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9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读庄之总结篇:明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12 18: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庄之总结篇――明庄

  据冯友兰先生说,把中西哲学比较就发现,我们传统哲学思想方式,“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因为从内容上来看,它们的构成往往不是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而是由一些警句断章,或者寓言故事构成。这样就使思想的表达琐碎。但也并不是说,它们就不能自成体系。比如我们常说的“百家争鸣”,能够自成一家,并且和其他家要“争鸣”,也正是说明他们之间还是有明显界定的。


  有人也曾试着把这些琐碎整理的更“明晰”一些。比如郭象曾注释《庄子》。结果呢,后来有一位禅宗和尚说:“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二)。所谓注解,应当是解释,是补充,应当比原作更深入浅出才好。于是,郭象就做了一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看来,我们传统的思想方式,自有它的高明之处。不仅在于“暗示有余”,还更易于人们更直接便利的接受一些。


  但,这也并不是说就已经解释了“明晰不足”的问题。这里,笔者也还是斗胆再做个费力的蠢事。试着想写出自己的一些明白。



  若把《庄子》内、外、杂篇紧缩为一句,庶几可用“道无上”三字。



  “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庄子·外篇·秋水》)道,即天道。也就是天然的,自然的现象、规律。这是至高无上的。而天与人是对立的。要想达到天人的对立统一,唯一的办法就是人要向天妥协。也正是因为天人对立,而天道又是至高正确的,所以所有的人为都只是有损天道的行为,不但徒劳无功,而最终对于人也是有害无益。人做的越多,离天道也就越远。正如选错了方向,走得越远,谬误也就越大。



  所以,做为人,需要正确的做法也就是“什么也不做”也就是“无为”。只有这样,才能顺应了天道。而天道又是至高正确又无所不能的。也就“无不为”了。在庄子言论,无为的处世方法,对于个人可以保身养生,对于一个国家领导来说,也可以经纶治世。也就是不治而治的天下大治。



  若说崇道无为,在外,可以保身治世;在内,就可以修心逍遥。这可以说是道家理论最大的贡献。它可以让人以简而又简的办法获得一个人内心的幸福感。而这种幸福感又是至高绝对的。粗看来,人的幸福感来源于获得,但有得必有失,有失就有不幸福。所以庄子要人们失去。要“离形去智”,要进入到一种“忘我”的境界。这时候就可以“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失掉了自我,也就归一了天道,而达到一种真正的幸福。于是,从理论上来说,这种幸福感是人人可以获得的,只要你肯失去。



  庄子有个说法也极有特色,就是所谓的“齐物论”。在他认为,天地万物,没有什么不一样,人们所说的是非好恶,也没什么不一样。这种“齐物”观,初看于“道无上”的中心貌似没有什么关联,但实际还是源流而一的:也正因为道是无上的,所以,所有的万物都在其统领之下。对于道而言,所谓万物只不过都是它的一个外化,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就如同我们中国的女娲,和外国的上帝。所谓的“人”无论男女老幼,孤寡残疾,或者尊卑成败,有什么区别吗?也都只不过是他们一手创造的生灵而矣。



  道是无上的。崇道可以处世,可以修心,可以泯灭世上一切差误。以上观点,也差不多可以使“庄子”更明白一些吧。当然,也还是冯友兰所说。明晰与暗示不能得兼,越是明白,也越失于粗陋简单。



  另外,对于庄子还是有一些异议的。比如,天人为什么非要是矛盾对立的呢?如果说道生万物,道又为什么非生出不道的人呢?再如,既然万论齐一,那庄子又为什么还要自成一家呢?再者,我总觉得,道家的说法,往往是只有哲学观,没有方法论。也就成了说起来“无所不能”,做起来却“百无一用”。



  然后,又据冯友兰先生说:哲学不同于物理。从实用的角度是没什么用处的。但它可以提升人的心理境界。这样说来,庄子之学,是谓“心学”。

2#
发表于 2012-2-14 08:55 | 只看该作者
对照阐释,很有启发。
文中观点依然沿用传统的较多。
另,把庄子之学定谓为“心学”,似有不妥吧?
3#
发表于 2013-6-13 18:42 | 只看该作者
若把《庄子》内、外、杂篇紧缩为一句,庶几可用“道无上”三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3 16:21 , Processed in 0.28931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