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259|回复: 5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秦淮河畔的浅吟低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4 22: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不曾到过南京,更未曾去闻名古今的秦淮河畔走一走,划一艘小船,在秦淮河里观看两岸的景色,这未免有些遗憾。我却常会在不经意间,隐约听见来自秦淮河畔的浅吟低唱。

    每当这种浅吟低唱隐约传来,我的眼前会浮现出一幅情景:薄霭和微漪里,轻轻划浆搅起的水声,沿着秦淮河畔两岸响着,散落在桃红柳绿的小巷。幽暗昏黄的灯光透出小窗,窗内莺语般的吟诵旋即飘出窗外,落在波光粼粼的秦淮河里了。
被称为“秦淮八艳”的八个女子的吟诵随波流转,至今余音袅袅。她们的身影,曾随着秦淮河畔两岸婀娜的柳条和娇艳的桃花倒影在秦淮河中,成为历史上的一道风景。

    想那秦淮河的极盛时光里,宽阔的河上,华丽精美的画舫在水上行驶着,荡漾的水与灯月交辉,融合了多少人的痴梦!笙歌彻夜的秦淮河上又有着怎样浓烈的脂粉气息!八个被逼上青楼的女子,浮沉挣扎的生活里,在秦淮河边留下的不是哀怨的叹息,却是千古传诵的诗句和佳话。出身卑微的她们不仅拥有美貌才情,心又是高傲纯洁的,她们的轶事佳话和文采横溢的诗稿被岁月的烟雨蒙上一层神秘和美丽,世人常常于历史河流的这端,遥望那彼岸的风景。

    气质高雅,才色并茂的八艳之一柳如是,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后又称河东君蘼芜君。她聪慧美丽和才气过人。她写出的诗句清丽温婉,这多少与住在名为“绛云楼”和“红豆馆”的诗意地方有关吧?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明明是春天的来临,却又是那么凄冷,分明是失意女子心中的凄凉意!无论身处高贵或卑微,再有才情的女子,心中也是渴望爱情的,柳如是也不例外。尽管她最终嫁的不是青年才俊,而是年过半百的的钱谦益,但钱谦益并非等闲之辈。钱谦益不仅是诗坛的盟主之一,还是东林党首领,官至礼部侍郎,再加上钱谦益对柳如是的欣赏和爱护,她的感情总算有了寄托,生活也从此温馨安稳。

    受她影响、终于看淡世事的钱谦益与她一起度过的清净田园生活,颇符合柳如是的心境。钱谦益入狱后,心急如焚的柳如是,病中积极为营救钱谦益努力,直到将其救出,又尽全力资助慰劳抗清义军,做了一个让有些男子也莫及的举动,多少清洗了些钱谦益降清举动的罪名。在钱谦益死后,为了保护钱家产业,竟用缕帛结项自尽。一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让人叹服。而今,闻听到的年轻女子嫁了年长男子,很少是因为对方是否具有才华,多是为利益。


   为生活所迫沦为青楼女子是不幸的,而“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无疑又是幸运的,最终嫁给了明末四才子之一冒辟疆。年轻俊美风流倜傥的冒辟疆是众多追逐董小宛的名公豪绅之一,董小宛对他又是一见倾心。嫁给如意君郎,即使是做一名小妾,董小宛也是满足的。相识,相爱,到成为眷属,这是一条多么通顺的爱情与婚姻之路!美丽多才的董小宛又是那么乖巧,竟让冒辟疆的老母和妻子都对她那么喜爱,在古代明争暗斗的大家庭这是很少见的,可见她是多么聪慧和贤淑。她不仅是冒辟疆的小妾,更是他的知音。陪他吟诗作画,抄写书信诗稿,抚琴解忧,赏花品茗,给他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以至于冒辟疆说“自己一生的清福都在和小宛共同生活的九年中享尽”这也算是对一个女子极为肯定的赞赏之语吧?

    时光就在赏月品茗,吟诗作画中慢慢流逝着,这如仙的生活是在物质基础上的精神升华。将粗茶淡饭也做得精致可口,平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吟出的诗是清丽婉约的,写出的字是俊雅的,绘出的画是动人的,做出的饭菜亦是可口的。做女人做到这个份上,不说是极品也该是上品了。夫唱妇随,从一而终,在乱世中相伴的九年时光虽然短暂,不仅冒辟疆感觉幸福,也是董小宛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了


    我时常想,喜欢李贺诗句“月漉漉,波烟玉”的董小宛,为这句动人的诗句所感染,常在风清月朗之夜寻那一片皎洁的月光时,该是一幅怎样幽雅的情景。赏月,于树影婆娑的庭院,月华映窗的午夜,月渐西斜下沉时的依窗眺望。。。。。。总是难舍,那一抹清辉,那一份淡雅的诗意。现在的人们忙碌于名利,还有那样一份闲情逸致去寻觅与物质无关的景象吗?又有多少人在锦衣玉食的优越环境里,存有一份淡泊宁静的心情,因圆月变为残月减了清辉而伤心,为一弯瘦月逐渐圆满而喜悦?更何况那些为生存奔忙人,为名利所累,是很难有赏月的雅兴了。

       昔日的秦淮河畔,风景一定不仅仅是一两处,细细探究,两岸深处,还会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景色,只是有些已被匆匆的岁月掩埋罢了,就像蒙了尘的画,被掩盖了其美丽。

     如今的秦淮河畔又有着怎样的风景?华灯初上的夜晚,灯红酒绿的嬉笑喧嚣声里,“秦淮八艳”的浅吟低唱还能被人们注意吗?即使听见,人们还会为此伫足聆听吗?能够领会到那份对爱情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心情吗?人们还会记得大难临头时丝毫没有退缩,反倒不惜性命来保全丈夫一份家产的柳如是吗?

    我相信,人们眼里的“秦淮八艳”,艳的一定不仅仅是指容貌,更多的是因其出众的才情。她们挣扎在尘世的污泥里,又从中开出圣洁的花,让人观之欣赏叹服。她们,就是朵朵奇葩,清丽温婉地开在历史中。读着那些诗句,倾佩之际,我常想,她们不仅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期盼融入了文字,也将满腹的辛酸和忧愁托付笔墨,才会写出那般动人的诗句,并非是空乏的“为赋诗词强说愁”,而是如“出泥污而不染”的荷在风中吟唱着自己的心事。

    时光飞逝,滚滚红尘中,有些声音早已失传。那么,来自“秦淮八艳”的声音呢?或许她们的浅吟低唱并没有湮灭,反倒随着秦淮河的涌动奔流愈加清晰了。但愿她们书写出的旖旎风景,如山间清澈的溪水,天边洁白的云朵,云间歌唱的百灵鸟,初生的明月,林中的清风
再次重新显现昔日的光彩,涤荡世人心灵的尘埃。

     夜,多想于皎洁的月光下,乘一叶梦的小船,穿过蒙蒙夜色,在秦淮河波光粼粼的水上,慢摇船桨。那些浅吟低唱随波而起,合着波声阵阵,落在两岸河畔,引领我去找寻那些不曾看过的秦淮河畔风光。。。。。。






[music]http://www.jlshy.cn/200843036020797.mp3[/music]
[/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周施梅 于 2011-8-5 07:11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8-4 22:32 | 只看该作者
秦淮河畔的轻吟浅唱,从一个层面描写了两个青楼才女命运,突出了她们的才情与品质,布局端稳,问好。
3#
发表于 2011-8-4 22:35 | 只看该作者
一篇因懂得而生出的好文字,穿越时光的剪影去想象前朝往事,略去她们的苦难,只剩下动人的篇章。不过如今的秦淮河倒不如去想象的好了,不去也罢,心中存着多少美好的情结,一切因懂得而催生的情绪,留在心中,与你,与我,与他共享。
4#
发表于 2011-8-4 23:26 | 只看该作者
——好久没有来这里了。发了一篇文章之后,便看了梅的这篇秦淮河畔的低吟--给人以无限的想像和思绪。因为存在,所以美好;因为懂得,所以珍惜。
5#
发表于 2011-8-5 00:18 | 只看该作者
我相信,人们眼里的“秦淮八艳”,艳的一定不仅仅是指容貌,更多的是因其出众的才情。她们挣扎在尘世的污泥里,又从中开出圣洁的花,让人观之欣赏叹服。她们,就是朵朵奇葩,清丽温婉地开在历史中。


初荷,初心-------都是美好的字眼,却是无法停留的美.美尽在消磨中.学习美文
6#
发表于 2011-8-5 07:52 | 只看该作者
秦淮河风光:

7#
发表于 2011-8-5 07:53 | 只看该作者
秦淮河风光:

8#
发表于 2011-8-5 07:54 | 只看该作者
秦淮河放光:



[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1-8-5 17:06 编辑 ]
9#
发表于 2011-8-5 08:20 | 只看该作者
风光的背后,流淌着丽人泪。婉约文字,让人感慨不已。问好!
10#
发表于 2011-8-5 10:29 | 只看该作者
时光流淌中的深情回顾,历史烟云中包含的文化风情之美。
11#
发表于 2011-8-5 10:50 | 只看该作者
作者没有到过秦淮河,但对秦淮河的历史了如指掌,文章优美流畅,词汇丰富,应用得当。引用的诗词,展现了较深的文学功底。配的音乐使文章增色。
    正如季老师所演:“风光的背后,流淌着丽人泪。婉约文字,让人感慨不已。”:victory:
    高版的照片展示了当今秦淮河的风采。
    问好朋友。
12#
发表于 2011-8-5 10:58 | 只看该作者
在优美的乐曲声中,与周老师一起畅游秦淮河!
13#
发表于 2011-8-5 11:50 | 只看该作者
我在秦淮河的浆声灯影里,品味这每一处字句的丰盈。
14#
发表于 2011-8-5 16:15 | 只看该作者
文笔写出了个性和风格,欣赏!
15#
发表于 2011-8-5 19:16 | 只看该作者
梅的字,温婉而细腻,是我喜欢的。
不过,不知道梅有没有很仔细地读过冒的那本写给董小宛的书。其实在书中,透出很多信息。就是因为那些信息的透露,我觉得董小宛不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9 01:27 , Processed in 0.05131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