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丹青引 于 2011-11-1 16:32 发表 哦,看这字,先就想起格里耶的话,他比较喜欢参与型的读者。看电影之前看了很多他的访谈。我想如果他也能看到您的文字,会不会和我感觉相同呢? 就是,即便最寻常的人,也都在艺术里存在着,甚至是唯一存在的地方。 ...
举报
原帖由 丹青引 于 2011-11-1 20:53 发表 读完这篇文字,我想和您说出所有感觉。不管哪些更接近您的思想,哪些只是我在读自己。您说过,文字写出,就是个独立的世界。 就像格里耶的《去年的马里安巴》。 毫不夸张的说,您这篇字本身就有着那个非小说的小说相同的迷幻魅力。画面、声音、镜像,人物、故事。清晰的,是“我”的思想意识;模糊的,是文字里出现的人可以是任何一个被自己的梦迷住的人。 这样的人,您的意思,是注定走进自己的虚构里。那是实现梦想的唯一方式。因为就像爱情,就像那些对乡村的怀念,只有在离开后的回望在记忆里它才完美无缺。 就像x,相信那个男人用语言制造的爱情,其实那是她自己梦想的乌托邦,但爱情自此开始。 这篇文字只是借了马里安巴这个词,您文字脱开去,开阖间在说您对世界、人生、情感的认识。格里耶认为世界是既不荒谬也无意义的。您说的是,乌有也是一种有。更重要的是,实现所有看去乌有的尤其爱情的乌托邦,不管开始于在事后的自我安慰里,还是文字再造的世界里。 我想起您没有说却一直在做的一个词:抵抗。 抵抗开始,已是实现。 ...
原帖由 刘满园 于 2011-11-1 16:50 发表 欣赏房版新作,问好。
原帖由 剑鸿 于 2011-11-1 16:54 发表 欣赏房子新作,一贯的风格,问好。
原帖由 芳草茵茵 于 2011-11-1 17:19 发表 哲理意味很强啊.欣赏了.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0 11:52 , Processed in 0.11518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