并成为清代"虞山派"领袖人物,他的作品,逐渐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成为一代名家,倍受世人推崇,与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并称为清初"四王",其作品对画坛影响甚远并成为价值连城的传世之作。

    我在想,他们的相见是何等愉快,相见,一定不只是早春的这一次。荷叶青青的初夏,秋风乍起的日子,雪花飞舞的冬季,或者是皓月当空的夜晚,划一叶小船,怀揣着一份温暖的友情,穿越山山水水的距离,只为心灵的牵系和对艺术的执着。

    他们远离名利,亲近大自然,将相见时的旖旎心情,随同笔墨,融入画中。友情如同生命中的烛光,映照出诗意画卷的轻描淡写与浓墨重彩.用画笔书写人生追求,用笔墨泼洒豪迈,于画中追求人生的诗意,创造艺术的奇妙,让生命与绘画艺术完美结合,这样的境界,有多少人可以达到?这样的人生,是何等的清雅明净?这样的艺术怎能不永久流传?

    窗外的雨继续下着,我的心却被三百多年前的阳光明媚着,明媚着,温暖而感动。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周施梅 于 2011-5-29 20:32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5-27 22:02 | 只看该作者
抢了个沙发?
3#
发表于 2011-5-27 22:04 | 只看该作者
从相识到相识,这其中的过程,就是一幅美妙的画卷。
4#
发表于 2011-5-27 22:18 | 只看该作者
好久不见,正纳闷哩,原来是研究古画去了呀!
问好施梅!
很佩服写历史的姐妹们!我就不行,只会写写当下生活,自感肤浅了啦!
5#
发表于 2011-5-27 22: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周施梅 的帖子

通过对一幅古画的联想,将清代名画家的师生情谊清晰地展现给读者。
“他们远离名利,亲近大自然,将相见时的旖旎心情,随同笔墨,融入画中。友情如同生命中的烛光,映照出诗意画卷的轻描淡写与浓墨重彩.用画笔书写人生追求,用笔墨泼洒豪迈,于画中追求人生的诗意,创造艺术的奇妙,让生命与绘画艺术完美结合,这样的境界,有多少人可以达到?这样的人生,是何等的清雅明净?这样的艺术怎能不永久流传?”
    ——结尾这段尤为精彩。
    问好朋友!
6#
发表于 2011-5-28 07:13 | 只看该作者
绘画艺术,是人类借助色彩,张扬自己梦想的手段。
7#
发表于 2011-5-28 07:47 | 只看该作者
友情如同生命中的烛光,映照出诗意画卷的轻描淡写与浓墨重彩.用画笔书写人生追求,用笔墨泼洒豪迈,于画中追求人生的诗意,创造艺术的奇妙,让生命与绘画艺术完美结合,这样的境界,有多少人可以达到?这样的人生,是何等的清雅明净?这样的艺术怎能不永久流传?
   一幅画勾起了无边联想,佩服文友丰富的想象力与对画面背后友情的勾勒描绘。 :handshake :victory: 问好1
8#
发表于 2011-5-28 08:4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古代著名画家:
顾恺之、展子虔、李思训、阎立本、吴道子、王维、徐熙、黄荃、郭熙、李公麟、赵佶、马远、夏珪、黄公望、管道升、王冕、吕纪、林良、沈周、徐渭、朱耷、原济、马守真、高其佩、恽格、吴历、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华喦。共计31人。
9#
发表于 2011-5-28 10:14 | 只看该作者
这种文字第一次学习,开眼界,佩服。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0: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修玲 于 2011-5-27 22:02 发表
抢了个沙发?


欢迎修玲,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0: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修玲 于 2011-5-27 22:04 发表
从相识到相识,这其中的过程,就是一幅美妙的画卷。


是的修玲,许多过程就是回忆中的美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1: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飞花落叶 于 2011-5-27 22:18 发表
好久不见,正纳闷哩,原来是研究古画去了呀!
问好施梅!
很佩服写历史的姐妹们!我就不行,只会写写当下生活,自感肤浅了啦!


欢迎飞花光临,只是闲暇时欣赏一幅画的感悟。
谢谢飞花的问候,远握,问好。
13#
发表于 2011-5-28 11:04 | 只看该作者
天啊!你们怎么知道这么多,俺老土 长知识了!
14#
发表于 2011-5-28 11:07 | 只看该作者
施梅美术方面很有造诣呀,学习欣赏了 问候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1: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袁光熙 于 2011-5-27 22:58 发表
通过对一幅古画的联想,将清代名画家的师生情谊清晰地展现给读者。
“他们远离名利,亲近大自然,将相见时的旖旎心情,随同笔墨,融入画中。友情如同生命中的烛光,映照出诗意画卷的轻描淡写与浓墨重彩.用画笔书写 ...


谢光熙鼓励,问好,远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30 15:34 , Processed in 0.04908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