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066|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们垸里的一些事(之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21 15: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邻里间的鸡犬事
  
  太阳还没露头,晨曦笼罩着村庄。村子里一家家大门,如一只只河蚌吱吱呀呀地张开了。村头张家大门一开,一群鸡像开了闸门的洪水,呼啦啦地泻了一满院。一只黄毛公鸡,如一只鹤立于群鸡之中。它蹬着一只脚,拍打着一支翅膀,咯咯咯地叫,时而与这只母鸡相亲,时而与那只母鸡相爱。
  
  张家女人掇着一瓢谷,从屋内出来。抓把谷往地一撒,如同撒下经张金色的网。黄毛公鸡闻到撒谷声,迅疾地跳过来。时而伸脖抬头望望母鸡,时而边啄谷粒边咯咯地叫,呼母鸡来吃食。接着,一只只母鸡噗噗噗地跑了过来,围着公鸡不住地地啄谷粒。
  
  张家女人忽然停住了撒谷,眉头一闪,细声说,谁家公鸡如此胆大?放瓢拿棍,准备追撵。接着,定神一看,认出是隔壁李家的公鸡。于是,掇瓢继续撒谷。
  
  太阳露出头,霞光洒满一院。一群母鸡在公鸡的统领下,吃饱了,呼啦啦地出了院门。公鸡攸地一下,从群鸡中跳起,蹬在石头上,扇动翅膀,伸长脖子,对着闪闪霞光,两脚八八,扯开嗓门,喔喔喔地叫起来。此时,李家的一群鸡也出了院门,听到公鸡呼声,纷纷加入张家鸡群队伍。接着,黄毛公鸡领着两家的鸡群,开始在屋前屋后、山坡山洼觅食、游戏等活动。
  
  日头钻进人裤裆,李家女人收工回来。推门进院,刚刚放下农具,一只褐灰色母鸡从草房跑出来,咯嗒咯嗒地迎接她。这是那家的母鸡的呀?李家女人脑子里画出了问号。褐灰色母鸡还在咯嗒咯嗒地叫,她认出了,母鸡是隔壁张家的。从草房出来叫什么?莫不是在草房下了蛋。于是,她来到草房,在草垛里寻找。找着找着,在草垛与墙壁接触处,她惊喜地发现一窝蓝壳蛋。她伸手一摸,一只只光溜溜、热乎乎的。她抓起一只对着耳朵一摇,新鲜!没有坏!她惊喜得叫出了声。
  
  她掇着一瓢蓝壳蛋,来到张家,正遇上张家女人从菜园子回来。张家女人见李家女掇一瓢蛋,问,你这是为么事?李家女人脸笑似一朵花,回答说,这蛋是你家褐灰色母鸡我家草房下的。张家女人听罢,又惊又喜,说,难怪这段时我家鸡窝不见蓝壳蛋哩!
  
  如此,公鸡领导母鸡,不分张家李家,母鸡下蛋,也不分鸡窝姓李姓还是姓张。
  
  两家鸡一家亲,两家狗也如此。
  
  张家和李家交界处的桐树下,睡着黑白两条狗,黑狗像一垛煤,白狗像一堆雪。有位宿生人钻进张家或李家,黑狗半闭半睁的眼晴瞄到了,一翻身爬起来,像一阵旋风把一垛煤卷起似的。白狗闻到动静,也迅疾地爬起来。黑狗汪汪叫了起来,白狗跟着叫起来。黑狗闻到宿生不是坏人,不叫了,白狗立即也闭嘴了。
  
  黑狗是张家的,白狗是李家的。它们像兄弟一样,看家管事不分张家李家。天长日久了,人们搞不清那条狗姓张,那条狗姓李。黑狗在李家出进自由,白狗到张家随随便便。
  
  早饭过后,张家女人给狗喂食,轻轻一唤,黑狗到了,白狗也随即到了。女人倒一碗米饭到狗槽里,黑狗不先下口,扭头望了望白狗,见白狗动了嘴,黑狗下嘴吃起来。黑狗吃食时,两只耳朵像两只黑蝴蝶不住地飘舞;白狗吃食时,毛茸茸的尾巴不住地摇动,像风舞芦花那样好看。女主人看到了,脸上闪动着笑容。
  
  中午,李家有客人,招待客人饭菜丰盛。白狗知道,黑狗也知道。白狗钻进餐桌下吃骨头,随即黑狗也来了,它们咬得梆梆梆的响。偶尔遇到一只带肉的骨头,白狗先咬住,黑狗伸长脖子去抢咬,白狗喔喔地叫,意思是说,你不要如此,好骨头有的是。于是,黑狗退却了,等待着客人甩下好骨头。它们最终没有为一支骨头而发生争斗。女人见此,夸它们是一对好兄弟。
  
  其实,白狗与黑狗的兄弟情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建起的。它们也有不平凡的经历。
  
  张家从亲戚家捉来一只黑狗,李家从朋友家带回一只白狗。开始它们各吃各的食,各看各的家。后来,它们之间发生了三件事。
  
  一次,天黑如锅底,雷公吼叫,不住地挥着银鞭。眼看一场大雨要来临了。黑狗钻进了狗棚。白狗主人没有回家,院门锁着,白狗入不了院,进不了棚,急得在院门打转。接着,白狗钻到张家院里,在黑狗棚前徘徊,想进去,怕黑狗不愿。黑狗似乎白狗的心思,从狗棚钻进来,与白狗亲了一下脸。意思是叫白狗入棚避雨。白狗钻进了黑狗棚后,黑狗才回到棚里。风来了,雨来了。天像捅了洞似的,雨水哗啦啦往下倒。院子成了河,狗棚成了河中船。但两只狗在棚内浑身干兮兮的。
  
  这天,黑狗主人去外几天,忘记给它留食粮。黑狗饿了一天,饿得皮毛剌丫丫的,肚子干瘪得一针能穿过。第二天,黑狗饿得实在支持不住,在白狗院前打转,想进去吃狗槽内剩食。白狗看到,立即摇头摆尾,来到黑狗面前,两眼发出怜悯光芒。黑狗知其意,立即跑去吞虎咽地吃起来。之后,每到主人喂食时,黑狗总是与白狗一道进餐。黑狗主人回来,见白狗肚子鼓胀胀的,皮毛光溜溜的,满心欢喜。
  
  一个冬夜,天黑漆漆,村里死一般寂静。有个贼子摸着黑,摸到了张家,敲开了院门和大门,准备偷鸡。黑狗这时,不知咋的,躺在棚内睡着了。白狗却闻到声响,它从狗棚钻出来,跳出李家院门,来到张家院门口,两眼像颗蓝宝石,闪着蓝幽幽光,对着贼子汪汪叫起来。此时,黑狗被惊醒,立即从棚里跳出来,汪汪地猛叫起来。两只狗狂叫,惊动了主人。主人翻身起床,追撵贼子。主人见此,对两条狗称赞不已。
  
  三件事使它们懂得互相帮助的意义,认识到团结的力量,三件事使它们成为亲密的兄弟。
  
  日久天长,张李两家人如同牙与舌也有相碰的。但矛盾发生时,他们两家人都会想到,两家的鸡、两家狗能和睦相处,人岂不能?想到此,两家矛盾要不多久就化解了,和好如故。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山野农夫 于 2011-7-21 15:29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7-21 15:54 | 只看该作者
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让人如临其境。
3#
发表于 2011-7-21 16:08 | 只看该作者
读来饶有情趣,很好!
4#
发表于 2011-7-21 16: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山野农夫 的帖子

  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5#
 楼主| 发表于 2011-7-21 18: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薛暮冬 于 2011-7-21 15:54 发表
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让人如临其境。

谢谢首评!
6#
 楼主| 发表于 2011-7-21 22: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刘彦林 于 2011-7-21 16:08 发表
读来饶有情趣,很好!

谢谢点评!
7#
 楼主| 发表于 2011-7-21 22: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潇湘渔父 于 2011-7-21 16:19 发表
  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谢谢点评!
8#
发表于 2011-7-22 09:50 | 只看该作者
那些比喻真好,生动又贴切。
9#
发表于 2011-7-22 10:19 | 只看该作者
但矛盾发生时,他们两家人都会想到,两家的鸡、两家狗能和睦相处,人岂不能?想到此,两家矛盾要不多久就化解了,和好如故。

   以小寓大,以动物反衬人心。颇有见地,学习问好!
10#
发表于 2011-7-22 10:31 | 只看该作者
浓郁的乡村气息,学习问好!
11#
发表于 2011-7-22 14:26 | 只看该作者
两家鸡和狗的故事是那样的真实生动感人,充满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和深刻的人生哲理。看着看着,连读者也分不清,哪只是张家鸡,哪条是李家狗了。
“三件事使它们懂得互相帮助的意义,认识到团结的力量,三件事使它们成为亲密的兄弟。”
“两家的鸡、两家狗能和睦相处,人岂不能?想到此,两家矛盾要不多久就化解了,和好如故。”
    ——结尾深化和点明了主题
   问好朋友!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17: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阳神 于 2011-7-21 19:56 发表
生活气息,质朴深厚。

谢谢点评!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7-23 08: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洛风 于 2011-7-22 09:50 发表
那些比喻真好,生动又贴切。

谢谢点评!
14#
发表于 2011-7-23 10: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薛暮冬 的帖子

的确如此。这些洋溢着乡土意味的文字,读来是种享受!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7-23 16: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1-7-22 10:19 发表
但矛盾发生时,他们两家人都会想到,两家的鸡、两家狗能和睦相处,人岂不能?想到此,两家矛盾要不多久就化解了,和好如故。

   以小寓大,以动物反衬人心。颇有见地,学习问好!

谢谢点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9 02:45 , Processed in 0.07947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