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七律·河西走廊考古吟[十首]
[打印本页]
作者:
宋寿海
时间:
2012-4-28 08:34
标题:
七律·河西走廊考古吟[十首]
七律·河西走廊考古吟[十首]
(一)
塞草萋萋别有天,河西莫道尽荒烟。
关城或隐冰湖底,聚落常埋雪磧边。
沙井粗陶多焕彩,齐家窑穴半为园。
马鬃山下先民在,石器惊呼遗万年。
石器遗存:人类大约于距今
1
万年前后步入新石器时代。在河西走廊的肃北马鬃山发现石器地点,将西区的人类历史提前到距今
1
万余年。马鬃山一带属于荒漠地区,为何是最早的石器地点?根据确切的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今天某些沙漠深处及湖泊底部存在着古代居民点或文化遗址,证明当时这些地区曾是适宜人类居住或是地理环境比较优越的地区。
沙井、齐家:指位于民勤的沙井文化和广河的齐家文化。
(二)
地属西羌古月氏,黑山岩画惹幽思。
毡房脱脱牛羊聚,弓箭飞飞虎鹿驰。
曳此柴轮车既载,崇其野合俗如斯。
奇哉更有林中象,热雨当年生态宜。
黑山岩画:位于嘉峪关市西北隅约
20
公里
处的马鬃山系的黑山,发现有古代岩画,反映了远在
3000
年前,古代羌人就在该地过着原始氏族生活,包括用车辆作运输工具、出现圆顶式毡房、男女野合、用弓箭狩猎等。又史称月氏“控弦一二十万”,且长期活动于敦煌、祁连间,因此黑山岩画主要应与月氏有关,也说明月氏是甘肃河西最早的开拓者。
脱
(dui)
脱:见《诗经·国风·野有死麕》:“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
(shui)
兮。”意为从容的样子。在草原上看毡房和牛羊,就是那么从容的样子。
(三)
窝巢洞穴梦难香,家室经营自有方。
山麓粘泥宜版筑,河洲乔木可承梁。
防沙宅建单门院,御寇土封四壁窗。
地理人文遗远俗,传为风水习如常。
家室经营:河西走廊原始人类的居住方式由利用天然洞穴而半穴居进而建筑地面房屋,经过了漫长发展过程。这里取之不竭的土材,又基本满足了河西半干旱气候条件对建筑实用功能的要求。其住宅大多为四周封闭、内设天井的院落。它们由单坡土屋围合而成,屋面均坡向内庭,使得外部有高大的墙围护,且四周外立面上几乎没有窗户。这样的处理方式可有效地抵御风沙和人兽侵袭。
(四)
绿洲雪线互增删,人算岂知天算悭。
重镇每随河道徙,荒城总盼汛期还。
祁连欲守冰川量,弱水难开瀚海颜。
谁解屯田夸汉武,风沙已逼玉门关。
天算:变化多端的水资源对城镇影响很大,故河西城址的分布全部在水系之间,而敦煌的汉龙勒城、唐寿昌城、高台骆驼城等之所以成为历史遗迹,主要是因为河流改道、河床干涸等原因形成土地沙化的结果。
(五)
千里走廊邮置通,望烽传驿戍边雄。
西来渥水驰天马,北去居延送塞鸿。
羽檄飞时哀画角,琵琶弹处庆和戎。
悬泉遗址汉朝事,都写万枚简牍中。
悬泉遗址:在世界邮政史上,不论在规模上,还是在组织形式上,数河西最为庞大和严密。现从汉代悬泉置邮站遗址,发掘有
1
。
7
万余简牍、纸张及其它珍贵文物。出土的
20
多块带有墨迹和不带墨迹的麻纸,均是西汉宣帝时代(公元前
74
年)的,它比东汉蔡伦造纸的历史记载早了约
170
年。
(六)
传奇铁骑说骊靬,百战波斯去未还。
落日飘蓬思帝国,流云断雁叹奴颜。
鱼鳞阵上胡笳怨,铁甲军前汉诏颁。
信是怀柔宽释俘,大秦国里认家山。
骊靬:是汉人对罗马帝国最古老的称呼,又称大秦国。汉朝时,古罗马大将克拉苏出征波斯败北,从此,这支军队就神秘地消失了,而《汉书》记载罗马战俘在距他们失败地
6000
公里
处替匈奴人守护一座城池,被汉将所俘。这些俘虏精通罗马人的城垣堡垒修建和摆龟甲形阵列(汉人称为鱼鳞形阵列)的军事艺术。经计算
6000
公里
处就在甘肃河西走廊。又记载,公元初年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即甘肃和蒲昌海(罗布淖尔)之间,今永昌县以南,有一座以骊靬命名的小城。有学者认为此乃汉朝建城池以安置他们,并取国名为县。
(七)
佛法西来河陇先,摩崖竞凿接于阗。
峨峨圣像千尊并,采采丹青盈窟妍。
觉树莲台歌梵呗,琳宫花雨舞飞天。
莫高金塔炳灵古,劫后重光不了缘。
佛法西来:佛教艺术从新疆向东传播,首及河西走廊。魏晋以来,开窟造像,不绝于斯。较具规模者就有敦煌莫高窟、破城子与石包城间的榆林窟、昌马附近的昌马下窖石窟、民乐西南的马蹄寺石窟群(含金塔寺石窟)、武威的天梯山石窟、永靖的炳灵寺石窟等。
于阗:今新疆。
(八)
瓜州西出雁知还,人道阳关不是关。
独守边城稽度牒,双分驿路下天山。
荒沙梁畔泉河废,古董滩头烽燧闲。
一任狂风时刮地,翻来铜币尽朱殷。
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
114
年),西汉时(公元前
206
—
220
年)为阳关县城和阳关都尉治所。史称“列四郡,据两关”,实为肩水金关和玉门关,并非阳关。阳关不是关,而仅为一分道路口,行人到此经检查而后放行。
殷
(Yan)
:赤黑色。
(九)
酣睡千年力未摧,凌霄一跃出雷台。
扬蹄缩地横三界,昂首嘶风绝九陔。
已渺秦关沙际没,初明汉阙月边来。
申驰荷重归龙雀,铸艺神州旷世才。
雷台:
1969
年
10
月在武威雷台下发现一座东汉晚期大型砖室墓,出土大量文物。其中工艺水平最高的是一匹铜奔马,正名为马超龙雀。马高
34
。
5
厘米
,长
45
厘米
,作昂首嘶鸣,飞奔前进状。支撑马身全部重量的右后足放在一只飞燕身上,其它三只腾空,既表述了“矢激申驰”的速度超过飞燕,又巧妙地利用飞燕的躯体,保证了奔马的稳定性,从而赋予作品以深刻的意境,表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现已作为中国旅游的统一标志。
(十)
天低瀚海月流空,奇水奇山造化功。
拥磧临泉尘作雨,吹沙返岭谷来风。
凌波鱼背翻乌铁,映日芦花卷白绒。
莫问龙媒何处出,驼铃催暮暮如梦。
奇水奇山:指月牙泉和鸣沙山。鸣沙山由纯沙聚成。东起莫高窟,西至党河口,东西长约四十公里,南北宽约二十公里。人登之即鸣,随足颓落,经宿吹风,辄复如旧。山下有月牙泉,因形似弯月,故名。泉四周被沙山环抱,虽遇强风也不为流沙所掩埋。绵历古今而终年碧波澄澈。泉内生有“铁背鱼”和“七星草”,蔚为奇观。早在汉代即已成为游览胜地。“梦”念平声。
(
1997
.
12
)
[
本帖最后由 宋寿海 于 2012-5-2 09:51 编辑
]
作者:
lichezhiyuan
时间:
2012-4-28 15:16
寿海老师史学深厚,雅韵深远!叹为观止!激赞!
作者:
无为叟
时间:
2012-4-28 16:39
宋先生思如泉涌,功力深厚,风物人情信手拈来,皆成好诗。
佩服激赏!
作者:
原乡人
时间:
2012-4-28 21:49
欣赏宋老师宏篇,祝五一快乐!
作者:
我的小舟
时间:
2012-4-28 22:10
煌煌巨制,才气扑面!好诗赏学!
问五一节好!
作者:
grlgl0
时间:
2012-4-29 06:37
标题:
回复 1# 宋寿海 的帖子
欣赏老师一组好诗 考古专家吧 五一节快乐
作者:
宋寿海
时间:
2012-4-29 21:15
标题:
回复 2# lichezhiyuan 的帖子
有些兴趣,谈不上专业。谢谢鼓励!
作者:
宋寿海
时间:
2012-4-29 21:19
标题:
回复 3# 无为叟 的帖子
只是觉得诗词也是一种不错的表达形式,不太管什么规矩不规矩的。
作者:
宋寿海
时间:
2012-4-29 21:20
标题:
回复 4# 原乡人 的帖子
也祝原版五一节快乐!
作者:
宋寿海
时间:
2012-4-29 21:21
标题:
回复 5# 我的小舟 的帖子
谢谢支持鼓励!
作者:
宋寿海
时间:
2012-4-29 21:22
标题:
回复 6# grlgl0 的帖子
有兴趣,但不专业。
作者:
雪野梅影
时间:
2012-4-29 21:27
欣赏宋老师宏篇,祝五一快乐!
我
不太会写这类题材
作者:
秋风戏马
时间:
2012-4-29 21:51
古道西风,韵味悠长,一气写出十首,大赏。
作者:
傅田
时间:
2012-4-30 08:24
标题:
回复
很显功力的一组,充满着沧桑之感。
作者:
宋寿海
时间:
2012-4-30 21:04
标题:
回复 12# 雪野梅影 的帖子
有点科普的味道。你不写也罢。
作者:
宋寿海
时间:
2012-4-30 21:05
标题:
回复 13# 秋风戏马 的帖子
河西走廊的确算古道西风了。
作者:
宋寿海
时间:
2012-4-30 21:08
河西走廊地上有一条,地下也算一条,翻出来就成沧桑了。
作者:
张子凡
时间:
2012-4-30 21:19
早知道宋老师是科普专家,原来考古也这么在行,越发佩服了
:handshake
作者:
宋寿海
时间:
2012-5-2 09:47
标题:
回复 18# 张子凡 的帖子
谢谢鼓励支持!
作者:
霜刃无锋
时间:
2012-5-2 12:01
马鬃山下先民在,石器惊呼遗万年。
谁解屯田夸汉武,风沙已逼玉门关。:victory:
一任狂风时刮地,翻来铜币尽朱殷。:victory:
作者:
立青
时间:
2012-5-2 17:37
欣赏好诗,功底深厚!
作者:
宋寿海
时间:
2012-5-5 14:09
标题:
回复 20# 霜刃无锋 的帖子
欢迎霜刃兄做客本博。问候!
作者:
宋寿海
时间:
2012-5-5 14:09
标题:
回复 21# 立青 的帖子
谢谢鼓励支持!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