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非微事
――郭华散文集《山茶花开》赏析
梁星钧
一
郭华要出书啦。一件不大不小的事。说不大,当今出书者多了,比读书者还多,故算不得稀罕,至少没八十年代吃香。但又不小,毕竟是书,中华民族再过一万年,书也是大事,何况作者这次出书是个绝好的机会。
刚读完作者的两篇民俗散文,就遇她递来了电子稿,望我读后给写几句。我没推辞的原因:一为熟识的文友,还一度共管过论坛;二来我素赏其文,首读的就是《山茶花开》,还写过一段热情的点评,并加精加高亮,成为我任超版一年来仅有的两次待遇者之一。
文集就简简单单的六小辑。我按自己的阅评之需划归为四类,我说你取个辑名吧,她笑笑说,不啦,我不取,就空着,学梁实秋,梁实秋的文集也没有辑名。真没办法,为自己阅评方便,我姑且命名为,一、四季花开(第一辑),二、山村遗韵(二三四辑),三、各处风景(第五辑),四、杂谈漫笔(第六辑)。
二
郭华的不少文章我读过,点评过,今系统地读之,如去一个熟人的家里,除见其熟悉的风貌外,也可见其自然态,更易通过其家居环境以窥本性。下面我就全书内容的主要特征作一些简述。
一、豪迈的乐观主义精神
乐观主义是全书的主色调,也是最突出的精彩和亮丽。具体表现为,一是坚韧的意志,二是乐观的进取,三是美好的希翼。
书中有不少民歌对唱,有以下的共性:1、表现形式多样。《山茶花开》主要唱秋收后的喜悦,《哭嫁》唱女子出嫁前的心理,《春天的田野》中歌唱了劳动的快乐,《想起捡粪那些事》里以唱山歌来解忧愁。2、强烈的抒情。这些唱词具有音乐的旋律,诗歌的意韵,既调节了文章气氛,又深化了主题,具有画龙点晴的骨感美。3、鲜明的民族性。这些山歌热情、火辣、奔放,表现了土家族的风俗、精神、生活、劳动和爱情等一切活动,既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他们民族精神的外现。《春天的田野》写得奔放,热情,火辣,充满了对生活的向往和希望。《落雪的村庄》写得热烈而红火,通过热对冷的战胜,寓含了人的斗志和精神,张扬着一种乐观主义的色彩。从“山村遗韵”的《打猪草》、《过年》,《母亲的镰刀》、《母亲的背篓》等,也透出一种奋发向上的昂扬进取精神。“漫谈闲笔”里的《一只癞蛤蟆的申述》、《为汶川祈祷》、《骗子》等,具有侃谈,讽议,漫谈,随笔的幽趣,但它们既剖析现实,又讴歌光明和理想,具有启人思考,励人向上的效果。
我反复读这些文章。麻木的神经获清醒,疲惫的身心受振奋,慵懒的意志增坚定,懈怠的脚步添动力。既获得了艺术审美的享受,也得到了精神的救赎。我应当感激作者作品的魅力!那一瞬间,文里飘出了山歌,我脑子里飞出了画面。我联想到青歌赛舞台,那些土家族或别的兄弟民族的歌手,他们朴实而大胆地登台,用嘹亮而清亮的天籁之音,穿透了尘世人心,震荡了时空沧桑,这些原生态的清澈韵律,以及歌手的如醉如痴心的神态,根本看不到他们是表演,而是全身心投入,是真正用心灵在歌唱。这些有如作者文里描写的民歌,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乐观与豁达,忍耐与顽强,是一种快乐、健康、活泼、向上的精神!不仅代表了一个地域民族的人文,更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不屈精神底蕴的写照!
二、厚实的铺陈
散文重写心灵的真实,才足以动人和传播。作者的写实没像许多人“变形”过甚而成为“粉饰”,而是通过一幅幅原生态的风情画,来描画人文风情,刻画人的心理,表达了一种昂扬进取的民族精神,该民族精神的实质:安居乐业,自信坚强,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特别是爱歌唱,用歌唱来表达心声,荡涤愁苦,缔结爱情和表现亲情。
一是丰富的细描。文章的画面感强。如《夏夜的诗行》以点构成了图景:大背景――夕阳下,小场景――知了、牛群、鸡群、农人;大背景――黄昏里,小风物――星星、月亮、青蛙、大黄狗、秋风、歌声。可见两幅画面是多么的和谐。文章的心理刻画也到位。如《哭嫁》,把嫁女的各种心理活动,通过歌词一一尽表,各色人的心理旁白到位。《落雪的村庄》把下雪前后的变化写得细致而极富情态,具有鲜明的动感。
二是层次的厚实。表现在多视角。《过年》、《打猪草》这些这些题材很普通,但作者写得细密,从容,不动声色,毫无浮躁地一五一十地写来,既写实了,标志是原生态,也写宽了,标志是多层次角度描摹,更写厚了,标志是透彻地写出了事件的背后。《母亲的镰刀》既写这把镰刀非普通的镰刀(铁匠的最后一把镰刀),使用者也普通(母亲长于用左手),其价值意义是母亲朝夕相处的患难朋友,心灵相通的知己,是家里重要的一员,寄托着母亲的希望,是全家幸福生活的源泉。这篇作品写得厚实,情感也浓郁。《捡粪那些事》的题目一般人不选也不写,但作者写得风生水起,揭示了捡粪背后的时代与风云,人物与事件,增强了文章的情趣。这些无不告诉我们:山村是美好的,生活是值得期待的,童趣是快乐的。这样的描绘,激活了原生活,复活了民族风情的欢腾。
也表现在多侧面。《油菜花开到天上去》也是一篇洋洋7000字文章,从七个层次概尽了油菜这种植物的品性、食用、文化等应有尽有的内容和价值,有如一本油菜花开的大书,具有了大散文的雏形。如“各地风景”里的《博鳌玉带滩》写了一个浪漫传说,一段历史,一处奇观三侧面;《闲适昆明》写温差、时尚、慵懒、休闲三方面;《古典丽江》写历史性、古朴性、闲散性;《古镇影像》写声音、男人与女人、饮食……,这些都抓住了特点,没有简单地只写过程和游览,确实是一种厚实的文风。
这种细描和多层次构成的铺陈,具有排山倒海的阵势,有一种先声夺人,荡气回肠的穿透效果和魅力。
三、酣畅的语言
作者的语言底色是渲染、写实和诙谐,形成了有力的“文字场”,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如“四季花开”部分的酣畅,“山村遗韵”部分的熟稔,“各地风景”部分的翔实,“杂谈漫议”部分的幽趣,无不体现了作者语言的流畅,此流畅是一种大河涛涛,势不可挡,一江春水,东流不回的畅快,痛快和淋漓尽致的通泰感,给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和激荡,具有诗情画意和音乐的旋律美。
作者生于土家,长于土家,思想之根,灵魂之根扎于土家,她身处湘鄂渝交界的地域,魂归故里,心系山乡,深受多元文化的濡染,形成了她这种铺陈渲染式的酣畅语言,有力地彰显了民族性格,民族心理,民族生活和民族精神的本质。
三
“微型非微事,物小必精意。”此句出自冯骥才先生论微型小说,我想也适合作者的文集。
郭华这本集子只有40篇12万字,乍看是一个小薄本,却因上述内容而精致。该书内容上的民风、忆旧两部分是重头,占了内容的大半。全文总括起来有三大亮点:一是乐观主义精神,表现了坚韧向上的民族精神;二是酣畅的语言,提升了文章的感染力;三是山歌对唱形式,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作者幸遇当地作协统一出书的良机,也是借此盘点自己,理清自己文路的好机会。人只有通过这样的整理以提升和超越。在此我也顺提两点建议以供参考:一是关于“心灵观照”问题。如“各地风景”里的一些风景游记,在抓特点,多侧面,避免导游词解说语方面很不错,但融入个人情思,特别是心灵观照上还可以加强,这样也许会更贴近,更亲切,更直观,更真实,比生活本身的真实更真实,而成为较高的艺术真实。二是关于“空灵”的问题。作者的文章酣畅、厚实、细致,但有时缺“空”,少静,稍“满”,古人有“陶冶文思,贵在虚静”的说法,故适当的留白和置悬,往往更会增强读者想象,达“文似看山不喜平”,以无声胜有声,无招胜有招的以静制动之效果。
此番受作者诚邀,与其说写评,不如说是一次系统学习的机会,没有什么比先睹一本书的雏形和成书过程而愉悦。我也再祝作者发扬传统精神,立足民族文化,创新进取,在写路上愈走愈远,愈飞愈高,为广大读者呈现更多更好的文学佳品!(2011,11,28于老宅)
[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1-12-27 12:1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