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浪漫主义作曲家和指挥家。他的交响曲作品气势磅礴,乐思纷纭。他的指挥艺术深刻严谨,一丝不苟。他的交响套曲《大地之歌》(Das Lied von der Erde)是根椐我国唐诗创作的。1998年德国交响乐团来华演出《大地之歌》之后, 马勒的音乐名声在中国与唐诗交相辉映,广为传诵。但是《大地之歌》第二、第三乐章所据的唐诗原诗和作者长期无人知晓,成为诗乐“斯芬克司”之谜。
《大地之歌》分为六个乐章,一、三、五乐章由男高音独唱,二、四、六乐章由女低音或男中音独唱。
第一乐章《咏人世悲愁的饮酒歌》,从李白的《悲歌行》中摘出片断,做这一乐章的歌词。歌词分成三段,每段的结尾一句都是马勒自己插进去的,“生是黑暗的,死也是黑暗的”,表达他对生命的看法。音乐激昂热烈,有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情颂扬,也有对生命的抗拒,但总的情绪仍不脱离孤独和悲唳。
(附李白《悲歌行》:
悲来乎。悲来乎。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
悲来乎。悲来乎。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
悲来乎。悲来乎。凤凰不至河无图。微子去之箕子奴。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
悲来乎。悲来乎。秦家李斯早追悔。虚名拨向身之外。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剑是一夫用。书能知姓名。惠施不肯干万乘。卜式未必穷一经。还须黑头取方伯。莫谩白首为儒生。)
第二乐章《秋日的孤独者》,歌词描写大地上万木凋零的萧瑟景色,气氛晦暗,人们猜测是选自钱起的《效古秋夜长》。秋汉飞玉霜,北风扫荷香。含情纺织孤灯尽,拭泪相思寒漏长。檐前碧云静如水,月吊栖乌啼鸟起。谁家少妇事鸳机,锦幕云屏深掩扉。白玉窗中闻落叶,应怜寒女独无衣。
第三乐章《青春》出处不明,第四乐章《咏美女》选自李白的《采莲曲》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第五乐章《春日的醉翁》选自李白的《春日醉起言志》: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这三个乐章都比较短小,描写青春生活的快乐,表现马勒对青春生命力的赞美和怀恋。这三个乐章像间奏曲一样,经过一番过度,音乐又回到深沉凝重的核心。
第六乐章是马勒着力灌注思想内容的乐章,乐章标题是《咏别》,歌词用了两首唐诗,分别是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螟。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和王维的《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咏别占整部交响曲的一半,表现大地的永恒和生命不得不告别尘世的悲哀。这个乐章写得非常铺张,作曲家用音乐语言表达哲理性的内容,反映出马勒感到老之将至时面对生命的复杂情怀。他既赞美生命和大地,又怀着不得不离去的无奈,感情变化十分强烈。
[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2-5-26 01:48 编辑 ] |