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85|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随笔三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11 16: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笔三则


  近日来,断断续续读陈丹青的书《与陈丹青交谈》,实觉有趣。对他“为文有趣”的感觉最早来自于他在纪念鲁迅先生的大会上的一次讲演。那次讲演的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日读的《与陈丹青交谈》一书主要是关于艺术话题。每当读者来信谈及一个很严肃的很理论的有关艺术的话题时,我也正想听听他的见解,可他对那种貌似宏大的话题有抵触吧,他会机敏地闪开,很讨巧地丢下几枚有趣的珠贝,用他惯常的趣话回应过去,竟然有滴水不漏的奇效。而我也居然被这些讨巧的趣味所吸引,连续读了他几本书。也许,因为我无论做事还是作文,经常性地放不下架子,搞得自己很累。陈丹青的文章倒是让我领略了放下架子的妙处。专心做事,不必在意架子的好看与否,或许这样更从容些。



  总有人说民国女子的好。就我知道的民国女子,如张爱玲、萧红、石评梅、林徽因、冰心这般有名气的,自然才情与美丽集于一身。无论性格如何迥异,但神情却都带有民国的味道。其实,民国的味道是什么样子?我也不知道,但我以为就是这样。这些名气响的女子有民国的范儿,那些普通的女子呢?我在读陈丹青《多余的素材》一书时找到了答案。书中有一张照片,齐齐十一个女子,个个纯净温婉,看了真让人赏心悦目。微笑挂在脸上,不夸张,不过分,不拒绝。真是奇怪极了。当下的美女也不少,但很少能看到这样的面容和神态。现在的女子个个都风情万种的样子,简直机灵的过分。要不就是一种自暴自弃的风尘女子态度,实在是让人无言。



  历史究竟是谁创造的?群众创造了历史,也许有一定道理。但,历史却不是为群众而写的。历史都是为精英而写,为政治家而写,甚至为大奸大恶之人而写。所以,读史让人越读越不明白。


  古往今来,所有的道具都凭借一幕幕历史剧而存在,而消逝。在历史的舞台上,那些鲜活的主角上天入地,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台下欢呼声如潮涌。战乱中,四散逃难的人群,遍野的荒凉,燃烧的废墟,还有那如潮涌的欢呼,这一切便都成为了背景。这些背景同时也都是道具。


  大多数人都是作为背景而存在,真正从背景上脱颖而出者是极少数。这极少数手握道具的人,上演的一切历史,在现在的人看来也仿佛成了游戏。一将功成万骨枯,曾经的血腥慢慢淡化,于是血腥也成了精彩的游戏。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常常会在这些地方走失,要么是因为误读,要么是因为书本身就是道具。假设一下,道具还原成生活的本来样子,是不是发现历史要有趣得多?





[/copyright]
2#
发表于 2011-9-13 08:19 | 只看该作者
历史,是伟大人物与普通人物一块创造的。

[ 本帖最后由 武俊岭 于 2011-9-14 20:02 编辑 ]
3#
发表于 2011-9-13 20:24 | 只看该作者
想不到楼兰对女子的感受竟如此深刻!这几位中最熟悉的是萧红,因为她是东北人,她的《呼兰河传》非常喜欢,很有东北味儿,却又不是大碗酒大块肉的东北大汉的味儿,乃是东北少女独特的味道。
民国女子……曾见张兆和年轻时的照片,和沈从文一起,一个瘦弱的白面书生,一个温婉的清纯少女,今天,这般人物确是很难见到了。
4#
发表于 2011-9-14 11:29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楼兰。

民国那时候是中国新旧文化冲击的时代,所以那时候的文化气息中传统文化的韵味更重一些。
现在人们对民国文化的追思,有几种因素:1、对现代城市化快节奏快餐生活的迷茫;2、对传统文化的怀旧;3、民国那时候没有文化大革命,相对来说传统文化保存最好;4、刚刚开启国门,旧貌换新颜,人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所以才有五四运动。
5#
发表于 2011-9-14 11:4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写作的形式好。其二思考的问题深刻、反思到位。
6#
 楼主| 发表于 2011-9-14 12: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武俊岭 于 2011-9-13 08:19 发表
历史,历史的创造者,是伟大人物与普通人物一块创造的。


谢谢武老师。你说得对极。
7#
 楼主| 发表于 2011-9-14 12: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11-9-13 20:24 发表
想不到楼兰对女子的感受竟如此深刻!这几位中最熟悉的是萧红,因为她是东北人,她的《呼兰河传》非常喜欢,很有东北味儿,却又不是大碗酒大块肉的东北大汉的味儿,乃是东北少女独特的味道。
民国女子……曾见张兆和 ...


最近读了几本书,有点感受吧。
8#
 楼主| 发表于 2011-9-14 12: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11-9-14 11:29 发表
问好楼兰。

民国那时候是中国新旧文化冲击的时代,所以那时候的文化气息中传统文化的韵味更重一些。
现在人们对民国文化的追思,有几种因素:1、对现代城市化快节奏快餐生活的迷茫;2、对传统文化的怀旧;3、民国 ...


微风好。怀旧之风有你说的这几个原因。
9#
 楼主| 发表于 2011-9-14 12: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海凹 于 2011-9-14 11:45 发表
这个写作的形式好。其二思考的问题深刻、反思到位。


谢海娃的关注。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8: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明 于 2011-9-15 16:11 发表
楼兰不知最近读了什么书,文章一下子上了个境界。


呵呵,其实也没系统读什么书,只是最近有了点空闲,看到自认为新鲜的东西就学习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8 04:17 , Processed in 0.04999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