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96|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馒头、花生与队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21 2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馒头、花生与队长
  
  关于馒头的记忆,印刻最深刻的莫过于张队长和他的女人。我从有限的记忆里,挖空心思地搜罗一遍,记得那年冬季,我哭天抹泪地满村子找母亲,父亲对我的执拗正无可奈何,张队长的女人走过来,她笑咪咪地抚了一下我的头,变魔术般地从口袋里摸出半个馒头。馒头很白,散发着特有的芳香。现在想来就有些奇怪,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懂事后,从没经历过饥寒交迫的年代,何以就对馒头有着特殊的感觉呢?我所在的农场并不缺吃,我记得儿时的伙伴丽儿娘曾唠叨说她之前曾在机械厂工作,后来义无反顾地放弃大好前程而下队劳作,目的就是能够混个肚儿圆圆:澡堂子一样的大锅,舀起满满一铁马勺子的红薯二浆,顺锅淌下,就烙出铜钱厚的二浆饼,用大铁铲子哧啦啦划开,每人碗里就得到沉甸甸的一块……
  
  后来想想确也是了,对于二浆馍我倒有些熟悉,那时已经没有大锅饭了,队里加工红薯粉条剩下的二浆水,每天分到各户(也就是现在我们吃的浆面条沉淀的那种浆),摊出的馍黑黑的,酸酸的,母亲说:提起那个二浆馍胃里就直冒酸泡泡。
  
  细粮倒也不缺的,只是每月分到各户的粮食并不全面,要么是一袋面粉,要么是一袋大米。反正就是公家分啥咱吃啥,因此在我的记忆里,要么一整月吃米饭,要么一整月吃面条蒸馒头。那一年,我记得一直都在吃米饭,而馒头的记忆,仿佛在食谱里被抹去了痕迹。
  
  记得那天我吃完张队长女人递给我的那半个馒头,意犹未尽。我狗儿一般跟在她后边,期待她能洞穿我的心思。她拍拍刚装馒头的空贬口袋,表示里面什么都没有了。我的眼泪便又淌下来。她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低下头对我小声嘀咕了一声,无外乎就是让我别作声,下次蒸馒头,一定再给我捎一块。之后在我零星的记忆里,我还依稀记得她家的灶台滋滋地冒着热气,灶台旁边的案子上,放着刚出锅的冒着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馒头。她递给我一个小馒头,要我慢慢吃,生怕我一口吞下,就会伸手要第二个。我手里捧着那个宝贝似的馒头,去到被人看不到的场子里去,一小口一小口地细品,生怕一不小心就被肚子里的馋虫掏空……
  
  后来的日子,我仿佛还吃到过她递到我手心里的落花生。那可是稀罕物,女人们绵羊一般围着火炉旁,边听队长讲话边噼噼啪啪地剥花生壳,这是个天阴下小雪的日子,孩子们是禁止近前的,就怕一不小心被他们贪着偷吃。我在仓库的墙根处玩耍,拨下枯了的蒿草,支起几块砖瓦烧“咕嘟嘟”。张队长的女人瞧我忙碌的样子,趁人不注意朝我手里塞了一把落花生。我喜得什么似的,立即丢掉正忙着的游戏,心里说不出对她的感激。她总是对我笑容可掬,我家姐夫在百里之遥的矿山工作,总是趁着拉矿石的大汽车捎回一大堆松枝烧柴。卸车的时候,就有管牲口的光棍汉们拿着个玻璃瓶,说是接一瓶汽油,装打火机,柴油也行,晚上点油灯。张队长跟他的女人就围着柴禾转,用商量的口气说能不能均给他们几捆啊,这天总下雨,柴草都被淋湿了……母亲碍不过面子,说是孩子们孝敬的,你拿去烧吧。张队长就开始抱松枝,抱过一捆又一捆,然后冲着母亲说:过过秤吧,算算多少钱。
  
  母亲当然不好意思要张队长的钱,虽然姐姐也曾私底下说,这柴可是咱掏钱买的,虽便宜,但终究也有该给个本钱吧。母亲咂咂嘴,说是乡里乡亲,不可论真的。好在第二年秋收,队里挖落花生的时候,我撑开肚皮吃了个够,而队长跟他的女人也都装做没看见,这事如搁在别的孩子身上,可是要遭到吆喝的。
  
  对花生的记忆虽说清晰,可我天真的童年一直都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同样是一个农场的人,张队长家的厨房何以就能有喧气腾腾的香馒头?为此我曾问母亲,母亲说人家是队长,什么都有的吃。于是我便对张队长生出十二分的敬意,因为张队长终归是有权的,至少别人家里吃不到的东西,他家里就有。记得有一次加夜班聚餐,父亲被张队长叫去大伙房帮厨,父亲卖力地在阔大的面板上和面,做成一个个面剂,一排排码进蒸笼后,他顺手扯下一砣面,放火里烧烤,不一会儿那面团就变得焦黄焦黄,并散发出诱人的奇香。我兴奋得不行,眼巴巴瞧着那面团被父亲夹在火钳上翻来覆去地烧烤到熟透,未待凉却,我便狼吞虎咽地吃下。张队长很大度地说:孩子来厨房你就让她多吃些。父亲倒有些难为情起来:惯得都没个样子了,处处不招人待见。
  
  虽然张队长跟她的女人在我的记忆里一直都很美好,然而他两口子在村子里的口碑却并不好,所到之处总是被人指指点点。张队长身材瘦小,满脸的皱褶,活像电影里苦大仇深的贫下中农。他的女人却膘肥体壮,说话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张队长在她跟前从来就是低眉顺眼的。大家私底下议论说,队里的活计怎么个干法,其实都是女人在被窝里就安排好了的,而张队长充其量不过是一个传达她意思的敲钟人。都说张队长是靠他家女人的屁股爬上来的,没他女人就没他的今天。村里的几个喂牲口的老光棍没事叼着烟袋说诨话的时候,最爱说的就是新调来的场长又钻进张队长的被窝里了,女人洗得干净净等着呢,更有意思的是,大家都说张队长是默认了自家女人跟场长干那事的,说他经常的“职责”就是在门口帮着屋内被窝里的两个人望风,别让闲人一不小心就闯了进去。这样说的时候几个老光棍们就流着哈喇子不怀好意地笑上一阵子,那些个经常拿玻璃瓶子接汽油的光棍们还酸酸地吵囔着说要去捉奸,怎么个捉法呢,大家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最终说一声:去毬的吧!便一轰而散。
  
  离开家乡很多年了,对于馒头的热爱,早已成为童年里的一段回味幸福甜蜜的历史。那天我去超市,看到码成小山似的刚出锅的喧腾腾精致致的馒头,却是无人问津,馒头的旁边,码着五颜六色的杂粮小馒头,就像我儿时记忆里的驴屎蛋,却被人们争抢着。花生也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了,精制的五香花生整整齐齐地码在那里,懒洋洋地拿起一袋,再放下。偶尔在街上闲逛的时候也能碰到张队长,胳膊上跨着一个柳条筐,筐里装着煮熟的苞米,来引诱人们的食欲,旋即被人群包围。的确,这些年,人们好像都患了厌食症,不新鲜的也都不想吃了。一如当年的我,其实并不是很饥饿,却怀着对那些不容易到手的食物,显示出狼吞虎咽的模样,仔细想来,却是人生路上厚味浓重的一抹艳丽的色彩。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李修玲 于 2011-7-22 09:08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7-21 20:42 | 只看该作者
先坐沙发,吃花生馒头,看队长是啥样的队长。
3#
发表于 2011-7-21 20:46 | 只看该作者
文章会让你感慨,  队长会让你失望

   问好两位老师
4#
发表于 2011-7-21 21: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王兆甫 于 2011-7-21 20:46 发表
文章会让你感慨,  队长会让你失望

   问好两位老师


文章让我了解了怎样吃到馒头。队长没看见,倒是队长媳妇不但没让我失望,还挺好的。
5#
 楼主| 发表于 2011-7-21 21:25 | 只看该作者
有机会的话就来我这里做客吧,我请大家吃馒头。
6#
发表于 2011-7-21 21:28 | 只看该作者
乡村里的大事小情,总是既看生面又看佛面,真里有假,假里有真,云山雾罩,别看大多是一个老祖宗的后裔,甚至没出五服,却是为了蝇头小利,勾心斗角,让人弄不太真切。呵呵,三个人就构成模糊元素,何况成千上百人一个村里住着呢。
7#
发表于 2011-7-21 21:36 | 只看该作者
那些年代,那些故事,娓娓道来的文字后面,是隐隐约约的不同人生。

[ 本帖最后由 洛风 于 2011-7-21 21:41 编辑 ]
8#
发表于 2011-7-22 08:36 | 只看该作者
很有同感,小时候也最想吃馒头。
9#
发表于 2011-7-22 10:33 | 只看该作者
卸车的时候,就有管牲口的光棍汉们拿着个玻璃瓶,说是接一瓶汽油,装打火机,柴油也行,晚上点油灯。

   看来修玲对原来的乡村生活特别熟稔,信手拈来就是一串足可勾起人回味与咀嚼的乡村记忆。雪白的馒头、香喷喷的花生米是那个时代孩子们最大的向往与追求。对张队长及其妻子刻画逼真、生动、饱满,张妻着墨不多,但寥寥数语却有一种力透纸背的感觉……这样的文章读来亲切、随和而感人!拜读,问好遥远的朋友!祝福快乐!
10#
发表于 2011-7-22 10:35 | 只看该作者
真切的乡村生活,悠然回到过去。学习,问好修玲!
11#
发表于 2011-7-22 11: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李修玲 的帖子

  未曾想修龄女士也会写这种充满乡土气息的东西,读来还很有乡土气。这种别具一格或许表明你要改弦更张了吧。
12#
发表于 2011-7-22 14:09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喜欢花生,炒的,煮的都爱吃。小时候老说那个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
我们这里很少种小麦,常年吃大米,叫馒头馍馍,一般人家都不会蒸,吃面食仅限于手擀面。
每次看你的乡土散文,都有看小说的感觉。
13#
发表于 2011-7-22 14:47 | 只看该作者
作者写历史故事,是那样的挥洒自如,想不到写起现实生活中的农村,也是那样的驾轻就熟,充分显示了作者的写作功力。这篇文章从吃馒头和花生谈起,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特点和形形色色的人物,张队长和他女人,村民要汽油,讲家长里短,“冲烂壳子”之类的事,我当知青时也常常见到。足见其写作的真实性。
       问好修玲朋友!
14#
发表于 2011-7-22 17:02 | 只看该作者
平实的叙述下面另有风生水起的精彩气息,好!
15#
发表于 2011-7-22 18:45 | 只看该作者
实力派写手的笔力,欣赏。问好玲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9 02:39 , Processed in 0.05723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