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864|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彩虹长留八百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13 09: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唐代有位进士级别的高级知识分子孙彦先提出“虹乃与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说彩虹是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雨点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形成的影像。

  可我分明在一个烈日炎炎没有雨点的晴朗日子,看到一道绚丽的彩虹,在碧波绿水之上闪烁着光彩,而且这光彩八百年不曾消失,牢牢地凝固于天地之间最美的乡村-江西省婺源县清华镇上,成为一座文化与生态、动与静、休闲与娱乐相结合的桥梁,七十年代家喻户晓的优秀儿童电影《闪闪的红星》就曾在这里取景拍摄。

  这就是国务院第六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类的清华彩虹桥。

  彩虹桥位于清华镇,清华镇以“清溪萦绕,华照增辉”而得名,也正是因为环境的优美,在盛唐的开元二十八年始建婺源县时,县治就设在清华,直至天复元年才迁到弘高(今县城紫阳镇)。婺源名字的涵义,好象说法不是太一致,婺本指二十八宿之一的女土蝠,亦称婺女,与星次相对应的地域,也就是分野则在越,婺州就是现在浙江的金华市,为什么这里设立的县叫婺源,与婺州有没有联系?也有说乐安江上游,别称“婺江”,乐安江与新安江属于徽州两条大河之一,从段莘源头到武口段叫段莘水,武口之下叫星江河,清华镇正属于星江河上游,因水名而得地名,或许是可能的,但又有人说是先有婺源县名,后有婺江之名,至今没有统一的能被所有人接受的考证结论。但肯定与星象学是有关系的,具体说就是与二十八宿中的女星有某种关联。

  天上的星名能成为人间的地名,天上的彩虹也就自然能落户人间了。

  彩虹桥始建于南宋高宗时代,是中国最悠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设计最科学,被众多媒体誉为中国最美的廊桥。

  桥从化缘到竣工,历经十年,因雨过天晴,阳光透过云层,照在西边的山脊上,形成一道亮丽的彩虹而得名。当地习俗:踏上此桥,如同登上一道吉祥、美丽的彩虹,终生有好运,取其意。

  彩虹桥防洪体系的设计,是古代婺源人智慧的结晶:桥建在最宽的河面上流速最缓,冲击力最小,桥墩设计成半船形,分解洪水的冲击力,墩与墩的距离,按河床流速设计,流速越大,墩距越宽,有利泄洪;桥下游五十米的地方,建一石坝,抬高水位,缓解流速,保护桥体。

  桥面部分的设计充分体现越简单实用,越容易传承延续的哲理思想;木质不能永久保存,易腐化,先辈们考虑将来维修,不采用雕梁画栋,做工粗糙,不精细,用普通木匠建造,做到厚重、结实、耐用。因此,八百多年,历代都维修,至今保持着原始的宋代风格。

  全长一百四十米,由六亭,五廊构成长廊式人行桥。每墩上建一个亭,墩之间的跨度部分称为廊,因此,也叫廊亭桥。廊亭中有石桌石凳,供人在此休息或观景。婺还有一个意思是不顺从,这条江不都是风平浪静的,历史上记载,这里洪水时最大水位接近桥面,而桥梁能屹立不毁,桥墩之永久坚固,桥面之易于维修,是最主要的原因。

  那么是何人修造这座桥的?桥中间的神龛解答了这个问题。

  神龛的横额是“长虹卧波”,有两副楹联,一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这是摘自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中的诗句,以“明镜”喻“水”,写出水的清澈、品莹;以“彩虹”喻“桥”,写出桥之壮丽、优美。一为“一心为公三次过门不入,万代犹颂九年治水有功”,明显这是歌颂大禹的。神龛的正中供奉的便是手持铁铲的大禹,用来镇住洪水保护家园的。左边手执斧子的是负责设计建造彩虹桥的民间桥梁水利工匠大师,被后人尊称为创始理首胡水班;右边手托钵盂的是为建造彩虹桥出家化缘筹款的和尚,后人尊称为募化僧人胡济祥。

  在《闪闪的红星》中胡汉三这个胡姓人成为反面人物代表,不知当年拍摄电影时,胡水班、胡济祥的后人面对此事是否有些心理上的暂时不快。

  从桥上向下看,湖面平静如镜,绿树倒映其中,黑色的屋顶,白色的墙壁,一派古朴之意,称为最美的乡村诚不为过。一只竹筏划开水面,打破了水面的宁静,此情此景,耳边仿佛回荡起“小小竹排江中流,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歌声,为了安全起见,所有人都穿上橘红色的救生衣,倒也在层层苍翠之间平添了几抹鲜丽的色彩。

  另一头是一座名为登云桥的单孔石拱桥,过此桥,踏上吉祥、美丽的彩虹桥,如同登上彩云而得名。两桥的结合,解读了古徽州桥名文化的精髓:祈盼吉祥、发达。人生最佳境界,无论读书、做官、行商,登“青云”,踏“彩虹”,定会飞黄腾达,是古人讨口彩的地方。

  一排木房是舂米作坊,古代婺源人利用水利脱壳、磨粉,进行粮食加工的场所,抬起闸门,水流冲击水车,木轴的转动,扳起舂杵上下起落,将石臼中的谷子壳与米分离。楼上的石磨,通过木齿轮的转换,将卧式转动改换成竖式转动,进行磨粉。水车上安装的竹筒,用来取水,水流进木轴摩擦部位,起润滑、降温作用。整个程序设计巧妙、科学。

  就是在这样一个劳动场所,也有一副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柱联,道是“石磨无言磨出千年岁月,水车有幸车来万里宾朋。”

  踏着石蹬桥回到桥的那一侧,脚下水清见底,鱼儿快乐地出游从容,情不自禁有人就蹲下来,把手伸到碧绿而温暖的河中,捧着水洒向自己的脸庞,清洗的即是汗水,也是疲惫,更是想用没有杂质的纯粹之美,洗去藏在都市人心里的俗气和被污染的心灵。

  彩虹桥不是一项招商引资来的大工程,只是用了僧人集腋成裘化缘得来的小钱,不是官方的形象工程,只是乡里百姓日常实用的建筑,却真正成了婺源的形象,辉映到八百年之后的今天。

  如今的县城紫阳镇东升路上也有一座廊桥,规模和长度都超过彩虹桥,长二百三十四点五米,宽二十五米,同样位于星江河上,是连接城北区和源头区的景观大桥,不过它不是纯粹的廊桥,桥两侧人行道各五米宽属于廊桥,中央主体工程则是十五米宽的主车道,桥体为四跨连续混凝土拱桥,竣工于二OO七年五月一日,它的设计正是参考了清华彩虹桥和徽州古建元素,获得灵感,采用斗拱和徽雕表现手法,将现代造桥工艺和和历史建筑传统风格进行了结合,充分体现了廊桥的古韵风貌。

  婺源当地的朋友邀请我们在晚上一定要欣赏景观大桥的景色,在灯光的辉照下,五彩缤纷,绚丽璀璨,品位高雅,更具韵味,把优秀文化从古代借鉴到现代,从乡村引进县城,则远胜于只考虑“钱”途的招商引资了。


  

[ 本帖最后由 运涛涛 于 2012-5-13 09:09 编辑 ]
2#
发表于 2012-5-13 09:26 | 只看该作者
  高兴地坐了朋友沙发,先提后读。
3#
发表于 2012-5-13 09:37 | 只看该作者
文笔稳健,叙述从容,笔触开阔,读之受益,问好运涛老师。
4#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11: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袁光熙 于 2012-5-13 09:26 发表
  高兴地坐了朋友沙发,先提后读。

欢迎支持。
5#
发表于 2012-5-13 16:50 | 只看该作者
宁静安祥的小乡村,美丽的彩虹桥,在走过岁月的沉淀之后,依然有着它绚丽的风采。湖水如镜,绿树倒影,一片祥和。
6#
发表于 2012-5-13 17:40 | 只看该作者
  文章从多方面详细介绍了位于婺源县清华镇,这座中国最悠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设计最科学,被众多媒体誉为中国最美的廊桥——彩虹桥。
  从桥的历史、设计、建造者、起名、景色到文化内涵,娓娓而谈,最后画龙点睛地指出:“彩虹桥不是一项招商引资来的大工程,只是用了僧人集腋成裘化缘得来的小钱,不是官方的形象工程,只是乡里百姓日常实用的建筑,却真正成了婺源的形象,辉映到八百年之后的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问好朋友!

  
7#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20: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剑鸿 于 2012-5-13 09:37 发表
文笔稳健,叙述从容,笔触开阔,读之受益,问好运涛老师。

谢谢鼓励,问好周末。
8#
发表于 2012-5-13 21:52 | 只看该作者
美丽的彩虹桥,博大精深的文字,学习问好
9#
发表于 2012-5-13 22:26 | 只看该作者
别致的角度,新颖的写法,桥的姿态跃然纸上。赏读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06: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2-5-13 16:50 发表
宁静安祥的小乡村,美丽的彩虹桥,在走过岁月的沉淀之后,依然有着它绚丽的风采。湖水如镜,绿树倒影,一片祥和。

欢迎赏读。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07: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袁光熙 于 2012-5-13 17:40 发表
  文章从多方面详细介绍了位于婺源县清华镇,这座中国最悠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设计最科学,被众多媒体誉为中国最美的廊桥——彩虹桥。
  从桥的历史、设计、建造者、起名、景色到文化内涵,娓娓而谈,最 ...

谢谢详尽地评语。
12#
发表于 2012-5-14 09:25 | 只看该作者
感性的文字,全息性的味道,欣赏!
13#
发表于 2012-5-14 09:39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佳作,韵味很美的文字。问好朋友!
14#
发表于 2012-5-14 10:16 | 只看该作者
一座彩虹桥,仿佛就在眼前。细腻生动,颇长见识!赞一个!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14: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文珺 于 2012-5-13 21:52 发表
美丽的彩虹桥,博大精深的文字,学习问好

过誉了,互相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9 10:35 , Processed in 0.05031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