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花落去
――张成元长篇小说《青春荡漾花落去》简析
梁星钧
近读张成元小说《青春荡漾花落去》,有两点感受,一是吸引我读。要不是吃饭睡觉和上班,我真想一气读完而后快。二是主人公卓融的命运让人牵挂。小说标为“情感围城”,我却觉得是“命运写真”,它真实地再现了卓融命运从卑微走向“辉煌”,然后伴随毁灭的深刻悲剧。以下我简谈之。
小说故事性强。
情节基本集中在单线条展示女主人公卓融的职业升迁和情感碰撞为经,以单位及周遭社会为纬的链条上。小说以倒叙的形式,先写卓融之死,天香云涉嫌受审。后依次交待了故事的情节及卓融的人生际遇,最后揭其身世,以及“保护神”的身世背景。--卓融的升迁与走向毁灭几乎是同步的,这个过程里本身就潜伏着危机,这是同一性里矛盾性的集中展现,具有很强的戏剧性效果。小说就是围绕这个情感纠葛的描写,洞见了这个人见人爱的卓融女子,是受着怎样巨大的情色困惑的包围,但幸好每临危急关头,都有“神秘黑影”的飘浮,或石子打窗解危,成为她暗中的保护神。这个神秘的影幻道具,为小说增添了神奇的魅力。
小说同时也抓住了读者的热点关注点和兴奋点。当今社会物质至上,精神稀薄,真情匮乏,色情成了不少人的刺激品,精神鸦片,特别是那些位高钱重者,玩弄女性,游戏人生成风,并非什么新鲜事。女性被迫无奈,自甘受辱,精神沦丧,道德价值观念变异者,已不乏其人,普通民众热观,意淫一把者也不在少数,所以,作者敏感地抓此热点,以卓融的屡屡情感围困,职业风波,以及最终身死名裂的悲剧事实,说明了女性尤其是职场女性是难以逃脱盘根错节的社会恶势力的包围和伤害,也从另一面说明,女性维权,从奴约自己已久的封建男权主义下的彻底解放,道路仍将艰险而漫长。小说的故事核,我认为集中展现在卓融的生死,以及升迁与死亡的同步上。
主人公卓融生的卑微,死的悲凉。
小说最后交待出卓融原来是那个蓝眼睛的赵东(暗中保护神,“疯子”),与一个叫欧亚莉的地主之女偷情的结果,结出的不幸硕果(终为一个从生到死的不幸形象)。卓融的生身父母敢爱而不敢面世,为那样的时代(文革)所不容,他们被愤怒的“民众”打伤并赶跑。欧娅妮作为一个未婚女子,只得躲在亲戚家生下了孩子,然后无奈地让人拣走。所以卓融从小是个蓝眼睛的弃婴,后来越长越美,读书后在镇上当文秘,后调到县乡镇企业局暂时当打字员,开始了她的新生活,实际也是她险途的开始。最后她被人利用,当然也有他自己的用心和目的,为易副局长等的顺利升迁而甘当阶梯,自己也如愿以偿地当了办公室主任,却在一次与周副县长外出游玩时,不幸一起车毁人亡,给人留下了长久的叹息和思量。
卓融之死,说明了什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疑问?我读后思之良久。想从作者那里捕点信息,无奈作者说自己只顾写,没考虑别的,最后我还是问了两个问题,一是卓融作为一个美丽而受害但骨子里善良的女性,怎么有那样卑劣的诈骗和无赖行为呢?二是生的卑微命运不佳的卓融可不可以不死,只是受伤或重伤呢?当然这样的提问本身就是愚笨的,作者写出来一般只任你评说,,何况作者的构思与实际效果未必就必然同一,,往往延伸和扩大了都是常事,,这也极符合艺术创作规律。我问作者的本意,也只是想印证下自己的看法,也“顺便”得些启示,当然我不会全听他自述。他的解答有二层意思,一是卓融是个爱慕虚荣的女子,不想走正道(故走了不少邪道);二是如她不死,岂不让她这样的人引领了时代的风向?这两点解释很令人信服,给我也有点醒之功,我一听就明白。
在我看来,作为一个美丽而骨子里善良的女子,她本有爱情和婚姻,丈夫在文化馆当美工,只因去省城成都进修,把年仅23岁的她留在了家里,她却耐不住寂寥,她又那么美貌,爱美,触景生情在所难免,何况天香云是单位的颇有名气的笔杆子,“一支笔“,又有风度翩翩的气度,其出现,无疑在她心里是一抹亮丽,他们的奇遇也似乎是顺理成章的。然而他们间不“协调”,有鸿沟:一个是想通过道德修养的提升来重塑对方的正人君子,一个是有前卫意识的年轻新一代。卓融的丈夫不在身边,她对这个关怀自己备至的风度君子动了真情,这种动情不仅是精神的依恋,也更有不失时机地渴望肌肤相亲,肉体相融,这种神魂的共需不符合传统道德,但符合真实的人性。尽管如此,天香云虽对她的美貌及性情欣赏,但也只是精神的,传统道德意识在抑制他,使他不得动荡,不敢造次。这是一份苦恼,表现在他许多的时候和场合,连他老婆都略知。在此情此景下,卓融的处景更艰难,她还要受到上司,同事,社会各色人等的情感围攻,她也就在这样的夹缝中苟活,尽管她一次次抵挡,抗拒,拚命反抗,也有暗中保护神的护佑,但还是“出事”了,终没逃脱社会恶势力代表――她的同学,一个叫纪天全的小伙子在酒后把她占有了。后来她索性放开,与这些“不三不四”的人放浪形骸了些日子。她的如此失态,我认为有几因素:一是对自己命运不公的叛逆。住地,职业,收入都卑微,她是个美人也爱美,要化妆要打扮要消费要享受,所以她有意无意盯住了一些倾情自己的男人的口袋,也诱骗和耍赖了好几回,事后都金蝉脱壳,洗白得干干净净,甚至倒打一耙,让受骗者哑巴吃黄莲,有苦没处说。在这个问题上,我始终觉得她本质上可恶,无法容忍,但也不能这么简单地看问题。应当看到,这是她低收入又想高消费的必然或偶然走向,也是当今社会色钱交易者的形象缩影;二是对倾心的天香云对她的“不咸不淡”的故意报复。最后这点我想是主要的,故她才一反常态,突然转身,滑向了另一个极端,她是有意作给天香云看,想让天香云醋意大发,换回对她燃激情,奋不顾身。可是她想错了,天香云只是个“闷葫芦”,爱在心底,逾越不过传统防线的大堤。这是情感冲突的对立。什么是好小说?如好戏剧,矛盾的同一性对立冲突愈大,作品的价值就愈高。从这点看,作品价值不菲。
谁不想上进,谁不想有所作为呢?这个社会,靠能力才干本身是一方面,而人的社会关系又是重要的方面,作为一个毫无背景的弱女子卓融,有姿色相对成了无形的本钱,所以处于权力角逐中的易副局长放弃了纠缠她的美貌,而倾向于拉拢和利用,依靠她和周副县长的“亲戚”关系,而作为自己升迁的法码,最后“有福同享”的目的各自达到:易由副转正,卓融当上了办公室主任。可是祸福相倚,悲喜同至,他们分别惨死于先后的两次车难,有内部蓄意谋杀的因素,也有必遭天惩的历史必然,正如作者所称的“天理不容”!归根结蒂,这部小说胜在卓融的命运揭示,也生动揭示了腐败和社会恶俗,给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敲响了他们逃不脱覆灭的警鸣丧钟!该小说着墨最多的是卓融,其次是天香云,易佳森等,都有棱角,较为生动。这些形象暗示:最可悲的,是女性尤其是美女作了腐败及恶势力者权力斗争的陪葬。这个事实很值得人们去深思。我想,是意在警醒人们,尤其美女们,要知道权钱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倘若一个人连尊严和人身都失去了,还有什么呢?结果无非两种,要么让人悲悯和叹息,要么就是臭不可闻或者遗臭万年!
我读完这本书,久久难平,为卓融的命运,为卓融所处的社会生态。卓融是一朵不可多得的鲜花,才绽开没些日就凋落了,这不能不说是女人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悲情的意义更在于,不仅没有绝迹,有的正在上演和愈演愈烈。对于许多人来说,实在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我想作者在此是有所暗示的,也借此振臂呼喊了一回。我想世上无路走多了就成路,同样世人喊反腐喊多了腐哪有容身。如说点小说的不足,就是细节上有的可加强,不能太拉过程和一笔带过,要加强小说横切面的“风云交际”的处理。我祝作者这部精心打造的处女小说作品将获更多读者的喜爱!(2011,12,30)
[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2-1-5 11:55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