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郦道元《三峡》一辨 [打印本页]

作者: yangyizhuo    时间: 2012-3-4 18:08
标题: 郦道元《三峡》一辨
郦道元《三峡》一辨
  再教读郦道元《三峡》一篇,发现一个问题。一直疑不得解。


  文中说:一、(三峡中)夏水襄陵,……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一段,很明显是在写水势之“疾”,这也是三峡“夏季”的最主要的特点。


  二、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岩(左“山”右“献”,“岩”上声。)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本段写水势舒缓清丽,草木茂盛,有泉有瀑,可用“趣”字蔽之。


  三、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本段在借猿啼,写出三峡之凄寒之景。


  若一段中写夏景,二段中写春冬两季景色,三段中写的正是秋景(晴初霜旦)。问题是,作者把春冬两季并为一段,写的草木茂盛,生机勃勃。而秋季却肃杀寒哀。是秋季比冬季还要冷吗?是不是三峡地理特殊不同于一般季节规律呢?


  因为这个问题,我也查证了一些资料,问询过一些三峡当地的居民。据他们所说,三峡并没有这种特殊,冬季也还是要比秋季更冷一些。


  那么是郦道元在说谎吗?还是我们后世的解读不能达意?


  另有资料上说,问题在第二段的解读上。作者把春冬两季并作一段来写,其实在内容上去了分开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写的是冬,而后面“清荣峻茂”写的是春。


  我认为这种说法也不太合适。若作者开头说“春冬”之时,下面为什么不先写“春”而后写“冬”呢?另外,这一段无论怎样,还是总说一个“良多趣味”,难道秋季里“林寒涧肃”,冬天却能活泼有趣吗?


  在讲课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一种意见:所谓春冬之时,不是分别指两个季节,而是指“春冬交季”之时。冬去春来,水势尚不疾大,草木荣发,有泉有瀑,正是个有“趣”的好时候。而这样分析来,作者并没有想写全三峡的四季全景,而是指摘了一年中几个特殊的时间点,而这几个点却是最能体现三峡景茂特色。第一段写夏水最为疾大的时候,可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第二段写春冬交季的时候,正好先写水还有冬水“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较为舒缓低落的特点,而后就涉及泉瀑草木,正是春来景象。


  而第三段,也并非写的整个秋季。理由有二, 1 、作者并没有点明“秋”的字眼,而只是由一个“霜”字,我们联想得来。就算是秋季有秋霜,但有霜时并不只在冬季,“霜旦”也并不能概全整个秋季。 2 、作者所说的主要内容是猿啼,而猿啼的时间是在“晴初霜旦”,“晴初”并非秋季,而猿啼也并非只在秋季。李白诗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时候却恰是一日千里的夏季。所以,我们应当理解为,猿啼有两种情况,一是在“晴初”,一是在“霜旦”而不是在秋天的季节。


  所以:非要把全文分做四季解,是呆板不恰当的。

[copyright]

[/copyright]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2-3-4 18:44
有道理。
只是略像论文,不似杂文。
作者: 微风轻拂    时间: 2012-3-7 20:09
有意义的学术论文,学习!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