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84|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汉长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25 13: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一页线装书里
我看见    泪水和血凝成的黄土墙
被时间    悄然风干
隐约听到    在阴山那边
武灵王的坐骑嘶鸣起山野的呼喊
王昭君的和弦拨弄着黄水的微澜

有一份冤屈
从遥远诉向阴山

我伫立山巅
想对这道土墙诉说
瞬间的黑暗却扼住了咽喉

我根本就没有看到汉长城
尽管它无言静卧了千年

被燃着的油灯点亮了的长城
骑马的匈奴来来往往
手捻胡须的单于噗嗤一笑
便晶莹了我的两颗泪滴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阎润文 于 2011-12-26 15:08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12-25 14:26 | 只看该作者
武灵王的坐骑嘶鸣起山野的呼喊
王昭君的和弦拨弄着黄水的微澜

很形象的句子。
3#
发表于 2011-12-25 14:46 | 只看该作者
纵横于历史之间。
开阔又大气。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5 19: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黑龙江小龙女 于 2011-12-25 14:46 发表
纵横于历史之间。
开阔又大气。


  谢谢龙版主
5#
发表于 2011-12-25 20:27 | 只看该作者
大气,让厚重的历史,在诗歌中清晰和丰满起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5 20: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祥萍 于 2011-12-25 20:27 发表
大气,让厚重的历史,在诗歌中清晰和丰满起来。


   谢谢版主
7#
发表于 2011-12-26 09:52 | 只看该作者
被燃着的油灯点亮了的长城
骑马的匈奴来来往往
手捻胡须的单于噗嗤一笑
便晶莹了我的两颗泪滴

:victory: :victory: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6 14: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曹国魂 于 2011-12-26 09:52 发表
被燃着的油灯点亮了的长城
骑马的匈奴来来往往
手捻胡须的单于噗嗤一笑
便晶莹了我的两颗泪滴

:victory: :victory:

    谢谢
9#
发表于 2011-12-26 14:43 | 只看该作者
长城上的每一块砖、每一块石都是一个故事,伤心而古老……
10#
发表于 2011-12-26 14:47 | 只看该作者
形象,鲜活,而诗意十足。
11#
发表于 2011-12-26 14:50 | 只看该作者
武灵王是不是指赵武灵王?如果是的话,建议修改题目,因为长城大多指汉明长城。长城是一个博大的意象,泪水、血、冤屈这些字眼的出现我觉得是一种冲淡。武灵王作为一个与长城有关的意象,在全诗中应当具有关键性的指代,而实际上从大家基本趋同的认知看,武灵王似乎在长城的历史中不具有概括性的指代,大多人往往都会想到秦始皇。与长城相关的意象很多,但梳理起一些逻辑性来似乎就要考虑取舍,或者慎重的对待每一个出现的意象。


结尾出的泪滴,似乎应当是全诗的情感基点,细细推敲起来,与长城豪迈的历史背道而驰,是一种低沉,要是我写,也许会写成:我的史书生动起来。因为中华的历史,在一部多民族历史,但肯定是以汉族为主,匈奴、月氏、突厥等这些民族再强大,但最终都会归入历史浩浩荡荡的融合潮流,这些少数民族为历史增添多样的魅力。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6 14: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王茂慭 于 2011-12-26 14:50 发表
武灵王是不是指赵武灵王?如果是的话,建议修改题目,因为长城大多指汉明长城。长城是一个博大的意象,泪水、血、冤屈这些字眼的出现我觉得是一种冲淡。武灵王作为一个与长城有关的意象,在全诗中应当具有关键性的指 ...


      谢谢指点,此诗最先叫《汉长城》,发帖时发成了《长城》,问好。
13#
发表于 2011-12-26 15:01 | 只看该作者
形角生动,有悠悠余味。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6 15:09 | 只看该作者
想想,我还是改成原来的题目《汉长城》好了。
15#
发表于 2011-12-26 16:33 | 只看该作者
这首诗歌有自己的特点。诗人选取的角度,是抚今追昔,通过怀想的方式,追忆一段被岁月风干和遮掩了的历史。从“看”的角度,撞入诗人视野的是“泪水和血凝成的黄土墙\被时间   悄然风干”,从“听”的角度,诗人聆听到的是“隐约听到    在阴山那边\武灵王的坐骑嘶鸣起山野的呼喊\王昭君的和弦拨弄着黄水的微澜”,一种沧桑,一种悲壮,一种无奈的情愫扑面而来,让人领悟到“雄壮”与“悲苦”的交织击打出的疼痛。而诗人由此引发出“有一份冤屈  从遥远诉向阴山”,在历史的天空回旋,却无法找到心灵的慰藉。于是,诗人站在山巅,“想对这道土墙诉说\瞬间的黑暗却扼住了咽喉\我根本就没有看到汉长城\尽管它无言静卧了千年”。眼前之景,眼前之境,早已物是人非,唯有感叹,唯有悲鸣。到后来,诗人只能“被燃着的油灯点亮了的长城\骑马的匈奴来来往往\手捻胡须的单于噗嗤一笑\晶莹了我的两颗泪滴”,再也无法找到更好的方式。而“颗泪滴”,却有千钧之重,横亘在每个人的心灵上。因而,我觉得这首诗,通过追忆和怀想,表达一种心绪和感念。
这首诗总体不错。若再能深挖和打磨,定会更精彩。

[ 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11-12-26 16:34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4 14:52 , Processed in 0.05073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