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62|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乡情长廊9:沉默的农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30 14: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夏末的午后,爹坐在院坝里的竹椅上编背篓,竹椅早失去了绿意盎然的蓬勃青春,颜色灰黄。有的地方,因为跟织物无以数计的亲密接触,连那点灰黄也失去了,成了灰白,见证着时光的流逝和竹椅的功勋。就像树影斑驳里爹的头发,已没有了青春的黝黑,和竹椅一样地灰白。

    猪在猪圈里酣睡,娘养的那只母鸡,悠闲地在枝叶葱郁的柚子树下踱着方步。它的娃娃们叽叽喳喳地跟在妈妈后面,一会儿东边刨抛,一会儿西边刨刨。蝉在梨树上,懒洋洋地唱着爹听不懂的爵士乐,催眠着园子里的虫子、竹林里的鸟儿。老屋的阁楼下,一捆捆柴禾安静地倚靠在板壁上,鲜红的辣椒,挂在窗户边,两个绒毛飞白的大冬瓜,滚圆的身子,靠在老屋地基的青砖上。

    老屋斑驳的板壁,只新换的堂屋两扇大门漆过桐油不久,新鲜而光亮,在午后的灼热里,散发着桐油的清香。大门旁边的板壁,早已看不清木质的本色,被日月与风雨冲刷成了条条灰白,我用燃烧过的柴火棍涂鸦的蓝天、白云、小草、花朵。模糊成点点斑驳的黑点。

    一把生了锈的小镰刀,躺在堂屋西南角的角落里,无人理睬。

    娘正在腌制泡菜。

    十几年前,这把小镰刀,肯定不会孤独地躺在角落里,它一定在稻谷金黄田野里、籽粒饱满的油菜地里。一群妇女在前面飞快地挥动镰刀,四个彪悍的汉子,跟在后面,不时弯腰抱起妇女们平放在地上的束束稻秧,高高扬起,“嗨”地一声,重重地敲在打谷箱的边缘木板上,“嗨嗨”的喊声,和“哃哃”的响声映彻山河。晶亮的汗珠,从妇女们的脸上,滑落到田里,汉子们光着膀子、汗水顺着脊背淌下来,和妇女们的汗水一起,滋润着沃土明年的希望。娃娃们在田里,边玩儿边拣拾着稻穗。拣到一大把,骄傲地递到汉子们的手里,脆生生地喊一声“爹,给”。金黄的谷粒在打谷箱里越累越多,大半箱的时候,汉子们掏出一支廉价的烟叼在嘴里,坐在田边稍事歇息,妇女们放下手中的镰刀,将打谷箱里的秧秸拣出来,把谷粒装进背篓和箩筐。直到将各自的 背篓和箩筐装满,才踩着夕阳回家。

    娘是割稻谷的好手,寨子里谁家秋收,都少不了娘,娘的镰刀,从来都磨得雪亮。幼年的我,趁娘休息,拿在手里学娘去割稻,稻谷没割下来,手上割了个大口,至今伤疤犹在。

    爹补了又补的雨靴歪倒在杂物间。爹的蓑衣和斗笠,挂在杂物间的板壁上,流年掠过。蓑衣和斗笠,都是爹亲自编的。爹曾批着蓑衣,戴着斗笠,提着马灯,一条田埂一条田埂地走过,去秧田看水,怕几天未停的大雨淹了他新插的秧苗。

    老黄牛是爹最知心的伙伴,三年前的一个风雨交加之夜,静静地闭上了眼睛。老黄牛太老了,老得连走进父亲为它新盖在半坡上的牛棚都费劲儿。它死的那天晚上,爹像是有心灵感应,半夜睡不着爬起来去看牛棚,老黄牛大概也只等着爹去,看见爹打开牛棚的门,蹲在它身边,像往日一样,抚摸着它的头,眼角流下一行眼泪,才咽下最后一口气儿。爹的眼泪,也一行一行地落在牛棚新铺的干爽的稻草上。爹一定想起了很久以前和老黄牛亲密无间的岁月,老黄牛在前面,爹在后面,把着犁铧,一声吆喝,半个时辰,一块地儿,就翻了新。只等着娘撒下油菜籽。老黄牛死了之后,爹很久没有摸过犁铧了,近边的地交给了别人代种,远地方,甩了荒,只留下几亩水田,自己种着,每到春秋,雇人犁田。

    犁铧歪歪地靠在杂物间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和镰刀一样,失去了青春光亮的朝气。

    爹在院坝里的背影有些佝偻的落寞。土家寨子里,耕田种地的好手六伯两年前去世了。六伯有五个儿子,前些年,都是庄稼地里的好手。六伯就像个指挥官,每天早晨吩咐儿子媳妇,今天谁干啥干啥。六伯家的杂物间很大,里面放满了农具:挖锄、薅锄、镰刀、背篓、蓑衣、斗笠、连砍柴刀都大大小小好几把。最小的孙女也特意给配了一把小锄头,跟着幺儿媳妇,装模作样学挖土。六伯一吩咐,保管这些农具一个都不会闲着,各得其所。可这样的光景没持续几年,脑瓜灵活的老五,自从跟着在县城承包建筑的娘家哥哥进了一回城,就再也唤不回来了,先学了泥瓦匠,后自己分立出来也搞起了承包,连带给一些靠种柑橘富起来的乡村盖砖房。发了,在城里买了房,把儿子媳妇都接了过去。老四也跟着借光,帮衬弟弟去了。随后,老三、老二的媳妇儿跟着从广东打工回来的娘家妹妹去了广东。老三、老二毛了:这哪行,媳妇儿眼看着不是要飞了吗,也急急火火地跟了去,甭管苦累,反正总比家里那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过得舒坦。几年没回来,好不容易回来一次,还是为了接儿子。老大犯难了,要说这老大,条件最好,娘家小姨子兰,生得水灵,20岁的丫头,嫁了一个花甲之年的来广东办企业的香港人。香港人在香港有家,不常来内地,只一周转上一趟。不过,对水灵灵的兰倒也不错,虽没给正式名分,却给了一个工厂。姐姐姐夫过去,自然薄待不了。老大疼爹,不想去,老大媳妇儿不干:不去是吧,离。老大没法,只好依顺媳妇儿。

    勤俭能干的六伯给儿子们结婚前一人盖起了三间瓦房。儿子们走后,六伯一人守着好些间空落落的屋子,常常在太阳下搬把竹椅,坐在杂物间门前的太阳底下发呆,全没了精干模样。花白的头发,耷拉的肌肉,闭着一双没有笑容的眼睛。偶尔,六伯会把那些农具一件一件地从杂物间拿出来,放到自己身边。他知道:哪个是老二用的,哪个是老三用的,哪个,是小孙女拿来玩儿的。

    六伯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在场,两天之后,才由找他喝小酒的七叔发现躺在杂物间稻草上的六伯,六伯的手上,握着一叠没有取出的汇款单。原来六伯,一直在放农具的杂物间铺了稻草睡觉。

    六伯死后两年里,寨子里的年轻人,基本走光,怕老娘老爹在山上生活不方便,陆续搬下了山。山上,只剩了零星几家。山上的地,大部分都甩了荒。茅草生得比人还高。五年前?十年前?山上还是玉米满山、花生满地。爹和娘在犹豫,搬还是不搬。娘舍不得她的菜园子,爹呢,舍不得老屋旁边的青竹林,还有他的杂物间。弟弟----他唯一的远在北京的儿子,也和很多走出山外的年轻人一样跟他说过很多遍:地不要种了。然后,每月邮回一张薄薄的没有温度的纸片。

    一个背篓,在爹的手上渐显雏形。娘,刚把泡菜坛子扣进石盘里。

   
2#
发表于 2011-7-30 15:31 | 只看该作者
占地方先:)

锄头伸着脖子挂在房梁上,?头依靠在山墙,母亲用的针线簸箩里,有一枚小小的铜质顶针,在闪闪发光。父亲的梨花,在院子的一角,回忆泥土的芳香,和牛的哞叫。远远山的山梁上,今年的稻谷是否已经孕穗,一株株向秋天张望。
母亲来了,母亲走了。母亲放不下她的纺车和针线簸箩。纺车是纺棉的,洁白的丝线,嘤嘤咛咛,一丝丝渐渐拉长,就像母亲看不见的远方;针线簸箩是缝补时光的,那么多悠长的旧时光,被母亲一针一线,密密连缀在一起,就能看见我们小时候的模样了。
有一点点愧疚,很多事不在计划之中。也好吧,总算想着,像一场掠过心间轻轻的风,飘渺但温柔,多像母亲慈祥的眼神。
能陪伴岁月的,是爱。能与爱相伴的,是长长短短的岁月。那些沉默的农具,有的已经飞向远方,有的还在故乡徘徊,你能听懂他们真切的私语么?曾几何时,一次次耕耘在我们的心之家园,曾几何时,替我们打开黎明的晨曦。
走吧,没有泪水与痛,没有时间凋零的忧伤。我们和农具,爱已深入骨髓。

[ 本帖最后由 宋长征 于 2011-8-1 13:24 编辑 ]
3#
发表于 2011-7-30 17:38 | 只看该作者
村庄里已没有多少人家了,而那些曾经其乐融融的日子,早已走进岁月深处,不复存在。可怜的六伯,那头相依相伴的老黄牛该是幸福的。
4#
发表于 2011-7-30 17:41 | 只看该作者

我家的枣子

牵引回家的诱惑。

IMG1453A.jpg (153.44 KB, 下载次数: 232)

IMG1453A.jpg
5#
发表于 2011-7-30 17:45 | 只看该作者
乡间的农具,大多因为农机具的普及而荒废了。砸坷垃的榔头;耪地的锄头;耩地的木楼等等,都摇身变作了文物。
6#
发表于 2011-7-30 17:53 | 只看该作者
乡村农具,一件件鲜活的记忆,人和事交融,乡村的一幅自然图腾。
7#
发表于 2011-7-30 19:10 | 只看该作者
把对农具的描述融进一个个的情节和场景中,别具一格,印象深刻。
8#
发表于 2011-7-30 20:48 | 只看该作者
读晰子的文字总能让人在宁静里找到最质朴自然的感觉,农具的消失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远去,包括那些人和事。问好!
9#
发表于 2011-7-30 22:16 | 只看该作者
沉默的农具:

10#
发表于 2011-7-31 09:42 | 只看该作者
沉默的农具渲染着浓浓的乡情,在作者精到细致的描写中,一次次地梦回到乡间邻里,也许景物不会那么一致,但情却是那么相似。或许这是一个个出走的村姑们心中埋藏中的梦吧。祝好!
11#
发表于 2011-7-31 17:29 | 只看该作者
冷的字别致而美好,欣赏。
12#
发表于 2011-7-31 21:25 | 只看该作者
一件件退出劳动舞台的农具,引起了一串串往昔的温馨回忆。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农具必将退出历史。作者对农村生活十分熟悉,保留着对家乡农村质朴的感情。文字舒展流畅,深情细致。
        问好朋友!
13#
发表于 2011-8-1 08:35 | 只看该作者
细腻的笔触,细密的情思,从小处着手,表现当今农民工进军城市之后,乡村的荒芜镜像,和留守在乡村的老人之状态。问好晰子。
14#
发表于 2011-8-1 10:33 | 只看该作者
继续欣赏冷才女关于乡情的系列文章。问好才女!
15#
发表于 2011-8-1 15:48 | 只看该作者
那些和土地休戚相关的事物与人,都显示出生命的美丽光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30 15:36 , Processed in 0.57212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