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241|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南乡子 吊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17 1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乡子  吊兰
常绿为谁留,既许春光也许秋。秀色分披娇欲滴,温柔,捧出琼花总带羞。
非是恋高楼,天赐青衫不可收。爱倚窗台听夜雨,凝眸,为缚诗心下玉钩。




[ 本帖最后由 明空词韵 于 2012-2-20 16:30 编辑 ]
2#
发表于 2012-2-17 10:44 | 只看该作者
有特点,欣赏佳作!
3#
发表于 2012-2-17 11:14 | 只看该作者
“既许春光也许秋”、“为缚诗心下玉钩”,最妙,欣赏学习了,问好!
4#
发表于 2012-2-17 12: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洮沙石 于 2012-2-17 11:14 发表
“既许春光也许秋”、“为缚诗心下玉钩”,最妙,欣赏学习了,问好!
我也特别喜欢这两句!
5#
发表于 2012-2-17 13:26 | 只看该作者
既许春光也许秋。
捧出琼花总带羞。
天赠青衣不可收。
为缚诗心下玉钩。
几个七字句都很喜欢,好词~
6#
发表于 2012-2-17 14:36 | 只看该作者
秀色分披娇欲滴,温柔,捧出琼花总带羞。妙
回眸,为缚诗心下玉钩。形象生动
7#
发表于 2012-2-17 16:20 | 只看该作者
常绿为谁留,既许春光也许秋------- 这个起句就已经摄人眼眸。
爱倚窗台听夜雨,回眸,为缚诗心下玉钩--------:victory: 这个结更令人陶醉。
8#
发表于 2012-2-17 22:15 | 只看该作者
爱倚窗台听夜雨,回眸,为缚诗心下玉钩 明空版词越发精道了
9#
发表于 2012-2-18 10: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明空词韵 于 2012-2-17 10:10 发表
南乡子  吊兰
常绿为谁留,既许春光也许秋。秀色分披娇欲滴,温柔,捧出琼花总带羞。
非是恋高楼,天赐青衫不可收。爱倚窗台听夜雨,回眸,为缚诗心下玉钩。

版权

版主写得饶有情趣啊。学习,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2-18 11:05 | 只看该作者
一并感谢各位对小词的喜欢
11#
发表于 2012-2-18 11:42 | 只看该作者
同原版意,七字句精彩
12#
发表于 2012-2-18 17:01 | 只看该作者
再赏佳作,耐读耐品~
13#
发表于 2012-2-18 17:02 | 只看该作者
秀色分披娇欲滴——明空词韵《南乡子•吊兰》赏析

明空词韵擅长填词,且词中擅长长调,文字驾驭能力很强。他的词风清雅、
空灵且内涵丰富不失大气,以前曾为他的《永遇乐•燕子楼遐思》写过一篇赏析,
不再复赘。今天看到这篇《南乡子•吊兰》,觉得妙不可言,现发表下读词的一
点感想。

南乡子  吊兰(明空词韵)

常绿为谁留,既许春光也许秋。秀色分披娇欲滴,温柔,捧出琼花总带羞。

非是恋高楼,天赐青衫不可收。爱倚窗台听夜雨,回眸,为缚诗心下玉钩。

资料上称:吊兰又称垂盆草、桂兰、钩兰、折鹤兰,西欧又叫蜘蛛草或飞
机草,原产于南非。属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根肉质,叶细长,似兰花。
吊兰叶腋中抽生出的匍匐茎,长可尺许,既刚且柔;茎顶端簇生的叶片,由盆沿
向外下垂,随风飘动,形似展翅跳跃的仙鹤。故吊兰古有折鹤兰之称。

这首词读来似一幅清雅秀丽的水墨画,描写的虽然不是十分细腻,但吊兰的那种清爽怡人的神态已活灵活现了。词的起句,“常绿为谁留,既许春光也许秋。”即点出了吊兰的特性,为四季常绿植物,常绿为谁留,一个问句,下句直接就做了回答,既为春又为秋,很平实的语言却又有一种对大自然朴素的情感在里面蕴藏。最绝妙的就是这句“秀色分披娇欲滴,”,似一缕清雅之气扑面而来,那娇翠欲滴的鲜活形象,一下就呈现到了读者面前,给人神清气爽之感。接下来,“温柔,捧出琼花总带羞。”,吊兰的入化一般的神态,被作者以拟人的手法巧妙地表现出来,真如一个面带羞色的妩媚女子款款而来,一个“捧‘字,又赋予了这花儿的几许怜爱和珍惜。
读到这里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作者写吊兰,在“吊“字上狠下了一番功夫,虽然未着一字,但那吊的神态已活脱脱呈现在读者面前。“非是恋高楼,天赐青衫不可收。”,“为缚诗心下玉钩。”,这里,这有两处着重诠释这个“吊”字,不可收,吊  下玉钩,吊 ,两处的处理皆形象传神,生动得似乎触手可及。“非是恋高楼”,登高是为了垂青世人,天赐青衫更反映了那种空灵和飘逸的美,“爱倚窗台听夜雨,”是以吊兰的自然之态来引申出的情语,毫无娇柔之态,给人无限遐思,“回眸”二字,更加强化了无限深情之态,“为缚诗心下玉钩。”“缚”有缠绕之意,这里能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一个“缚”字反映了吊兰的极尽温柔之态,不仅缠绕了作者的诗心,也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整首读完,余韵不绝,缕缕清芬犹在诗行中间缠绕,令人回味无穷,使人深深陶醉其中。诗词所带来的美感尽现。

以上为个人观点,不当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
14#
发表于 2012-2-18 17:30 | 只看该作者
为缚诗心下玉钩。 奇绝!久不见,问好明版兄
15#
发表于 2012-2-18 17:31 | 只看该作者
为缚诗心下玉钩。 生动,妙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3 01:52 , Processed in 0.17577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