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43|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仰视大理三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8 1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横空出世于晚唐的

刀光剑影     与宋王朝

并立于同一个

太阳下。忽必烈挟带的

元王朝     狂风暴雨

撼不动     你顶天立地的

雄姿。明王朝兴起了

又轰然,倒塌在你的面前

你以     庄严的目光

见证了,百年前的辛亥

枪声    为清王朝送终

为两千年封建帝制

掩上    最后一抔黄土


不论云卷云舒

千百年来    你这三支

神奇巨笔    饱蘸虹霓流霞

绘就了     一幅幅令人惊叹的

雄浑历史画卷……

在白家人的    眼睛里

你还是三柄直刺云霄的

利剑     不论黑云压城的日子

还是风雨如晦的岁月

你都顽强守卫着     玉洱银苍

绽放的辉煌     成为大理

文献名邦的象征


每次与你重逢,我都会

感到自己渺小。目光穿越  

幽暗的     时空隧道

我仿佛看见    你总以大无畏的

英雄气概    顶住了

一次次    天灾人祸的袭击

历尽人世沧桑    你依然

优雅淡定     容光焕发

站在你面前    任何人

都不得不抬起头    将你

深深仰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杨纯柱 于 2011-12-8 16:41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12-8 16:46 | 只看该作者
写出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3#
发表于 2011-12-8 18:44 | 只看该作者
节制的语言,增加了历史的厚度。
4#
发表于 2011-12-8 19:59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诗容易空洞,说教。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22: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山流水 于 2011-12-8 16:46 发表
写出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谢谢高山老师的鼓励!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22: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祥萍 于 2011-12-8 18:44 发表
节制的语言,增加了历史的厚度。


谢谢祥萍版主的鼓励!向你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22: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孙光利 于 2011-12-8 19:59 发表
这样的诗容易空洞,说教。


谢谢孙老师的指导,问好!
8#
发表于 2011-12-9 11:18 | 只看该作者
写得舒展。哈,今年供工作之便,去看了两次了,可惜:一文也作不出来啊!
9#
发表于 2011-12-9 13:3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楼主作品!
10#
发表于 2011-12-9 13:39 | 只看该作者
大气厚重,如果在表达的语词稍作节制会更好!
11#
发表于 2011-12-9 13:50 | 只看该作者
文化底蕴深厚,但在诗歌技巧方面稍有不足,欣赏问好!!
12#
发表于 2011-12-9 14:33 | 只看该作者
建议一写不必要的分开排列。过多的形式不好。
我给你排了一下:

横空出世于晚唐的刀光剑影     
与宋王朝并立于同一个太阳下
忽必烈挟带的元王朝
狂风暴雨撼不动
你顶天立地的雄姿
明王朝兴起了又轰然
倒塌在你的面前

你以庄严的目光
见证了百年前的辛亥
枪声为清王朝送终
为两千年封建帝制
掩上最后一抔黄土


      本来写历史的诗歌在诗歌本体上就显得呆板,作者要把实化的历史变成虚化的意象后一笔带过的写作技巧是削弱呆板的唯一一条途径,但叙述的是否灵动是诗歌增加诗意的关键。诗歌的历史需要跨度,但要注意引入的历史与主题(简单说也就是题目)的关系,这是写作的前提,也就是说忽必烈挟带的元王朝和明王朝与大理三塔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无论你的写作多么隐晦,但肯定有一条指代的走向,因为你通过自己诗歌中隐隐约约闪现的历史痕迹去引导读者去了解那些历史,这样才不为句子的表达而表达。

      其实和大理三塔相关的历史很多,它作为一个具象的实物,需要元王朝和明王朝这些巨大的历史意象,似乎更需要一些和地域相关的渺小意象,二者应该是相得益彰的。

     一个人离开那些文字性、句子性的写作,不再为词藻而表达,紧紧的靠近自己生活的那一片大地,从静止的浩淼如烟的史册中抽取一些与自己遥远的生活相关的东西,其实也是在追溯文学的源头,因为历史也是生活,地域化的写作也是乡土情结的另一种反映,也是一个人的写作走向成熟的标志。乡土情结无疑是厚重的,
厚重和深刻虽然不是我们取舍诗歌的绝对因素,但寻求厚重和深刻往往显示着一个人内心对于生活的感知程度,一个人文字背后的阅读经历,一个人写作背后的思考角度,一如人。


[ 本帖最后由 王茂慭 于 2011-12-9 15:05 编辑 ]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5: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鸽子杨军 于 2011-12-9 11:18 发表
写得舒展。哈,今年供工作之便,去看了两次了,可惜:一文也作不出来啊!

谢谢杨军老师!问候你!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5: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邱天 于 2011-12-9 13:37 发表
欣赏楼主作品!

谢谢邱天老师!:handshake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5: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曹国魂 于 2011-12-9 13:39 发表
大气厚重,如果在表达的语词稍作节制会更好!

谢谢蓸老师的指导!我将认真消化你的建议!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9 10:55 , Processed in 0.05405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